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學說的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五行學說”的起源?其創始人是誰?

五行學說的產生,在學術界中仍然是一個尚未搞清的問題,三種意見對立極為明顯,易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產生,很可能與陰陽學說是同步的.但史學界有人認為五行學說創始人是孟子。如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講:“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餘歲……等近乎五行推運說法。比孟子稍後的鄒衍,擴大五行學主,成為陰陽五行家。”說五行學說是孟子發明並沒有確切的證據,這一點,范文瀾自己又否認了自已的說法。他在同一書同一篇中又講:“墨子不信五行,駁交占卜術用五色青龍定吉凶,足風東周時五行說早已通行了,至鄒衍特別發揮。”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而東周時就有五行學了,顯然不是孟子發明了五行。有的史書上講,陽陽五行學說是漢朝的董仲舒創立的,那就更不對了。哲學界,如巫白慧、王鐮則認為:“五行的明文見於《尚書·洪範》(相傳為西周初年文字,據近人考證可以是戰國時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值,金日從劃,土愛稼稿。”見《陰陽五行學說對中國傳統科學的影響》)。可見五行的學說起源問題,仍是一疑案。

贊助廣告

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與五行之說,原來是兩派,都是從觀察自然現象而來。這種思想的萌芽,都有樸素唯物主義的因素。但發展起來以後,就變為唯心主義的思想。陰是雲覆日,陽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日,陽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北和南,表和裡,是一切對立和相反的事物。所以在自然,天為陽,地為陰。在人類,男為陽,女為陰。在性情,剛為陽,柔為陰。後來抽象化了,把陰陽看作是推動宇宙生成變化的兩種基本元氣,因而便支配著一切的事物,也就神祕化了。陰陽之說起源甚早。《周易》是以陰陽解說社會現象的專書,不是一時一人之作,最後成書或在戰國中期以後,尚難斷定。

贊助廣告

五行說的起源,沒有確切的文獻可徵。在春秋前,可能已有一種極樸素的五元素說,就是以水火金木土為構成宇宙方物的五種基本元素。春秋時有人把水火金木土谷六種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財用,稱為 “ 六府 ” 。如晉卻缺說: “ 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 ” 後來又有五行的名稱。《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蔡墨的話說: “ 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日玄冥,土正曰后土。 ” 《尚書·洪範》託名箕子對武王的話解說五行: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日土,…… ” 。《荀子·非十二子》說子思、孟子是五行的創始者。陰陽五行的合流大約在鄒衍稍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鄒衍 “ 深觀陰陽訊息 ” 。《史記·封禪書》說, “ 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 ” 鄒衍已是個陰陽五行學派的代表了。

鄒衍的生平與著述

鄒衍,亦作騶衍,齊國人,活動年代比孟子稍晚,由於文獻缺略,鄒衍的生平行事,只能從《史記》的《孟子荀卿列傳》、《 平原 君列傳》、《封禪書》,《呂氏春秋》,劉向《別錄》等書的引述中去探尋。鄒衍在齊國稷下住過,到過魏、趙、燕等國,受到各國諸侯的禮遇。特別在燕國,燕王為他築碣石宮,以師禮待之。他曾在趙國批駁過公孫龍的 “ 白馬非馬 ” 論,使公孫龍被絀。因陰陽五行學說具有神祕因素,而關於鄒衍的記載,也塗上了一些神話色彩,使人難於置信。如《後漢書·劉瑜傳》 “ 鄒衍匹夫,……有霜隕之異 ” 。李賢注說: “ 《淮南子》曰,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為之下霜。 ” 《列子·湯問》載, “ 鄒子吹律。 ” 張湛注說: “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

鄒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鄒衍著有 “ 十餘萬言 ” 。《漢書·藝文志》陰陽家著錄《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鄒衍的學說

鄒衍跟儒家的關係密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 “ 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耳。 ” 這些是符合儒家宗旨的。《鹽鐵論·論儒》引御史的話說: “ 鄒子以儒術幹世主,不用,即以變化始終之論,率以顯名。 ” 這是說,他先是儒家,以後成為陰陽五行家的。他的五德終始說,也可能是由儒家思孟學派的五行說進一步演化而來。

鄒衍的學說體系 “ 閎大不經 ” ,包括天論、地理學說和歷史觀。

鄒衍的天論,是 “ 稱引天地剖判以來 ” 的自然、歷史的變化發展,一直往上推到天地沒有產生以前的不可考究的混沌狀態。他的天論在當時很著名,被稱頌為 “ 談天衍 ” 。

