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屈姓的起源

屈姓來源有三

1、夏代時有屈驁,曾經被夏王啟討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命姓,出於羋姓,其始祖是春秋時楚國莫敖。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官至莫敖,位於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於屈地(今湖北秭歸),把屈作為瑕的食採之邑,故史稱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後代以封地命姓,遂稱屈氏。戰國時,屈氏、景氏、昭氏成為楚國公族中有勢力的大宗。

3、北魏孝文帝時,有代北複姓屈男氏、屈突氏改為屈姓。其後子孫亦稱屈氏。

堂號

"三閭堂"、"汨羅堂":都是根據屈原命名的。戰國時屈原,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在楚國官至三閭大夫。楚懷王很尊重其才。後來因為被奸臣靳尚和鄭貴妃說他的壞話,被貶到江南。他作了《漁父詞》,表明自己的愛國心,自投汨羅江而死。

贊助廣告

歷史名人

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詩人。創作了《離騷》、《天問》等20多篇不朽的詩篇。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詩句流傳千古。他因遭奸臣誣害,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眼看楚國將陷於秦國鐵蹄之下,於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來,人們就定這一天為端午節,作為人民記念這位偉大詩人的傳統節日。

屈大均:明末清初文學家。他以繼承屈原精神為己任。其詩感傷時事,揭露清軍暴行。著有《翁山詩文集》等書。清初,他得著作被列為禁書。他與陳恭尹、樑佩蘭合稱為嶺南三大家。

屈突通:曾任隋朝左騎衛大將軍。歸唐後為李世民部將。消滅薛仁杲後,諸將爭搶珠寶,他獨無所取。平定王世充,論其功第一,深為唐太宗敬重。

贊助廣告

屈突蓋:為屈供通之弟。曾任長安令。他正直嚴厲,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權貴惡徒為之忌憚斂跡。時有"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鬥蔥,不逢屈突通"之譽。

屈姓的來歷?

第一個淵源,出自黃帝后裔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后裔狂屈豎,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著名的清朝學者張澍在《姓氏尋源》中記載:“黃帝傳有屈豎。”史書在典籍《國學·子部·道家》中記載:“黃帝理天下,始以中方之色稱號。初居有熊之國,曰有熊帝,不好戰爭。當神農之八代榆岡始衰,諸侯相侵。以黃帝稱中方,故四方僭號,亦各以方色稱。僉共謀之,邊城日駭。黃帝乃罷臺榭之役,省靡麗之財,周戎士,築營壘。帝問於首陽山。令採首山之金,始鑄刀造弩。有於東海流波山得奇獸,狀如牛,蒼身無角一足,能出入水,吐水則生風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牛。帝令殺之,以其皮冒之,以為鼓,以擊之,聲聞五百里。帝令軍人吹角為龍鳴,此鼓角之始也。於是又令作蹴踘之戲,以練武士。黃帝雲:“日中必熭,操刀必割。”狂屈豎聞之曰:‘黃帝知言也。’”狂屈豎,為黃帝屬下武將,後在平定蚩尤之亂時立有大功。他十分欽佩黃帝的德政,一直認為“武非決世”,就是單憑武力不能解決世間的所有問題。因此,當黃帝說“日中必熭,操刀必割”時,他非常贊同這個辨證的道理。其後代沿用其名字為屈姓。

第二個淵源,源於有扈姓

源於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時期的屈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屈驁,亦稱大廉侯,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領,建有屈驁城。屈驁城在夏王朝初期,被夏王啟討伐所滅。屈驁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後裔子孫時代稱屈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羋姓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莫敖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楚武王熊通有個兒子叫熊瑕,官至莫敖,位於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熊瑕於屈地,並把屈作為熊瑕的食採之邑,其後史稱為屈瑕,或莫敖瑕。關於屈地所在,一說在今陝西丹江上游的商縣附近,二說在今河南浙川縣東、湍河以西的鄧縣與內鄉縣交界處,三說在今湖北南漳縣西北,四說在今安徽淮河中游南岸的懷遠縣西南,五說在今南漳縣西南,即今荊山山脈的龍潭頂。

