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龔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姓龔的有哪些名人

歷史名人龔遂:是見於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渤海臨郡饑荒時,曾開倉借糧。後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龔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重節義,拒不仕王莽新政,與龔勝一同歸鄉,二人並稱“楚兩龔”。龔寬: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龔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嘉 進士。曾助王安石變法,頗為盡力。著有《周易新講義》。龔勝: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而見稱。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後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里。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龔賢:清代著名畫家。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其畫濃郁蒼潤,行草雄奇奔放。為“金陵八家”之一。龔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擅繪人物,尤精鍾馗像,工畫馬兼山水,亦能詩文。龔平:淮陰人,宋末元初畫家。擅畫人物,喜作墨鬼,尤以鍾馗像最著名,有“掃蕩凶邪”之意。龔賢:江蘇省崑山人,清代著名畫家。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其畫蒼潤濃郁,行草奔放雄奇,為“金陵八家”之一。龔鼎臣:鄆州須城(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景 進士。知渠州,倡文教,興郡學,曾上書建議裁汰冗員,節儉開度。著有《東原錄》等。龔宗元:宋代都官員外郎,德高望重,受人敬慕,與程道、程之奇並稱“三老”。龔頤正:南宋處州遂昌人,官任祕書丞、實錄院檢討官,預修孝宗、光宗實錄。著有《芥隱筆記》、《續釋常談》等。龔明之:南宋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以孝行聞名於鄉,入朝受宣教郎。著有《中吳紀聞》。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進士。為人曠達不拘俗禮,博學能文,與吳偉業、錢謙益並稱“江左三大家”。龔午亭:江蘇省東臺人,清代評話演員。以演說《清風閘》著名。龔翔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著名詩人,工詩詞,為“浙西六家”之一。著有《田居詩稿》、《紅藕山莊詞》。龔自珍:龔姓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博覽群書,通曉經學、文字學、歷史、地理等各方面學識。為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道光年間舉為進士,官至禮部主事。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他曾預見英國可能侵犯,建議加強戰備。其詩、文有較高成就。著作輯成《龔自珍全集》。龔琴徵:武進(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女畫家,以工畫蛺蝶著稱

