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連的名人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歷史上姓連的名人有哪些

連舜賓

字輔之。宋朝應山人。他年少的時候應鄉試舉沒有考中,於是便回家供養父母,再也不去考試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財產很多都用來救濟當地的老百姓。別的時間他就用來專心教育他的兒子連庶和連癢。他常常對別人說:我不要財產,教育好我的兒子就是最好的財產。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都當了縣令。兩個兒子都很有名氣,為官清廉,人民對他們倆都有很高的評價。

連 庶

字居錫,安州應山人。宋仁宗年間舉進士,調商水尉、壽春令。興學,尊禮秀民,以勸其俗;開瀕淮田千頃,縣大治。淮南王舊壘在山間,會大水,州守議取其甓為城,庶曰:“弓矢舞衣傳百世,藏於王府,非為必可用,蓋以古之物傳於今,尚有典刑也。”壘因是得存。以母老乞監陳州稅。嘗送客出北門,見日西風塵,而冠蓋憧憧不已,慨然有感,即日求分司歸。久之,翰林學士歐陽修、龍圖閣直學士祖無擇言庶文學行義,宜在臺閣。以知崑山縣,辭不行。累遷職方員外郎,卒。

贊助廣告

連 總

(生卒年待考),字會川;閩縣人。著名唐朝文士。唐鹹通年間進士,善於作賦,為文學家溫庭筠所稱道。

連南夫

(1085~1143年),字鵬舉,應山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徽猷閣侍制,擢顯謨閣學士、知建康府、加兵部尚書銜、兼太平洲廣德軍制置使,知信州、泉州,進寶文閣學士、知廣州、遷廣東經略安撫使,紹興九年(1139年),因得罪權相秦檜,被謫知泉州,後隱於龍溪縣十一都秀山(今龍海市榜山鎮翠林村西)之麓,紹興十三年(1143年)卒,諡忠肅,贈左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葬於秀山,後人因此把南夫隱居處稱“連厝”,把葬地稱“連山”、“尚書尖”、“尚書峰”,把連南夫的後裔稱“連山氏”。

贊助廣告

連久道

(生卒年待考),字可久。著名宋朝詩人、道士。十二歲就能作詩。父親帶他見當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漁父詞》,熊曲肱也寫詩相贈,又說:“這個孩子在富貴中留不住。”後來,連久道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著鳥羽做的衣服,如神仙一樣飛翔,來往於西山之間。

連礦

字佰金,號白石,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間進士選翰林院,曾任戶部主事、山西道監察御史、敕命進階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參政、湖廣按察按察史、浙江佈政史、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總督漕運兼總河加戶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在一方名聲顯赫。

連格

河南禹州人,明嘉靖丁丑進士,官至御史大理寺左少卿

連標

河南禹州人,明萬曆葵未進士,官至太僕寺卿左副都御史

連祥

明天順乙卯舉人,禹州人,任齊河知縣

連得意

河南禹州人,明隆慶庚午進士,任蒙陰知縣,鄜州知州。

連茹

字廷用,山東青州府樂安人,以文學著由國學授浙江紹興衛知事,有卓異跡載縣誌。

連三顧

山東青州府樂安人,明嵗進士,官直隸真定府寧晉縣知縣。

連守度

山東青州府樂安縣人(今廣饒縣),萬曆三十三年任陝西淳化縣令,後因政績卓著,擢任至鎮南知州。

連應鄭

山東樂安人,清順治庚子戊戌科進士,兵部觀政,復修山東連氏宗譜。

連世秀

少將軍銜; 1954年11月出生,1972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臨朐縣辛寨鎮連家廟子村人,1974年6月入黨。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排長、副指導員、連職參謀、副營職參謀、區隊長、正營職參謀、副團職參謀、正團職祕書、總參軍務部辦公室副主任、總參軍務部隊務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副教育長。北京軍區勤聯部副部長等職。

連維良

河南禹州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連輯

山西襄垣人,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連闊如

原名華連壽,號發表評書小說《西漢演義》等。抗日戰爭爆發仲三。筆名雲遊客。北京人。1927年的時候......餘下全文>>

古代姓連的哪些名人?

