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傅的有哪些傑出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姓傅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歷史名人

傅 山:明清大學問家,字青主。他不但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併兼工詩文耿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思想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代子學研究的風氣。其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註》等,醫學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書。

傅善祥: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不久開"女科",考中鼎甲第一名。是東王楊秀清政務上的得力助手。

傅 玄:西晉時哲學家、文學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來最有學問的名人。其學問淵博,精通單律,於詩擅長樂府。在哲學上,把自然和人類歷史都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過程,批判了有神論的世界觀

贊助廣告

和玄學空談。

傅 寬:漢高祖時開國功臣。在楚漢戰爭時隨韓信、曹參平定齊地。漢高祖得天下後曾定元功18人,傅寬列第9位。

傅 毅:東漢文學家。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臺今史,以文顯於朝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歷史上姓傅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傅的名人分佈

形聲字,從人,從尃(fū),尃亦聲,意為"培育奇花異草",引申為"講解奇花異草"、"傳授知識"。"人"與"尃"聯合起來表示"傳授知識的人"。本義教師,引申義教授、教導、教育,輔佐、輔助。中國姓氏。

贊助廣告

傅,古時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諸侯之子的老師 [teacher]。如:太傅;少傅,是傳授"道"的,也就是傳授成就王道、帝王之道的人;在百姓中則沒有那麼好的條件,往往是將傳授技能、知識的師與傳授品德、道德教育的傅一起由一人承擔,所以在民間就一併稱為"師傅"。

有關姓傅的傳說和名人

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6%。[1]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萬增到610多萬,增長了約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35%。[1]

關於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記載:“傅,殷相說之後,築於博巖,因以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姓解》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說,由此可見,這位傅說,便是傅姓的始祖。

起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傅邑,屬於以國名名為氏。[1] 遠古時期的黃帝有個裔孫,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於傅邑(今山西平陸),還建立了古傅國。在大由的一部分後裔子孫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至今,是最古早的傅氏一族。

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源流二

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後裔所建傅陽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姓源》的記載,在上古時候曾有一個諸侯國,叫傅陽國,有的史書上亦稱其為“復陽國”,故址在今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澗頭集鎮西南候塘村,“城周十餘里,中據土山”。據典籍《國語·鄭語》中的記載,傅陽國為商王朝大彭國陸終所封,姚姓,為陸終第四子。這個古國在春秋時期因孔子之祖孔紇(字叔樑)曾在此地作戰,並以雙手勇託潰落的傅陽城門框、掩護士兵和民眾撤退而聞名遐邇。傅陽國後在周景王姬貴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國所滅,其後,該地區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陽城名為姓氏者,稱傅陽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傅氏、復氏、陽氏,世代相傳至今。[1-3]

源流三

出於殷商名相傅說(Yuè 音悅)的後裔,以地名為氏。[1] 據《史記·殷本紀》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巖(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說,說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在傅說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傅氏正宗。

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說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源流四

出自祁姓,帝堯子丹朱之後,《國語》記載:(周代丹朱之神顯靈時)。王使夿宰忌父帥傅氏及祝、史奉犧牲、玉鬯往獻焉。[4-5]

源流五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賴國族人,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據家譜文獻《賴氏族譜》的記載,春秋末期,賴國(今日河南息縣包信鎮)在周景王姬貴七年(公元前538年)與傅陽國(復陽國)一起被楚國所滅,賴國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國人恐為當時的楚靈王羋圍所害,為避禍及,便將賴氏改為羅氏、傅氏、復氏等[1] 。

故而,至今仍有賴、羅、傅三家聯宗之說。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6]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太傅,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太傅,亦稱師傅,簡稱傅,歷為王朝總教之師,負責教導君王、太子、王族子弟百般學問。各公爵、伯爵諸侯國亦設有太傅之官位,為中央王朝的巨擘之一。到了三國時期的曹魏王朝,開始為各封王設定師傅一名。到晉朝時期,因為要避晉武帝司馬師之名諱,去“師”,單稱“傅”。到了隋朝時期,有意改晉制,單稱為“師”。到了唐朝,又單稱為“傅”,官秩為從三品,相當於今天的副部級。到了元朝時期,王廷之傅稱“太師”,各王所屬之傅稱“師”。在歷代太傅、師傅、傅、太師、師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傅氏,人數甚多於上述“正統”之傅氏,世......餘下全文>>

