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樑的來源?
姓樑的起源
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
黃帝的後裔顓頊帝,別號高陽氏,他繼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後人伯益擅長畜牧狩獵,後來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為
侯爵,他在“贏”這個地方居住,所以賜封“贏”姓。
大約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時候,伯益的後人秦仲大夫征討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時,賜秦仲的第二兒子康(名慶)為忠
孝伯爵的官銜,封地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樑國”。
到了春秋戰國,樑國被秦國所滅,樑國國君的後代,沿用原來的國
名“樑”作為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樑”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稱他
為“叔魚公”。
不過,梁姓還有另一個來源,春秋時代的晉國有個地方叫“解樑城”
(今山西臨猗西南)。晉惠公用5個城賄賂秦國,解樑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樑城被秦國併吞後,解樑城居民的後人就以“樑”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數民族融合到梁姓來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個叫“拔列蘭”三個字為姓氏的民族,這
個民族到了北魏時,就改為單姓“樑”。
儘管梁氏有3個來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會與星洲梁氏總
會都以叔魚公為始祖。換言之,大多數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後人。
在南洋梁氏公會的大禮堂懸掛著文靖公的肖像,這位文靖公是宋朝
時代的丞相樑克家,他是福建晉江川。樑克家生於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從小就聰明過人,他中了狀元,拜右丞相,他關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後來出任左丞相,晉封鄭國公。樑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壽61歲。由於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傑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為先祖。
自叔魚公以後,梁氏族人人才輩出,如女中豪傑的梁紅玉,在歷史
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當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時,她協助夫婿韓世忠奮
勇作戰,在黃天蕩一役中,她親自上陣擊鼓助戰,激勵將士的士氣,擊
退金兵。韓世忠在楚州創立軍府時,她親自織簾為屋,鼓舞士氣。直到
今天,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這段歷史仍然是各地方戲曲劇種的題材。
近代維新運動領袖之一的梁啟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傑出
人物之一。他是廣東新會人,12歲就考中秀才,17歲考中舉人。後來和
他的老師康有為一起,提倡變法維新,光緒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參加會試,和康有為一同發動“公車上書”,1300多個赴京考試的讀
書人簽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勵精圖治,由積弱走向富強。
此外,西漢今文易學“樑丘學”的開創者樑丘賀,唐代天文儀器制
造家兼畫家樑令瓚,唐朝文學家樑肅,南宋畫家梁楷、明朝戲曲作家樑
辰魚,清代書法家樑同書,協助林則徐禁菸的清代文學家樑廷楠等都是
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梁姓氏的由來
【姓氏源流】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於東夷少昊部,伯益之後。伯益三十五世大駱生非子。再五傳秦仲,秦仲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陝西韓城南),建立樑國,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滅樑國,改稱樑地為少樑。亡國後的樑國子孫,大都逃到晉國,以原國名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樑,嬴姓,伯益之後,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是為樑伯,後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樑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稱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傳顓頊帝有一孫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後生了大業,大業娶少典氏之女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復續嬴姓祀,伯益便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時,因其後裔中秦仲父子征討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附近),建立樑國,立為國君,稱樑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滅樑國,樑伯的後代遂以國為氏,稱梁姓,伯益也就成為梁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梁姓支派較多,但據史料所載,其最早發源地當是今陝西一帶。晉代以前,梁姓多集中於北方居住,且以西北為主要分佈點。秦漢時期,梁姓散居於山西,據載,漢景帝時,有樑林任太原太守。漢末,山西梁姓遷往陝西耀縣、富平一帶。漢平帝時,梁姓集中於安定(今甘肅東部及寧夏大部分地區)、扶風(今陝西關中西部一帶)地區。其中安定梁姓最為旺盛,成為當地一支望族。此時,天水一帶也有梁姓郡望,為少數民族改姓發展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戰亂頻繁,為避戰禍而南遷者絡繹不絕,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據載,西晉“永嘉之亂”時,有樑芳率家族隨晉南遷於浙江杭州與廣東河浦之間。又有樑遐開基福州,被視為閩、粵始祖。此時,梁姓遍佈南方的廣西、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廣東、福建一帶。隋唐時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發展。宋元時期,由於金兵及蒙古軍隊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舉南遷,進一步推動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發展。明清時期,梁姓已遍佈全國,且以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廣東為多,約佔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七,佔全國樑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四。在今日的山東龍口市原中村鎮,有一近三百戶的梁姓村莊——樑家村,村裡男性居民90%為有血緣關係的梁姓。
