龍船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漢族的有個端午節,有賽龍舟,但只是端午節的活動,紀念屈原的,但節日不叫龍舟節。

龍舟節是苗家村寨舉行的一項節日活動。每個村寨都專門製作了一兩隻龍船,停放於蓋瓦的長廊形船棚內,等到節期下水劃賽。

苗族人民的龍舟節歷史悠久。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聞見錄》記載說:“苗民好鬥龍舟,歲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水江寬深水處。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20多人。短撓激水,行走如飛。”

關於苗家龍舟節的由來,在黔東南流傳著兩個民間傳說。有一傳說,說代天降雨的龍王有一次行錯了雨步,下雨時間違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從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徵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了,又按常規降雨人間。這是一種賽龍舟求雨的古老風俗。另有一傳說,說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魚,兒子被龍王抓去當了枕頭,父親一怒之下放火燒龍宮,將龍砍成幾段,浮屍江中。大家檢龍肉分吃。但吃了肉後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晝黑夜。有一天,一位婦女帶小孩到江邊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並不停地念著模仿擊鼓的“咚咚”聲,不久天就亮了。以後,這條江附近的苗民都過龍舟節,敲著鼓點子賽龍船。

贊助廣告

關於龍舟節,苗族人民傳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在遙遠的過去。江河邊住著一個名叫保的苗家漁民,他有一獨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帶著獨子下河打魚,突然陰霆遮天,狂風大作,江河巨浪拍天,從深潭中躍出一條惡龍把九保拖進龍洞,保悲痛萬分,於是潛水人洞尋找。見龍已把他兒子殺死,並把屍體當作枕頭酣然入睡了。保憤怒已極,決心為子報仇。他上岸拿了火鐮,火草再次潛入龍洞,趁惡龍酣睡時放火將龍燒死。龍洞的煙霧瀰漫整個地區。此時,大雨滂濃,一連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發愁。當時有一個婦女帶著孩子摸黑到江邊濯衣。天真的孩子將她媽媽的捶衣棒在水裡劃上劃下地嬉戲著,嘴裡唸叨著:”‘咚咚多!咚咚多!”誰知他這一喊,天上頓時雲消霧散。東方萬道霞光,一輪鮮紅的太陽高高地升起來了,大家高興得歡呼省躍。隨後,人們看到被燒死的惡龍飄浮在水面,便先後趕到江邊分龍肉。勝秉寨最早發現,分得龍頭(也有說龍頭先分給不畏龍威、殺死惡龍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龍尾,楊家寨也去得較晚,只分得龍腸子。因此,楊家寨的龍舟均塗以深綠色,算是青龍。當人們把龍肉分走之後,那惡龍便託夢對大家說:“我喪了老人的獨子、我已賠了生命。但願你們老少行好,用杉樹仿照我身軀,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帶劃上幾天,就象我活著時一樣在江河嬉遊,我就能興雲作雨,保你們五穀豐登。”這個夢傳開後,人們議論紛紛,都說龍被降服了,仿它製作來劃,能得雨水,保住豐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們做幾隻船試劃,果然遇有大雨,於是各寨都做起龍船來了。人們商定在農曆五月初五初六……。這時正值農事大咫忙季節,妨礙生產,於是各寨又互相協商,除勝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劃船外,平寨改為農曆五月二十四日,塘龍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為“分龍”的二十六日。後來,龍舟節活動便按這樣次序傳世於今。

贊助廣告

共同的地域,是一個民族長期共同生活併發生內部聯絡的空間條件。我國許多民族傳統文化體育活動,就是在共同地域內形成與發展的。我國自古有諺雲:“南人善舟,北人善馬”,就是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動概括。我國北方自古以來是遊牧民族的棲居之地,遊牧生活養成了他們善於騎馬的習性,形成了刁羊賽馬的民族體育活動,而南方民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勞動生產中逐漸形成賽龍舟的體育活動,形成獨特的“龍舟文化”。如臺江、施秉的苗族人民長期生活的清水江畔,生活中的部分來源是依靠清水江......餘下全文>>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龍船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

