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八卦與方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易經裡有哪八卦,各代表什麼方向,什麼是天乾,地坤?

通過這個圖你便可以更好的瞭解易經,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根,想弄明白還呆下點功夫。

易經八卦方點陣圖

這個是後天八卦方點陣圖。

只能插一張圖片,去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先天八卦圖了。

一般算人事用後天八卦,參悟天定什麼的就用先天八卦了。

易經中東西南北的方位是怎麼分的

風水書中易卦的方位:

1、東方(震卦,後天八卦的左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西方。

2、西方(兌卦,後天八卦的右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東方。

3、南方(離卦,後天八卦的上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北方。

贊助廣告

4、北方(坎卦,後天八卦的下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南方。

八卦的排列順序有什麼意義嗎?

《周易》和八卦在中國古代是社會各階層廣泛運用的一種文化思想理論體系,政治家、統治者、軍事家用其運籌帷幄,治國安邦;民眾百姓則將其作為養生、預測禍福、經商盈利的工具……。《周易》和八卦實際運用上水平的高低,差異在於各人對《周易》和八卦涵義理解之深淺。大凡精通《周易》和八卦者,當為賢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三國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幾千年以來,八卦圖在排列組合嚴密邏輯性就象數學公理一樣不可以更改。人們對於《周易》和八卦圖的解釋和理解方面存在著不同時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說明文字。從古至今八卦圖的成因始終是一個謎團,沒有人能夠拿出有科學依據的事實來解析八卦圖完整的起源。

贊助廣告

在《周易·說卦傳》中有顯示關於八卦圖卦位具閥位置的圖騰屬性說明,比如象“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又有“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等等,如果將上述八卦圖圖騰屬性組合在一起,便有了“乾,馬首;坤,牛腹;震,龍足;巽,雞股;坎,豕耳;離,雉目;艮,狗手;兌,羊口。”八卦的圖騰屬性就相當清晰和具體化了。八卦的圖騰形象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佈了一幅由全世界科學家通過幾十年合作,運用最先進的衛星、紅外、聲波儀器勘測和長期積累的資料庫繪製而成的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 (見圖1),這幅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通過三維的方式把海底和陸地的地形地貌構造在一張平面圖上表現出來,恰恰是這一代表人類目前對地球地理構造最深刻科學認識的地圖上,顯現出圖騰象形地表現地球地理的構造和形態的真實面容,揭示了中國古文明文化中八卦和圖騰的奧祕。

八卦圖騰屬性所指的馬、牛、羊、龍、雞、豕、雉、狗形象在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中都能夠體現出來,圖騰形象與地球地理構造形態呈現出對應狀態,因此,八卦圖也和地球地理聯絡在一起了。

詳析之:

一、馬、牛、羊、鹿圖騰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陸板塊的全部輪廓構造,具體由北美大陸為頭部,南美大陸為前足,北美大陸以北的巴芬島及東北部群島構成羊、鹿圖騰的頭角,北美大陸和格陵蘭島形成牛的頭角。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大洋洲大陸為身部軀體的輪廓影象。其中,歐亞大陸為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陸成馬、牛、羊、鹿腹底乳房之象,亞洲大陸的西西伯利亞則是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繫馬、牛、羊、鹿之後蹄。

“乾,馬首;坤,牛腹;震,龍足;兌,羊口。”八卦圖騰屬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態之中,

二、豕(豬、獸)、狗圖騰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陸為頭部,歐亞大陸為身軀、西西伯利亞為其尾部的地理形態構造。非洲大陸為豕、狗的頭部,南部非洲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頭頂、耳部分,非洲大陸、亞洲大陸之間的紅海和亞洲的阿拉伯半島為其嘴部;歐亞大陸的歐洲是豕、狗的前部軀體,斯堪的挪威亞半島是豕(豬)、狗的一足;亞洲構成豕(豬、獸)、狗後部軀體,西西伯利亞為其尾部。豕(豬、獸)、狗圖騰面南背北,呈俯臥狀。

“坎,豕耳;艮,狗手;”八卦圖騰屬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環境中。

三、雞、雉(鳥)圖騰象形地反映大洋洲為頭部,亞洲南洋群島為雞、雉(鳥)圖騰頸部,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脈印度洋段則構成雞、雉(鳥)圖騰頸腹部的連線。歐亞大陸和亞洲東部大陸架為身軀,非洲大陸和亞洲東部西西伯利亞為鳥翼的地球地理組合構造。雞、雉圖騰也同樣顯現和地球地理的一致性。

按照八卦圖騰反映的地球地理構造形態或者地理位置,我們可以看到“乾,馬首;(北美大陸)”、“兌,羊口(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處)”、“巽,雞股;(俄羅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餘下全文>>

