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歷史名人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唐姓歷史名人偉大的故事

唐雎(jū),戰國時代魏國著名策士。為人有膽有識,忠於使命,不畏強權,敢於鬥爭並敢於為國獻身。有90歲高齡西說強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國。曾經在魏國滅亡後出使秦國,冒死與秦王抗爭,粉碎秦王吞併安陵(魏國屬國)的陰謀。《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中對此有詳細記載。

歷史上唐姓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唐姓名人數不勝數。 戰國時有90歲高齡西說強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國大夫唐雎; 漢有說服夜郎國來歸的中郎將唐蒙,以仁治治理布山而為百姓稱頌的唐頌,幼時聽人讀書即能記誦、後官至司空的學者唐珍; 唐有輔佐李世民定天下的名臣唐儉,先後兩次大破吐蕃的大將唐休; 宋代有大孝子唐傑,醫藥家唐慎微; 元代有畫家唐棣; 明有大破倭寇而軍功卓著的名臣唐順之,“江南第一才子”唐寅; 清有中外聞名的“唐窯”督造人唐英以及名士唐景崧、唐才常等,使唐姓大放異彩。 近現代還有文字學家、史學家唐蘭、革命家唐亮、革命黨人唐紹儀、西南軍閥唐繼堯、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抗日名將唐淮源等。

贊助廣告

歷史上有哪些唐姓名人?

唐姓是我國第二十六大姓,歷史上唐姓名人輩出,建立了不凡的業績。如戰國時魏國名臣唐雎,曾說服了秦國不加兵於魏,為魏國爭得了一定的政治環境。漢朝唐蒙,曾說服夜郎國歸漢。唐頌,以仁政攻克了民心,政績不凡。唐休璟,唐代宰相,曾大敗吐蕃官兵。唐儉,唐代著名將領。唐慎微,宋代醫學家。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聞名民間的畫家、文學家,被譽為“江南第一才

子”。唐順之,明代抗倭名將,且工散文。唐英,“唐窯”的督造者,出產的瓷器世界聞名。唐甄,清代思想家。唐才常,清末維新派中堅人物。唐昧儲?-前301),戰國時楚將。昧一作蔑。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攻楚方城,他率楚軍夾沘水列陣,相持六月,後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被殺,楚失去宛、葉以北地。見《呂氏春秋·處方》、《史記·楚世家》等。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吳江(今屬江蘇)令;一說為休寧(今屬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畫山水,曾經趙孟頫指教,其師法郭熙。擅於佈置廠殿景物,得清森華潤之致。併為元宮嘉熙殿作壁畫。現存世作品有《霜浦歸漁》、《秋山行旅》、《村人聚飲》等圖。 唐賽兒,明初山東農民起義首領。蒲臺(治今山東濱縣南)人。林三妻。永樂十八年(1420)率眾起義,以益都卸石棚寨為根據地,攻佔莒、即墨,圍安丘。明成祖派總兵官柳升帥都指揮劉忠前往鎮壓。忠戰死。義軍後被衛青擊敗,不知所終。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鑄萬,號圃亭,初名大陶,四川達州(四川達縣)人。順治舉人。《清史稿》載其知山西長子縣,“下車即導民樹桑,……民利賴焉”。未幾奪歸。炊煙屢絕,食樹葉,“衣敗絮”,仍“著述不輟”。學宗王陽明理學,但反對“空談心性,不講事功”。指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忠孝仁義諸道德皆可致人於死地。主張發展生產,富國利民。有《潛書》等。 唐景崧(1841-1903),清臣。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同治進士。光緒八年(1882)自請赴越,會同劉永福黑旗軍援越抗法。後又組成景字軍,屢挫法軍。漸遷臺灣巡撫。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反對割讓臺灣,被臺民眾推為“臺灣民主國”總統。臺灣陷落,他乘船逃回大陸,後病死。著有《請纓日記》。 唐才常(1867-1900),清末維新派。字黻承,後改佛塵。湖南瀏陽人。貢生。1897年和譚嗣同辦時務學堂,編輯《湘學報》,次年創辦《湘報》。1898年和譚嗣同創辦南學會,宣傳變法。戊戌政變後流亡日本。1899年與康有為、梁啟超決定回國起兵“勤王”,回到上海,成立自立會,組織自立軍,在漢口租界設祕密機關,聯絡兩湖及皖、贛會黨和新軍組織自立七軍,自任督辦。8月事洩,21日被捕,22日壯烈犧牲。 其他唐姓名人有戰國時楚國占星家唐昧、辭賦家唐勒,樑國相術家唐舉;南朝宋時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清雜技家唐再豐,才女唐英等。近當代唐姓名人有紅軍將領唐澍,軍事家唐亮,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紹儀,國民黨將領唐生智,滇軍軍閥唐繼堯,抗日將領唐淮源,化學家唐敖慶、唐有祺,計算機專家唐稚鬆,心理學家唐鉞,歷史學家唐長儒,文字學家唐蘭,教育家唐文治,散文家唐弢,油畫家唐一禾,話劇演員唐槐秋等。

