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對應五臟六腑?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人的五臟六腑,分別對應哪五行?

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執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3.脾: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生疏洩;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贊助廣告

人體五臟對應的五行?

金木水火土所對應的五臟為肺肝腎心脾。五臟之間的陰陽相生關係是: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陽氣用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滋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五臟之間的陰陽相剋是這樣的: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廠(金)的清肅太過——火克金。

贊助廣告

六腑 對應那五行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六腑 膽 心包、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在體 筋 脈(血管) 肉 毛髮 骨(髓)

五臟六腑的相互的關係 和五行的關係 它們的聯絡

中醫理論中五行與五臟是有著緊密聯絡的。五行之間的關係便是五臟間的關係。五行分別為:金、木、水、火、土。而五臟中肝膽代表木,心、小腸代表火,脾胃代表土,肺、大腸代表金,腎、膀胱代表水。 明白了五臟六腑對應的五行後,便要開始瞭解五行之間的關係了,也可以變相地說是五臟六腑間的關係。

相生關係:木(肝、膽)生火(心、小腸),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腸),金生水(腎、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木可做火的燃料。而在五臟中,屬木的肝藏血,肝膽迴圈系統旺盛,可有充足的血液供屬火的心、小腸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陽之正陽之火對地面照射,經億年以上可化石為土作比喻。在五臟中屬火的心、小腸迴圈系統旺盛,可促進屬土的脾胃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土生金。用金屬從土中而生作比喻,如礦質。五臟中屬土的脾胃迴圈系統旺盛,被稱為中氣的脾氣可以促進屬金的肺、大腸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金生水。解釋要複雜一些。我們在自然界可以發現,有石就有水。石頭結構的山可以生長樹木,因為巖縫可以使水達到山頂。所以民間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說。而土結構的山不能長樹,因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黃土高坡上光禿禿的一片,沒有一棵樹木。石頭中含大量金屬元素,古人把這種現象概括為“金生水”。五臟中屬金的肺迴圈系統旺盛,肺氣可促進屬水的腎迴圈系統正常執行。 水生木。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樹木生長必須需要充足的水分。腎、膀胱迴圈系統旺盛,腎氣和腎水可促進肝迴圈系統的正常執行。這是五行相生關係,也是五臟六腑間相生關係。 五行相剋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無盡的迴圈……木克土。有兩個理解。第一,用樹木破土而出來作比喻。第二,以樹木吸收土中營養,致使土中營養流失來理解。五臟中屬木的肝迴圈系統不暢,沒有充足的血液支援脾胃,脾迴圈系統便會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這個很容易理解,用土能阻擋水的執行作比喻。脾迴圈系統不暢,脾不能統血,腎血氣不足,腎迴圈系統便會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脾虛引起的腎病等。水克火。很容易理解,用水能滅火作比喻。腎迴圈系統不好,水無法參與血液的調節和控制溫度,心迴圈系統便會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腎性心臟病。 火克金。這個也很好理解,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迴圈系統不好,氣血難以支援肺的運動,肺迴圈系統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重則心肺衰竭致死! 金克木。用金屬可以砍伐木頭作比喻。肺迴圈系統不好,氧氣無法支援肝,肝迴圈系統逐漸進入非正常狀態。例如肺陰虛引起的肝陽亢進等。這就是五行相剋關係,也是五臟六腑間的相剋關係。前面講了五行相剋,但是有時也會出現反克現象。反克在中醫理論中叫“反侮”,侮即侮辱。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造成反侮的原因是自己弱,或所克的物件亢進。舉例說明,如土能克水,但若土太弱,或水勢過於強盛,便會導致洪水決堤,形成反克之象。這便是反侮現象。木反克金。金克木,因金屬銳利之物可砍伐傷害木頭,一般情況下木是無法傷金的。木燃燒生火,火一樣可以熔化傷害金。在五臟中屬木的肝火過旺時便可傷肺金,這在中醫理論裡稱為“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克金,因火可以熔化傷金,一般情況下金是無法克火的。但凡事有例外,如北方的火爐,只要把進氣口的鐵門關掉,把特煙囪堵上,裡面由於氧氣的逐漸消失,導致火焰慢慢熄滅,這樣金就可把火憋死。在五臟中屬金的肺長期不好,可導致屬火的心臟衰竭。火反克水。水克火,因水能滅火,一般情況下火不能克......餘下全文>>

介紹五臟六腑.還有對應五行的屬性

五臟: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肺屬金。六腑:大腸,小腸,三焦,膽,膀胱,胃沒有五行所屬,但是和五臟有對應關係

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分別屬於哪五行?

人體與五行學說

人體器官分為「五臟」、「六腑」。

「五臟」為心、肝、脾、肺、腎等,皆屬陰。

「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皆屬陽。

人體中有精、氣、神三寶。生理活動歸納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歿等功能。人有陽氣與陰氣,若陽氣虛弱則病顯虛寒症,若陰氣虛弱則病顯虛熱病。故曰:「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也。」

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特性如下:

金生絢麗,變革香寶。

木生茁長,登發升高。

水生滋潤,寒凍酷冽。

火生炎熱,燥悶引煩。

土生融和,萬物綠化。

此為之五行特性也。

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

人有五形:喜、怒、悲、憂、恐。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憂,肺生悲,腎生恐,依五行迴圈產生相生相剋,制化變化規律與人整體臟腑浮環,密切相連矣。

常觀病理變化,有寒熱、表裡、虛實之疾病,其特徵如下:

發熱脈浮緊、惡寒無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實症。

發熱脈浮緩、惡風有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虛症。

寒熱往來、口乾脣裂、頭暈目眩、胸腹悶積,乃病顯半表半里之症。

發熱不畏冷、無時無刻出汗、口渴便祕,乃病顯裡實症。日常畏冷自汗稱之陽虛。五心煩燥、顴紅脣乾、盜汗稱之陰虛。

故疾病有陽陰之症,須觀察日常病理變化而言。五行辨陰陽,陰陽辨五行矣。以上為人體各部門與五行迴圈有密切相關也。

五行中木火金土分別對應人體哪些臟腑?