第四個淵源,源於地名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姬夷吾封地,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屈,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吉縣,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姬夷吾所駐守、居住之地,出產良馬。這在史籍《左傳·僖公二年》重有記載:“屈產之乗。”周惠王姬閬十一年,晉獻公姬詭諸派公子夷吾守護屈邑。公元前655年,姬夷吾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逃到樑國避難。樑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姬夷吾,還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為姬圉,就是後來的晉懷公,女孩則取名為姬妾。周襄王姬鄭元年,晉獻公逝世,大夫裡克殺了驪姬,然後派人往樑國迎接姬夷吾。姬夷吾聽了呂省的勸告,懷疑裡克迎接他有陰謀,怕有生命危險,因此賄賂秦穆公嬴任好請求護送,並許諾將來會把晉國的河西之地奉獻給秦國。秦穆在周襄王三年派秦軍護送即夷吾回國即位,是為晉惠公。晉惠公即位後,立即毀約,在韓原之戰中,晉惠公拒絕讓慶鄭駕駛他的戰車。作戰時,晉惠公的戰車被陷在爛泥裡,跑不動,秦軍逼近,晉惠公這才趕緊命令慶鄭駕御戰車,而慶鄭卻置之不理。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被俘,差一點被殺了祭祀天帝。晉惠公在位期間,使晉國處幹“失道寡助”的地位,喪失了與其他大國爭衡較短長的資格。在晉惠公留居在屈邑的庶支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屈氏,世代相傳。

第五個淵源,源於鮮卑

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北魏太和二十年,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陽後,將代北鮮卑複姓屈男氏、屈突氏、屈侯氏等氏族部落的族人姓名,均改為漢字單姓屈氏,其後子孫便以屈氏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源於突厥族

出自蒙古汗國時期乃蠻部屈出律,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屈出律,突厥名為屈出孤魯,古突厥民族乃蠻部太陽汗之子。著名的西遼政權末代可汗。宋寧宗趙擴嘉泰四年,成......餘下全文>>

屈姓家族起源於我國那個地方?

1、夏代時有屈驁,曾經被夏王啟討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命姓,出於羋姓,其始祖是春秋時楚國莫敖。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官至莫敖,位於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於屈地(今湖北秭歸),把屈作為瑕的食採之邑,故史稱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後代以封地命姓,遂稱屈氏。戰國時,屈氏、景氏、昭氏成為楚國公族中有勢力的大宗。

3、北魏孝文帝時,有代北複姓屈男氏、屈突氏改為屈姓。其後子孫亦稱屈氏。

屈姓屬於八大姓哪個

屈姓的歷史名人

屈瑕:羋姓,熊氏,名瑕;荊山人,著名春秋時期楚國軍隊統帥,屈氏鼻祖之一。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屈完:郢人著名春秋時楚國貴族。屈蕩:屈到之子;郢人,著名春秋時楚國大夫。屈建:字子木;郢人,著名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屈匄:楚國人。著名戰國時期楚國將領。屈蓋:楚國人。著名戰國時期秦國左丞相。屈遇:党項羌人。著名北宋將領。屈大均:初名屈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廣東番禺人。著名明末清初文學家。屈復:字見心,號悔翁、金粟道人;陝西蒲城人。著名清朝文學家。

屈姓的遷徙分佈

屈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傳統意義上的屈氏遠祖,始於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武王之子羋瑕,受封於屈(湖北秭歸),子孫後代遂以封地名“屈”為姓。因此,屈氏是楚國的公族,屈氏起源於羋姓。屈氏得姓後十分興旺發達,春秋戰國時屈氏和景氏、昭氏為楚國最有勢力的三大王室宗族,顯赫一時。這一時期名載史冊者達十餘人,以三閭大夫屈原最為著名。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屈氏從此開始徙奔四方。一部分為避難散居今湖北、湖南等地。漢滅秦,曾遷六國貴族後裔和關東豪族於關中,屈氏亦列其中,為屈氏入陝之始。西漢後兩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遷居浙江臨海,一部分遷居江蘇泗洪、盱眙等地。而兩漢之交的動盪不寧,使關中屈氏有進入山西、河北、山東者,其中一支遷居河南洛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浙江臨海、江蘇盱眙、河南洛陽的屈氏家族龐大,人丁興旺,昌盛為屈氏臨海、臨淮、河南郡望。屈氏後來在臨海郡發展成望族,世稱臨海望。三國時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於吳,落籍今江蘇省境。北魏時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遼寧南部的繁衍也頗引人注目。隨著同時期屈突氏改屈氏,極大地壯大了屈氏家族。隋唐時屈氏發展表現為南北爭雄,競相發展。宋、元時期,屈氏在南方的發展壓倒了北方,播遷於南方廣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屈氏人定居。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被分遷於河北、北京、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以後,屈氏分佈地進一步擴大。屈氏在中國國分佈較廣,到2009年1月為止,以湖南、陝西等省為多。

