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杭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姓張的名人有哪些

張姓歷史名人不勝列舉,僅中國古代十四聖,張姓就獨佔四聖,成百姓之首。張氏人才之多,略舉如下:

最早記載的周宣王時期,中興周朝的張仲。戰國時期的“戰國說客雙雄”之一的縱橫家張儀。漢時,“漢初三傑”之一的謀聖張良,為輔佐劉邦得天下,出過許多奇謀良策。兩次出使西域的張騫,加強了中原與少數民族的聯絡,發展了漢與中亞各地人民的友好關係,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科聖張衡,創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象儀(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醫聖張仲景,寫下《傷寒論》、《金匱要略》。書法家張芝,“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被稱“今草”。以及人稱“張天師”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

贊助廣告

漢之後,有黃巾起義首領“大賢良師”張角;三國大將張飛、張遼、張郃;晉時文學家張載、學者張湛;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涼王朝-張軌家族;高昌國國王張孟明;唐代詩人張九齡、張繼、張說、張籍;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天文學家張遂,“安史之亂”時期著名的英雄張巡,書法家草聖張旭;宋時詩人張耒、清明上河圖繪製者張擇端、被稱為“宋亡三傑”之一的張世傑;元代有著名將領張柔,武功高強的道教首領觸三豐;明代有被譽為“宰相之傑”的著名政治家張居正,中醫理論家張景嶽,“西湖三傑”之一的張煌言。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西國皇帝張獻忠;清朝有受雍正、乾隆帝倚重的軍機大臣張廷玉、洋務派首領張之洞、清末苗民抗清領袖張秀眉、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清後有寸土不讓的大軍閥“東北王”張作霖、策劃西安事變的偉大愛國者張學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愛國將軍張自忠(盟軍犧牲最高將領)、新中國國旗提倡者“和平將軍”張治中、新中國國名的提出者張奚若、新中國成立時副主席張瀾、近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張愛玲……

贊助廣告

當代張姓名人

張翰 張傑 張藝謀 張學友 張燊悅 張艾嘉 張柏芝 張會廣 張楚 張德豪 張德蘭 張帝 張萌 張豐毅 張鳳鳳 張鎬哲 張國榮 張其鑫 張恆 張洪量 張惠春 張惠妹 張家輝 張敬軒 張俊 張可頤 張可芝 張克帆 張麗瑾 張立基 張邁 張萌萌 張明敏 張薔 張清芳 張瓊瑤 張桑悅 張善為 張韶涵 張騰 張偉文 張衛健 張文森 張信哲 張行 張杏月 張秀卿 張瑤 張也 張茵 張雨生 張宇 張玉華 張元蒂 張真 張震嶽 張振富 張振宇 張誌家 張智成 張智霖 張曼玉 張赫 張靚穎 張含韻 張國立 張默 張超 張一山 張遠 張嘉倪 張嘉兒 張梓琳 張峻寧 張楠 張敏 張庭 張靜初 張榮生 張陽 張茜 張殿增

由於張姓名人之多,在此無法一一列舉!

姓張的在古代出過哪些名人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弧。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餘下全文>>

姓張的名人

中國歷史上的張姓六十三宰相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餘下全文>>

為什麼古代就不允許姓杭的當大官 5分

沒這規矩,只是姓杭的人少,當大官的更少,顯不出來。

杭姓的來源及姓杭的名人

一、尋根溯祖

1、漢代東鄉侯、長沙太守杭徐,本姓抗,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後代子孫便以杭為姓,稱杭姓。 2、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治水後,剩餘和留下來不少舢板,大禹便讓自己的支子管理,封為餘航國(今浙江餘杭),其後人便國名命姓,稱作航姓。後來又去舟加木,遂成杭姓。

二、郡望堂號

【堂號】 "東鄉堂":後漢時有個叫航徐的人。他最初是當宣城長,把山林中的蠻夷全部遷到縣城附近,境內遂無盜賊。後來他升為中郎將,因攻破泰山的盜賊,被封為東鄉侯,遷長沙太守。杭氏因以"東鄉"為堂號。 “一葦堂”:排行輩份:士學文正德,公大金殿成,中華龍道遠,建業震乾坤;(以後我會補全的) 【郡望】 餘杭郡:原為秦代會稽郡所轄的餘杭縣。東漢時分屬吳郡。南朝陳設定錢唐郡,隋代改名為餘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內,有餘杭山,近太湖。 丹陽郡: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丹陽郡。相當於現在安徽省宣城一帶地區。

三、歷史名人

杭世駿:清代雍正年間舉人。乾隆初召試鴻博,授編修。曾上書四條議論時事,改任御史。乾隆授予翰林學士之稱。博聞強記,於經史詞章之學,無所不通。著有《禮例》、《史記考異》、《榕城詩話》、《道古堂詩文集》等書。 杭 淮:明代中丞。廉明平恕,以志節著稱,與其兄杭濟並負詩名,著有《雙溪集》。 杭 雄:明代都督同知。鎮守寧夏,為正德、嘉靖年間西北名將。

我的小孩今年5月中旬出生,希望大家幫我改個好名,小弟姓黃的,我老婆姓樑的,謝謝!

