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民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大暑節氣民間習俗有哪些

大暑是一年四季中處在夏季的時候,同時也是最為炎熱的時候。這時候我們的因為天氣的原因導致我們的各種慾望都不強烈,在這時候民間有著各種各樣的習俗活動來幫助我們來度過這段酷熱的時間。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未月的下半月。民間仍然流傳著需要多習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脣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晒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贊助廣告

吃鳳梨

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鬥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嚐。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大暑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盤點

贊助廣告

你好,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就流傳著一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而我國的臺灣地區則有在大暑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而且有敗火的作用。

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在大暑吃薑的風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

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能告訴我大暑有什麼習俗嗎.?或有什麼活動?

【民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帶的民俗。清同治年間,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為甚,人們以為是五位凶神所致,於是在江邊建了五聖廟,更在大暑節這一天,用特製木船將供品送至椒江口外,意思很明顯,即是送走瘟疫,祈求平安。 大暑船長約15米,寬約3米餘,船內設有神龕、香案,載有雞、魚、蝦、米、酒等食品與桌、椅、床、榻、枕頭、棉被等用品。 大暑船造成後,須在大暑節前數日,延請和尚做法事。船須由一兩名船老大駕駛到椒江口處,然後船老大改乘所帶之小舢板回來,讓大暑船趁落潮大水,飄向茫茫大海。船隻必須飄得無影無蹤,才是大吉大利。 近年來,椒江葭芷恢復了送大暑船的民俗,有關方面卻將本意是送瘟疫的儀式辦成了祈福的歡樂盛會。民俗,原也是如此進化的啊。 【養生】 調節身心,預防“情緒中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慾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據統計,盛夏的車禍、犯罪率明顯升高,這都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溼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會影響人體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症狀。 防治“情緒中暑”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調整情緒。 其二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其三要注意飲食調理,應清淡多樣化,多吃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的食品,並適當食用姜、蔥、蒜、醋。 大暑養生飲食以清淡為主,雖然民間有大暑進補的習俗,但此時卻不宜大補,宜以藥粥進補,藥粥可用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適時的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冬菇、紫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在大暑當日,廣東人喜歡煲荷葉冬瓜湯進飲以防暑養生,還可加赤小豆、薏米、扁豆、燈芯花、豬苓、澤瀉、土茯苓同煲,鹹甜皆可。

關於大暑的傳說故事、經典詩詞或民間諺語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大暑為什麼要喝羊肉湯?這風俗的由來誰知道?

大暑怎麼會喝羊肉湯呢,應該喝綠豆湯吧。 羊肉湯是暖性的,應該在大寒天喝。

滿意請採納

大暑的注意事項和逸聞趣事

大暑養生的注意事項

1、防止中暑

當相對溼度大於85%氣溫30一3l℃,或相對溼度50%氣溫38℃,或溼度小氣溫40℃時人體的體溫調節機便會發生困難,發生中暑。中暑一類是因高溫高溼使汗液不易蒸發,另一類是高溫低溼造成汗液滲出過多使人體水分得不到補充。

預防中暑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小氣候環境,通過涼棚、水幕隔熱,通過自然和機械通風環境降溫,對於高溫作業者應進行合理的營養補給,防暑降溫的飲料和藥品也必備的。

2、防面板病和食物中毒

三伏天溼熱交蒸,細菌、病毒繁殖快,面板病發病也增多,如溼疹、癢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面板的清潔衛生屋內要多通風,坐公交車後要洗手。

此節氣細菌繁殖極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狀主要是發熱,寒戰、腹痛,腹瀉、膿血便、裡急後重等,要儘快看醫生。此外,要注意飲食衛生,注意滅蠅,不吃不乾淨的飯菜,最好當天的飯菜當天吃,隔夜飯菜要煮沸、熱透。

3、合理運動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們加強飲水,合理飲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些運動,讓身體發發汗對身體也有益,根據每人的身體素質不同運動量亦應有所差異,一般來說身體健康的人做一些較大的運動後大量的出汗會使身體有一種舒服的暢快感,運動量應該以此為度,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鍛鍊,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運動。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跳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避免過於疲勞、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值得注意的是停止運動後不可用冷水給身體降溫,也不過量地喝冷飲,最好喝些熱茶或綠豆湯等防暑飲品。剛剛做完較劇烈的運動也不可馬上臥床休息,並且也不立刻用餐。

大暑逸聞趣事:大暑的由來與風俗

1、節氣由來

大暑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2、節氣習俗

今年22日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各地旱、澇、風災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等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儘管如此,“講究”的中國人還是不忘在每年的這個日子裡,忙裡偷閒,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在火熱的夏季中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餘下全文>>

民俗風情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衚衕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耿在磚石砌成的臺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牆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

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複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中國北方的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四合院作為北京的傳統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就已出現了。不過現存的四合院大多數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紀30年代所建的。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東南西北四面;“合”是圍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說,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圍牆圈成的。裡面的建築佈局,在封建宗法禮教的支配下,按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地佈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個統稱,由於建築面積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講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門與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對外開窗戶,即使開窗戶也只有南房為了採光,在南牆上離地很高的地方開小窗。因此,只要關上大門,四合院內便形成一個封閉式的小環境。住在四合院裡的人不常與周圍的鄰居來往。在小院裡,一家人過著日子,與世無爭。可以說,四合院是在歷史的洪流中,在動盪的社會風雲裡,北京人所尋覓到的一個安詳恬靜的安樂窩。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這數也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北房最高,建在四層臺階的基礎之上,東西廂房要低一層臺階,房前有迴廊環繞。北房是四合院的中心,共有3大間,正中的一間稱為堂屋,是不住人的。屋內北牆上掛有字畫和對聯,靠牆置一張硬木做的長條案,上面擺放著花瓶、香燭等,正中央是一塊木製的祖宗牌位。條案前是一張八仙桌,兩邊各置兩把太師椅。逢年過節時,桌上擺有酒菜點心,以祭祀祖先。長輩坐在太師椅上,小輩門依次上前給老人磕頭請安祝福。後來這些舊的禮俗都免除了,但是家中的大事還是在堂屋裡舉辦。

