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祖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朱元璋父親的墓誰給看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少時,父母相繼去世、鄰居劉繼祖見他可憐,贈給他墳地—塊,遂得以安葬親人,從此,他孤無所依,於是人皇覺寺為僧。後來,紅巾軍起義,他加入郭子興部隊,不久,擔任了左副元帥,逐鹿中原,定鼎南京,位登大寶,國號大明。

他當了皇上,於是便追尊四代,祖父被追封為熙祖,父親被追封為仁祖,建仁祖淳皇帝陵於風陽,命皇太子到泗州(今江蘇泗洪)祭告祖考妣。

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祖先當年葬地的確切位置連朱元璋本人也難以確認。因此,皇太子一行就只好站在泗州城外,望河憑弔。

可是,待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農曆十月十二日,族人朱貴聲稱他已找到朱元璋祖父當年的居地和葬處,並隨之公佈了—個連朱元璋事先也未必知曉的神祕的故事、尤其是祖墳的神祕的風水地址。

贊助廣告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朱元璋的祖父生於宋元之際,為江蘇句容縣通德鄉朱家村人,因天下大亂,遂攜家渡過淮水,到泗州定居。有—天,他在楊家墩下屋後的—個土坑裡正躺著休息。忽然來了師徒兩個道士,那個師傅老道指著熙祖所躺的地方說:“如果葬於此地,—定會出天子。”小道士問道:“何以見得?”老道說:“這個地方地氣暖和,手氣凝集,不信可以插根枯樹枝試—試,十天內一定會長出葉子來。”接著,急忙喊熙祖起來,熙祖佯裝睡熟,好一會兒才醒。老道士問他,你剛才聽到了我們說的話了嗎?熙祖又佯裝耳聾聽不清別人說的話。於是,師徒兩道士插上樹枝便揚長而去。

贊助廣告

10日剛到,熙祖急急忙忙趕早去檢驗,果然枯枝發芽生葉。於是巧施掉包計,拔去已生枝葉之木,另換一相似原來的枯枝,過後,待到兩個道士趕來,見枯枝未發葉,小道士就問:“為什麼沒有生葉呢?”

老道見熙祖又在附近,因此心生疑竇,指著熙祖說:“肯定被此人換去。”

熙祖沒有辦法隱瞞真相,就不置可否。

道士說:“你這樣做洩了兒子的王氣,看來不能傳給兒子輩了,只能由孫子輩做天子了。”並對他說:“你有福氣,死後葬此,你家—定會出天子。”

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熙祖臨死前把這個事告訴仁祖,後來果真葬在此地,不等封土,即自成墳。這一年末,朱家又遷到鍾離之東的盱眙縣木場裡。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遇一異人,儒須奇貌,頭戴黃冠,身著紅衣,給了她一丸白藥。這藥神光閃閃,待吞下,即身懷有孕。

次年,即元天曆元年(公元1328午)九月生下一子,這就是後來成為明太祖的朱元璋。

朱元璋對這個故事大為讚許,根據朱貴提供的線索,朱元璋命皇太子到泗洪縣建起了高大的陵寢,此即明祖陵。朱貴也因認墳或杜撰有功,朱元璋除了恩賜給他田宅、鈔錠、金帶、衣服等物外,還特別授予他一個祖陵奉祀四品官,並詔子孫世襲管理陵寢事宜。

朱元璋的祖墳在哪裡

明孝陵,坐落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呼叫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程序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961年3月,明孝陵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12月,又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朱元璋祖先祖墳是什麼龍脈風水圖

有錦上添花的作用。並且經常有朋友詢問筆者在家居中"財神造像"擺放在哪裡會更旺財一些,筆者根據"明財位"的特點建議他們將"財神造像"背靠明財位,面朝開闊區域擺放是不錯的選擇。

大明皇帝朱元璋祖墳在哪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1] 原名重八,[2] 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3]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4] 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原的統治[5] ,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6] 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解密朱元璋為什麼把祖宗葬在水裡:水底古墓之謎

明弘治七年(公元 1494年),劉大夏築太行堤阻斷黃河北支,使南支奪淮入海後,河道開始紊亂,淮河中、下游連年洪水氾濫,祖陵不斷遭受水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後,在陵東不斷增修堤防。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終於被滔滔洪水吞沒。經過湖水長期的浸蝕和衝擊,墳丘已被蕩平,原先地面的磚木建築大多毀壞,僅餘下櫺星門、正殿、東西兩廡遺址和殘存的30多個大型柱礎、磚砌拱頂建築3座,但神道兩側的21對石像大多完好。1963年,洪澤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見天日,但木製建築已蕩然無存,僅剩外羅城城牆以及後來發掘修復的石像。

當年朱元璋是否通過風水學來葬母擊敗陳友諒?