英傑(英俊傑出)

致遠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俊馳(出自成語:俊才星馳)

雨澤 (恩惠像雨一樣多)

燁磊 (光明磊落)

偉奇(偉大、神奇)

晟睿(“晟”是光明、興盛的意思,讀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飛揚,博學多才)

天佑(生來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廣大無邊)

修潔(修:形容身材修長高大,潔:整潔)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樣子 )

遠航(好男兒,就放他去遠航吧)

旭堯 (旭:旭日 堯:上古時期的賢明君主,後泛指聖人 )

聖傑 (聖:崇高 傑:傑出 )

俊楠 (俊:英俊 楠:堅固 )

鴻濤 (鴻:旺盛,興盛 )

偉祺 (偉:偉大 祺 :吉祥 )

榮軒 (軒:氣度不凡 )

越澤 (澤:廣博的水源)

浩宇 (胸懷猶如宇宙,浩瀚無窮)

瑾瑜 (出自成語――握瑾懷瑜,比喻擁有美好的品德)

皓軒 (意為:光明磊落,氣宇軒昂)

擎蒼 (頂天立地,男兒本色)(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左牽黃,右擎蒼...”)

擎宇(意思同上)

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

子軒 (軒:氣度不凡 )

睿淵 (睿智;學識淵博)

弘文 (弘揚;文:文學家)

哲瀚 (擁有廣大的學問)

雨澤 (恩惠)

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建輝 (建造輝煌成就)

晉鵬( 晉:進也,本義,上進 鵬:比喻前程遠大 )

天磊 (磊:眾石累積 )

紹輝( 紹:繼承 輝:光輝 )

浩南 (浩:浩大 )

澤洋 (廣闊的海洋 )

鑫磊 (鑫:財富 )

鵬煊 (煊:光明,讀xuān )

博文 (文韜武略,博大精深 )

昊強 (昊:蒼天,蒼穹 )

越澤 (越過廣闊的水源 )

旭堯 (旭:旭日 堯:為傳說中上古的賢明君主,後泛指聖人)

偉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

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

博超 (博:博大 超:超越 )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子騫 (騫:高舉,飛起 )

鵬濤 (鵬:比喻氣勢雄偉 )

炎彬 (炎:燃燒 彬:形容文雅 )

鶴軒 (鶴:閒雲野鶴 軒:氣度不凡 )

偉澤 (偉:偉大 澤:廣域的水源)

越彬 (彬:形容文雅 )

風華 (風華正茂 )

靖琪 (靖:平安 琪:美玉 )

明輝 (輝:光明 )

偉誠 (偉:偉大 誠:誠實 )

明軒 (軒:氣度不凡 )

紹輝 (輝:輝煌 )

健柏((柏:松柏,是長壽的象徵。“健柏”就是健康長壽的意思)

英傑(英俊傑出)

修傑(修:形容身材修長高大)

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

弘文 (弘揚,文:文學家)

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 (照耀城市)

懿軒 (懿:美好;軒:氣宇軒昂)

燁偉 (燁:光耀)

苑博 (博:博學)

鵬濤 (鵬:比喻氣勢雄偉)

炎彬 (炎:燃燒 彬:形容文雅)

鶴軒 (鶴:閒雲野鶴 軒:氣度不凡)

偉澤 (偉:偉大 澤:廣域的水源)

君昊 (君:君子 昊:蒼天,蒼穹)

熠彤 (熠:光耀 彤:紅色)

鴻煊 (鴻:大也 煊:光明)

博濤 (博:博學)

苑傑 (傑:傑出)

黎昕 (昕:明亮的樣子)

燁霖 (燁:光明)

晉鵬 (晉:進也,本義,上進 鵬:比喻前程遠大 )

燁華 (燁: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正豪 (豪:豪氣)

昊然 (昊:蒼天,蒼穹)

明傑 (明智......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姓杭的名人?
姓杭的名人?
姓杭的名人有哪些?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