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姓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4日

代姓的起源

[編輯本段]■姓氏源流  一、代

1、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北狄的一支建立了姜姓國代國(,代國都城在今河北省蔚縣東北 故地在今河北蔚縣,始封之君不詳。公元前475年趙襄子使人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

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周元王三年(前473),晉國趙襄子興兵吞併代國,代國滅亡。國人以國為姓,成為代姓

2、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為姓。近代,人們以為“代”是“戴”的白字,將筆畫繁複的“戴”改為簡單的“代”,成為代姓。

二、戴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贊助廣告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3、殷氏改戴姓而來。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國),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來。如滿洲達爾充阿氏、戴佳氏,鄂溫克族塗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後諡號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諡號為氏,稱戴撝。後世亦沿用戴姓,並尊戴撝為戴姓得姓始祖。

贊助廣告

代姓的來歷

代姓源流有兩個,一是以國為姓,三國時期少數民族代國滅亡後,國人以國為姓,成為代姓;二是(現代的代姓源於戴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為姓。戴姓主要分佈在陝西、安徽、山東、河北、東北、江蘇等地,人口較多。歷史名人有唐朝畫家戴嵩、東晉學者戴逵、清代史學家戴名世、當代詩人戴望舒等。

請採納

代氏起源。

代姓源流有兩個,一是以國為姓,三國時期少數民族代國滅亡後,國人以國為姓,成為代姓;二是(現代的代姓源於戴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為姓。戴姓主要分佈在陝西、安徽、山東、河北、東北、江蘇等地,人口較多。歷史名人有唐朝畫家戴嵩、東晉學者戴逵、清代史學家戴名世、當代詩人戴望舒等。

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時期的大戴氏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少典氏第十五代、黃帝軒轅氏第四代帝嚳高辛氏的次妃有娀氏,生契為堯司徒,封於商,成為商王朝之祖,賜姓子氏。從契到湯共傳了十四代,恰好與夏相始終。商經過五百年而強大,最後經鳴條之戰滅掉了夏王朝。契,又名閼伯,曾輔佐大禹治水,因有功封於商丘火正,為中國天文曆法創始祖,死後葬於商丘,即閼伯臺。閼伯又稱火神臺、火星臺、臺形如墓,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三裡的王墳鄉,墓(臺)根基長約二百七十米,高三十五米,全為夯土築成,臺上有祭閼伯廟、大殿拜廳、東西禪臺門、配房、鐘鼓樓等,臺下蓋有花戲樓,屬元朝大德年間(公元1135~1138年)所建,明、清兩朝均有修繕,現代又修葺一新,每年農曆1月7日成太古廟會,四面八方群眾前來朝臺,熱鬧非凡。商湯之後,由太甲到太龍,是商王朝鞏固和發展時期。湯的孫子太甲在位時還發生過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後商王朝的統治很穩固。盤庚在位時曾幾次遷都,最後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陽),所以商王朝也叫做殷朝,遷都促進了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商王朝共傳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約六百年。

周武王滅了殷商王朝之後,有不少殷商的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大戴氏國的後人本就為殷氏,但為了紀念故國,後來就有改殷氏為戴氏者,再後有簡筆寫作“代”者。該支代氏出自河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1

淵源2

源於子姓,出自商湯的後裔微子啟,屬於以諡號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在西周初期,周公旦在平定了“管蔡之亂”後,賜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於商王朝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子啟後來建立了宋國。傳島宋國的第十一代君主名子撝,於周宣王姬靜(姬靖)二十九年(公元前799年)即位,至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後被周宣王賜諡號為“戴”,史稱宋戴公。自此,中華大地又有了一支代(戴)氏。宋戴公的後裔有戴(代)、宋、武、宣、穆、蕭、莊、樂、石、華、皇、皇甫、東鄉、桓、向、鍾、宗、目夷、目、魚、墨臺、墨、司城、右師、舍、老、朔、祝其、仲、蕩、邊、錫、司馬、司寇、司徒、司、鱗等等一百多個姓氏。