贊助廣告

龔姓的歷史名人

龔遂:是見於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渤海臨郡饑荒時,曾開倉借糧。後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龔啟軒:今重慶萬州人,在學業上堪稱一流,當地著名的學者,是龔姓當地代表之一。龔灝: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然猶常自詡開漢之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莫之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龔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重節義,拒不仕王莽新政,與龔勝一同歸鄉,二人並稱“楚兩龔”。 龔寬: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龔勝: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而見稱。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後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里。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龔德:樑國(今河南商丘縣南)人,是一位善於雅琴的音樂家,由漢宣帝時的丞相魏相推薦,召見待詔。龔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先主定益州,為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中為越蕉太守,隨諸葛亮南征,為蠻夷所害。 龔勉:嘉興知府,有名的嘉興南湖煙雨樓就由他主持重修。龔勉最後官至浙江布政使,是明代的封疆大吏。龔玄之:武陵漢壽(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人,晉代一位著名的好學高士,安於陋巷,舉秀才闢公府皆不就,孝武徵為散騎常侍,郡縣備禮敦副,固辭疾篤,不就。龔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嘉佑進士。曾助王安石變法,頗為盡力。著有《周易新講義》。龔鼎臣:鄆州須城(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景佑進士。知渠州,倡文教,興郡學,曾上書建議裁汰冗員,節儉開度。著有《東原錄》等。龔宗元:崑山(今屬江蘇)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天聖五年進士,授仁和縣主簿。官至員外郎,德高望重,受人敬慕,與程道、程之奇並稱“三老”。龔夫:江蘇人,北宋末期的名臣,舉進士,籤書河陽判官,紹聖初擢監察御史,通判相州,知洛州。其弟龔大壯,亦與他齊名,從夫官河陽,曾布欲見之不可得;夫為御史。龔頤正:南宋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官任祕書丞、實錄院檢討官,預修孝宗、光宗實錄。著《芥隱筆記》、《續釋常談》等。龔明之:南宋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以孝行聞名於鄉,入朝受宣教郎。著有《中吳紀聞》。龔茂良:(福建莆田)人宋嘉熙年(1236—1240)參政知事,龔謙:江蘇省高郵人,明末清初時的名臣,舉進士,授御史,巡鹽兩浙,執法除奸。及清軍湖藩,甚得大體,都御史牒行各省,令清軍以謙 為式,名重一時。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時的進士,卻於滿清的朝廷上官至禮部尚書,雖然為人放曠,頗為時所譏,然而,他洽聞博學,詩古文並工,與吳偉業、錢謙益並稱“江左三大家”。 龔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擅繪人物,尤精鍾馗像,工畫馬兼山水,亦能詩文。龔平: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畫家。擅畫人物,喜作墨鬼,尤以鍾馗像最著名,有“掃蕩凶邪”之意。龔弘:江蘇人,明成化進士,正德中累官湖廣佈政使,中貴縱僕從殃民,弘盡收擊之。黃河溢,弘由應天府尹擢右副都御史,總督河道。武宗南巡,稱為幹事老臣,再遷工部尚書,並領河事,河道之設專官自弘始。 龔炯:明代福建晉江人。他刻志為學,工詩文,洪武中膺薦,以親老歸。龔萬祿:貴州人,則以戰功及死節顯名,他有膽志,臂力過人,曾從劉鋌徵楊應龍有功,遷守備,成建武,奢崇明反,眾推為遊擊將軍,主兵事,先後殺賊無數,嗣以兵少敗,城陷死之。龔有成:是歸有光的弟子,就學時不攜臥具,講誦達旦,明嘉靖中舉於鄉,上春官,選詔安令,有政績,累過蜀府長史。龔譽:江蘇太倉人,於洪武中以歲薦授嶽州學正,累遷兵科給......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姓龔的歷史上出了什麼大人物

龔 遂:是見於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渤海臨郡饑荒時,曾開倉借糧。後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龔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擅繪人物,尤精鍾馗像,工畫馬兼山水,亦能詩文。

龔自珍:龔姓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博覽群書,通曉經學、文字學、歷史、地理等各方面學識。為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道光年間舉為進士,官至禮部主事。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他曾預見英國可能侵犯,建議加強戰備。其詩、文有較高成就。著作輯成《龔自珍全集》。

姓龔的人在古代和現代有哪些名人

龔啟軒:今重慶萬州人,在學業上堪稱一流,當地著名的學者,是龔姓當地代表之一。

龔 灝: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然猶常自詡開漢之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莫之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龔 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重節義,拒不仕王莽新政,與龔勝一同歸鄉,二人並稱“楚兩龔”。

龔 寬: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

龔 勝: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而見稱。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後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里。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為上卿,而他卻在“吾受漢厚恩,豈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嘆聲中,絕食而死。

龔 德:樑國(今河南商丘縣南)人,是一位善於雅琴的音樂家,由漢宣帝時的丞相魏相推薦,召見待詔。

龔 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先主定益州,為郡從事牙門將,建興中為越蕉太守,隨諸葛亮南征,為蠻夷所害。

龔玄之:武陵漢壽(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人,晉代一位著名的好學高士,安於陋巷,舉秀才闢公府皆不就,孝武徵為散騎常侍,郡縣備禮敦副,固辭疾篤,不就。

龔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嘉佑進士。曾助王安石變法,頗為盡力。著有《周易新講義》。

龔鼎臣:鄆州須城(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景佑進士。知渠州,倡文教,興郡學,曾上書建議裁汰冗員,節儉開度。著有《東原錄》等。

