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姓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穆姓的來源

穆(中華姓氏)

根據《姓撰》上記載:春秋時代,宋穆公的後裔,以先祖的諡號穆為姓。

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墨爾奇特氏,亦稱穆奇德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中的“滅裡吉歹氏”,後為巴爾虎蒙古姓氏,始祖為穆奇德·羅拔夥,世居扎魯特,後遷遼陽。巴爾虎旗蒙古原居喀爾喀地區,後因遭受葛爾丹部族的多次迫害,遂率巴爾虎蒙古族萬餘族人南下,遊牧於今張家口一帶。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滿清朝廷準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瀋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巖等地並獨豎一旗,自稱為“蒙古九旗”。到了清乾隆年間,“蒙古九旗”族人遷至鳳凰城葛藤峪定居,後又遷居於鳳城鎮,多冠漢姓為秦氏、孟氏、穆氏等。

贊助廣告

姓氏淵源

穆(mù)姓源出有[1] :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宣王的弟弟子和,屬於以諡號為氏。“穆”,是古代帝王諸侯逝世後的諡號,是“佈德執義,中情見貌”的意思(賢良,和氣)。按周禮規定的宗廟制度,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系由子傳,因此“穆”還具有“血脈世系延傳”之意。春秋時期,宋國有國君宋宣公子力,他逝世後由其弟子和繼位,執政九年,臨死時遺詔傳位給宋宣王的兒子與夷,而讓自己的兒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去做事。子和逝世後,與夷繼位,即宋烈日殤公。因為子和在做君主時賢良和氣,所以宋烈日殤公給叔叔子和加封諡號“穆”,史稱宋穆公。在宋穆公的支庶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穆氏;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和氏,世代相傳至今。由於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故該支穆氏、和氏、戴氏同宗同源,史稱穆氏正宗。

贊助廣告

穆氏族人大多尊奉宋穆公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藏族”,是漢語的稱謂,在藏語中稱為“博”,藏民族自稱為“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別有不同的稱謂,西藏阿里地區的藏族自稱為“兌巴”,西藏日喀則地區的藏族自稱為“藏巴”,西藏拉薩地區的藏族自稱為“衛巴”,四川西部地區的藏族自稱為“康巴”,而青海、雲南、川西北等地區的藏族則自稱為“安多娃”。藏語依其分佈地區分為衛藏語、康藏語、安多藏語三個主要的方言體系。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秦、漢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由於草原遼闊,水草肥美,生產多以牧業為主。在很古老的時代,藏族人民就有表示自己血緣關係的姓氏。據著名的藏族學者扎西奇寺智貢巴倉三世(甘肅夏河拉卜楞寺活佛世系)丹巴然吉在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撰著的《安多政教史》中記載,原始的藏族人民居住在今西藏雅魯藏布江南岸澤當一帶的雅隆地區,後分衍成為賽氏、穆氏、黨氏、東氏四個大的氏族部落,後又逐漸加上札氏和珠氏,總共形成了六個基本氏族部落。這就是藏族本民族在早期形成時的原始部落稱謂,也是藏族最早的姓氏,統稱古代藏族的“六大貴族姓氏”。

穆氏,是非常古老的藏民族姓氏、亦或氏族部落名稱之一,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拓拔部丘穆陵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代北八族”之首為丘穆陵氏,即鮮卑拓拔部核心八部之一,為北魏王朝貴族之首。

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隨北魏孝文帝拓拔·巨集(元巨集)遷都於洛陽,定居中原以後,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改為漢姓穆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稱赤穆特氏,滿語為Cuijuk Hala,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餘下全文>>

姓氏穆的來歷

歷史上姓穆的,最出名的是穆桂英,穆桂英掛帥—巾幗不讓鬚眉!所以穆姓來源於穆桂英的一脈…

穆氏的起源

穆姓源出有五:

1、出自子姓。據《元和姓纂》和《萬姓統 譜》所載,穆姓乃宋穆公之後,其支孫以諡為氏。

2、北魏時改丘穆陵氏為穆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北魏鮮卑大人、宜都王,姓穆名崇。

