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特色美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土家族十大美食 30分

1、土豬臘肉燒蓯樹菌,

2、"油香兒",是用米漿墊底,上面鋪上肉絲,土豆絲。鼎 3、炕洋芋,呵呵,就是煎土豆,

4、土家掉渣燒餅

5、煎的玉米餅

6、油茶湯

7、粉蒸肉

8、臘豬血豆腐

9、粑粑

10、新包穀棒

土家族的特色飲食是什麼?

土家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土家族人口數量約為8,353,912人,在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排名第七位,僅次於壯族、回族、滿族、維族、苗族、彝族。1956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

贊助廣告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

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

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

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贊助廣告

土家族人最愛吃三下鍋兒、合渣、八月瓜(80元/斤)、粑粑(餈粑)臘肉、粽子、水酸菜燉肉、起渣、包穀粑粑、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麵(綠豆磨面製成的麵條),米粉(用大米等原料製成,注!湘西米粉特別香純);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的飲食 恩施土家族的飲食有哪些特點

1.恩施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當地餐飲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瀟湘鹹辣風格。特別是當地頗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風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遊人,比如有合渣、臘肉、土豆乾等。

2.土家人吃食主要為雜糧,如苞谷、小米、蕎麥、紅苕等,吃大米較少。

3.恩施飲食習慣喜腥羶,好飲酒。以大塊大砣肉待客為至誠,若切剁太細,就會被譏為小氣、吝嗇。喝酒用土碗豪飲。對於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離辣椒,另有喝油茶的習慣。即“土家人以油炸黃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綠豆諸物,取水和油,貢茶葉作湯泡之,餉客致敬。”舊時還有咂酒習俗。

土家族有什麼特色風味小吃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苞谷飯最為常見,苞谷飯是以苞谷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

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餈粑)臘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粉(米粉),用大米綠廠等原料製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有什麼好吃的呀?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 包穀飯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餈粑)臘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粉(米粉),用大米綠豆等原料製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人的油茶湯,製作十分考究。先將茶葉、粉絲、黃豆等物,用油炸過,加煮熟的臘肉粒、豆腐顆和玉米泡,再加蔥花、姜米等佐料,摻上燒沸的油湯,吃起來清香爽口:泅茶湯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療飢醒酒,許多人四季不離,每日必飲。它是土家人待客的傳統民族飲料。

恩施土家族十大名吃,都是哪十大名吃? 20分

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據傳,油茶湯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裡擺“家家”而發明。他們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來茶葉放油中一炸,兌上山泉水,加入隨身帶來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湯便成了土家人的習慣。

土家油茶湯製作方法,是先用食用油炸適量茶葉至蠟黃後,加水於鍋中,並放上姜、蔥、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黃豆等“泡貨”即可食用。油茶湯的製作關鍵是茶葉質量和炸茶葉的火候,佐料和“泡貨”的選用可隨客人口味。

土家油茶湯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現象之一,堪稱中國茶文化一絕,源遠流長。至今在全州,特別是在咸豐、來鳳等地盛行。1992年,“來鳳縣土家族油茶湯茶藝團”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中國首屆茶文化節,博得“來鳳名茶傳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讚譽。韓國代表團稱讚土家族油茶湯“是中國茶文化一絕。”後來有關部門將土家族油茶湯提煉、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鶴茶、泡兒茶、油茶湯、雞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為一種規範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年中國茶葉協會主辦的中國富硒茶文化節上,幽雅卓絕的“四道茶”茶道茶藝表演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使得油茶湯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發揚光大。(鐘聲等)

●張關合渣

合渣,又名懶豆腐。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於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傳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時在家裡都能吃上合渣,許多餐館更是把它當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應,深受顧客的青睞。