中國的民俗風情

苗族、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過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團年時,要先給果樹和犁鏵、牛欄、豬圈、雞舍餵飯,給碓、磨、鋤等貼"壓歲錢",以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果豐碩、財源興隆。

達斡爾族:年年高北方的達斡爾族有拜年的習慣,春節時,人們穿上節日盛裝,逐家走訪,互相祝賀。每家都備有蒸糕,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用蒸糕......餘下全文>>

北方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北方在大暑的習俗就是吃麵條、餃子、雞蛋,北京俗語為“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同時各地也因地制宜,略有不同。例如作為麵食大省的山西,就吃涼麵、剪刀面。在河南,人們則吃燴麵。

中外民俗文化

第一章 民俗概論

第一節 民俗的定義與分類

一、民俗的定義

二、民俗的分類

第二節 民俗的特徵與社會功能

一、民俗的特徵

二、民俗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民俗的構成、養成與傳承

一、民俗的構成

二、民俗的養成

三、民俗的傳承

第四節 民俗的調查與研究

一、民俗的調查

二、民俗的研究

第五節 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

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範疇

二、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分類

三、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特點

四、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

第二章 物質生產民俗

第一節定義與特徵

一、定義

二、特徵

第二節 自然生態民俗

一、生態民俗的定義

二、動物生態民俗

三、植物生態民俗

四、自然生態民俗舉例

第三節農業生產民俗

一、農業生產民俗的產生

第三章 服飾民俗

第四章 飲食習慣

中華民族風俗習慣 5分

我只知道一些藏族的喲

1. 遊牧

①藏族遊牧居民居住的主要形式是“帳房”。帳房平面呈方形,橢圓形等不同的平面造型。用兩根柱子撐著帳頂,四角各支一根矮柱,用犛牛繩拉緊四周,以木樁固定在地上,帳頂內部沿四周用草泥或卵石築成高50~60釐米的圍牆。在上面堆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具有儲藏和禦寒的作用。

②牲畜主要有藏系綿羊,山羊,犛牛,和犏牛。

③犛牛是重要的運輸工具,也可以充當打場的工具。

2. 農作

①農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蕎麥,蠶豆,小麥。

②牛在耕種時具有一定重要地位。農耕習俗有“二牛抬槓”。

③播種順序:第一戶破土下種須卜卦吉日,並舉行誦經等宗教活動。開耕之前主人家要舉行類似“祈年”的春耕播種儀式,用麵粉在盛種子的簸箕上描出“日月星辰”“萬字格”“壽字”等,同時念祝詞,將麵粉撒向廚房的柱子,牆壁並繪有象徵幸福,豐收的圖案,以期盼豐收和富足。

3.飲食

大部分藏族人日食三餐,在農忙或勞動強度大的時,也食四餐、五餐、六餐的。

糌粑 酥油茶,青稞酒,牛羊肉是藏族人的主要食品。藏族人以糌粑為主食。食用時,要拌上濃茶,再加上奶茶、酥油、“曲拉”、糖等則更加可口。四川一帶的長子還食“足瑪”,(即藤麻,俗稱人蔘果)、“炸果子”及小麥、青稞去麩和牛肉、牛骨熬成的粥。藏族過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豬肉次之。民間吃肉用刀子割食。藏族喜歡奶、酥油茶及青稞酒。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製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用水久熬成濃汁,倒入酥油桶中,再放入酥油和食鹽,攪得茶,油融合,倒入鍋中加熱,便是噴香可口的酥油茶。

青稞酒是藏族人最愛喝的酒,它是用青稞釀成的度數很低的酒。藏族人經常用它來待客,每當親朋好友團聚,主人要給客人敬三杯青稞酒,在敬酒時還會唱動聽

的敬酒歌。

藏族人吃飯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

藏族的一些禁忌

風俗與禁忌

●藏族最大的的禁忌是殺生,受戒的雖然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 吃飯時,不要談論狗肉,藏族忌諱吃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藏族人一般不吃魚蝦、雞肉和雞蛋,不要勉強勸食。但現在這種飲食習慣已有很大的改變。

●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貴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留上一撮白毛,表示吉祥。

●待客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忌諱直呼其名。

●進入藏胞的賬房後,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不得混雜而坐。

●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也不能東張西望。

●接受禮物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弓腰雙手高舉過頭。

●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走進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腳踩門檻。

● 敬酒時,客人須先用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連續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著輕輕呷一口,主人會及時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連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滿時,必須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

●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是失禮。

●一般敬酒,主人先請客人喝三口添三次再滿杯飲幹,如此主人家會很高興。

●斟茶時不能將碗倒滿,客人喝過一口後,主人可斟滿,以示主人大方、不吝嗇。

到藏族同胞家做客,主人上的茶不能一口乾完,也不能喝一碗就走。

●不可用別人的杯子和碗喝茶,藏族忌諱非親非故者用......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大暑民俗?
大寒民俗?
大暑習俗?
大暑的風俗?
民俗故事大全?
春節民俗大全?
大寒的民俗?
中國民俗節日大全?
大寒節氣民俗吃什麼?
中國節日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