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氏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7月09日

董姓氏的來源

董姓源出有二:

1、出自己姓。相傳顓頊(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的己姓(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之子陸終,陸終的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之後裔飂(音劉)有個兒子叫董父,相傳對龍(鱷或豬)的習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今山東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後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為氏。春秋時,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兩個兒子在晉國任太史,董督(考察並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他的子孫世襲晉國史梗,以官為氏,稱董氏。

贊助廣告

董的姓氏怎麼來的

董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相傳顓頊(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的己姓(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之子陸終,陸終的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之後裔飂(音劉)有個兒子叫董父,相傳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今山東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後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為氏。春秋時,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兩個兒子在晉國任太史,董督(考察並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他的子孫世襲晉國史官,以官為氏,稱董氏。

贊助廣告

3、也出自己姓,以姓為氏。相傳顓頊的孫子吳回愛帝堯時任火神祝融,他有個兒子名終,因為封在激鄉(今山東平原縣一帶),所以叫陸終。他的兒子有叫參胡的,姓董,其後裔就以姓為氏,也稱董氏

百家姓董的由來

請輸入你的答案... 遠古舜帝時代,有一位名為董父的人是馴養蛟龍的能手。他的遠祖是帝顓頊,近祖是己姓的霮叔安。某年,有人向帝舜敬獻了幾條蛟龍,需要飼養訓練,有人舉薦他擔任御龍官。在他的精心馴養下,這幾條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高興,根據他的職業賜號為豢龍氏,董姓,並把今山東定陶一帶的土地分封給他,任鬷川侯。此後,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而他也被董姓人尊為始祖。春秋時,董父的裔孫辛有在東周擔任大夫之職,辛有的兩個兒子則在晉國擔任掌管國家典籍史冊的職務。因“掌管”之意的另一種說法是“董”或“督”,他們又被人以官職相稱,即“董督”或“董史”。此後,他們的子孫世襲晉國“董史”之職,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的職務“董”當成了姓氏

董作為姓氏讀什麼音

董的解釋

[dǒng]

1. 監督管理:~統。~督。~正(督察糾正)。~理。~事(某些企業、學校的資產所有者推舉出來代表自己監督和主持業務的人)。~其成。

2. 正:“餘將~道而不豫兮”。

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氣當大~”。

4. 姓。

百家姓姓董的有多少人

董姓人口約有976萬餘。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援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百家姓 董 姓排第幾?前一百有嗎

之前不在前一百,單新的百家姓出來了 在前一百了

董性龍性來源

一、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1、其中一支援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2、董氏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公元前585年,晉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將晉國都城自今翼城縣境遷至新田(今侯馬市區)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侯馬。

二、龍姓,為古老的姓氏,主要出自上古八大姓之嬴姓。

1、龍氏,嬴姓,以國為氏。為黃帝直系苗裔,皋陶之後。皋陶(姓嬴名聵)第三子之後封於龍,為嬴姓諸侯國之一(《路史》),至春秋時為楚所滅,其公族後以國為氏。近來的文物考證也佐證了史料記載。商朝甲骨文有龍方(方即國),西周青銅器有龍伯作奔戟(伯爵國),春秋青銅器有樊夫人龍嬴壺等(樊國君夫人嬴姓龍氏)。

2、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

3、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傳兩千多年至漢代,有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4、出自古代神話傳說,御龍氏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姓氏圖第一批 董

董氏是一個典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九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七百二十六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45%左右。

董氏主源出自高陽氏顓頊帝之後裔。據史料所載,董氏的發源地在山東定陶北部、山西運城、山東平原縣三個地方。

今日董氏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冀、豫、晉這三省就佔董氏總人口的31%,滇、魯、遼、浙、川、鄂這六省又佔38%,而冀州地區居住了董氏總人口的10%,為董氏第一大省

2015年中國最新名義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前100名。1王 2李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柴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倒數三位為:難(讀去聲,倒數第一),死(倒數第二),“嶽”字上下顛倒(音同“亞”,倒數第三)

“董”字的來源

姓氏源流 [編輯本段]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相傳顓頊(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的己姓(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之子陸終,陸終的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之後裔飂(音劉)有個兒子叫董父,相傳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魏獻子問龍,晉蔡墨(晉太史)答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 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慾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擅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舜賜之姓曰 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 這是我國最早見諸史書的關於豢龍的記載。(晉杜預注:“聞喜東北有董池陂,是鬷川,即 董澤,舜所封 董父之國也。”),《史記,夏本紀》載:繼董父之後,劉累豢龍也發生在 董澤。聞喜 董澤湖-- 董父養龍的地方,在聞喜縣東,東鎮禮元一帶,位於鳳凰原和峨嵋嶺之間,是一個周長20公里的狹長湖泊,即昔“ 鬷川”,又稱 董澤,現叫白水灘。堯舜時期天災水禍不斷,飂叔安有個兒子叫父,學過馴服龍的本領(據後來考證龍即鱷魚之古名),熟悉龍的習性,為舜帝馴養龍有功,舜帝自然很高興,便根據這一職業賜他們氏族稱豢龍氏,被舜帝賜姓董,稱 董父。分封在 董父之國,從此,董父的子孫後代便以董為姓,其後代亦以賜姓董為氏,董父也被尊稱為董姓始祖。古書所謂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鬷水上夷,皆董姓。古董國者,乃虞舜所始封董父之國,夏商賡為侯國者也。新近考古證明:絳山(在今山西絳縣西北)南有倗國,倗國西有董國。 董國的古址在今山西聞喜縣東北,是夏商時代的侯國,臨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陸的吳山,後來為晉國所並。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為氏。據《姓氏急就篇注》、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春秋時,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兩個兒子在晉國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並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其職責是“董督晉史”,他的子孫世襲晉國史官,以官為氏,稱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數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蠻均有董姓。另外,據《董氏世譜》所載,帝顓頊的後代陸終有一子叫參胡,姓董,參胡的子孫便有以董為姓者。

滿意請採納

姓董的祖先是誰。是董永嗎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範一支援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相關問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