有夏侯惇,夏侯淵,歐陽詢,司馬懿,司馬昭等兩晉的人物

歷史上有姓連的名人嘛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遠古顓頊高辛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2 從官職而得來。出自春秋時期的羋姓。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二 遷徙分佈 連姓望族居住於上黨(即今天的山西長治)。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上黨郡:秦代置郡,所在地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東的地區。《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記載,連氏望出上黨郡。

【堂號】 清凍堂:宋朝的時候,連庶、連癢兄弟兩人齊名。連庶很聰明,也很清廉,人們稱他為“連底清”。而連癢對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徹,象冰一樣透明,處理事物很嚴肅,象冰一樣叫人感到涼颼颼的,人們稱他為“連底凍”。清凍堂也有稱為雙賢堂。

四 歷史名人

1 連舜賓:字輔之。宋朝應山人。他年少的時候應鄉試舉沒有考中,於是便回家供養父母,再也不去考試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財產很多都用來救濟當地的老百姓。別的時間他就用來專心教育他的兒子連庶和連癢。他常常對別人說:我不要財產,教育好我的兒子就是最好的財產。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都當了縣令。兩個兒子都很有名氣,為官清廉,人民對他們倆都有很高的評價。

2,連盛:字文昌,進士,河北永年人,曾任山東道監察御史。

3,連礦:字佰金,號白石,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間進士選翰林院,曾任戶部主事、山西道監察御史、敕命進階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參政、湖廣按察按察史、浙江佈政史、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總督漕運兼總河加戶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在一方名聲顯赫。

4, 連闊如:原名華連壽,號發表評書小說《西漢演義》等。抗日戰爭爆發仲三。筆名雲遊客。北京人。1927年的時候拜李傑恩學梗書,曾參加過北平市的曲藝工會。民國22年開始在天津的《時言報》、《民聲報》、《立言報》上以後在北平、天津等地說書,並開展廣告業務。曾應尚小云的邀請,為榮春社排演全部《東漢》說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戲劇界藝人講習班主任委員。創立前門箭樓大眾遊藝社,自任社長。1951年任赴朝鮮慰問團戲曲服務隊大隊長。歸國後多次到北京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中國科學院講學。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少數民族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戲曲研究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1971年逝世。

5,連橫,是江都(福建)連氏的第十世孫,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渡海過臺灣,在臺南寧南坊兵馬營一帶安居樂業,後代枝繁葉茂,名人輩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堪稱連橫家族。生於1878年的連橫,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大陸詩草》等著作。其中,《臺灣通史》一書以大量的史實,記載了大陸、臺灣人民一道披荊斬棘開發臺灣的歷史,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連橫的夫人在後序中說:“臺自開闢以來,三百餘載,無人能為此書。”章太炎讀《臺灣通史》後稱讚連橫“此英雄有懷抱之士也。”《臺灣詞典》則從語言方面論證了臺灣與大陸的血脈關係,提出臺灣“語言多沿漳泉。”在連橫的一生中,始終對故土懷著深厚的感情,他曾先後五次返回祖國大陸求學、工作、旅遊。1933年,連橫移居上海,後來病逝於滬。

6,連戰,連橫之孫。於1936年出生於祖國大陸,1945年隨父返臺,後步入政界。現為中國國民黨主席。

但中國姓連的不多。...餘下全文>>

姓成的名人有哪些

● 成公:漢朝的學者,自己隱去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世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遊,遇見成公,成公不行禮。成帝說:"朕能富貴人,能殺人訂子何逆朕?"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 成遵:字誼叔,元朝穰(今河南鄧州市)人,元統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官,拜監察御史。是歲言事並舉劾凡70餘事,皆揭發時弊,執政者惡之。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累官中書左丞。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後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外為其鳴冤。

● 成無己:中國金代醫學家。聊攝(今山東聊城)人,約生於北宋嘉佑治平年間,後聊攝為金兵所佔,遂成金人。成無己出生於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註釋,撰成《註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註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 成連:春秋時代著名琴師,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們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隨成連學琴3年而成為天下妙手。

● 成得臣最負盛名。成得臣字子玉,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名將,官拜令尹(相當於宰相),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聞其名而下令軍隊“退避三舍”。可惜他後來因戰敗而拔佩劍自刎。成氏族人的另一名武將是成丹,他是漢朝的著名將領,因戰功顯赫而受封為襄邑王。