合渣的製作比較簡單,只是在開頭“推”的階段稍辛苦些,因此人們稱制作合渣為推合渣,其製作程式是:將黃豆洗淨用水泡脹後,連豆帶水在石磨上一轉一轉地磨成漿,架火煮開,然後放入切好的新鮮蘿蔔菜葉,再煮開,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由此可見,“推合渣”比起製作豆腐要簡單得多,不用過濾,不用壓榨,一般也不用點滷,難怪土家人又稱合渣為“懶豆腐”。合渣的營養搭配也很科學,黃豆中的蛋白質與蘿蔔菜中的維生素、無機鹽配在一起,達到了合理膳食的效果。

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吃得較稀,不加任何調料,常稱為淡合渣,突出“喝”,時而還加洋芋一起煮食;有吃酸合渣的,是將合渣放置變酸,再食,既解渴又消暑;有的還製作成合渣火鍋,張關合渣就是製作合渣火鍋的典型。

張關合渣是將合渣煮好後點滷變得稍幹,加鮮湯配豬肉、仔雞、雞蛋等做成鮮肉合渣、仔雞合渣、雞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鍋。

張關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鎮“張關”而得名,以合渣火鍋為典型特徵,尤以鎮上一位黃姓老太婆製作的最有名、最為地道。張關合渣口味純正,營養豐富,人們戲稱“全價食料”。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無論是本地人還是中外遊客都特別喜歡吃,受到極高評價。(王克金、鐘聲)

●土家臘肉(系列)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儲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裡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臘肉的製作方法是:

(1......餘下全文>>

民族特色飲食有……

回族食清真食品,因伊斯蘭教在我國曆史亦稱清真教,故名。通常除清真菜系外,主要指清真蛋糕,月餅,餅乾,芝麻酥餅,夾心麵包,清真牛、羊、雞、兔、魚肉罐頭,肉乾以及豆製品,奶製品,糖果及麵食等。傳統麵點如油香、麻花、乾糧饃、糖酥饃、鍋盔、餛饃、千層餅等,以炸、烙、烤、蒸見長,具有鹹甜酥脆軟、色澤分明等特點。據不完全統計,寧夏各種清真食品已達200餘種。

凡回族飲食攤點、飯館、茶館等店鋪門口都掛清真牌。有木製和玻璃的兩種。長約0.5米,寬約0.3米,四角寫有“清真回回”,正中繪有湯瓶壺和蓋碗盅子,牌子上或下端書有阿拉伯短文,其意為:這裡是穆斯林的食品。有的在店前屋簷下掛著藍色橫幅,書寫阿漢兩種文字,以表示清真。

穀粉食品

最普遍的是面類,其種類很多(如冷麵、湯麵、炒麵、澆汁面、肉末面、細面、豆澱粉面)。此外,還有餃子、餛飩饅頭、羊肉包子等。在米食方面,新疆的回民同維吾爾族一樣製作抓飯,而內地的回民沒有這樣的飲食習慣他們一般是同漢族一樣吃米飯,或是把米煮成粥。在肉的烹調方法上,據說回族一般是把羊肉與各種蔬菜搭配在一起,製作成各種副食的炒菜。這些炒菜除不使用豬肉以外,在其它方面與漢族的菜餚幾乎沒在差別。在魚類方面,回教的教義中規定禁食無鱗的魚,而內陸河和湖中捕獲的鯉魚、鯽魚、草魚等淡水魚類則是回民餐桌上常見的菜餚。