贊助廣告

唐姓名人有誰

唐雎(戰國時魏國名臣),曾說服了秦國不加兵於魏,為魏國爭得了一定

的政治環境。漢朝唐蒙,曾說服夜郎國歸漢。

唐頌,以仁政攻克了民心,政績不凡。

唐休璟,唐代宰相,曾大敗吐蕃官兵。

唐儉,唐代著名將領。

唐慎微,宋代醫學家。

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聞名民間的畫家、文學家,被譽為“江南第一才子

唐順之,明代抗倭名將,且工散文。

唐英, “唐窯”的督造者,出產的瓷器世界聞名。

唐甄清代思想家。唐才常,清末維新派中堅人物

唐姓的由來,故事以及姓唐的名人,還有姓唐的大約人口數是多少?

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礌五。 (約870多萬)

尋根溯源

1、出自祁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帝堯之子丹朱被舜封為唐侯,後其國被周成王所滅,子孫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又周昭王時,為奉唐堯之祭祀,封丹朱裔孫在魯縣(今河南魯山縣)為唐侯,後被楚所滅,子孫以唐為氏,此為豫魯(今屬河南、山東間地)唐姓。

2、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載,周成王封唐國給唐叔虞,叔虞子孫中有以國為氏者,此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時,楚地(今屬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所滅後,子孫以唐為氏,此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據《後漢書??南蠻傳》所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為唐姓;據《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今屬甘肅)羌族中有唐姓者;據《元史??唐仁祖傳》所載,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孫以唐為姓。另外,滿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瑤、苗、蒙古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

唐堯。唐堯姓伊祁,名放勳,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後,又立國號唐,所以稱為唐堯。唐堯是傳說中的聖明天子,被後人尊為“良師帝範”、“文明始祖”。據說,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後來禪位給舜。他死後,帝舜又封他的子孫為唐侯。唐國經歷夏商兩代,周初被周公滅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後人為杜伯(把唐公及其後人遷於杜城,降爵為伯),稱為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

唐昧(?-前301),戰國時楚將。昧一作蔑。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攻楚方城,他率楚軍夾沘水列陣,相持六月,後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被殺,楚失去宛、葉以北地。見《呂氏春秋·處方》、《史記·楚世家》等。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吳江(今屬江蘇)令;一說為休寧(今屬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畫山水,曾經趙孟頫指教,其師法郭熙。擅於佈置廠殿景物,得清森華潤之致。併為元宮嘉熙殿作壁畫。現存世作品有《霜浦歸漁》、《秋山行旅》、《村人聚飲》等圖。

唐 寅: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字伯虎,號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築桃花塢以居,畢生致力於繪畫,且能詩文,與祝允、徐禎卿、文徵明並稱"吳中四才子",與沈周、仇英、文徵明合稱"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畫譜》等。

唐順之(1507-1560),明文學家。字應德、義修,人稱荊川先生。武進(江蘇常州)人。《明史》載其“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為右僉都御史。學術精深,知曉天文、地理、兵法、音樂、數學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稱為“唐宋派”,主張詩文要有繼承和發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荊川集》。

唐 蒙:西漢官吏。武帝時,他出使夜郎國(現在的貴州省),以厚禮,說服夜郎侯多同歸屬漢邦,設犍為郡,從此貴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賽兒: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白蓮教首領,自稱"佛母"。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鑄萬,號圃亭,初名大陶,四川達州(四川達縣)人。順治舉人。《清史稿》載其知山西長子縣,“下車即導民樹桑,……民利賴焉”。未幾奪歸。炊煙屢絕,食樹葉,“衣敗絮”,仍“著述不輟”。學宗王陽明理學,但反對“空談心性,不講事功”。指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忠孝仁義諸道德皆可致人於死地。主張發展生產,富國利民。有《潛書》等。 ......餘下全文>>