由於戰爭的需要,風水師和朱元璋手下謀士都力主趕快營葬,以求速發。這時,朱元璋家中並無枯柩可以營葬,朱元璋為此愁眉不展。一天,他雙目失明的寡母,聽見兒子在唉聲嘆氣,以為前方戰事失利,於是她勸兒子不要去爭權奪利,爭地爭城,說:“看來你們朱家的墳上並沒有出帝王的氣數。”朱元璋雙膝跪下說:“孩兒正為此事發愁。聽謀士講,陳友諒祖墳葬的是雙鳳朝陽的大穴,是該出帝王的,而我們祖墳無法與他抗衡。現在我在臥龍崗謀到一穴,可惜我家無枯柩可以營葬。”瞎母聽到這裡,方才明白兒子的心思,不禁轉憂為喜:“吾兒何慮!你自去營穴,明日寅時,我叫你葬下你們家的一個嫡親祖先。”朱元璋雖然將信將疑,但他是個孝子,還是照母親的吩咐,把正穴挖好。到了寅時,瞎眼母親讓人攙扶著來了,穿戴整齊,懷中揣著一隻紅布袋。她告訴朱元璋:袋裡是其父的一根骨殖。只見她摸索著走下墓穴,直立不動,瞑目而逝。剎時間兩邊黃土自動癒合,頓成墳冢。這就是“臥龍崗”活葬母的故事。“寅葬卯發”,而其母又是肉身下葬,並沒有棺柩束縛,發得更快。朱元璋在冥冥中已取得爭奪帝王的資格。傳說天帝不好決定誰當帝王,只得派人下來勘察朱元璋與陳友諒兩家祖上的德業厚薄情況,最後的結論是:陳友諒家祖上九代行善,朱元璋家祖上十代被人欺。被人欺侮的人當然不可能去作惡,於是,天帝選擇了朱元璋。

朱元璋為什麼把自己的祖宗葬在水下

朱元璋還做了一件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把自己的祖宗葬在了水下。人家都找個風水好的,朱元璋為什麼把陵寢修在水裡呢?1963年洪澤湖大旱,水位也創了史上最低,水位降低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之前被藏在水下的現在都露出來了。一大批陪葬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根據專家的研究,這片地方應該會是明朝的祖陵。不過按照風水學來講,朱元璋選的這塊地方實在不是什麼風水寶地。有人說了,風水不好就重新找個地方啊,朱元璋身為皇帝應該不差這麼一塊兒墓地吧。

話說小編還以為是朱元璋不迷信,引領潮流搞了個水葬,後來才知道,朱元璋的爺爺葬在這裡,如果要移墓的話就不利於江山社稷的穩定(哪裡是不迷信,是太迷信)。為了解決風水不夠好的問題,朱元璋在建墓的時候就在周圍造了一塊風水寶地出來(皇帝大人真是財大氣粗)。

按說朱元璋建墓的時候這裡還是陸地,可是為什麼變成了湖呢?這都是一個巧合,世界變幻,而且風水是一個很玄的東西,古代有點條件的人建房修墓什麼的都會請個人來看看風水,所以在古代風水師這個職業是很吃香的。

朱元璋即位後追封了自家先祖,按說只要在先祖的墳地處建陵就行了啊。原來朱元璋根本不知道祖先埋在哪兒,多方打聽才找到(話說找到了也是個不確定的地點)。朱元璋為了證明自己稱帝是“天命所歸”,他登基之後就有了朱家祖墳是龍脈之地(應該是朱元璋自己散播出去的)的傳言。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朱元璋為了鞏固地位,把自家祖宗宣傳一下也無可厚非了。

朱元璋對幫他父母提供墳地的人怎麼報恩

劉繼祖提供的,封了劉繼祖為義惠侯,他的子孫在明朝封侯,與明朝相始終

朱元璋的墳墓

2006年5月下旬,南京市博物館接到訊息,在年初發現沐英第8代孫沐朝弼墓的同一工地上,又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座磚室券頂墓由甬道、前室及兩個後室組成,墓室長約10米,寬近7米,從出土的兩合墓誌中,考古人員初步確定這座墓葬為沐英第三子沐昂及其夫人的合葬墓。

令人遺憾的是,同沐朝弼墓一樣,沐昂墓也遭到了盜墓賊的“光顧”。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在前室與後室各發現了一個盜洞,目前前室已經基本清理完畢,除了祭臺上及其四周散落的一副較為完整的盔甲以及兩把長劍,基本上沒有發現什麼陪葬品。

此外,這次發現的沐昂墓前後室的石制墓門上還塗著鮮豔的硃砂,現場考古人員表示,這在此前已經發現的沐英家族墓中從未有過,其中緣由還待進一步考證。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葬在南京鐘山,一批開國文臣武將的陵墓也集中於鐘山和雨花臺地區,朱元璋養子沐英家族墓地位於現在的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山。自1949年起,將軍山已先後發掘了黔寧王沐英、定遠王沐晟、黔國公沐昌祚、黔國公沐睿、沐英曾孫沐瓚夫婦墓以及沐英第8代孫沐朝弼及其夫人的合葬墓。

朱元璋怎麼死的 朱元璋墓在哪裡

朱元璋是病死的

朱元璋的墓,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南麓。地處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建於1383年(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 2003年7月3號決定,明孝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其周邊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範圍。

相關問題答案
朱元璋祖墳風水?
朱元璋祖墳?
朱元璋祖墳風水故事?
朱元璋祖墳風水圖解?
朱元璋祖墳風水傳說?
朱元璋祖墳風水圖?
朱元璋家祖墳風水?
朱元璋家的祖墳風水?
朱元璋的祖墳風水?
明太祖朱元璋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