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的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風俗

烏茲別克族的傳統節日

聖紀節

又稱毛吾來提節,聖紀節是阿拉伯語“冒路德”的意譯,是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舉行,相傳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

節日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蹟,之後,穆斯林自願捐贈糧、油、肉和錢物,並邀約若干人具體負責磨面、採購東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雜活都是群眾自願來乾的。烏茲別克族把聖紀節這一天義務勞動視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爭先恐後,不亦樂乎。

儀式結束後,開始會餐。有的地方經濟條件較好,地方也寬敞,擺上十幾桌乃至幾十桌飯菜,大家歡歡喜喜,一起進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兒飯,即每人一份。對於節前散了“乜貼”,捐散了東西,而沒來進餐的,要託親友、鄰居給帶一份“油香”去品嚐。

贊助廣告

肉孜節

肉孜節又叫“開齋節”、“爾德節”,肉孜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我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在我國新疆地區,開齋節稱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為“齋戒”;有的民族稱開齋節為“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節日”。

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稱為齋月。封齋的天數有時為二十九天,有時為三十天。齋日期間,穆斯林們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的整個白天,無論怎樣飢餓,不準吃一點東西、喝一口水,平時抽菸折人也要暫時戒菸,謂之封齋(或把齋)。此外,還要求穆斯林在齋月期間禁房事,剋制一切私慾,斷絕一切邪念,以示篤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齋,婦女在經期中也可以不封齋,但要節制飲食,絕不能在公開場所吃喝。有病、趕路的人可以不封齋,但日後要補齋,不能補的以交納財物作為罰贖。到了晚上,當封齋將要結束時分,清真寺開齋的鐘聲噹噹響起,情況就與封齋時完全不同,人們可以飲食說笑,左鄰右舍可以團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飢餓時,隨便走到素不相識的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

贊助廣告

開齋節的慶祝活動,盛大隆重。早在開齋節到來之前,人們就粉刷房屋,打掃庭院,理髮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選擇節日期間舉行婚禮。

...............................................................................................................................................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原本的意思是「獻牲節」,在回族中稱為「忠孝節」,新馬地區稱哈芝節,又稱「大節」,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譯為亞伯拉罕)忠實執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獻祭自己的兒子易司馬儀(基督教翻譯成以實瑪利),而後又用羊羔代替的這一事件。它是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盛大節日,各民族在該節日會進行不同的慶賀,主要包括宰牲,朝覲,叨羊等。

古爾邦節的宰牲,起源於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傳說。據《古蘭經》記載,安拉為了考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命令他把兒子殺死獻祭,他完全服從,將兒子帶到耶路撒冷現在岩石清真寺內的一塊目前作為聖物的石頭上,準備將兒子殺死燒掉獻祭給安拉。安拉達到考驗......餘下全文>>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的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介紹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

釋出:中國旅遊線上 www.oljp.cn 來源:東方民族網 閱讀次數 62 次

同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烏孜別克族的主要節日均與伊斯蘭教密切相關,主要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後兩個節日尤為隆重。

聖紀節是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通常在伊斯蘭教教歷的三月十二日舉行,俗稱“聖會”。節日活動包括頌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歷史等。

肉孜節又叫“開齋節”、“爾德節”。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每年教歷九月為齋月。齋供期間,要求信徒們做到清性寡慾,成年人只能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後進餐,白天禁止飲食。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婦可以不封齋。滿一個月後,為慶祝信徒們圓滿地完成了功課,在教歷的十月一日舉行開齋儀式。節日的前幾天,烏孜別克族人往往要打掃衛生,製作各種油炸食品和糕點,以款待賓客。節日那天,人們普遍要洗澡、理髮、穿新衣,然後到清真寺做節日禮拜。禮拜結束後,就可以走鄉串戶,向親戚朋友拜年祝賀,與左鄰右舍互致問候,共度節日。在歡慶節日期間,常常舉行群眾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按照伊斯蘭教教歷,每年為354天,比公曆少11天左右,故齋月和齋期每年均不相同,大約每31年迴圈一次。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時間為肉孜節後70天,即教歷十二月十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收拾得乾乾淨淨並宰牛殺羊,以備待客或饋贈用。古爾邦節這天一大早,成年男子都必須到禮拜寺做禮拜,禮拜結束後,即可回家過節。古爾邦節一般過三天,有時也可以持續長達半個月之久。節日期間,還常舉行舞會和各種娛樂活動,氣氛歡樂異常。

什麼是我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幾個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共同節日,每年什麼開齋,這一