易經中怎麼安排方位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是不一樣的 排方位時通常以先天八卦為準 就如樓上所說 震:東方 坤:西方 坎:北方 離:南方 巽:東南 乾:西北 艮:東北 兌:西南

易經的方位與現代的方位分別

是的。

風水書中易卦的方位:

1、東方(震卦,後天八卦的左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西方。

2、西方(兌卦,後天八卦的右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東方。

3、南方(離卦,後天八卦的上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北方。

4、北方(坎卦,後天八卦的下方)是指地理(地圖)上的南方。

易經中八卦乾坤巽震艮兌坎離對應的方位經常看見不一樣哦,小弟初讀過幾次也沒找到很權威的東西,糾結中。

你看到的不一樣,不是不權威而是有幾個可能,一種是先天八卦方位,一種是後天八卦方位,還有一利如果是在裝飾上的或風水器皿上畫的經常會有錯的。

先天方位:

乾——正南;兌——東南;離——耿東;震——東北;巽——西南;坎——正西;艮——西北;坤——正北

後天方位:

乾——東南;坎——正北;艮——東北;震——正東;巽——東南;離——正南;坤——西南;兌——正西

現在預測運用中都用後天的方位。

易經八卦圖什麼樣子

可以在百度圖片搜一下“六十四卦方圓圖”,就出來了。

比如image.baidu.com/...r=ala2

八卦的8個方位

提到《易經》,大家都會想到伏羲畫八卦,究竟什麼是卦呢?

卦者,掛也。是一種現象掛在我們的眼前,故而稱其為卦。

《易經》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能夠觀察到宇宙的現象,將之歸納成八大類,畫成八卦,這豈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學,我們看到京戲中孔明出場,身穿陰陽八卦袍,就是說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為代表的。

畫卦與爻

卦既是宇宙的現象,欲把這個形象記錄下來就要畫,所以卦是畫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說是圖案的符號,八卦也就是一種邏輯符號。

卦的組成為“爻”。

什麼叫作“爻”呢?一直線為一爻,稱為“陽爻”,一直線中間隔斷也為一爻,稱為“陰爻”。

卦就是由“陰爻”“陽爻”所組成的。

我們再看“爻”字,是由兩個斜的十字所構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說,地球磁場與經度及緯度呈斜爻,這兩個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間的一種形態,萬物皆系交錯而成。

而這兩個交錯,恰成為兩個十字架,爻字也正是兩個十字架的代表。

我們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這樣畫卦,可能還是疑問,但中國文字的起源,卻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說由畫現象開始的,好像畫卦一樣。

如何畫卦

寫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畫卦卻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畫卦是由內向外一爻一定地畫。這是畫卦的一個基本常識。

雖然可以從上而下,從外而內地畫卦,但是最初畫卦的方法,是由內而外,是由下而上,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發所產生的。

以一個人為單位來說,個人的行為能力,也是由內而外的。

這是《易經》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畫卦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圖是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方點陣圖,可是這個八卦圖,在唐以前未見流傳,是在唐宋以後才出現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畫,我們不作考據,在此不加討論,現在讓我們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現的意義。

離卦——卦象是圓中一點,代表太陽。

坎卦——上下外圍都是陰,

中間一畫陽爻象徵光明,代表月亮。

龔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風。

震卦——下面陽,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動,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兌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澤、海洋。

大家看了這些陰爻陽爻,也許難以瞭解為什麼會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澤風雷。但是我們要知道,最初所畫的這些卦,並不是像今天所畫的這樣直,這樣整齊,原始的畫法,陰爻可能只是兩點而已,所謂陽爻,不過是一塊整的而已。它的形狀也不一定是整齊的,而且卦是立體的。

所以,離卦的形狀,只是一個圓圈,中間一個黑點,用來表示太陽。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變的。

八卦所代表的現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們清楚地瞭解到八卦已經將全部宇宙的現象畫下來了。

這宇宙間的八種現象,就是天、地、日、月、風、雷、山、澤。

請問,除了這八種現象構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還會有什麼東西呢?八卦的歸納真是太偉大了。

孔子在《易經》的《說卦傳》上說:

“天地定位”,從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風相薄”,大氣摩擦發為雷電,雷電的震盪成為氣流。

“山澤通氣”,這個道理與鍼灸的應用,是完全相同的,此點留在後面再說。

“水火不相射”,火多則水乾,水多則火熄,極難達到均衡。

至於八卦所代表的人體部位如下,這是丹道派的觀念:

乾—頭部 1

坤—腹部 8

離—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兌—口部 2

八卦“數”的問題

我們看到(圖三)八卦上的數字,真覺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易經八卦與方位?
先天八卦與方位?
八卦與方位的關係?
五行八卦與方位?
八卦與方位?
易經八卦與人體?
後天八卦與方位?
易經八卦與數字?
易經中八卦的方位?
易經八卦方位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