鄒衍的地理學說,認為儒者所說的 “ 中國 ” ,不過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中國,他名為 “ 赤縣神州 ” 。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就是《禹貢》中所說的九州。......餘下全文>>

關於陰陽五行觀念的起源有哪些說法?古代文獻中有哪些記載

陰陽五行思想肇始於齊文化.齊地八神崇拜為我們提供了關於陰陽五行思想起源的重要線索.陰陽說和五行說的原始質素在八神崇拜中已有所體現,這為後來陰陽五行思想在齊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陰陽與五行之說,原來是兩派,都是從觀察自然現象而來。這種思想的萌芽,都有樸素唯物主義的因素。但發展起來以後,就變為唯心主義的思想。陰是雲覆日,陽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日,陽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北和南,表和裡,是一切對立和相反的事物。所以在自然,天為陽,地為陰。在人類,男為陽,女為陰。在性情,剛為陽,柔為陰。後來抽象化了,把陰陽看作是推動宇宙生成變化的兩種基本元氣,因而便支配著一切的事物,也就神祕化了。陰陽之說起源甚早。《周易》是以陰陽解說社會現象的專書,不是一時一人之作,最後成書或在戰國中期以後,尚難斷定。

五行說的起源,沒有確切的文獻可徵。在春秋前,可能已有一種極樸素的五元素說,就是以水火金木土為構成宇宙方物的五種基本元素。春秋時有人把水火金木土谷六種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財用,稱為“六府”。如晉卻缺說:“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後來又有五行的名稱。《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蔡墨的話說:“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日玄冥,土正曰后土。”《尚書·洪範》託名箕子對武王的話解說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日土,……”。《荀子·非十二子》說子思、孟子是五行的創始者。陰陽五行的合流大約在鄒衍稍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鄒衍“深觀陰陽訊息”。《史記·封禪書》說,“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鄒衍已是個陰陽五行學派的代表了。

鄒衍的生平與著述

鄒衍,亦作騶衍,齊國人,活動年代比孟子稍晚,由於文獻缺略,鄒衍的生平行事,只能從《史記》的《孟子荀卿列傳》、《平原君列傳》、《封禪書》,《呂氏春秋》,劉向《別錄》等書的引述中去探尋。鄒衍在齊國稷下住過,到過魏、趙、燕等國,受到各國諸侯的禮遇。特別在燕國,燕王為他築碣石宮,以師禮待之。他曾在趙國批駁過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使公孫龍被絀。因陰陽五行學說具有神祕因素,而關於鄒衍的記載,也塗上了一些神話色彩,使人難於置信。如《後漢書·劉瑜傳》“鄒衍匹夫,……有霜隕之異”。李賢注說:“《淮南子》曰,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為之下霜。”《列子·湯問》載,“鄒子吹律。”張湛注說:“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鄒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鄒衍著有“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陰陽家著錄《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鄒衍的學說

鄒衍跟儒家的關係密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耳。”這些是符合儒家宗旨的。《鹽鐵論·論儒》引御史的話說:“鄒子以儒術幹世主,不用,即以變化始終之論,率以顯名。”這是說,他先是儒家,以後成為陰陽五行家的。他的五德終始說,也可能是由儒家思孟學派的五行說進一步演化而來。

鄒衍的學說體系“閎大不經”,包括天論、地理學說和歷史觀。

鄒衍的天論,是“稱引天地剖判以來”的自然、歷史的變化發展,一直往上推到天地沒有產生以前的不可考究的混沌狀態。他的天論在當時很著名,被稱頌為“談天衍”。

鄒衍的地理學說,認為儒者所說的“中國”,不過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中國,他輔唬滇舅鄄......餘下全文>>

陰陽五行起源於什麼時候?

求陰陽五行的源頭就象追求長江的源頭一樣.長江的源頭始於一滴水,而中醫的形成始於遠古人類的生活實踐.陰陽五行理論就象長江的堤岸,規範和形成了偉大的中醫學說.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更好的理論來代替這個理論,我們只好無可耐何的來接受它並象用現代化手段改造長江堤岸一樣來改造它.一味追求它的源頭,對於醫療實踐是沒有意義的,那是哲學家的事情.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五行學說的起源?
五行學說的起源?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中醫五行學?
中醫五行相剋的順序?
陰陽與五行學說的關係?
五行學說的定義?
中醫五行對應的五臟?
五行學說中金的特性?
五行學說與五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