賽龍舟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參賽龍舟奮力爭先全力角逐的場面

龍舟是壯、苗、傣、白、布依、土家等諸多南方少數民族在節日期間的一項風俗活動。無論哪個民族,龍舟競渡時的舟都被裝扮成龍型,並以鑼鼓助陣。今天晚間時候的寧夏經視報道對龍舟這一民族運動會上參賽人數最多的比賽專案做了系統而全面的介紹。

龍舟競渡的起源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因諫不成反遭放逐。悲憤中,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就在江中一條蛟龍想要吃掉屈原的屍首時,沿江百姓紛紛駕起小舟,擂起牛皮鼓,在江上追逐驅趕,終於嚇走蛟龍。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舉行賽龍舟。這個帶有悲劇色彩的傳說,給龍舟競渡帶來幾分神祕和悲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化,時至今日,賽龍舟這項活動已經被我國各民族更廣大群眾所接受和喜愛,成為一項集競技、娛樂、健身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民族體育運動會競賽專案。

賽龍舟比賽也稱跑船,分男子組和女子組。每支參賽隊共23人。1名鼓手擊鼓於船頭,掌握全隊隊員的划槳節奏;1名旗手背對船頭,執旗而立,負責指揮;20名划船船員分兩側坐於船中,持槳划水,是龍舟的動力源;1名舵手在船尾掌舵,看旗手旗語,控制龍舟前進的方向。這23名運動員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但又需密切配合,龍舟前進的速度才會提高。因此,賽龍舟又被稱為“眾人划槳、一人行舟”的協作運動。選拔一名龍舟運動員也要從身體素質和思想品質著手,因為龍舟專案畢竟是23個人的團體專案,主常講一個團結合作,不講配合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怎樣把23個人凝聚成一個人,看似一個人在做這項運動,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龍舟比賽的賽場長短視情況而定。一般是500米以下稱速度賽,500米以上稱耐力賽。在正式比賽時,百舸爭流、群舟競發,鑼鼓喧天,場面蔚為壯觀。是極具觀賞性的一項體育賽事。賽龍舟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專案之後,這項運動進一步得到普及和提高。百漿擊水、舟行如飛,兩岸觀眾歡心笑語、加油助威,充滿歡樂祥和節日氣氛的場面將會是本屆民族運動會激動人心的一幕。

本屆運動會龍舟競賽使用標準龍舟:龍舟長18.40米(含龍頭龍尾),舟寬1.10米。比賽專案為男子組、女子組和混合組直道競速500米、800米。混合專案23人中,最少應有8名女劃手。參加龍舟比賽的運動員應有和衣游泳100米以上的能力。

寧夏龍舟隊曾在1999年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目前,寧夏龍舟代表隊正在沙湖景區內緊張練兵。隨著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日期的日益臨近,隊員們摩拳擦掌,信心百倍,爭取取得最佳成績,為寧夏人民爭光。

龍舟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是苗族的節日。龍舟節也稱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謝謝

龍舟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龍船節”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龍船節?沒聽過 難道你說的是端午節嗎 是為了紀念屈原 不是少數民族的節日

那達慕大會 龍船節 跳公節分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1.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錫林郭勒盟的那達慕最具代表性。

“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曆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曆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大會,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大會或以嘎查(村屯)、蘇木(區鄉)為單位,或以旗縣為單位舉行。那達慕大會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型那達慕,摔跤選手為512名,駿馬300匹左右,會期7~10天;中型那達慕,摔跤手256名,馬100~150匹,會期5~7天;小型那達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馬30或50匹左右,會期3~5天。無論何種民族與宗教信仰的人,均可報名參加。