龔宗元:崑山(今屬江蘇)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天聖五年進士,授仁和縣主簿。官至員外郎,德高望重,受人敬慕,與程道、程之奇並稱“三老”。

龔夫:江蘇人,北宋末期的名臣,舉進士,籤書河陽判官,紹聖初擢監察御史,通判相州,知洛州。其弟龔大壯,亦與他齊名,從夫官河陽,曾布欲見之不可得;夫為御史。

龔頤正:南宋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官任祕書丞、實錄院檢討官,預修孝宗、光宗實錄。著《芥隱筆記》、《續釋常談》等。

龔明之:南宋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以孝行聞名於鄉,入朝受宣教郎。著有《中吳紀聞》。

龔茂良:(福建莆田)人宋嘉熙年(1236—1240)參政知事。

龔謙:江蘇省高郵人,明末清初時的名臣,舉進士,授御史,巡鹽兩浙,執法除奸。及清軍湖藩,甚得大體,都御史牒行各省,令清軍以謙 為式,名重一時。

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時的進士,卻於滿清的朝廷上官至禮部尚書,雖然為人放曠,頗為時所譏,然而,他洽聞博學,詩古文並工,與吳偉業、錢謙益並稱“江左三大家”。

龔柏軍:211工程中南大學煤炭開採專業碩士。騰訊公司首席工程師,現任鍵橋通訊技術總監。

龔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擅繪人物,尤精鍾馗像,工畫馬兼山水,亦能詩文。

龔平: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畫家。擅畫人物,喜作墨鬼,尤以鍾馗像最著名,有“掃蕩凶邪”之意。

龔弘:江蘇人,明成化進士,正德中累官湖廣佈政使,中貴縱僕從殃民,弘盡收擊之。黃河溢,弘由應天府尹擢右副都御史,總督河道。武宗南巡,稱為幹事老臣,再遷工部尚書,並領河事,河道之設專官自弘始。

龔炯:明代福建晉江人。他刻志為學,工詩文,洪武中膺薦,以親老歸。

龔萬祿:貴州人,則以戰功及死節顯名,他有膽志,臂力過人,曾從劉鋌徵楊應龍有功,遷守備,成建武,奢崇明反,眾推為遊擊將軍,主兵事,先後殺賊無數,嗣以兵少敗,城陷死之。

龔有成:是歸有光的弟子,就學時不攜臥具,講誦達旦,明嘉靖中舉於鄉,上春官,選詔安令,有政績,累過蜀府長史。

龔譽:江......餘下全文>>

歷史上屬羊的龔姓名人

龔琳娜,龔自珍

龔的家族名人

龔愈(885-976)字小韓,號堯夫 。生於唐熹宗光啟元年(885),後唐莊宗同光二年進士(923)進士。一生歷唐、後唐、南唐、宋四朝,官職禮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封上柱越國公,賜紫金魚袋,食邑一千七百戶。卒於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享年92歲。 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始嬰孩時已有奇異,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然猶常自詡開漢之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莫之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至年十三,太祖聞之慾拜識,既見,即以女妻之,伯言不受。時有白雀瑞,儒林並已作頌,伯言見太祖授紙筆,立令復作。太祖異而奇之。建安十二年,太祖攻柳城不下,圖畫形勢,為難計策,龔灝進十計,攻城即下也。武皇帝子鄧哀王衝,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太祖懼伯言之能,暗殺之。 (公元前68-前11年)字君賓,西漢彭城人。哀帝時徵召為諫議大夫,多次上書,論議朝政。後任渤海太守。王莽篡政後,他隱居鄉里。王莽數次派人徵召,拜他為上卿,堅持不受,對門人高暉等說:早晚是要入土的,怎麼能一身給兩個姓的人當官呢!絕食十四日而死。 (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麗正,官至江南蘇鬆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學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歷史上姓百的名人有哪些