蓋碗茶

蓋碗茶--是回族傳統飲茶風俗。因盛水的蓋碗由托盤,喇叭口茶碗和碗蓋三部分組成,故稱蓋碗或三炮臺,相傳始於唐朝貞觀年間。此茶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一般有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三香茶(茶葉、冰糖、桂圓),五香茶(冰糖、茶葉、桂圓、葡萄乾、杏幹),八寶茶(紅棗、枸杞、核桃仁、桂圓、芝麻、葡萄乾、白糖、茶葉)等。回族講究沏茶,認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若待客泡茶時,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用開水燙一下碗,放入糖、茶及其他原料,然後注入開水加蓋,雙手捧遞,一則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二則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剩的剩茶。除待客外,還用於自己保健。一般根據不同的季節和自己的身體狀況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綠茶、冬天多飲陝青茶。驅寒和胃飲紅糖磚茶,消積化食飲白糖清茶,清熱洩火飲冰糖窩窩茶,提神補氣、明目益思、強身健胃、延年益壽飲八寶茶。喝蓋碗茶時,用托盤托起茶碗,用蓋子“刮”幾下,使之濃釅。然後把蓋子蓋得有點傾斜度,用嘴吸著喝。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去吹飄在上面的茶葉,不能接連吞飲。要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喝完一盅還想喝時,碗底要留一點水,不能喝乾。

油香

油香--是節日和冠婚葬祭時製作的特殊食品。這種食品是用開水和麵,並加鹽,然後把面做成餅狀放入油鍋炸制而成的。回族的飲食文化,除其宗教教義中規定的禁食豬、馬、驢、騾子的肉之外,與漢族無大差異。回族的祖先是土耳其、阿拉伯和波斯系統的民族。

土家族飲食作文 5分

土家族是

中國

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

住在雲貴高原通用語言為土家語和漢語。

土家族

菜餚

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

家家都有

酸菜

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

不離酸菜,酸

辣椒

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

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

不同的服飾,是區分不同民族的一個重

要標誌。土家族男子穿

琵琶

襟上衣,纏

青絲

頭帕。婦女穿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

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

羅裙

喜歡佩戴各種

質飾物。

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

木樓

。建房都

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現在

的土家族大多居於木質

吊角樓

一般是依山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而建,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上

層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

物。

土家族不僅是住房獨特,

風俗也很獨特。

土家族

婚俗

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

。為了準備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學習

哭嫁。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會哭嫁,就會

受到歧視和譏笑。解放後哭嫁已逐漸淡化,

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還有遺

風遺俗。

各民族有自己的傳說,讓我們來看看土家

族的傳說吧。

相傳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

或大樹下,靠狩獵、捕魚為生。天上張天王

看見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樹下,生活很

苦,

他想去龍王那裡借一座殿宇來送給土家

人。

張天王到了

龍宮

見到龍王就說明來意。

龍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

不動。”於是就答應了。誰知張天王用手輕

輕一提,就把殿宇提起來了。龍王一見,後

悔不該答應。只好勉強地說:“用後還回

來。”張天王說:“七天就還回來。”張天

王提著殿宇來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

了一座吊腳樓房。七天過去了,張天王提起

殿宇順手一丟,就把殿宇丟在一條河邊,橫

擱在河的兩岸。讓龍王自己搬,龍王知道自

己搬不動,只好氣沖沖地回龍宮去了。從此

以後,

每逢雨水季節,

龍王都要發怒漲洪水,

讓水將河上的殿宇沖掉。

人們也在漲水季節

不能從殿宇中過河。於是人們又在橋下安上

斬龍刀,龍再也不敢直闖殿宇樓房了,人們

不但有房住了,來去過河也方便了。

土家族就是這樣一個既神祕又美麗的民

湖北土家菜的特點

【風味十足 土家風情】

土家族,一個歷史悠久且文化發達的民族,雖然在經濟、文化的發展上受漢族影響較多,但也保留了不少自己的特點,特別在飲食方面。由於土家族大都聚居在山裡,重崗復嶺,山多水少,這就造就了土家族“取山所產、吃山所長、辦山風味”的飲食特點,頗富山地民族的飲食文化風情。港口有一家名叫“蓑衣飯”的土家菜館,就將這種極富土家風情的飲食文化帶到了中山。