梁姓的來源
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
在炎黃子孫的姓氏當中,梁姓的人數不算少,人才也輩出,在新加
坡就有兩個註冊的梁姓宗親團體:南洋梁氏公會與星洲梁氏總會。南洋
梁氏公會的會員以福建人佔多數,星洲梁氏總會則以廣東人居多。
其實,不論是福建人、廣東人、海南人或任何籍貫的梁氏族人,他
們幾乎都是都是伯益的後人,他們的始祖是叔魚公。如果再追溯上去,
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的“贏”姓,這個姓氏已經有將近5000年的歷史。
黃帝償後裔顓頊帝,別號高陽氏,他繼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後人伯益擅長畜牧狩獵,後來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為
侯爵,他在“贏”這個地方居住,所以賜封“贏”姓。
大約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時候,伯益的後人秦仲大夫征討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時,賜秦仲的第二兒子康(名慶)為忠
孝伯爵的官銜,封地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樑國”。
到了春秋戰國,樑國被秦國所滅,樑國國君的後代,沿用原來的國
名“樑”作為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樑”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稱他
為“叔魚公”。
不過,梁姓還有另一個來源,春秋時代的晉國有個地方叫“解樑城”
(今山西臨猗西南)。晉惠公用5個城賄賂秦國,解樑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樑城被秦國併吞後,解樑城居民的後人就以“樑”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數民族融合到梁姓來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個叫“拔列蘭”三個字為姓氏的民族,這
個民族到了北魏時,就改為單姓“樑”。
儘管梁氏有3個來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會與星洲梁氏總
會都以叔魚公為始祖。換言之,大多數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後人。
在南洋梁氏公會的大禮堂懸掛著文靖公的肖像,這位文靖公是宋朝
時代的丞相樑克家,他是福建晉江人。樑克家生於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從小就聰明過人,他中了狀元,拜右丞相,他關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後來出任左丞相,晉封鄭國公。樑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壽61歲。由於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傑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為先祖。
自叔魚公以後,梁氏族人人才輩出,如女中豪傑的梁紅玉,在歷史
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當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時,她協助夫婿韓世忠奮
勇作戰,在黃天蕩一役中,她親自上陣擊鼓助戰,激勵將士的士氣,擊
退金兵。韓世忠在楚州創立軍府時,她親自織簾為屋,鼓舞士氣。直到
今天,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這段歷史仍然是各地方戲曲劇種的題材。
近代維新運動領袖之一的梁啟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傑出
人物之一。他是廣東新會人,12歲就考中秀才,17歲考中舉人。後來和
他的老師康有為一起,提倡變法維新,光緒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參加會試,和康有為一同發動“公車上書”,1300多個赴京考試的讀
書人簽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勵精圖治,由積弱走向富強。
1898年梁啟超與康有為等協助光緒皇帝發動“戊戌政變”,這場
“百日維新”被慈禧太后鎮壓下來,他逃亡日本。梁啟超在學術方面也
很有成就,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也曾擔任北京圖書館館長,他的著作
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一門俊傑,他的長子樑思成(1901—1972)是中國傑出的建
築學家。他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科學研究工作,曾任東北大學、清華大學
建築系主任、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成員。並參與中國國徽和北
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對中國建築學的科學研究工作作出......餘下全文>>
姓樑的中國有多少?
人口數在1000萬至2000萬之間
梁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1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84%。尤以廣東多此姓,約佔省人口4.7%,全國漢族梁姓人口35%在廣東。
來源:
一項全國性的調查結果顯示,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約有928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25%。
李是第二大姓,共有9207萬人(7.19%);張為第三大姓,有8750萬人(6.83%)。
除這三大姓外,姓氏人口數超過2000萬的姓依次為:劉、陳、楊、黃、趙、吳和周。
姓氏人口數在1000萬至2000萬之間的共有12個,包括: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和樑。
"樑"氏家族,姓氏由來,與相關的流傳故事!