百政,西漢農民起義首領。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

武帝末年,戰爭頻繁,賦役繁重,人民窮困,被迫紛起反抗,他與梅免在南陽各地領導農民起義,攻城邑,殺長吏,互相呼應,官府不能制。數歲後,武帝命繡衣御史以虎符發兵進擊,起義終被鎮壓,但起義軍散卒仍多繼續堅持鬥爭。

百家奴(?-1311),元將領。蒙古人。

父唆都任郢、復(今湖北鍾祥、沔陽)二州招討使;他承襲父職。至元五年(1268),從大軍圍攻襄陽(今屬湖北襄樊),多立功,1271年,宋將范文虎輸糧於襄陽,他在鹿門山給予襲擊,後駐軍該地,斷絕宋軍糧道。1274年從攻郢州(今湖北鍾祥);宋大軍驟至,他深入宋陣,身負數傷,猶力戰。後從元軍大戰鄂、漢,宋將夏貴率水師拒戰,他突入宋陣,擊敗宋軍,追至黃州(今湖北黃岡),轉戰百里,深夜始還。又攻破金牛壩要寨,立有戰功。

百齡(?-1815),清臣。字子頤,號菊溪。漢軍正黃旗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授編修。歷奉天(遼寧)順天府丞。嘉慶五年(1800)授湖南、浙江按察使。歷貴州、雲南布政使。八年,擢廣西巡撫,平冤案,上嘉之,特加少保。尋擢湖廣總督。後被劾,奪職。赴福建治糧餉。歷山東按察使、巡撫。十四年,復擢兩廣總督。籌餉練水師,懲貪去懦,降服巨寇張保,粵洋肅清。授兩江總督。時河決王家營,其親勘下游,疏請修浚正河,詔如儀。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總督如故。後因案受牽,嚴詔責捕。二十年,封三等男,兼署安徽巡撫。是年病卒於江寧(南京)。諡文敏。所著有《除邪紀略》、《守意龕集》。

其他百姓名人有戰國列子弟子百豐;明將領百恭、百通;清將領百祥等。

歷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根據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鍾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裡所釋出的百家姓最新順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遠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為周始祖,歷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職,輔佐武王克商,與周、召、太公共輔成王。一生為人嚴正, 《桐葉封臣》裡“天子無戲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後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並將他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史佚子孫以官職“太史令”的史字為氏,稱史氏。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魚-春秋時衛國史官。

史大奈史恭-漢宣帝舅公,涼洲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贈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譜始祖。東漢溧陽侯。

史萬歲-杜陵人(今陝西西安)。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開國功臣。

史務茲-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陽侯21世孫。

史思明 ,[1] 寧夷州(今 遼寧)突厥人, 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者之一 。居營州柳城,初名崒幹, 其貌不揚,懂六蕃語。姿癯露,鳶肩傴背,廒目側鼻,寡鬚髮,躁健譎狡史 。突厥族,寧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將,“安史之亂”禍首之一。

史朝義:(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長子;樓煩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亂”叛將。

史浩-南宋朝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溧陽侯35世孫。

史浩

史彌遠-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陽侯36世孫。

史嵩之-南宋朝將軍宰相。史浩侄子。溧陽侯37世孫。

史嵩之

史天澤-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鎮陽王。

史天澤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諡之忠靖。清高宗追諡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陽侯51世孫。

史貽直-清朝文源閣大學士,宰相,軍機大臣。溧陽侯52世孫。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後裔。著名周宣王時太史、書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晉國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魯國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魯國人,徙杜陵。著名漢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漢人。著名西漢書法家。

史道碩:西晉畫家,他有四個弟子,皆以善畫得名。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鄭州榮澤人(今河南鄭州)。著名五代後漢名將,以武功顯名。

史倫:(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達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號梅溪;汴京人(今河南開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詞人。

史際:(生卒年待考),江蘇溧陽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蘇宜興人。著名明朝理學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岡;江蘇金壇人。著名清朝文學家。著有《西青散記》、《華陽散稿》等。