3、出自炎帝之後。《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穆,炎帝之後。"則此當系出姜姓。

4、出自姬姓。魯穆公之後,以諡為氏。

5、賜姓或其他民族改姓而來。如明時賜元人阿爾特穆爾姓穆名義,滿洲烏雅氏、穆爾察氏、穆佳氏改姓穆;宋時有猶太人定居河南開封一帶,改漢姓穆;其他如彝、納西、蒙古、保安、東鄉、回、臺灣土著等少數民族有此姓。

穆姓遷徙分佈:

宋國兄弟鬩於牆,穆姓因為政治鬥爭牽連而開始了流亡生涯,他們流亡的方向主要是宋國以南的楚國,以北的魯國及周都所在的中原地區,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穆姓人已播遷於今山東、河南、湖北等省一帶。

秦漢之交時,在魯國有一位穆的學者,史稱穆生(宋穆公後裔),他曾在西漢屬國楚國任中大夫,一直活動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其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其後裔緩慢地向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省播遷,有的尊穆生為其始祖。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穆公的後裔被迫南遷,其播遷方向為江南各省和湖南、四川一帶,但人口繁衍受到壓制,而作為丘穆林氏改穆姓的鮮卑人卻在今陝、甘、青、晉、豫興盛起來,穆崇和穆醜善為其傑出代表,時稱穆姓家族"勳著當世,位盡王公"。後形成穆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河南郡。穆崇後裔發展到第五代,名載史冊者有十五人,可見其家族之顯赫。

穆姓人經過北魏時期的輝煌以後,在北朝後期及隋唐時代都有進一步的發展,隨著仕宦周遷等原因,隋唐時有一支穆姓由洛陽徙居河內(亦屬河南),並昌盛為穆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河內郡。北宋時期,河內穆衍因仕宦遷河中(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死後葬於河中,子孫留居於此。

元時,蒙古騎兵南下,有湘川一帶穆姓遷貴州。

清時,滿人改穆姓者甚多,並在當朝顯貴。如今居北京之穆姓多為滿清後裔,而世居瀋陽的滿人改穆姓者,有向黑龍江、吉林等地遷徙者。

當今中國之穆姓,分佈地主要有北京,天津,河北之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龍口、平度、昌樂,山西之太原,內蒙古之烏海,湖南之芷江,廣東之新會,雲南之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

穆字的由來50字

我國的穆姓,是商湯的後裔。這一點,有《姓纂》上的記載足資證明:“宋穆公之後支孫氏焉,漢楚元王友有穆生,或作繆,亦音穆,河南。”換言之,穆姓是由“以王父字為氏”而來,推溯起來後世的宋氏,實際上誼屬兄弟。

實際上,我國的穆姓人士,歷來雖不多見,但姓氏來源的頭緒卻不少,除了源自商湯的漢族後裔之外,還有南北朝時有北魏王朝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以及300年前清入主中原以後,許多滿族旗人的改姓為穆。關於1500年前代族改姓為穆的情形,唐代的《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述:“代人,本姓丘目陵氏,代為部落大人,為北人八族之首,孝文遷洛陽改為穆氏。”所謂“北人八族之首”的代族,實際上就是北魏的前身,也屬於鮮卑族。

唐代的肅宗時期,“楊、穆、許、李”被目為4個大的世家,其中穆家的光輝,是由當時的侍御史穆寧所創,而由他的4個兒子發揚光大。據傳,穆寧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家法,他嚴撰家令,訓諭諸子,結果4個兒子都德性和粹,每一個都在朝廷上出人頭地,分別高官為御史丞、監察御史等,顯見穆氏家法的成功。

”穆”姓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穆(M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以諡號命姓。“穆”是古代帝王諸侯死後的諡號,是“佈德執義,中情見貌”的意思(賢良、和氣之意)。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國君宋宣王,他死後由其弟和繼位,執政九年,臨死時遺詔傳位給宋宣王的兒子與夷,而讓自己的兒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去做事。和死後,與夷繼位,即宋烈日殤公,因和為君主時賢良和氣,所以給和加諡號“穆”字,史稱宋穆公。後來,宋穆公的支庶子孫就以祖上的諡號命姓,稱穆姓。根據《戴氏家乘》記載: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弟。故穆姓與戴姓同源。

2、北方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代北八族”之首為丘穆陵氏,隋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定居中原以後,改為漢字單姓穆氏。