【姓氏源流】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於東夷少昊部,伯益之後。伯益三十五世大駱生非子。再五傳秦仲,秦仲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陝西韓城南),建立樑國,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滅樑國,改稱樑地為少樑。亡國後的樑國子孫,大都逃到晉國,以原國名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樑,嬴姓,伯益之後,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是為樑伯,後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樑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稱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傳顓頊帝有一孫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後生了大業,大業娶少典氏之女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復續嬴姓祀,伯益便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時,因其後裔中秦仲父子征討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附近),建立樑國,立為國君,稱樑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滅樑國,樑伯的後代遂以國為氏,稱梁姓,伯益也就成為梁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梁姓支派較多,但據史料所載,其最早發源地當是今陝西一帶。晉代以前,梁姓多集中於北方居住,且以西北為主要分佈點。秦漢時期,梁姓散居於山西,據載,漢景帝時,有樑林任太原太守。漢末,山西梁姓遷往陝西耀縣、富平一帶。漢平帝時,梁姓集中於安定(今甘肅東部及寧夏大部分地區)、扶風(今陝西關中西部一帶)地區。其中安定梁姓最為旺盛,成為當地一支望族。此時,天水一帶也有梁姓郡望,為少數民族改姓發展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戰亂頻繁,為避戰禍而南遷者絡繹不絕,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據載,西晉“永嘉之亂”時,有樑芳率家族隨晉南遷於浙江杭州與廣東河浦之間。又有樑遐開基福州,被視為閩、粵始祖。此時,梁姓遍佈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廣東、福建一帶。隋唐時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發展。宋元時期,由於金兵及蒙古軍隊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舉南遷,進一步推動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發展。明清時期,梁姓已遍佈全國,且以廣東、福建、浙江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廣東為多,約佔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七,佔全國樑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四。 【歷史名人】 樑肅:安定(今甘肅省涇川)人,唐代文學家,官至右補闕、太子侍讀、翰林學士等職。 樑顥:鄆州須成(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諫。 梁楷: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南宋畫家,擅畫人物、山水、道釋和花鳥。 樑興:平陽(今山西臨汾南)人,南宋抗金義軍首領。 樑儲:字叔厚,又字藏用,號厚齋,晚號鬱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於順德石墾堡(1950年後劃入南海縣平洲區)。樑儲自幼聰明過人,曾到大學者陳白沙門下求學。21歲中舉,25歲上京應考得中會元,殿試被點為傳盧(居狀元、榜眼、探花之後)。從政四十年,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一度出任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為官正派,敢於直諫。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照,受人慫恿,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命樑儲起草《策封威武大將軍敕》樑儲認為自悖亂之舉,拒不從命,在樑儲冒死泣諫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樑儲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朝廷追贈為太師,諡“文康”。 樑令瓚: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畫家、文學家。 樑丘賀:琅邪諸(今山東省諸城)人,西漢今文易學“樑丘學”的開創者。 樑師都:夏州朔方(今陝西省靖邊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鷹揚郎將,隋末發動農民起義,在朔方稱帝,國號樑。 梁紅玉:楚州(今江蘇省淮安)人,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妻,我國古代傑出的女軍事家,在抗金斗爭中,多次立功,被封為安......餘下全文>>
梁姓最早發源於哪個地方呢?
梁氏出自嬴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起源於東夷少昊部,伯益之後。伯益三十五世大駱生非子。再五傳秦仲,秦仲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陝訂韓城南),建立樑國,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滅樑國,改稱樑地為少樑。梁姓主要分佈 廣西、廣東,這兩省梁姓大約佔梁姓總人口的25%。
姓樑的祖先是誰?
梁姓來源主要有五: 一、是出自嬴姓,為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 二、是出自姬姓 三是以邑命氏 四、源自魏國、魏文侯少子畢的後裔 五、少數民族改姓梁氏
姓樑的祖先是誰呢?