2. 龍船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苗族的龍船節是有其特殊來歷的。相傳,在陡水河一帶,有一條凶殘的大黑龍,殘害老百姓,無惡不作,人們極為痛恨,千方百計要除掉它。河畔住著一家漁民,老漁夫和兒子相依為命,以漁獵為生。有一年的農曆五月間,小夥子在打魚時被黑龍搶走了。老漁夫聽到訊息十分悲憤,決心要除掉這個害人的惡魔,拯救兒子。於是,他毅然帶著鋼刀和火種,深入龍穴與黑龍進行殊死的搏鬥,鏖戰了整整九個晝夜,把黑龍斬成三截,救出了自己的兒子,並把龍穴燒掉,以防後患。不料,陡水河上濃煙滾滾,龍屍順流而下,把河兩岸變得天昏地暗。幸虧有位苗家姑娘到河邊挑水,不慎將舀水用的木勺掉進河中。她用扁擔去撈木勺,扁擔一碰上木勺,頓時發出嘩啦的聲響,天空頓時明亮起來,黑暗逐漸消失,大地重現光明。

為紀念老漁夫除惡揚善的義舉和苗家姑娘驅逐黑暗的功德,苗民把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這幾天作為在陡水河上劃龍船競渡的傳搐節日。

3. 跳公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彝族對擊敗外族侵略取得勝利的一種慶祝活動,歷史至少有上千年,後人一直沿襲下來以示紀念。

跳公節即跳弓節,彝語稱為“嘈契”,意為“跳弓舞”,也稱“孔夠”,意為“快快樂樂,祈禱祝福”。跳弓節是居住在那坡縣桂滇交界地區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各個村屯過節的具體日期雖不盡相同,一般都在每年農曆四月上、中旬舉行。

跳公節的來歷,據傳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領彝人在保衛疆土的戰鬥中被敵人圍困在大山竹林中,情況十分危急。後來他們以竹子製造弓箭,奮起反擊,終獲勝利。凱旋迴來,受到族人的熱烈慶賀,久而久之,遂成為彝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

龍船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苗族

龍船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應該叫划龍舟吧,這個應該是群體性的運動,以紀念屈原為原始出處,四面八方的人通過划船匯聚到一起,到屈原投江之處紀念他,慢慢演變為比賽了。

龍舟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苗族的。

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黔東南的臺江、凱里、劍河、施秉、鎮遠等縣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時間不在農曆五月初五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龍船節苗語叫“咋甕”(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甕”(意即吃龍肉)。

龍,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徵。苗族的龍船很別緻,一般是一株大杉樹或大梧桐挖成。分

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共六艙,中四艙裝載著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羊、鵝和競渡水手食品,兩側子船則為水手划槳之地。苗族劃龍船是站立著划槳的,不同於漢族的坐著划槳。船身長20米左右,船頭翹起水面很高,安裝上一個大龍頭。龍頭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龍角上,通常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吉祥語。平時,龍船放在專放船體用的“龍船硼”內。有的“龍船棚”還寫滿楹聯,如:“龍船千古事,忠孝一生興,典祀千年重,綿延百事傳,江山千古意,時序百年興’等等。橫批則多為“民眾團聚”、“萬寶來朝”。兩個角尖之間拉一根細繩子,掛上小紅旗。角後有四根一米多長的野雞毛立著,顯得很威風凜凜。船尾也翹出水面,插著芳草,名曰“鳳尾”。

苗族龍舟競渡具有悠久的歷史,明(嘉靖)《貴州通志》卷三“風俗”記載:“鎮遠府端陽競渡。府臨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龍船,繪畫首尾,集眾搬演居戲。以箬裹米為粽,棄水中。拽船爭先得渡者,是歲做事俱利焉”。清(乾隆)《鎮遠府志》卷九“風俗”:“重安江由秉入清江。苗人於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龍舟戲,形制詭異以大樹控槽為舟,兩樹併合而成。舟極長,約四、五丈,可載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槳,險極。是日男女極其粉飾,女人富者盛裝錦衣,項圈、大耳環,與男子好看者答話,唱歌酬和,已而同語,語至深處,即由此定婚,甚至有時背去者”。清(同治)徐家翰《苗疆聞見錄》:“(苗人)好鬥龍舟,風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江寬深之處。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長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橈激水,行走如飛。”

相關問題答案
龍船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龍舟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臘八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苗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歌婆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花炮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端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