3、源出西北迴民複姓所改。回族中的穆姓,主要來自經名首音。如經名“譁薩”、“穆罕默德”、“穆罕麥”、“穆八剌沙”都可取“穆”。元代的回回世家穆古必立其後裔大多以穆為姓。此外,清代歸附回回呢牙咱木,任職內務府,後也改姓穆氏,遂為穆姓回族的又一支。回族中的穆姓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據《元史·氏族表》中就有回回世家穆古必立等,遷徙入住中原後,改用首音單姓為穆氏。

二、遷徙分佈

我國的穆姓,是商湯的後裔。這一點,有《姓纂》上的記載足資證明:“宋穆公之後支孫氏焉,漢楚元王友有穆生,或作繆,亦音穆,河南。”換言之,穆姓是由“以王父字為氏”而來,推溯起來後世的宋氏,實際上誼屬兄弟。實際上,我國的穆生人士,歷來雖不多見,但姓氏來源的頭緒卻不少,除了源自商湯的漢族後裔之外,還有南北朝時有北魏王朝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以及300年前滿清入主中原以後,許多滿洲旗人的改姓為穆。關於1500年前代族改姓為穆的情形,唐代的《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述得十分清楚:“代人,本姓丘目陵氏,代為部落大人,為北人八族之首,孝文遷洛陽改為穆氏。”所謂“北人八族之首”的代族,實際上就是北魏的前身,也屬於鮮卑族。唐代的肅宗時期,“楊、穆、許、李”被目為4個大的世家,其中穆家的光輝,是由當時的侍御史穆寧所創,而由他的4個兒子發揚光大。據傳,穆寧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家法,他嚴撰家令,訓諭諸子,結果4個兒子都德性和粹,每一個都在朝廷上出人頭地,分別高官為御史丞、監察御史等,顯見穆氏家法的成功。穆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時,宋國國君宋宣公的弟弟“和”在位九年,仁義治國,施德政,又將君位傳給他的侄子而沒有傳給兒子,因此,受到人們的稱讚,他死後諡號為“穆”,宋穆公的支庶系子孫有的以此為榮,就以“穆”為姓。宋國是殷商貴族後裔,因此穆姓起源於殷商王室之姓子姓。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時候,許多少數民族紛紛改漢姓,北魏的丘穆氏族也是其中的一支,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丘穆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漢姓“穆”。穆姓後來在河南河南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河南望。路史雲炎帝之後;姓纂雲宋穆公之後。

三、歷史名人

穆 修:宋朝人,大中祥符年間,賜進士出身。個性剛介,為了學術上的問題,常與朋友爭論得面紅耳赤。累官穎州文學參軍。當時的學者都從事研究聲律,只有他熱心於古文,因他研究成績卓著,很得當時得大文學家歐陽修讚賞。著有《穆參軍文集》。

穆 寧:唐朝人,累官祕書監。他個性剛直,奉公守法。他中明經科後,調任鹽山尉時,安祿山反,他聯合各州縣併力捍禦。穆寧家教很嚴,讓兒子從小熟讀禮法,要求兒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禮。他和韓休兩人都以家教嚴格出名,所以有成語形容有家教得人家稱“韓穆二門......餘下全文>>

“穆、楊”姓的起源

一、尋根溯祖 出自子姓,以諡號命姓。"穆"是古代帝王諸侯死後的諡號,是"佈德執義,中情見貌"的意思(賢良、和氣之意)。春秋時,宋國有國君宋宣王,他死後由其弟和繼位,執政九年,臨死時遺詔傳位給宋宣王的兒子與夷,而讓自己的兒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去做事。和死後,與夷繼位,即宋烈日殤公,因和為君主時賢良和氣,所以給和加諡號"穆"字,史稱宋穆公。後來,宋穆公的支庶子孫就以祖上的諡號命姓,稱穆姓。