● 成公綏,他是西晉的文學家,好音律,擅辭賦,著有《成子安集》。唐代的成玄英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號“西華法師”,曾注《莊子》一書(即《南華真經註疏》),另著有《道德經義疏》。宋代著名醫學家成無己,對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研究精深,著有《註解傷寒論》、《明理論》等。

● 成兆才(1874-1929):評劇鼻祖。字捷三,藝名東來順,河北省灤南縣人。他在華北冀東地區提倡評劇、河北梆子戲、京劇等。他對評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創作改編評劇指令碼百餘種,人們在他的家鄉為他塑像,並建立成兆才紀念館。

● 成舍我:曾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辦過《世界日報》,後在臺北創立世界新聞專門學校,自任校長。成仿吾則是中共著名的理論家,早期創造社的主將,與當時的郭沫若齊名

姓和的有哪些名人

hi.baidu.com/...c.html 開啟網址可以自己看一下啊 只給你先說幾個具體的:

現在名人:

和建英 女,1953年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於1973年參加教育工作,在近26年的教學工作中她不斷進取,從1978年到1989年近十年中先後取得省市教院和中央電大的專科文憑和北師大的本科文憑。1996年又進修了北師大的研究生學習並取得證書。現在任職於太原市成成中學。1994年評為中學高階教師。1996年評為太原市學科帶頭人,1998年評為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她在教學工作中認真負責,不斷探索。從1986年至1992年連續四次榮獲太原市“教學能手”稱號,並獲市“優秀教師”稱號。1998年獲全國第二屆中語會“優秀教師”稱號。從1994年至1998年先後參加了十四本書的編寫工作均由省級出版社出版。並於1996年至於998年在太原教育臺和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進行中考專題講座。她勇於探索,自強不息,奉獻不輟。事略已錄入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語文教壇明星錄》一書。

和克純 男,1957年3月生,雲南麗江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民族師範學校校長。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1976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小學,中學,中等師範學校任教並主持行政工作。多年來,在學校管理與教改方面作了許多嘗試,在管理方面明確提出:“一面旗幟,一個典範,五個一流”目標。即“把麗江師範辦成全區教育的一面旗幟,成為全區辦學的示範視窗學校;把民族師範辦成全區民族團結的典範;把麗江民族師範辦成‘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質量’的特色學校。”提出“六個結合”,即“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與制度管理相結合,常規管理與特色管理相結合,抓教研促改革與環境育人相結合,內強素質練硬功與外樹形象作表率相結合,嚴格要求與提高待遇注入情感相結合”的治校方略。提出“一個觀念”,即“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堅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愛無恨,有賞無罰’,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努力發現‘閃光點’,人人受教育,個個得到尊重,最終個個成才”的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觀。提出“四個滿意”,即“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為衡量工作標準的準則。這些嘗試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教學之餘,筆耕不輟,《實行“後進生”轉化責任制的探索》、《六步教學法與目標教學教學法相互滲透方法的探索》等數十篇論文在《雲南教育報》、《雲南中師》、《麗江報》、《麗江教育》發表,曾編寫中師教師《經濟常識重點難點學習指導》(1996年5月天津人民出版社1版)。他的事蹟曾在《雲南民族報》等多種媒體報道過,曾被雲南省人民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教發及地方各部門表彰獎勵20餘次。

和丕禪 男,1939年1月生,山西省忻州市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曾任浙江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和丕禪於1960年西北農業大學農經系畢業,分配於新疆石河子農學院任教,先後擔任農經系副主任、主任等職。1993年調入浙江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1995年任院長。三十九年來一直從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開設《管理學原理》《比較管理學》等8門課,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1本,主編全國高等農林專科統編教材1本,主編地區性......餘下全文>>

姓來的名人有哪些 30分

來章:(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時期齊國人。

來英:(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時期楚國人。

來歙:字君叔,東漢初將領。南陽新野(今屬河南省)人。

來護兒:字崇善,隋朝大將軍。

來整:(生卒年待考),來護兒之六子;江都人(今江蘇揚州)。

來敏:(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蜀漢大臣,學識為時人所稱,官典學校尉。

來軍:(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蜀漢將領,為姜維參軍。

來恆:(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官至中黃門侍郎。

來濟:(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學者,唐高宗永徽時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