菜館的老闆譚先生是位土生土長的土家族漢子,一位在中山闖蕩多年的浪跡文人。聽譚先生為我們介紹各款特色菜餚,如土家妹情絲餅、魔芋豆腐和脆生生的幹洋芋片等,光聽名字就十分吸引。未等得及上菜,肚子裡的饞蟲已蠢蠢欲動。

土家人的蓑衣飯

玉米、土豆和小麥是土家人的三大主糧。在土家族,吃米飯就代表著富貴,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土家人平時吃苞谷為多,但其堅硬的口感吃多了容易讓人生厭,因此,土家族人突發奇想,選用大米佐之,滋味便大不相同了,口感變得細膩,吃起來滿嘴飴香,而且還提高了食物的營養。後來,把玉米磨成粉狀與米飯混合,成為了當地人一種普遍的吃法,這種飯便叫“蓑衣飯”。

那麼,為何取其名為蓑衣飯呢?譚先生解釋說,蓑衣是鄂西土家族人雨季耕種必備的雨具,由棕片縫製,配以斗笠。下雨時節,土家人勞作回來,脫下蓑衣便會吃這種由玉米粉與大米混合的飯。又因為土家人常把蓑衣掛在屋前的柱子上,遠遠看去極像玉米的苞衣,故得蓑衣飯之名。

土家妹情絲餅

恩施一帶盛產土豆,故當地人便以土豆為原材料,製作出各種小吃。他們把土豆絲與土豆粉混合在一起,煎成色澤金黃、晶瑩剔透的土豆餅,叫“土家妹情絲餅”。

譚先生說,在傳統的土家山鄉部落裡,土家妹子很少拋頭露面。當遇到意中人時,土家妹子會花盡心思做出土豆餅來招待情郎,藉此表達愛慕之情。該餅外酥內軟,口感特別。慢慢咀嚼,果然能吃出一番情意綿綿的滋味來。

土家醇香臘豬蹄火鍋

土家族的臘肉

土家族地區的人都愛吃臘肉,一年四季均以臘肉款待客人。做得好的臘肉很可口,堪稱土家的風味食品。每年臘月,便是土家人做臘肉的季節,他們將鮮肉以鹽醃三至五天,然後掛在火炕上,用松柏、香蒿等煙火慢慢薰幹,將松樹枝、香蒿等香味一同薰入肉中。在菜館嚐到的豆豉炒臘肉和土家醇香臘豬蹄火鍋,都是以恩施當地煙燻的臘肉作佐料,臘肉甘香可口,肥而不膩。只要嚐到它的滋味,吃了還想再吃。

美食通TIPS:

1、苞谷酒是土家族愛喝的酒,由農民家裡自產的苞谷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被稱為“跟頭酒”。

2、味道濃郁的豆豉炒臘肉就著蓑衣飯一起吃,特別滋味。

3、為了便於儲存,土家人喜歡把土豆切片晒乾,製成幹洋芋片,用於煮湯或油炸,別有一番風味。

4、土家族的菜餚以酸辣為主,與川菜相比少了一些麻,與湘菜相比少了一些辣。

【有千年歷史的土家臘肉】

土家臘肉一般叫土臘肉,土家語叫拉乳,有上千年的傳統制作歷史。

臘肉一菜的製作,在本地相傳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此菜加工方法並不很複雜,只要在科至以後到立春之前這段時令,選用七成瘦 ,三成肥的新鮮豬肉,切成三斤左右重一塊,用食鹽清一三天後串掛於火灶房,用炭火或柴火燻烤,待瀝油呈金黃色後即可貯存在乾燥處。煙燻後的臘肉能長時間防腐,無論蒸吃、燉吃或熟炒,均香醇可口,饒有風味。本地的上等 吃法,當推冬筍炒臘肉。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土家族特色美食?
白族特色美食?
朝鮮族特色美食?
滿族特色美食?
苗族的特色美食?
滿族的特色美食?
白族的特色美食?
特色美食店名大全?
特色美食店取名大全?
土家族重要的特色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