唐姓古代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唐姓名人數不勝數。 戰國時有90歲高齡西說強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國大夫唐雎; 漢有說服夜郎國來歸的中郎將唐蒙,以仁治治理布山而為百姓稱頌的唐頌,幼時聽人讀書即能記誦、後官至司空的學者唐珍; 唐有輔佐李世民定天下的名臣唐儉,先後兩次大破吐蕃的大將唐休; 宋代有大孝子唐傑,醫藥家唐慎微; 元代有畫家唐棣; 明有大破倭寇而軍功卓著的名臣唐順之,“江南第一才子”唐寅; 清有中外聞名的“唐窯”督造人唐英以及名士唐景崧、唐才常等,使唐姓大放異彩。 近現代還有文字學家、史學家唐蘭、革命家唐亮、革命黨人唐紹儀、西南軍閥唐繼堯、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抗日名將唐淮源等。

歷史上的唐姓 名人

唐姓是我國第二十六大姓,歷史上唐姓名人

輩出,建立了不凡的業績。

唐雎(戰國時魏國名臣),曾說服了秦國不加兵於魏,為魏國爭得了一定

的政治環境。漢朝唐蒙,曾說服夜郎國歸漢。

唐頌,以仁政攻克了民心,政績不凡。

唐休璟,唐代宰相,曾大敗吐蕃官兵。

唐儉,唐代著名將領。

唐慎微,宋代醫學家。

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聞名民間的畫家、文學家,被譽為“江南第一才子

唐順之,明代抗倭名將,且工散文。唐英, “唐窯”的督造者,出產的瓷器世界聞名。

唐甄清代思想家。唐才常,清末維新派中堅人物。

姓唐 的偉人都有誰

偉人這個概念比較難明白,說說出名的唐姓人吧

唐昧(?-前301),戰國時楚將。昧一作蔑。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攻楚方城,他率楚軍夾沘水列陣,相持六月,後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被殺,楚失去宛、葉以北地。見《呂氏春秋·處方》、《史記·楚世家》等。

唐蒙,西漢臣。漢武帝時任番陽令。王恢擊東粵,奉命出使南粵,因知夜郎與南粵有道可通,遂上書建議開通夜郎,武帝許之,被任為中郎將,前往夜郎,以厚禮招致夜郎侯多同歸漢。還報,漢以其地設犍為郡,併發巴蜀卒開闢道路,自僰道通指牁牂江。

唐慎微,北宋醫學家。蜀州晉原(今四川崇慶)人,後遷居成都。字審元。世業醫。終身不仕。大觀中,曾將《補註神農本草》、《圖經本草》兩書合併,收輯經史百家文獻內所載方藥,並博採民間單方、草藥,編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總結了宋以前藥物學成就,為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的藍本。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吳江(今屬江蘇)令;一說為休寧(今屬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畫山水,曾經趙孟頫指教,其師法郭熙。擅於佈置廠殿景激,得清森華潤之致。併為元宮嘉熙殿作壁畫。現存世作品有《霜浦歸漁》、《秋山行旅》、《村人聚飲》等圖。

唐賽兒,明初山東農民起義首領。蒲臺(治今山東濱縣南)人。林三妻。永樂十八年(1420)率眾起義,以益都卸石棚寨為根據地,攻佔莒、即墨,圍安丘。明成祖派總兵官柳升帥都指揮劉忠前往鎮壓。忠戰死。義軍後被衛青擊敗,不知所終。

唐寅(1470-1523),明畫家、文學家。字伯虎、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江蘇蘇州)人。少從周臣學畫,“性穎利”(《明史》)。會試因涉科場舞弊案被黜,遂漫遊名山大川,致力於繪畫。放浪不羈,時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擅畫山水,取法宋元百家。筆墨靈秀,一變斧劈皴為細長清勁線條皴法。並擅畫花鳥、人物,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工筆、寫意俱佳。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徵明、沈周、仇英合稱“明四家”。兼善書法能詩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順之(1507-1560),明文學家。字應德、義修,人稱荊川先生。武進(江蘇常州)人。《明史》載其“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為右僉都御史。學術精深,知曉天文、地理、兵法、音樂、數學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稱為“唐宋派”,主張詩文要有繼承和發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荊川集》。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鑄萬,號圃亭,初名大陶,四川達州(四川達縣)人。順治舉人。《清史稿》載其知山西長子縣,“下車即導民樹桑,……民利賴焉”。未幾奪歸。炊煙屢絕,食樹葉,“衣敗絮”,仍“著述不輟”。學宗王陽明理學,但反對“空談心性,不講事功”。指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忠孝仁義諸道德皆可致人於死地。主張發展生產,富國利民。有《潛書》等。

