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個時辰代表什麼時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是什麼?

一天十二個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一個時辰相丁於現在2個小時

贊助廣告

參考資料:開心網

一個時辰是多長時間,半個時辰是多長時間

一個時辰是兩小時,半個時辰是一小時。

十二時辰的名稱各是什麼?分別代表什麼時間範圍?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請問一天十二個時辰是怎麼算的,如何排列?幾點到幾點是什麼時辰?

贊助廣告

一天十二個時辰是固定不變的,對應北京時間如下排列: 子時: 23點 --凌晨1 點前丑時: 1 點 --凌晨3 點前

寅時: 3 點 --凌晨5 點前卯時: 5 點 --凌晨7 點前

辰時: 7 點 --上午9 點前巳時: 9 點 --上午11點前

午時: 11點 --上午13點前未時: 13點 --上午15點前

申時: 15點 --上午17點前酉時: 17點 --上午19點前

戌時: 19點 --晚上21點前亥時: 21點 --晚上23點前

"一個時辰"具體指的是什麼?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

具體劃分如下: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關於午時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計時外,還以漏刻計時。這種計時方法分一晝夜為一百刻(一刻相當於今天的14.4分鐘),因而古代語言中就有“刻”的說法。

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是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那麼午時應該在中午的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午時三刻該在十一點44分左右。

資料

古時計時工具有許多中,常見的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從出土文物來看,漢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計時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執行,晷針的投影像鐘錶的指標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組合,從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一隻豎放一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於使用土圭的記載,可見圭表的歷史相當久遠。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那麼光陰之“陰”,及時間的長短,,用“分”、“寸”表達就順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鍾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我國古代諸多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有關漏刻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章句。如唐代詩人李賀:“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宋代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在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之前,漏刻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

機械計時器

單純利用水的流動來計時有許多不便,人們逐漸發明了利用水做動力,以驅動機械結構來計時。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大型天文計時儀器——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隨後歷代都相繼製作了附設有計時裝置的儀器,其中宋代蘇頌製造的水運儀象臺,把機械計時裝置的發展推倒了一個新的高峰,水運儀象臺的計時機械部分可以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告子、醜、寅、卯十二個時辰等。

這類計時器尚不能算是獨立的計時器,還是天文儀器與計時儀器的混合體,至十四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機械計時器已脫離了天文儀器而獨立,不但具有傳動系統-齒輪系,而且還有擒縱器,如果再進一步,就可能出現完川現代意義上的鐘表。但遺憾的是,功虧一簣,中國沒能做到這一點,最終機械鐘錶......餘下全文>>

十二個時辰是怎麼劃分的???

這是答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的名字命名,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時辰分為三個部分,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半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為子時,其餘類推。由此可見,中國傳統上新一天的分界線是午夜十一礌,而不是現行公曆使用的十二點(零點)。

每個人出生都有一個生辰,比如:時辰,請問人的出生時辰時間怎樣來排序,什麼時間段是什麼時辰?

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古時一天中的12個時辰,在現代分別指什麼時候?

子時:23 點到隔日 1 點

丑時:1 點到 3 點

寅時:3 點到 5 點

卯時:5 點到 7 點

辰時:7 點到 9 點

巳時:9 點到 11 點

午時:11 點到 13 點

未時:13 點到 15 點

申時:15 點到 17 點

酉時:17 點到 19 點

戌時:19 點到 21 點

亥時:21 點到 23 點

兩個小時

12生肖分別代表什麼時辰及時間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時—1時 水 陽

醜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時—3時 土 陰

寅 虎 立春—驚蟄 正月 2月 3時—5時 木 陽

卯 兔 驚蟄—清明 二月 3月 5時—7時 木 陰

辰 龍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時—9時 土 陽

巳 蛇 立夏—芒種 四月 5月 9時—11時 火 陰

午 馬 芒種—小暑 五月 6月 11時—13時 火 陽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時—15時 土 陰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時—17時 金 陽

酉 礎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時—19時 金 陰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時—21時 土 陽

亥 豬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時—23時 水 陰

子時 二十三點到一點

丑時 一點到三點

寅時 三點到五點

卯時 五點到七點

辰時 七點到九點

巳時 九點到十一點

午時 十一點到十三點

未時 十三點到十五點

申時 十五點到十七點

酉時 十七點到十九點

戌時 十九點到二十一點

亥時 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

迴圈使用,一週期為12個。經常與天干配合使用,60個為一週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8個字,因以得名。

古代的時辰都分為哪幾時?分別代表什麼時間啊?

古代一個時辰=現在的兩個小時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相關問題答案
個個時辰代表什麼時間?
生辰八字時辰代表什麼?
十二時辰代表什麼生肖?
十二時辰代表什麼顏色?
生辰八字時柱代表什麼?
每個手指頭代表什麼?
八個風水位代表什麼?
女兩個手斷掌代表什麼?
十二個星座各代表什麼?
個體戶是代表什麼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