二、郡望分佈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河南郡:漢高帝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三、歷史名人 穆 修:宋朝人,大中祥符年間,賜進士出身。個性剛介,為了學術上的問題,常與朋友爭論得面紅耳赤。累官穎州文學參軍。當時的學者都從事研究聲律,只有他熱心於古文,因他研究成績卓著,很得當時得大文學家歐陽修讚賞。著有《穆參軍文集》。 穆 寧:唐朝人,累官祕書監。他個性剛直,奉公守法。他中明經科後,調任鹽山尉時,安祿山反,他聯合各州縣併力捍禦。穆寧家教很嚴,讓兒子從小熟讀禮法,要求兒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禮。他和韓休兩人都以家教嚴格出名,所以有成語形容有家教得人家稱"韓穆二門"。 穆 相:明代沂水令。正德年間進士。外書"六事"(指考察地方官吏政績得六項內容:一曰田野闢,二曰啟口增,三曰賦役平,四曰盜賊息,五曰軍民和,六曰詞訟簡。)、內容"四知"(後漢楊震拒賄得典故:昌邑令王密夜晚懷十金賄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自勉,政績著聞,升監察御史。抗言直諫,人稱"真御史"。 漢代有大夫穆生,北魏有尚書令穆亮、司農卿穆子容,唐代有御史中丞穆贊、詩人穆寂、詩畫家穆修己,明代有理學家穆孔暉,清代有將軍穆佔。 根據《戴氏家乘》記載: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弟。故穆姓與戴姓同源。

mem.netor.com/wjx/frame.asp?id=344&name=穆%20%20%20%20%20%20%20%20

楊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

尋根溯源 楊姓來源有五:1、楊侯苗裔說。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楊出自姬姓,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今山西洪洞東南範村東古城一帶),稱楊侯,其子孫以國為姓。2、女吉姓楊國說。此說不見於傳世文獻,而見諸出土文物(據李學勤《中華姓氏譜》),女吉姓楊據說要早於姬姓楊。3、羊舌後嗣說。姬姓楊國滅於晉,楊地成為晉大夫羊舌氏的食邑,這樣楊也成為羊舌氏的姓;另說羊舌氏為楊侯伯僑之子,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4、楊孫孑遺說。據《左傳》記載,秦穆公有大夫名楊孫,因失職而奔於宋,其後裔孫姓楊。5、出自賜姓或他族他姓改楊姓而來。如三國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部分人姓楊;鮮卑莫胡盧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楊姓,福建寧化有林姓遷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另據《北史》記載,楊義臣本姓尉遲氏。

得......餘下全文>>

鮮卑族來歷

鮮卑族是我國北方阿爾泰語系遊牧民族,其族源屬東胡部落,興起於大興安嶺山脈。

部族與政權興衰:鮮卑是與烏桓同時興起的東胡另支。東漢初年,活動於今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鮮卑仍為匈奴役屬。隨著北匈奴勢力衰耗,鮮卑開始邊年出兵攻擊北匈奴。公元85年,鮮卑與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擊北匈奴,迫使其中逃循。公元87年,鮮卑再次大敗北匈奴,斬殺優留單于。公元91年,東漢政府和南匈奴對北匈奴進行了致命打擊,北匈奴西遷。鮮卑趁勢佔據了漠北地區,留在漠北的匈奴十餘萬落併入鮮卑。鮮卑自此強盛起來。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47946.html?wtp=tt

回答者:深空星塵 - 高階經理 七級 12-31 14:03

漢族穆氏的由來:古鮮卑族之慕容氏

1、穆天王:名穆洪舉,曾在宋室為臣。只因朝中奸臣當道,故此退歸林下,來在山東穆柯寨佔山為王,現在泰山西邊一百餘里。他是宋朝有名女將軍穆桂英之父,長子穆龍,次子穆虎,小女穆桂英。穆桂英雖為女性,卻一身的大丈夫氣,確是巾幗英雄,女中魁元。宋遼交戰時,遼國擺下天門陣,宋大將楊六郎為破陣,急需"降龍木"。而"降龍木"為山東穆柯寨寨主穆天王所有,六郎之子楊宗保(楊文廣)前往穆柯寨求取,與穆桂英產生愛慕之情,終於喜結連理,一起攜"降龍木"奔赴邊關,大破大門陣。

穆桂英的"穆"姓,衛聚賢《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以為是"慕容"一語的音轉。慕容氏作為古代鮮卑貴族,久有尚武的傳統。歐陽修《楊琪墓誌》寫到:"楊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楊琪是楊文廣的堂兄。翦伯贊先生曾經在《楊家將故事與楊業父子》中指出,楊琪既娶於穆容氏,楊文廣與穆容氏聯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鄉,《保德州志》說是"穆塔村"(又寫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楊家莊"之作"楊各莊"。此外,據說北京密雲和順義也各有"穆家寨",同樣傳說是穆桂英的家鄉。這固然反映了民間楊家將傳說的廣泛流行,也可能與慕容氏等少數民族在塞上的廣泛分佈有關。