來金烈:(公元1928~2006),山西武鄉人。

來國柱:(公元1929~今),浙江杭州人。

來養芳:(公元1930~今),山東鄒城人。著名現代書畫家。

來辛程:(公元19浮1~今),曾用名宋心誠、宋心澄、何蹇,自署立錐齋主、蝸廬先生、長白山人、大道無常等;吉林吉林人。著名中國畫畫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

來洪雲:(公元1945~今),浙江東陽人。著名文化業政工幹部。   來廣銓:(公元1907~1988年),字楚庚,以字行,號柴若;浙江蕭山人。著名當代臺灣“謎聖”。

歷史上姓邱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名人】

邱處機:自號長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19歲時在寧海拜王重陽(矗)為師而出家為全真道士。王重陽死後,他潛修於龍門山,形成龍門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見於雪山,尊為神仙,他死後又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封號。著有《攝生訊息論》、《大丹直指》等。

邱葵:宋代名儒

邱養浩、邱懋煒:明代名宦。

邱良功:清代名將。

邱遠才:即邱朝貴,清代人,太平天國時屬英王川玉成部,以軍功封淮王。作戰極勇,軍中稱"邱老虎"。後戰死。

邱少雲:中國人民解放軍烈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鮮三一九高地反擊戰中,起潛伏地被敵炮火擊中起火,為不暴露整個部隊,他忍受烈火燒身,臥地不動,英勇就義。

邱 遲:南樑時文學家,官司空從事中郎,所著《與陳伯之書》,勸陳伯自魏歸樑,是當時駢文中的優秀作品。

丘睿:(1420~1495) 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廣東瓊山人。字仲深,號瓊臺。一說生於永樂十八年(1420),另說生於永樂十六年或永樂十九年。景泰五年(1454)舉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特命參與中樞政務,開尚書入閣的先例。著有《大學衍義補》,其中曾就歷代法律思想和制度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比較和評註,對研究古代法律和法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總結、繼承和發展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結合明代晚期的政治需要,在立法、執法和守法的一些主要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邱吉:明代詩人。善古文,尤善於詩,為吳興詩人領袖。有《執柔集》。

姓華的名人有哪些

華元:華常曾孫,

華毋害:西漢將領。以越將從高祖起於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餘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樑唐間將領。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

華-國-鋒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向姓歷史名人】

向 寵:襄陽宜城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向 秀:西晉玄學名士。司馬昭時授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為竹林七賢之一。

向 拱:懷州河內人,宋代大臣。

向 寶:江西省進賢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顏,明朝巢縣人,永樂年間中舉,宣德中任靖寧州判官,後升任監察御史,一度又出為知府。他潔己愛民,不避艱苦,辦事公正,清約如寒士,名節很好。

向 榮:四川省大寧(今巫溪)人,清代將領

向海明: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向敏中:開封(今屬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宋代大臣、詞人。

向子韶:宋朝開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間進士。子韶不屈而死,諡號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屬江蘇省)人,南宋將領。

向騰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將領、畫家。

向警予:湖南漵浦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先驅1928年在漢口英勇就義。

向忠發:湖北省漢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書記。

向秀麗:廣東廣州人,當代女英雄。

向仲華中將

向仲華(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鎮華,湖南省漵浦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軍部祕書,第四師政治部祕書長,第11團政治處主任,紅色中華報社社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中華報社社長,解放日報社編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第13旅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20兵團68軍政治委員,兵團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治委員。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0歲。

向守志少將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漢縣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海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9軍第76團副排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副連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太行軍區第10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1支隊副支隊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18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獨立第2旅旅長,晉冀魯豫、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26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5軍4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第15軍44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軍參謀長、第一副軍長、軍長。回國後,任炮兵技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第二炮兵司令員,1977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2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

向守志上將

向孝書中將

向孝書(1925-2004),山東省榮成縣(今市)和鎮南臥龍村人。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膠東軍區連政治指導員。參加抗日反“掃蕩”、堅守石家莊、膠東保衛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營長。參加了萊蕪......餘下全文>>

姓何的名人有哪些

何斯摩

相關問題答案
姓連的名人有哪些?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姓甘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現代姓翟的名人有哪些?
姓湯的名人有哪些?
姓單的名人有哪些?
姓穆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