姓傅的有多少人

一、傅姓人口的分佈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提供了一份當代傅姓人口數量在各省、市、區人口中之比的資料,具體情況是:北 京:傅姓佔全市人口的比例為0.29%,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50%;天 津:傅姓佔全市人口的比例為1.23%,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95%;河 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4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5.01%;山 西: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8%,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44%;內蒙古:傅姓佔全國人口的比例為0.56%,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84%;黑龍江: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5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3.24%;吉 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08%;遼 寧:傅姓佔全國人口的比例為0.59%,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4.54%;山 東: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8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3.5%;上 海:傅姓佔全市人口的比例為0.15%,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40%;江 蘇: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5%,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73%;安 徽: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8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8.14%;浙 江: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76%,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6.27%;江 西: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8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6.16%;福 建: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1.2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6.2%;河 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0%,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3.35%;湖 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2.34%;湖 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1.1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53%;廣 東: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55%,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65%;廣 西:傅姓佔全區人口的比例為0.12%,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50%;陝 西: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5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3.06%;甘 肅: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40%;青 海: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1%,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07%;新 疆: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40%,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50%;四 川: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30%,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5.59%;貴 州: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24%,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1.01%;雲 南: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1.82%,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9.15%;臺 灣:傅姓佔全省人口的比例為0.17%,佔全國傅姓中的比重為0.29%; 當然,上述數字只是一個抽樣調查的結果,還不具備普遍意義,但我們依然能從中推知傅姓人的一些分佈情況,並且可以發現當代傅姓人分佈的一些基本規律。此外,許多姓宗親很想知道我們祖地究竟有多少傅姓人口?據《山西人口姓氏大全》(秦濯普主編,山西經濟出版社1991年6月版)記載: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山西省118個縣市區有傅姓人口71055人,傅姓4206人,其中祖地平陸縣傅姓473人,付姓57人。據平陸縣廣播電視臺傅躍進宗親介紹,本地幾支傅(付)姓先祖多系附近河南省境遷入。 二、傅姓族人在港臺及海外分佈情況 在歷史上,由於某些具體的原因,一些傅姓人遷到臺灣及東南亞、世界其它地區開拓和發展,以致使其生活的足跡到達世界許多地方。在其多種遷徙活動中,尤以歷代向臺灣的遷徙最具代表性。在兩宋時,福建蔚為大族的傅氏,在一海之隔的臺灣就不少。據臺灣省文獻資料表明......餘下全文>>

姓傅的古代有什麼名人????

傅琰東 和他爹 傅義 皇帝

現代書法家姓傅的有那些人

傅錦華

傅周海

傅二石

傅家寶

傅西路

傅建威

傅天仇

現任姓傅的有哪些任正職官員

職務和姓名沒有什麼關係哈。

現任傅姓最高官員有哪些

公安部副部長傅政華

姓傅有什麼好聽的名字?

男孩:

1,傅孺知(取自“婦孺皆知”)

2,傅啟序(取自“韶年啟仲序,初吉諧良辰。)

3,傅方壺(取自“莫論圓嶠,休說方壺。”)

4,傅笙寒(取自“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5,傅控弦(取自“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6,傅架蘿(取自“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

7,傅椎隱(取自“斤磨片片雪,椎隱連連珠。”)

8,傅澤雉[zhì](取自“澤雉十步一啄”)

9,傅浸溪(取自“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

10,傅籬樁 (取自“(取自“一個籬笆三個樁”)

傅姓歷史壞人

傅姓

編輯

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6%。[1]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萬增到610多萬,增長了約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35%。[1]

關於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記載:“傅,殷相說之後,築於博巖,因以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姓解》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說,由此可見,這位傅說,便是傅姓的始祖。

中文名

傅姓

外文名

Fu surname

類 型

姓氏

得姓始祖

傅說

人 口

約610萬(2013年)

分 布

山西、山東、遼寧、吉林、河南

著名人物

傅作義,傅瑩,傅雷,傅衝等

發 源

山西平陸縣

郡 望

北地郡、清河郡

堂 號

北地堂、清河堂、興商堂

目錄

1 歷史發展

▪ 起源

▪ 始祖

2 人口分佈

▪ 遷徙分佈

▪ 人口統計

3 傳統文化

▪ 郡望堂號

▪ 宗祠楹聯

▪ 主要建築

▪ 家譜文獻

▪ 字輩排序

▪ 文字改革

4 姓氏名望

▪ 古代名人

▪ 近代名人

▪ 現代名人

5 研究考證

歷史發展

編輯

起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傅邑,屬於以國名名為氏。[1] 遠古時期的黃帝有個裔孫,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於傅邑(今山西平陸),還建立了古傅國。在大由的一部分後裔子孫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至今,是最古早的傅氏一族。

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源流二

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後裔所建傅陽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姓源》的記載,在上古時候曾有一個諸侯國,叫傅陽國,有的史書上亦稱其為“復陽國”,故址在今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澗頭集鎮西南候塘村,“城周十餘里,中據土山”。據典籍《國語·鄭語》中的記載,傅陽國為商王朝大彭國陸終所封,姚姓,為陸終第四子。這個古國在春秋時期因孔子之祖孔紇(字叔樑)曾在此地作戰,並以雙手勇託潰落的傅陽城門框、掩護士兵和民眾撤退而聞名遐邇。傅陽國後在周景王姬貴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國所滅,其後,該地區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陽城名為姓氏者,稱傅陽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傅氏、復氏、陽氏,世代相傳至今。[1-3]

源流三

出於殷商名相傅說(Yuè 音悅)的後裔,以地名為氏。[1] 據《史記·殷本紀》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巖(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說,說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在傅說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傅氏正宗。

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說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源流四

出自祁姓,帝堯子丹朱之後,《國語》記載:(周代丹朱之神顯靈時)。王使夿宰忌父帥傅氏及祝、史奉犧牲、玉鬯往獻焉。[4-5]

源流五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賴國族人,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據家譜文獻《賴氏族譜》的記載,春秋末期,賴國(今日河南息縣包信鎮)在周景王姬貴七年(公元前538年)與傅陽國(復陽國)一起被楚國所滅,賴國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國人恐為當時的楚靈王羋圍所害,為......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傅的有哪些傑出的人?
姓邱的有哪些古代名人?
屬兔的有哪些現代名人?
寫出名人姓孫的有哪些?
姓唐的有哪些名人?
姓陳有哪些好聽的名字?
桑姓的有哪些名人?
姓冉兩個字的有哪些?
以前姓胡的有哪些名人?
複姓有哪些好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