唐英(1682-約1755),清戲曲作家、陶瓷家。奉天(今遼寧)人,隸漢軍正白旗。字雋公、叔子,號蝸寄居士。擅作戲曲,能詩工書,善畫山水人物。雍正時,任駐景德鎮瓷廠協理官。乾隆初,遷九江關監督,仍掌窯務,所督造之瓷器享有盛名,有“唐窯”之稱。後又任廣州關監督。著有傳奇、雜劇《轉天心》、《麵缸笑》、《十字坡》等十七種,合為《古柏堂傳奇》,另有筆記《陶人心語》。

唐廷樞(1832-1892),清買辦資本家。字景星,廣東香山(廣東中山)人。香港英教會學堂肄業。初任上海海關總翻譯,後任英怡和洋......餘下全文>>

歷史名人

▲唐姓名人

【唐姓得姓始祖——唐堯】

唐堯姓伊祁,名放勳,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後,又立國號唐,所以稱為唐堯。唐堯是傳說中的聖明天子,被後人尊為“良師帝範”、“文明始祖”。據說,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後來禪位給舜。他死後,帝舜又封他的子孫為唐侯。唐國經歷夏商兩代,周初被周公滅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後人為杜伯(把唐公及其後人遷於杜城,降爵為伯),稱為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者,此為陝西唐姓。唐氏後人奉唐堯為唐姓的得姓始祖。

【唐姓其他歷史名人】

唐 昧:一作唐蔑,戰國時代任楚國(今湖北省北部一帶)大將。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齊、韓、魏聯合攻楚,楚將唐昧戰死。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楚懷王受騙往秦,被扣留,最後死於秦國。從此,楚國一蹶不振。

唐 勒: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省北部一帶)辭賦家。仕頃襄王為大夫,後於屈原,大約和宋玉、景差同時期人。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唐 舉:戰國時期樑國(今陝西韓城南)相術家,以善相術著名。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稱之。

唐 寅:江蘇吳縣人,字伯虎,明代畫家、文學家。擅畫山水,並工畫人物、花鳥,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唐順之:江蘇武進人,明代散文家,官至右僉都御史、代鳳陽巡撫。“唐宋派”人物之一。

唐 甄:達州(今四川省達縣)人,清初思想家,著有《衡書》九十七篇,後更名為《潛書》。宗陽明良知之學,反對空談心性,主張“富民”。

唐 英:清陶瓷藝術家。字俊公,關東瀋陽人,隸漢軍正白旗。初授內務府外郎兼佐領,歷任淮關、九江關、粵海關監督以及督陶使等。他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清《熙朝雅頌集》收集了唐英的23首詩;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他的許多精美字畫;清人曾集其詩文為《陶人心語》。

唐 蘭:現代文學家、音韻學家、歷史學家、業餘曲家、古文字學家。字立庵,號立廠,浙江秀水(嘉興)人。1920年入無錫國學專修館。曾教周學熙家館。1931年後在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和中國大學任教激1932年受聘為北平故宮博物館金石鑑定專門委員。雅好崑曲,工大官生,喜清唱《驚變》、《慘睹》等劇目。1935年至1937年間是俞平伯所組清華大學谷音社成員,參加曲集。亦參加北平城內各曲社活動。1939年在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40年任教授。參加昆明三高等學校崑曲研究會等業餘崑曲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是曲家許麗香所組藕香曲社成員。1949年出版專著《中國文字學》。五十年代後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部主任、副院長、研究員。其間亦參加北京崑曲研習社曲事活動。

唐寓之:南朝宋時三吳地區農民起義軍首領,在攻佔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後稱帝建吳國。改元興平,立太子,置百官。隨即遣高道度攻東陽郡。東陽太守、齊高帝族弟蕭崇之、長山(今浙江金華)令劉國重拒戰被殺,一時朝野震動。時值會稽太守王敬則進京述職,禹之乘虛襲擊,命孫泓取山陰(今浙江省紹興)。軍至浦陽江,郡丞張思祖使浹口戌主楊休武抵禦,孫部失利;而齊武帝又出禁軍數千,前往鎮壓,戰於錢江南岸。禹之所部無充分應戰之準備,又無抗禦騎兵之經驗,潰敗而死。

唐慎微:字審元(1086-1094),蜀州晉原(今四川省崇慶)人,北宋代醫藥學家。他世世代代以醫為業,自己又精通經方,在當地很有名氣。儘管如此,他仍然好學不倦,又拜李端伯為師,並因此從晉原遷到成都華陽。據當地一位很有名氣的大臣宇文虛中回憶,他小的時候曾見過唐慎微。......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唐姓歷史名人故事?
姓王的歷史名人故事?
唐姓歷史名人?
歷史上姓周的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丁的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萬的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吳的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汪的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段的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辛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