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曆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執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曆。與中國農曆不同,它沒有用閏年來調整與陽曆的同步關係。伊斯蘭曆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今年由陽曆六月二十七日晚開始。按照目前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齋,至傍晚約七時十分才可吃簡單清淡的晚餐。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體育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體育活動多在傳統民族節日裡舉行,有時也在百花盛開、陽光明媚的節假日裡舉行。由於長期和其他兄弟民族雜居相處,烏孜別克族的民間體育與維吾爾、哈薩克族大體相同,喜好賽馬、叼羊、摔跤等活動,這些活動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擊木又叫“嘎裡特克”,是俄語藉詞。這一比賽活動最早由塔塔爾人於1851年從俄國引進到伊寧。因為它對場地和器具的要求簡單,又有利於增強臂力,培養目測力和判斷力,所以很快就在伊寧地區普及起來。到了近代,逐漸成為烏孜別克族群眾最喜愛的運動專案之一。比賽的器具分小木柱和擊木棒,都用木製成。小木柱長18釐米,直徑約5釐米,共10根,每隊5根。擊木棒長約80釐米,一頭直徑約7釐米,一頭直徑約5釐米。每兩根擊木棒編一個號,每個隊員配備兩根同號棒。比賽場地長22米,寬6米。場地正中劃一中線連線兩條邊,中線兩邊隔1.5米各劃一條平行線作為起步線。場地兩底線中心點上各劃3米見方的區域作擺木區,擺木區平行於中線的一條邊線叫初次進攻線。比賽分甲乙兩隊進行,每隊人數相等,可以單數,也可以雙數。比賽開始後,甲方隊員依次從乙方擺木區初擊線後面向本方擺木區內擺成圓形的小木柱擲擊。擲擊時,只要將任何一個小木柱擊出擺木區外,即可移至中線處繼續擲擊,直至將其餘小木柱擊出擺木區外,然後,再另擺一個圖形,再從初擊線處開始擲擊,先擊完所商定的某一種圖形的隊或人為勝者。如果先擊的一隊首先擲擊完小木柱,後擊的一隊在最後一輪中也緊接著擊完小木柱,則判所剩擲擊棒多者為獲勝者。 在烏孜別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馬被視為力量和速度的象徵,備受烏孜別克族人民的喜愛。賽馬專案分男子和女子,運動員年齡不限,騎手多為少年男子。參加比賽的馬匹,幾個月前就要進行挑選和訓練。賽馬場一般為平坦的大草場,原為直線跑,後改為環形,賽程一般10-30千米。賽前,領隊帶領騎手繞場兩週,同觀眾見面。騎手們頭戴花帽,或者裹上藍色的或粉紅色的絲綢頭帕,左手引韁,右手執鞭,顯得精神抖擻。參賽馬匹不具馬鞍,經騎手精心打扮,額頭翹起“朝天辮”,鬃毛編成辮子,紮上鮮豔的綢帶,馬尾打結捲起。這時的賽馬場上,匹匹賽馬毛色油亮,打著響鼻,急不可待,躍躍欲試,更增添了賽場熱烈而緊張的氣氛。繞場完畢,人馬一字形排列於起跑線上,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群馬如箭離弦,風馳電掣。騎手們縱馬揚鞭,你追我趕。觀眾們大聲喝彩,聲震原野。當一匹匹賽馬疾馳之時,騎手們低伏馬背,一面揚鞭催馬,一面嫻熟地揩試著奔馬眼簾周圍的汗水,因為汗水流進馬眼裡會直接影響馬的速度。這極為壯觀的場面,常使人山人海似的觀眾歡呼跳躍,助威的吶喊聲如大海潮湧。比賽結束後,取得名次的騎手依次排列於指揮台前受獎,享有很高的榮譽。 烏孜別克族摔跤歷史悠久,相沿成習,逐漸發展成為群眾性的民間體育節目。大凡眾人聚在一起,只要有比較鬆軟的土地,就可擺開架勢摔上幾跤。摔跤時不分體重級別,有時一跤定勝負,有時則施行三跤兩勝制。凡有傷害對方的動作都算犯規。來自新疆木壘縣烏孜別克鄉的大力士---阿布拉甫,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著名的摔跤選手,前後多次獲得木壘縣各屆民運會95公斤級摔跤冠軍,昌吉州各屆運動會多次獲得摔跤冠軍,2011年更是獲得了全國民運會押加比賽95公斤以上級別冠軍。 叼羊是烏孜別克族青年男子普遍參加的民間體育娛樂活動,傳說叼羊活動起源於中世紀。當時,突厥各部落主要從事遊牧業,而狼是牲畜的死敵,因此,牧民們對狼特別仇視,他們一旦獵獲了狼,便將狼馱於馬背上奔跑,大家一擁而上,爭相搶奪,以此開心娛樂。後來發展成一種專門的娛樂形式,並由叼狼改變......餘下全文>>

烏孜別克族和維吾爾族有什麼聯絡?

原來是一個民族新疆以前的情況不太好所以大部分的維族人去蘇聯去蘇聯的那些維族人就是現在的烏孜別克族烏茲別克和維吾爾就是一個民族 如果不是一個民族的話烏茲別克和維吾爾的語言都相同為什麼不是一個民族。

新疆維吾爾族和烏孜別克族是同一個民族嗎

那是毫無疑問,是一個民族。

100年前,烏茲別克和維吾爾沒有自己的族籍觀念,都是按家鄉名稱來稱呼,如:喀什人 kashagrliq,塔什干人 tashkantlik, 安地健人 anjanliq 等等。現在在新疆的烏茲別克人也是100年之內來到新疆並居住的烏茲別克人。

把歷史回訪幾百年,這倆名族的共同名稱為 蒙維爾人(Mughul), 這可能是書面稱呼,民間還是以他們的家鄉來稱呼所屬籍。在1000年前,為都是突厥人,以突厥稱呼自己,在1300年前,都是已回鶻稱呼自己。在之前,也可能是突厥,再1800年前,他們倆都是匈奴。

現在,維吾爾語和烏茲別克語基本相同,文化及習俗也很近似,相貌也基本無法辨認,維吾爾人可以看得懂烏茲別克的電影,估計烏茲別克人也如此。維吾爾著名各州穆民江(Mominjan)到烏茲別克參加了當地非常時尚電視節目,我們也在優酷看了,中間沒有翻譯,就好像跟自己的同民族人說話一樣,還相互之間開了一點玩笑,大家都用本民族的語言,但相互通,叫好像北京話和普通話的區別那麼大。

少數民族有那些節日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都有哪些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
烏孜別克族有哪些節日?
烏孜別克族節日?
鄂溫克族的節日?
烏孜別克族是什麼生肖?
烏孜別克族簡介?
哈薩克族的節日?
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
塔吉克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