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6日

三月份有什麼中國傳統節日

3月1日:國際海豹日(1983)

3月3日:全國愛耳日(2000)

3月5日:周恩來誕辰紀念日(1898)

3月5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1963)

3月5日: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2000)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1910)

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1925)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1979)

3月14日:馬克思逝世紀念日(1883)

3月14日:國際警察日(節)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983)

3月16日:手拉手情繫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國際航海日

3月17日:中國國醫節(1929)

贊助廣告

3月18日: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1日:世界林業節(世界森林日)(1972)

3月21日: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1966)

3月21日:世界兒歌日(1976)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2001)

3月22日:世界水日(1993)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1960)

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1996)

3月30日:巴勒斯坦國土日(1962)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全國中小學安全宣傳教育日(1996)

3月1日:國際海豹日(1983)

3月3日:全國愛耳日(2000)

三月有那些重要的節日?

1日:國際海豹日。 3日:全國愛耳日。 5日: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8日:國際婦女節。 12日:中國植樹節。 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 14日:國際警察日。 14日:白色情人節。 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16日:“手拉手情繫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17日:國際航海日。 18日: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21日:國際森林日。 22日:世界水日。 23日:世界氣象日。 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27日: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三月三的節日習俗

三月三習俗

1、包五色糯米板

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徵。除了農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裡,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壯人也愛楓葉,認為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所以,農曆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牆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

2、搶花炮

在農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後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為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衝等方式衝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製圓環,直徑約5釐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曆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聖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3月三歌會是什麼族人的傳統節日

白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電影《五朵金花》裡有類似情節。

三月至七月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2016年,公曆4月4日,農曆二月二十七日清明節;

公曆6月9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為我國傳統令節,與“上巳節”、“清明節”、“踏青節”等都有密切的關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又是重要的歌舞節日,其中以壯族為最。由於是日的活動以對歌為主,故亦稱“歌圩節”、“歌婆節”等,亦簡稱“歌節”。壯族關於三月三日的來歷有多種的傳說,有說一對青年男女山歌傳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未能結合,雙雙殉情,後世青年為了紀念他們而形成琺節。傳說最廣是關於劉三姐的:南時劉三組歌聲優美,被奉為歌仙,財主們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後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紀念歌仙。壯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記》等即有記載。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對歌時男女分別三五成群結隊,雙方選定後即開始對歌,歌詞多為情歌,但由淺入深,所涉極其廣泛,在“談情說愛”的一問一答中歌唱現實生活、歷史傳說等等。其歌詞舊時多為即興編唱的。現在也有利用傳承歌詞的。曲調單一重複,但婉囀悠揚。這種對歌往往從傍晚開始,直到天亮,也有晝夜連續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還有碰彩雞蛋、拋繡球等習俗。現在,壯族三月三的活動仍然十分盛行,屆時有政府組織的,更多則是民眾自發的。現在的規模較舊時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為壯觀。(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今天召開新聞釋出會,確定每年的三月三

日為全國愛耳日。

首次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耳聾的殘疾人兩千

零五十七萬人,由於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

聾人每年約增加三萬人,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

、學習和社會交往。

一九九八年,部分政協委員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

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提案。衛生

部、民政部、教育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

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全國婦聯、

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十部門對該提案給予高度重

視,經過認真調查論證後,一致同意確定每年三月三日為全國愛

耳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彭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白副主席出席了釋出