史榮椿:(生卒年待考),字蔭堂;直隸大興人(今北京大興區)。著名清朝抗英將領。

史良-前中國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史可-電影演員。

史玉柱-企業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面板科醫生

史量才-民國愛國報業家

史東山-電影導演

史久鏞-海牙國際法庭庭長

史群-當代水產學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龍江克山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史澤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何的名人有哪些

何武(?-3),西漢臣。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北)人。治《易》經,射策甲科為郎。歷任諫大夫、揚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時,封汜鄉侯。哀帝即位,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緩和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被王莽所誣,自殺。

何敞(?-105),東漢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風平陵(陝西咸陽)人。和帝時,任侍御史,遷尚書。數切諫,言諸竇罪,竇憲怨之,出為濟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發民工修治鮦陽舊渠,增墾田三萬頃,百姓賴其利。後任五官中郎將。

何休(129-182),東漢經學家。任城樊(今山東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陳蕃徵他參政,蕃敗,擢黨錮。黨禁解,闢司徒,拜議郎,遷諫議大夫。鑽研今文諸經,歷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認為《公羊傳》有三科九旨,系統地闡發《春秋》中的“微言大義”,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已佚;清王謨《漢魏遺書鈔》有輯本。

何進(?-189),東漢臣、外戚。字遂高,南陽宛(河南南陽) 人。靈帝朝因異母妹為皇后,拜侍中、河南尹。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任大將軍鎮壓黃巾軍,封慎侯。靈帝死,他迎立少帝,專斷朝政。後與袁紹等謀誅宦官,被張讓矯詔殺害。《後漢書》稱其“雖外收大名而內不能斷”。

何晏(?-249),三國魏玄學家。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字平叔。何進孫,曾隨母為曹操收養。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娶魏公主,累官尚書,典選舉。貌美面白,人稱“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在漢儒經學漸失統治作用後,他“援老入儒”,宣稱“天地萬物以無為本”,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能詩賦。後因附曹爽,為司馬懿所殺。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

何曾(199-278),魏晉時臣。字穎考,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仕魏為文學掾,累遷司徒,封侯。魏末,積極參與司馬氏代魏的活動。晉武帝代魏,授太尉,進封公。性奢豪,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筷處。咸寧四年死,諡孝,後改諡元。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無神論者、天文學家。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歷官至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中丞。他博通經史,精於歷算。曾考定《元嘉歷》,訂證舊曆所定之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差無幾。他善彈古箏,且通音律,反對京房把樂律“謬為六十”。他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後奉命纂修《宋書》未成而卒。他曾運用自然科學觀反對佛教之理論,認為:“有生必有死,形斃而神散,尤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在形與神的問題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論。所著有《報應問》和《達性論》。

何遜(?-約518),南朝梁詩人。東海剡(今山東郯城)人。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南朝梁武帝天監中,官尚書水部郎,終廬陵王記室。文章與劉孝綽齊名,世號“何劉”。詩長於寫景及煉字,為杜甫所推許。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

何仙姑,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相傳是唐廣州增城女子,十四五歲時夢神人教食雲母粉而昇仙,行動如飛,日往山中採果奉母。另一說何仙姑為永州道姑,曾吃了仙人給的桃子,而能知人禍福。更有人附會何仙姑為呂洞賓的弟子。現廣州增城縣建有何仙姑廟。三月初七傳說為保仙姑生日,村裡唱大戲,放煙火,異常熱鬧。

何執中(1044-1117),北宋臣。字伯通,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舉進士。歷寶文閣待制、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書兼侍讀等。崇寧四年 (1105),拜尚書左丞。大觀初,進中書門下侍郎。三年(1109),為尚書左僕射,無所建樹。政和二年(1112),加少保,轉少傅,為......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姓龔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歷史上姓袁的名人?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
歷史上姓肖的名人?
歷史上姓谷的名人?
歷史上姓南的名人簡介?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
歷史上姓蔡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