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蒙古族的特點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

蒙古族現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人口480.6849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歷史悠久,13世紀初,成吉斯汗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落,建立了統一的蒙古貴族政權。1219年西征,版圖擴大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1368年元朝滅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內蒙古自治區,成為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治區。以後又相繼成立了9個自治州、縣:

贊助廣告

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1954年9月10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9月1日)

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12月5日)

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1958年4月1日)

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1958年4月7日)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

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

贊助廣告

語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

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善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成果之一。

打鬃節―草原上勇敢者的遊戲

禁忌: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菸、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譁,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習俗: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裡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製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託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宗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元代以後普遍信仰喇嘛教。

服飾: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金銀製成。

節慶: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白節: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餘下全文>>

蒙古族有什麼特點

蒙古菜點特色主要體現在蒙古族的菜點風味上。

蒙古族人的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的菜點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菜點崇尚豐滿實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內蒙古著名的菜點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菜、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燻雞、肉乾、哈達餅、蒙古餡餅、蜜麻葉、德興元燒麥等。

對於草原牧民來說,騎馬和摔跤可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對城裡人則不一樣,想真正學會騎馬或者摔跤,那可得需要拿出點工夫來練一練了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婦女不論冬夏都喜歡穿裙子或連衣裙,用各色頭巾包頭

馴馬是蒙古族傳統的一個馬術專案,和“男兒三技”一樣是體現蒙古族勇敢和膽量的一種活動。精騎射、馴烈馬是一個優秀男子的標誌。據《蒙韃備錄·馬政》載:“其馬初生一二年,即於草地苦騎而教之,卻養三年而後再乘騎。”

馴馬,在清朝時稱為:“詐馬”,是一門絕技,只有剽悍機敏的棋手才能勝任。因為所馴之馬多為生馬,一般人是很難制服的。馬駒斷奶後,在草地放牧,二年後開始調教。從未被騎過的生馬,性格暴烈,見人連踢帶咬,無法靠近,這時就需要一位嫻熟而勇敢的騎手來騎乘駿馬,手持套馬杆來馴馬。套馬杆是一根結實而有韌性的木杆,杆頭繫有皮繩,用來套住馬脖子。這比古代歐洲用繩子來套馬要先進得多了。生馬見人後就要迅速的逃奔,此時,馴馬手策鞭猛追,用套馬杆準確的將馬套住,抓住套馬杆不放鬆,奔跑一段路程後,接近生馬,乘機敏捷果斷地跳上馬背,生馬自然是暴跳如雷,狂奔亂叫,而馴馬手卻隨著馬的頑悍和倔強的姿勢而順水推舟,不斷改變騎法來應對。直到馬聲嘶力竭,被迫制服為止。這種驚險的馴馬,只有勇敢的騎手才能勝任,所以歷代人民都把馴馬作為衡量優秀騎手的尺度,後來作為傳統的表演專案。

馬長出四齒後就要去勢,去勢時也得由馴馬手將馬套住制服,另一個馴馬手雙手揪住馬耳朵,再有一人緊拉馬尾巴,三人同心協力,迅速將馬按倒在地,實行閹割。這種去勢的馬,蒙古語稱:“阿塔思”意即騸馬。去勢後的馬又經過二三年放牧,再次,調教乘騎,這時馬的性情才變得溫順了許多,白天不給馬餵食,到晚上才在草地放牧。一般來說,牧人們對馬的訓練很嚴格,但是從不用鞭子打他們,而是愛護地接近他們,使之與人產生深厚的感情,已馴的馬不咬人也不亂踢人,步伐能隨人意的調訓而改變,但必須善於應用駕馭的方法才行。

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所屬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時進行。近代方誌記雲:“肇自古昔,為蒙古最嗜之遊戲,今則盛行於北蒙古,若逢鄂爾博祭日,則必舉行此技,角者著皮革之單衣,跨長靴,東西各一人,登場而鬥,以推倒對方為勝。族長及王公臨而觀之,授勝者以獎品,平時則其部之少年,集二、三人而行之。”這說明蒙古人不但在那達慕和祭敖包時進行,而且在平時也三五相聚,搏擊為樂。