會。

3月的風俗習慣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以下簡稱“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陽萌動。我國部分地區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以各種形式歡度這一傳統節日。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古時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又稱‘修鍥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福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為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習俗活動,後演變成為我國古老的男女相戀的歌節。漢代,三月“上巳”被確定為節日。魏以後,將上巳正式定為夏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為每年歲時中的重要節令。到晉朝時,上巳修鍥已演變為春遊踏青和水邊宴飲的娛樂性節日。宋元時,上巳節春遊踏青逐步讓位於清明節,流楔遊戲已不限於三月三。廣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稱“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有的地方則是祭祖掃墓、傳統的掃墓拜山節日,別樣的風采,各有來歷與不同的習俗。 一 關於壯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會、歌節)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一說,古老相傳唱歌可以樂神,可以消災除難,求得風調雨順,後來發展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說,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說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為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為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集起來唱山歌,並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說,唐代出了歌仙劉三姐,以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並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因而財主們懷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後世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說,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男性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這幾種傳說,雖不是正史記載,但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傳統的三月三歌節,古今各地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歌會。有的在峒場坡地舉行歌圩。有的在村頭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著公路邊、寨邊舉行歌圩。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據初步統計,全區642個歌圩場中,以三月三為歌圩日的有96個,佔14%。分佈在東蘭22處、武鳴縣20處、都安19處、忻城7處、馬山和龍州各6處、巴馬5處。桂西較少,只有靖西縣有2處。傳統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鳴縣城、那羊、寧武、小陸,東蘭三卡坳,馬山永州,巴馬的盤陽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發,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傳統歌圩場上有賽歌、賞歌;也有男女青年對歌交情,對歌、碰蛋,談情說愛,互贈信物,以物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男女老少在熱鬧非凡的節日氛圍中度過。 當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連年舉辦。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武鳴、巴馬、隆安、環江、柳江等縣每年“三月三”都舉行歌節或壯族三月三旅遊節。如武鳴縣自1985年以來,每年都舉行“三月三”壯族歌節,活動內容有千人竹杆陣表演及競賽、廣西第三屆歌王大賽、民族體育競技展演、廣場文藝演出、旅遊美食節等。又如上林縣自2006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六屆三月三“石門龍母節”。除了官辦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三月三山歌會。如柳城縣崖山景區,荔浦縣五登村,風山縣袍裡鄉坡心村、長洲鄉百樂村八龍屯,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鄉平方村,鹿寨縣平山鎮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會不僅在廣西舉行,也在外......餘下全文>>

三月有什麼節日呢?

農曆節日: 三月三:龍抬頭;黎族傳統的郊遊節;朝鮮族人祭祀祖先的節日;侗族社交遊樂節日;苗族、瑤族的花炮節; 三月十五::佤族播種節 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3月份 3月1日:國際海豹日(1983) 3月3日:全國愛耳日(2000) 3月5日:周恩來誕辰紀念日(1898) 3月5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1963) 3月5日: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2000)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1910) 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1925)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1979) 3月14日:馬克思逝世紀念日(1883) 3月14日:國際警察日(節)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 3月14日:圓周率日 3月14日:香港沙士紀念日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983) 3月16日:手拉手情繫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國際航海日 3月17日:中國國醫節(1929) 3月18日: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1日:世界林業節(世界森林日)(1972) 3月21日: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1966) 3月21日:世界兒歌日(1976)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2001) 3月22日:世界水日(1993)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1960) 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1996) 3月30日:巴勒斯坦國土日(1962)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全國中小學安全宣傳教育日(1996)

麻煩採納,謝謝!

農曆三月十一是什麼傳統節日

每年農曆3月11日,即鄭成功率師登陸臺灣的紀念日 鄭軍將士們在歡慶勝利之時,想念家鄉和親人。他們在次年曆3月11日抬著出征時從白礁慈濟祖宮請來的“保生大帝”神像,敲鑼打鼓送至一年前登陸的頭前寮,一齊面向大陸隔海朝故鄉遙拜,寄託思鄉、思家之情。鄭成功當時到臺南麻豆視察,對此事很讚許,亦即三月十一日臺灣祭祖的由來。

相關問題答案
三月的傳統節日?
五月的傳統節日?
六月的傳統節日?
四月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一月的傳統節日?
每個月的傳統節日?
四月的傳統節日?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的傳統節日?
普米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