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賴姓的 由來 ?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出自姜姓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贊助廣告

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寧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激鎮平、平遠等地。

贊助廣告

當今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姓賴的來源起源地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出自姜姓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 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寧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鎮平、平遠等地。 當今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發源地 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 歷史記載 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鬱茂。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早在明朝末年賴氏就出現在臺灣。由於大陸賴姓遷臺較早,數百年來,賴姓在臺灣得到了較快的繁衍滋長,成為臺灣省族人較多的姓氏之一。目前它已居臺灣諸姓的第十五位。追溯臺灣賴姓之源,同大陸的賴姓一樣,同宗於中原。他們是福建、廣東的賴氏先人之後移居去的,據臺灣<賴氏族譜>:“其由穎川繼遷松陽,自莊公始······莊之子遇,遂以松陽為君·····”;臺中賴羅傳宗親會的資料也載:“泊州世祖燦生七子,其中二子仍居松陽,餘五子均遷江西,其留居松陽者,其後一部分......餘下全文>>

姓氏賴的由來

賴姓圖騰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寧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鎮平、平遠等地。

當今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編輯本段]遷徙分佈  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鬱茂。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賴姓有進入臺灣者,據載,賴雲從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後,從閩、粵遷往臺灣,進而移居海外者不絕。今日賴姓以廣東居多,約佔全國漢族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賴氏的由來?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穎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穎川郡”。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鬱茂。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賴姓有進入臺灣者,據載,賴雲從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後,從閩、粵遷往臺灣,進而移居海外者不絕。今日賴姓以廣東居多,約佔全國漢族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1、賴姓是一個發源於北方,而在歷史演進中成為以廣東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

2、賴姓人才輩出,尤以宋明兩代江西萬安為盛,故有:“一縣兩代人才多,江西萬安賴氏興”的佳話流傳於世。

3、賴姓字行嚴謹,寓意深遠。如民國時抄本《賴氏家譜》中有福建賴姓一支字行為:“壽福承祖澤,光宗寄昆賢。”

貞節牌坊,為古時表揚守寡婦女,終生守一的堅貞風範而設。臺灣全島現存的這類牌坊,共有七座,分佈於臺南、大甲、新竹、臺北、北投、苗栗等地苗栗賴四娘節孝牌坊,為三級古蹟,坐落福星山。這座石坊原建於文昌祠側,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大地震後,因拓寬道路,遷建於南苗天害廟西側。1958年又因天雲廟改建,而移置貓狸(福星)山,整座牌坊,由石柱、石塊構成,古樸莊嚴。正面上方鎢......餘下全文>>

賴國的賴姓起源

賴國是先秦時期的割據國家之一,也是傳說中賴姓的受姓淵源所在。由於這一國家過於弱小,加上史書記載頗多歧異,故為後人的研究帶來諸多不便。今天,在人們開始重視對賴姓研究的同時,認真探討一下賴國的歷史,弄清其它望族所在和與賴姓之間的關係,對於整個賴姓歷史的研究將是不無裨益的。本文定名為「關於賴國與賴姓的幾個問題」,便是要解決與二者有關的一些問題。

賴姓的名人故事

姓賴的歷史名人有很多,比如:

賴 裴

江西省雩都(今於都縣)人,唐乾元年間進士,被任命為崇文館校書郎,未赴,退居鄉里,人稱其所居之地為“祕書裡”。

賴 鏡

城西人,明代畫家,詩、書、畫俱精,時稱“三絕”。

賴祿孫

元朝寧化人(今屬浙江省),大孝子。延佑年間贛寇作亂,欲殺其母,祿孫以身蔽母曰:“寧殺我,勿傷我母。”其母病渴乏水,祿孫含唾煦之。

賴世隆

明朝清流人,宣德進士,官編修,曾獻策平定鄧茂作亂,招集散亡盜賊十餘萬,功勳卓著。

賴傳珠(1910-1965)江西省贛縣人。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賴毅(1903-1989),湖南省平江縣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賴達元(1917-——),江西省石城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賴光勳(1914-2003),福建省永定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賴春風(1913-1993),江西省寧岡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賴金彪(1906-1935),廣東省大埔縣人。閩東工農遊擊第7支隊的建立者,革命烈士。

現代名人

文藝界:賴雅妍,賴琳恩,賴聲川,賴亞文,賴水清,賴廣昌,賴偉康,賴薇如,賴盈瑩,賴偉鋒,賴晶熙,賴良淦,賴國術

政治界:賴斌,賴清德,賴英照,賴峰偉,賴幸媛,賴國根,賴聯明

文化界:賴晨,賴德全,賴維波,賴慶國,賴建清,賴宗卯,賴俐華,賴有賢,賴楊剛

商業界:賴丹丹,賴振元,賴海建,賴霖楓

科學界:賴世燿

賴姓出自姬姓。為周武王之族人,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記載:周武王有弟叔穎受封於賴國,賴國被楚靈王滅亡後,後人以國名為姓。此一來源被後人稱為“賴氏正宗”為出自河南的賴氏。賴姓是一箇中文姓氏,在《百家姓》排名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賴姓蒙古族來源

蒙古族賴姓,一般都是來源於老姓扎賴氏和賴圖哈特氏。

賴氏宗祠的賴姓概況

賴姓源出:一、王姬昌的後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於賴,至魯昭公四年為來源有二1、出自姬姓,為周文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三、郡望堂號【堂號】 祕書堂:唐代賴棐,從小聰明,7歲會寫文章。20歲通九經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進士,拜崇文館校書郎。他不願幹,退居鄉里,人們把他的家叫做祕書裡。 另外還有:穎川、南康、河南、四川、松陽等堂號。

賴姓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那裡開始的?

賴姓是一個發源於北方,而在歷史演進中成為以廣東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賴姓人才輩出,尤以宋明兩代江西萬安為盛,故有:“一縣兩代人才多,江西萬安賴氏興”的佳話流傳於世。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 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源流二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源流三

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

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寧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鎮平、平遠等地。

相關問題答案
賴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