屈原的屈是姓還是氏 屈原為何是羋姓屈氏

相關解答一:屈原羋姓屈氏,是什麼意思

男稱氏女稱姓,姓起於女系,氏起於男系。秦漢以後,姓氏合一,通稱姓或兼稱姓氏。

姓:(1)標誌家族系統的稱號。

(2)指家族。

(3)子孫之通稱。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會,子女隨母姓,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則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分支。

氏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

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而一般人沒有姓,也沒有氏。當時只有諸侯國的國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則是賜封了土地以後才有。

相關解答二:古人的名字中既有姓又有氏,比如屈原,羋姓屈氏。請問姓與氏有何不同

“姓”與“氏”的區別

古代傳說中,姓與氏是伏羲氏確定的。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認為,中國最早的姓產生與伏羲氏時期,產生的第一個姓是風姓。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統,是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誌。它最早是氏族圖騰標誌,有了文字後,才形諸文字。

姓,《三墳》:“男女媾精,女生為姓。”《說文》:“姓,人所生也。”氏族的血緣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會的女性始祖,所以古姓多為女旁字。因生為姓,也就是以氏族最初的血緣之始來命姓,所以姓是不可能有變化的。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地命氏”的例子,如“炎帝居於姜水,故為姜姓”,“舜居於媯汭之水濱,故為媯姓”,實際上是他們生於居於姜水、媯水之濱的氏族部落,這水名就是以其氏族部落的女性始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姓是區別血緣的,是宗族的根本族號。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標記,氏是源於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開氏始祖的符號標誌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聯盟的稱呼。

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號,子孫分支,就以氏來區別。他們的姓不變,而以分支的國、邑、地、官、諡、字、業等各自為氏以示區別。在小宗(分支)的劃分,有其基本原則,就是“別子為祖,繼別為宗”,子孫分出,以其祖為祖,自為小宗。分支後繁衍後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孫分別為更小的宗,並且各自為氏以示區別。

比如說,周王姓姬,兒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繼承姓,繼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個兒子稱王子某,不能繼承王位,分封小國,為侯,以國名做為他憨氏,稱姬姓某氏。小國的嫡子繼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為伯爵或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為他的氏。如此等等。

那時候的宗族與現在意義上的宗族是不同的。

秦以前,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姓明婚姻,世代不變。氏辯貴賤,隨時更移。氏族、部落的消亡,氏也就消亡,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無數個氏,也消亡了無數個氏,然而姓基本不變。所以,先秦時期保留下來的姓只有30餘個,保留下來的氏卻有千餘個。

秦時,各方面都大一統,姓和氏逐漸合而為一,雖有區別,但已不嚴格了,到了漢代,姓與氏已經沒有區分了。姓與氏融合的根本原因,是郡縣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襲封土,也沒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原來分氏的基礎沒有了,氏的代表貴賤的意義消失了,只剩下與姓相同的區別婚姻的意義,所以與姓融合為一了。

秦代,實行了郡縣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礎被取消了,姓與氏就逐漸模糊。到了漢代,姓與氏已經趨於合一,漢末,姓與氏已經一體化了。

相關解答三:......餘下全文>>

屈姓在百家姓裡排第幾 40分

屈姓在宋《百家姓》列為第124姓,在2005年、2007年、2011年統計均列為廠172姓,在2008年統計列為第182姓,共有62萬多人。

屈姓的家譜文獻

江蘇常熟臨海屈氏世譜十九卷,(清)屈厚基、屈廷銜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三閭祠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江蘇常熟臨海屈氏世譜十九卷,(清)屈軼撰,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忠義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僅存第十二~十九卷)。江西屈氏族譜,(清)屈鏡泉編輯,屈盛道等主修,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肇錫堂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西省檔案館(僅存一卷)。屈氏族譜一卷,(清)屈之綱、屈之邢纂,清光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漵浦縣檔案館。衡陽屈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四川省雙流縣自稱屈原第七十代孫屈楚平處。江蘇常熟臨侮屈氏世譜十九卷,(民國)屈採麟等重修,清道光至光緒年間刻,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忠義祠堂增補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有二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常熟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湖北秣歸屈氏族譜一卷,(民國)屈家升、屈家民纂,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北省姊歸縣屈原紀念館。江西屈民族譜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屈鏡泉編輯,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肇錫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二卷下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西省檔案館。東北屈氏源流史譜,(現代)屈廣興編著,2008年5月稿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遼寧省本溪市東明區屈廣興處。

中國哪個城市有姓屈的這個姓氏的

我就是姓屈的,泗洪大屈莊,人不多,好像是方面逃荒來到這裡的。

相關問題答案
屈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