宋戴公逝世後,宋國君位傳給子司空,即宋武公(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庶子一支子孫遂以宋戴公的諡號“戴”為氏,世代相傳至今,人丁興旺,史稱正宗的河南代氏,後有簡筆寫作“代”者。子姓代氏族人大多尊奉宋戴公為一世祖。

淵源3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戴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料載,春秋時期有一古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大封宗族子弟和異姓功臣,並追封五帝時名君、名臣之後為諸侯。到了周成王姬誦即位之後,輔佐成王的周公在東征後,又分封了一批諸侯,戴國大約就是周朝初年由周王室子弟受封后建立的。這在史籍《世本》中記載:“戴氏,古戴子國,姬姓之後。”關於古戴國的地望,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闡述:“戴,故國在陳留”。史籍《春秋》中記載:“戴國,今陳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而史籍《漢書》中記載:“樑國甾縣,故戴國。”應劭曰:“章帝改曰考城。”自東漢章帝劉炟改甾縣為考城,迄1954年考城、蘭封兩縣合併為蘭考,其間經歷了長達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雖然北魏、北齊和五代樑時幾度易名,時間均極短暫。原考城縣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一帶。戴國滅亡後,戴國王族子孫以......餘下全文>>

代姓的家譜

山東省兗州市的族譜為:金、廣、孝、敬、國、家、光、裕、忠、厚、傳、禮

姓氏代的來源

一、 姓氏起源 代姓來源與戴姓相同,是戴姓的白字。來源有四:

1、 黃帝乃代姓之鼻祖。

2、 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代”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3、 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4、 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 遷徙分佈 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一帶發展繁衍。到了漢代,戴氏開始有遷居豫南、江浙、山東等地的。三國至南北朝時,戴氏又有遷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漢時的戴遵為慎陽(今河南正陽縣北)人,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又如東漢時的戴就為上虞(今屬浙江)人,戴巨集、戴封均為剛(今山東寧陽縣北)人。唐初,戴氏開始入閩。據《元和姓纂》所列當時戴氏聚居點有濟北(今山東長清縣西南)、譙國(今安徽亳州)、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東桑泉(今山西臨晉)等。清代初年時,廣東焦嶺縣一支戴氏後裔遷往臺灣屏東,其後分佈於高雄、桃園、新竹等地。清代以後,還有福建戴氏陸續遷往臺灣,此後,又有戴氏族人遷往海外。

代氏家譜輩分都有哪些?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孫、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區別層次,才能以禮相稱。全國曾氏起源之說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數代後,在全國各地文形成無數戶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輩。雖然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為孔、顏、曾、孟賜了統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沒有使用欽定派語。至清代著名“中興”名臣曾國藩(派名:傳豫)方從曾參第六十四代起達到全國統一。

武城派行從曾參至六十二代無全國統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聖祖仁皇帝所賜“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15字,為聖裔排行命名,故謂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謂房派。孔氏從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巨集”,曾氏尊孔從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則是七十七派。“繼”字因曾族避大宗諱名改作“紀”。因此,後來全國各派行統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巨集、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朝道光年間,宣宗皇帝又續賜名派10字: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清同治年間穆宗皇帝再續10字:

鼎、新、開、國、運、克、服、振、家、聲。

民國初年大總統袁世凱還代表民國政府頒發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錦、瑞,永、錫、世、緒、昌。

期待你的滿意啊 ~~

代姓家譜字輩是怎麼排法的?

如果你是忠字輩的,就是戴氏家譜了,以後的輩是這樣排的,忠孝仁義,理志信,德文武

代氏家譜字輩

長,依,僅,厚,立,新,源, 承,業,端,思,世,澤,傳, 家,宣,邢,教,勤,為,本, 才,中,典,詩,齊,聖,前。

相關問題答案
代姓起源?
馬姓起源?
張姓起源?
任姓起源和歷史?
竇姓起源?
程姓起源?
冀姓起源?
秦姓起源?
臧姓起源?
榮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