蒙古式摔跤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摔跤比賽時,身穿銅釘牛皮坎肩“昭達格”,頭纏紅、黃、藍三色頭巾,腳蹬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帶,下身穿套褲,脖子上掛著五彩飄帶。出場時,雙方摔跤手揮舞雙臂,然後互相搏鬥。蒙古式摔跤不分等級,採取淘汰的方式,決賽出冠軍手、亞軍手和第三名,分別授予榮譽稱號和獎品。

蒙古摔跤在歷史上有記載大約是在十三世紀。其時,所流行的摔跤形式與後來的蒙古式摔跤沒有什麼不同,當時盛行的是......餘下全文>>

蒙古人的特點

蒙古人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歷來待人熱情、性格豪爽。蒙古人的性格里有很多因素都是來自狼。他們勇敢,機智,粗狂,驍勇善戰,他們對待人是那樣的熱情豪爽。據說在蒙古人的血脈裡流傳著狼的血液,相傳蒙古的一位遠祖有兩個漂亮的女兒,其中的一個就是與狼聯姻生下了一支具有狼的凶殘與狡詐性格的蒙古人,但是他們同時也具有了狼的天生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和非常優秀的作戰能力。蒙古人崇拜的是狼圖騰,就好象我們,對龍的頂禮膜拜如出一轍。

其實,蒙古人性格的形成不必具有那麼多的傳說的。他們的生活習性勢必要造就出一個這樣的民族。

1、他們是沒有"家"的,也就是沒有根的,就像那遠天上的白雲,無所謂什麼家,到那裡都是自己的家,內心中是無牽掛的。所以,在歷史上才出現了短暫的橫跨亞歐大陸的帝國。

2、草,是動物的口糧;動物是人的口糧。在他們的心目中,動物高於一切,是食物鏈條所致。這種飲食習慣,勢必使男人彪悍,多了野性;女人豐滿,多了豪放。多說幾句,我們看到西方女人大都是豐滿的,"波霸"隨處可見,東方女子大多是"內斂"的,"太平公主"很多的。其實這都是飲食習慣造成,沉積下來成就了現在的基因。這可以說就是食"場草"與食"肉"的差別。

3、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馬是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馬才能使他們在草原上奔放縱橫。無論是大人或是孩子,都可以在馬上馳騁,馬是他們實現夢想的途徑。而馬背與人的襠部的摩擦,必然刺激和促進了性的成熟。民間**亦有蒙古女人XX旺盛一說。牧羊人在遼闊的草原上沒有什麼可以成為風景的風景,而動物最原始的交配,是多少懵懂的少男少女的樂事,這無疑也促進了性的成熟。所以他們是熱情火辣的,相對開放的。

4、蒙古人的待客熱情,其根本是源於對同類的渴望,這裡面有人性的本身層面的問題。遼闊的草原上,也許你半年或是一年也看不到你的同類(或是除了家庭之外的人),你心中潛意識的寂寞孤苦造成你本身就對對方充滿了欣喜,人是社會的動物,所以人是最怕孤獨的。

蒙古族的生活習慣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傳統住房,其特點是易於裝拆搬遷。一座蒙古包只需兩峰駱駝一輛牛車就可運走,兩三個小時就可搭蓋起來。蒙古包內使用面積大,空氣能很好地流通,採光好,冬暖夏涼,遮風擋雨,很適合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為主,傳統的吃法有“手扒肉”:將大塊肥嫩綿羊肉用白水煮熟後端上桌,用蒙古刀割下蘸作料吃;“烤全羊”:將整隻羊去掉內臟,把各種調料填進切口和腹腔內,然後裝爐烤制,烤成的全羊外皮香酥、肉嫩味美,是招待貴賓的佳餚。蒙古族人酷愛飲茶,尤其是用磚茶煮的奶茶。此外,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傳統飲料之一。