腎. 五行屬水,主管人體水和溶於水中的各種物質,是人體的根本。

肝.五行屬木,主管人體營養質和有毒物質的轉化,是人體的化工廠。

心.五行屬火,主管人體血液迴圈,並把含有較多氧和的血身各處。

脾.五行屬土,主管人體營養吸收並把胃腸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肺和心液輸送到全身。

肺.五行屬金,主管人體氧氣的吸入和二氧碳的排出,並把富氧血送到心臟

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五行和五臟相配

關於五行學說,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來比喻物質世界分類的一個習慣說法,主要體現多邊關係。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葉條達,有錠發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故以肝屬木。

火性溼熱,其性炎上。心陽具有溫煦之功,故以心屬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有運化水谷,輸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屬土。

金性清肅、收斂。肺具清肅之性,肺氣以肅降為順,故以肺屬金。

水性潤下,有寒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腎屬水。

五臟相生相剋

五臟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絡的。五臟之間既有相互滋生的關係,又有相互制約的關係。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陽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通俗地講,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像母親和孩子的關係,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視為心的母親,而心則可視為肝的孩子。同樣,木就是火的母親,火則是木的孩子,依次類推。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論來闡釋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在臨床治療中醫生就應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療相關疾病。

由於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中醫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黃帝內經》中講克即為不勝之意,也就是說,水能勝火,火不勝水。由於克中有生、制則生化,所以稱它為主。

現在大家都講治未病,講究預防為主。中醫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要考慮整體,應用五臟之間的相剋關係來治病。

天干地支所屬臟腑經絡與五行是如何對應的?

《素問·髒氣法時論篇》指出:“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說明了天干與臟腑經絡以及臟腑經絡之氣的生理活動和五季、日干、五行的關係。即:甲乙主春屬木,與肝、膽(經)配合,膽屬陽木旺於甲日,肝屬陰木旺於乙日;丙丁主夏屬火,與心、小腸(經)配合,小腸屬陽火旺於丙日,心屬陰火旺於丁日;戊己主長夏屬土,與脾、胃(經)配合,胃屬陽土旺於戊日,脾屬陰土旺於己日;庚辛主秋屬金,與肺、大腸(經)配合,大腸屬陽金旺於庚日,肺屬陰金旺於辛日;壬癸主冬屬水,與腎、膀胱(經)配合,膀胱屬陽水旺於壬日,腎屬陰水旺於癸日。明代醫家徐鳳提出“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鍼灸大全·卷之五》)十二經納天干歌。但明代醫家張介賓對於三焦、心包絡的天干配屬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壬癸屬水,三焦為“決瀆之官”誠有可言,但心包絡稱為“心主”,心屬火,怎能歸入癸水呢?因而提出了“三焦陽府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類經圖翼·三卷》)之說,後世許多醫家對此說甚為推崇。筆者認為,心包絡為“心主”,心屬火,癸腎屬水,須知古人認為水火同屬先天始生之物,所以水火相同。從臟腑功能來說,《素問·靈蘭祕典論篇》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指出了三焦和膀胱都與水液代謝有關,是人體水液執行的器官。從穴位功用來說,針刺三焦經的原穴陽池和膀胱經的原穴京骨穴,則能對機體起到調和宣導的作用;針刺心包經原穴大陵和腎經原穴太溪穴,則有交通心腎、水火相濟的作用。據此,筆者贊同“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之說。現根據《內經》、《鍼灸大全》的論述,將天干與臟腑經絡、五季的配合以表歸納說明(表2)。

五行中的五色、五味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對應,如何對應

中醫理論認為,五行中的五色、五味與人體五臟六腑相對應

??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

?? “五味之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 肺主氣,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

?? 飲食因重視這些宜忌原則,合理利用五味,促進人體健康,避免因過分偏嗜而產生疾病

?? 食補的原則

?? 要根據食物的特性、食物對人體的不同作用來指導食補養生膳的製作特性?? 食物具有補虛和瀉實兩大特性

?? 補性食物一般具有補氣養血、助陽、滋陰、生津等功效

?? 瀉性食物一般具有解表、解毒、清熱、散風、瀉火、祛痰、燥溼、祛風溼、行氣、活血、化淤、涼血等 功效

?? 根據人的體質情況對症施補

養生膳的製作

?? 一要做到五味調和,濃淡適宜

?? 二要注意各種食物味道對人體在生理上、病理上的不同作用,合理搭配

?? 五味調和不當或搭配不合理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食補的設計?? 在設計食補養生膳時,根據個人的體質、症狀、健康情況的需要可食補加藥補

?? 在選擇藥材上,必須用已認定為“藥食兼用”的藥品,以發揮藥材的療效,並保證對人體無毒害作用

?? 常採用煎煮法和蒸氣加熱法提取湯液方法?? 由食補的特點決定

?? 食補食品在口味上,應以保持食物的原本鮮味為主

?? 常用的烹調方法有:燉、燜、蒸、燒、炒、汆、煨、制粥,也可製成保健飲品?? 製作者應根據所處地域、氣候、不同人群的症狀,因需施

相關問題答案
五行對應五臟六腑?
五行對應的臟腑?
天干配五行對應五臟?
五行對應五臟?
五行對應的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五行對應表?
五行對應臟腑?
五臟與五行對應表?
五行對應的五臟圖片?
中醫五行對應的五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