我穆姓由來的可能:

據資料考證,穆氏家族系穆天王后裔,原居於山東省青州府穆家疙瘩。而穆天王之女穆桂英可能是古代鮮卑貴族慕容氏,那麼穆氏的祖先也就是,1500年前南北朝時北魏的前身鮮卑族, 北魏“代北八族”之首為丘穆陵氏,即慕容氏。

2、對於東晉十六國時期以強勢逐鹿中國北方的主角慕容鮮卑,人們通常都將其與匈奴、羯、羌、氐並列,認為它是一個少數民族。但遼寧朝陽三燕文化研究會會長、歷史學教授雷廣臻日前表示:慕容鮮卑實際上是黃帝的後人。

雷廣臻說,慕容鮮卑人起初沒有自己的文字,世事全憑世代口口相傳。但慕容鮮卑人關於自己是黃帝后人的記憶十分明確,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曾寫道:“慕容氏自雲軒轅之後。”

軒轅,就是黃帝。除世代口傳外,歷代典籍中也有關於慕容鮮卑人身世的記錄。例如《山海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餘下全文>>

趙姓的由來

趙(Zhào)姓據說出自嬴姓,得姓始祖為造父。傳說,造父在華山得八匹千里馬,獻給周穆王。穆王乘著這八匹馬拉的車子西巡狩獵,到了崑崙山上,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這時東南邊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及時趕回帝都,帶兵打敗了徐偃王。由於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賜他以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北)。從此,造父及其子孫

趙氏始祖--造父

便以封地為姓,成為趙姓。秦始皇家族為趙氏,宋朝皇室為趙,是國姓,當然放在“百家姓”第一姓。“百家姓”的第一句,“趙”指“權”,“錢”指“金錢”。世間萬事權和錢的問題是首要問題。趙姓人口數是當今中國第八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二九。

起源主要有三:

1、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遠祖為伯益,得姓始祖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九世孫,是周穆王時著名的駕馭馬車能手,因功被周穆王賜予趙城,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其後在戰國初年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2、皇帝賜姓。如北宋太宗時,党項族拓跋部首領李繼捧和李繼遷先後歸順,朝廷分別賜姓名趙保忠和趙保吉;宋神宗時賜木榮姓名趙思忠;宋哲宗時賜河湟羌族隆贊青唐隴拶姓名趙懷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賜姓名趙懷義;遼政權光祿卿馬植因有功於宋室,宋徽宗賜他姓趙,名良嗣;南宋初年,鮮卑族人宇文虛中圖謀救出被金朝擄去的宋徽宗、宋欽宗,因寡不敵眾被殺,南宋朝廷賜他姓趙。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猶太人進入中國,尤以宋朝為最,猶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親賜,據明弘治二年(1489)碑記,當時的猶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趙、金等十七姓,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加入中國籍的猶太醫生俺誠,以“奏聞有功,欽賜趙姓”。清朝康熙年間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趙泱乘也是猶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對歸順的蒙古貴族寬大優待,分別賜予漢族漢名以示褒揚。有個蒙古貴族其巴圖,受賜名叫趙忠美,他們後代也就姓趙了。在古代,一人受賜國姓,舉族以為榮耀,全體族人均改姓國姓,這極大地擴充了趙姓人口。

3、少數民族改姓趙氏。隨著歷史發展,本為漢姓的趙姓,滿、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鮮、瑤、壯、哈尼、德昂、佤、景頗、鄂倫春、錫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趙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時雲南白蠻部落、唐代胖柯蠻等中也有趙姓。如西漢匈奴人趙安稽,越族人趙光;五代白族人趙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趙國寶,藏族人趙阿歌昌;南宋瑤族人趙瑞封;清代壯族人趙克廣、趙榮正、趙榮章等。辛亥革命後,滿族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阿顏覺羅氏、覺爾察氏、伊爾根覺羅氏、阿塔覺羅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絡氏等均有改姓趙姓者。此外,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趙的也不少

趙姓和哪些姓氏歷史上有淵源

先後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

相關問題答案
穆姓的由來?
官姓的由來?
譚姓的由來?
謝姓的由來?
聞姓的由來?
毛姓的由來?
百家姓張姓的由來?
肖姓的由來?
蔡姓的由來?
郎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