待客禁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自古乃禮儀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來蒙古包作客,不但會受到主人熱情的款待,還會感受一些從未接觸,從不知道的民族文化。當然,在進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須要了解他們的一些習俗和禁忌,否則,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隨意行事,不但會鬧笑話,而且會令蒙古族同胞不高興。

首先到蒙古族家裡做客忌諱進屋時把衣襟掖在腰帶裡,挽著袖子,也不可手提馬鞭子進屋。不論客、主,都要讓長輩和老人先進屋。

進屋後,忌諱亂坐位置。來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讓客人上邊坐,而客人請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裡,總是長輩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邊,女人做東邊。

有客人在場忌諱對孩子發脾氣,更不能打罵孩子。長輩和老年人講話忌諱打岔、揭短。有疑問或需要說明情況,待人家講完後再問。

假如你來蒙古包作客,主人會立刻獻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奶茶,接著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製品,當主人請你品嚐時不要拒絕,否則要傷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遺憾。蒙古人不怕不別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興。接受主人的茶飯後,忌諱一點也不吃;忌諱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著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諱隨便撒倒奶子;遇到別人端奶走過時,不能視而不見,必須嘗一嘗再走。

喝茶的忌諱:敬茶時忌諱滿杯;忌諱用左手倒茶;忌諱從門裡向外倒茶水;吃飯喝茶時忌諱長吁短嘆。

食用紅食禁忌:在品嚐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時,忌諱衣冠不整,除無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彈灑德吉;啃骨頭時忌諱殘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時,忌諱咬著吃,應該用刀或用手撕著吃;食用完的骨頭,忌諱用相互敲擊;平時的肉食品中,忌諱食用牛膽囊和狐狸肉,狗肉、貓肉。

吃飯禁忌:忌諱給客人食用無鹽的茶飯;吃熱飯時忌諱用嘴吹氣;忌諱倒撒食物;飯後忌諱伸懶腰。

相對與待客來說,主人家平時做準備工作的時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時忌諱斷骨,應該斷開關節;忌諱在放肉食品時倒放頭尾;往鍋裡下米時忌諱用袋子倒;搗碎茶葉時忌數數;烙餅和油炸食品時忌諱大聲喊叫,說不吉利的語言等。

以上引用一網友回答

蒙古族服裝特點是什麼?

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襬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菸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髮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髮根,髮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還有比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飾工藝。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溼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製。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製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飲食有哪些特點

“烤全羊”是內蒙古一種傳統而具有獨特風味的宴客佳餚。由於“烤全羊”的加工方法特殊和講究,以前只供蒙古王爺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如今這一傳統美食一般人都有機會品嚐了。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裡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呼倫貝爾全魚宴:呼倫湖產的鯉魚、鯽魚、白魚、紅尾魚等,肉質肥美,營養豐富。用呼倫湖產的鮮魚和湖蝦,可烹製魚菜120多種,稱為“全魚宴”。魚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鮮嫩味美,百吃不厭。全魚宴有12、14、20、24道菜一桌的,甚至有上百道菜一桌的。主要名貴魚菜有二龍戲珠、鯉魚三獻、家常熬鯽魚、梅花鯉魚、油浸鯉魚、鯉魚甩子、松鼠鯉魚、芙蓉荷花鯉魚、湖水煮魚、清蒸銀邊魚、葡萄魚、蔥花鯉魚、金獅鯉魚、普酥魚、蕃茄魚片、鴛鴦魚卷、荷包鯉魚、煎燜白魚、拌生蝦、拌生魚片等。奶食:蒙語叫“查幹伊德”是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  1、白油。將鮮奶放入桶內,攪拌後,使其發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2、黃油。將白油用紗布過濾,然後倒入鍋中加溫火煉,用勺頻頻攪動,待色澤微黃,即成黃油。  3、奶皮子。夏秋季,將鮮奶放在鍋中,用小火烘,稍滾,用勺揚,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時點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層,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風處陰乾就是奶皮子。  4、奶豆腐有兩種做法:將出白油後的酸奶子,經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壓榨成為酸奶豆腐;另一種是,將奶放入器皿中發酵,將上面一層“卓口”取出後,再放入鍋中煮沸將酸奶湯丟擲,經多次攪拌後,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種型塊,然後切成長條或小放塊,在太陽下吹晒、晾乾,即成為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  5、乳酪通常做法是:將黃油所餘下的奶水放到熱處,待其發酵、沉澱,把沉澱下的粉塊裝入布袋壓榨,捏成各種形狀,晾乾後即成乳酪。6、奶果子。以白麵和鮮奶糖混起來,做成餅或其他形狀,用油炸即成。黃油、白油、奶皮子為牛奶中的精華,具有獨特的純香味,營養豐富,最為貴重,吃用時,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常是招待貴賓的佳品。