梁姓源出有三:
1、據史料記載,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非子的人,非常善於養馬。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養馬,結果養馬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給他,被稱為秦嬴。非子的曾孫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討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殺。後秦仲的五個兒子率兵繼續攻打西戎,他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終於打敗西戎,收復了失地。秦仲的小兒子被封在樑,建立了樑國,稱樑康伯。樑康伯以後的君主稱樑伯。他十分喜歡建造華麗的宮殿,時常大興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紛紛外逃。後來秦穆公滅了樑國,改稱樑地為少樑。亡國後的樑國子孫,大部分逃到了晉國,他們以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是梁氏。
2、春秋時期,晉國有解樑城、高粱、曲樑等地。晉惠公用五個城賄賂秦國,其中就有解樑城。被封在解樑、高粱、曲樑等地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樑"作為自己的姓氏。
3、北魏時,少數民族代兆的撥列蘭氏也改姓樑。
二、遷徙分佈
根據《梁氏族譜》記載,樑益耳是樑康伯的玄孫,居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是為河東梁氏開基祖。樑鱔是康伯的九世孫,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屬山東),其子樑聰又遷到鄆州(今約山東沂水縣附近)。西漢平帝末年,樑益耳的20世孫樑橋徙居安定(大約在今甘肅涇川縣北涇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開基宗祖;還有一支移居扶風(今陝西興平縣東南)。東漢時,除上述的地區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經有梁氏居民。西晉時,有樑芬,其女為晉懷帝后,因晉室離亂,舉族跟隨晉室渡江,子孫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屬廣西)等地間繁衍。樑芬之孫樑遐,在東晉做官,因為桓玄纂位,被迫跟隨隨晉安帝逃到福建洛陽縣三山裡,後來在此定居,就成為了梁氏入閩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擴充套件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世居陸渾的樑肅,在安史叛軍入洛陽後,"竄身東下,旅於吳越"。 樑遐的21世孫樑頎,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縣黃淡村;25世孫樑熙嘏,在北宋時遷入廣東順德石蠟,其4世孫梁孟堅又遷至福建寧化石壁鄉。在此之後,這一支梁氏開始在閩粵發展繁衍。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海外開基立業。
梁氏,是個十分古老的中國姓氏。據史料記載,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非子的人, 非常善於養馬。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養馬,結果養馬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給他, 被稱為秦嬴。非子的曾孫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討西戎, 不幸被西戎所殺。後秦仲的五個兒子率兵繼續攻打西戎,他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終於打敗西戎,收復了失地。 秦仲的小兒子被封在樑,建立了樑國,稱樑康伯。樑康伯以後的君主稱樑伯。 他十分喜歡建造華麗的宮殿,時常大興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紛紛外逃。後來秦穆公滅了樑國,改稱樑地為少樑.亡國後的樑國子孫,大部分逃到了晉國,他們以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是梁氏。
另外還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時期,晉國有解樑城、高粱、曲樑等地。 晉惠公用五個城賄賂秦國, 其中就有解樑城。被封在解樑、高粱、曲樑等地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樑"作為自己的姓氏。到了北魏時,少數民族代兆的撥列蘭氏也改姓樑,於是梁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根據《梁氏族譜》記載,樑益耳是樑康伯的玄孫,居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 是為河東梁氏開基祖。樑鱔是康伯的九世孫,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屬山東), 其子樑聰又遷到鄆州(今約山東沂水縣附近)。西漢平帝末年,樑益耳的20世孫樑橋徙居安定(大約在今甘肅涇川縣北涇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開基宗祖;還有一支移居扶風(今陝西......餘下全文>>
請問梁姓怎麼來的,中國有多少人姓樑了
梁姓源流:梁氏出自嬴姓,起源於東夷少昊部,伯益之後。伯益三十五世大駱生非子。再五傳秦仲,秦仲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陝西韓城南),建立樑國,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滅樑國,改稱樑地為少樑。亡國後的樑國子孫,大都逃到晉國,以原國名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樑,嬴姓,伯益之後,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是為樑伯,後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樑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稱梁氏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