蒙古族人的性格特點

蒙古族所處的遼闊草原這一特殊的自然環境.使他們形成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性格特徵。蒙古族居住分散.人口少.特殊的勞動方式及戰勝自然災去的需要使他們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觀念與性格特徵。他們好客、善良、溫厚、慷慨大方.鄰居之間無論借什麼東西.不存在還不還的問題。牧民之間無所謂你的我的.誰家的牛羊跑了.用不著著急.跑到了誰家,誰家就給餵養好.看管好.等你去認領。蒙佔族牧民之間的情誼深厚.人際關係簡單,朋友之間總能以誠相見.坦率義氣.具有強烈的同情心.沒有嚴格的等級觀念.牧民之間一律平等.只有長幼之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些性格特徵在當代蒙佔族大學生身上有明顯的傳承和體現。其次.蒙佔族牧民只要二五個湊在一起就能唱歌跳舞.男女之間嬉戲打鬧沒有嚴格的界定.不像漢族地區.男女在一起互相顯得拘束靦腆。蒙佔族祖祖輩輩川活在遼闊的草原上.一家一戶為中一位放牧生活.他們很少與鄰居因相互碰撞磨擦而產生各種矛盾。第二.長期以來的自給自足的生活使他們商品觀念淡薄.從不計較小事。

蒙古人性格特點

蒙古人的特點有很多。首先他們熱愛故鄉,熱愛草原,熱愛大自然。對長輩非常有禮貌,對小孩特別的尊重。還有就是善良,熱情,豪爽。男人都是特講義氣的那種。蒙古女人也是很豪爽的,傳統的蒙古女人是非常的勤勞的。蒙古人身體強壯,而且堅強。有氣質。這是我的親身感受~希望你有機會也可以感受一下~

蒙古族的特點 5分

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脣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據《蒙古風俗鑑》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祭天則把肉拋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則拋入爐火之中;祭佛置於佛龕前;祭鬼置於包外;祭山則掛之於供奉的神樹枝上,祭墳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於包外,祭水神扔於河泊,最後祭成吉思汗,置於神龕前。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薩滿教,其崇拜多種神祗,爾後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間信仰,把眾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軌跡。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來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對家中來客,不管常客還是陌生人,都滿腔熱忱。首先獻上香氣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盤盤潔白的奶皮、乳酪。飲過奶茶,主人會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時節還會請客人喝馬奶酒。有些地區用手扒肉招待客人,還有一定的規矩。例如用一條琵琶骨肉配四條長肋骨肉進餐;牛肉則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節肋骨及一段肥腸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後回孃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頦、脖子肉都是給晚輩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貴的客人或是喜慶之日則擺全羊席。

尊老愛幼:蒙古人長幼有序,敬老愛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孩子。不要當著家人的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歌唱表達出來,唱歌與勸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如此數遍,酒意酣暢。歌唱有禮儀性的,也有即興盡興的,有一人或數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達旦。

熱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這種習俗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

客來敬茶一種高尚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歷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裡,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著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語稱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製品。

接著穿戴民族盛裝的家庭主......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蒙古族的特點?
蒙古族的特色?
蒙古族的特色節日?
蒙古族的民俗特點?
蒙古族的服飾特點?
蒙古族的服裝特點?
蒙古族的代表性的節日?
漢族的特點?
蒙古族的節日民俗?
蒙古族的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