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有什麼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獨龍族有哪些重要的節日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只有一個,即新年,獨龍語稱作“卡爾江哇”。於每年秋收完畢後擇期舉行,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間,具體時間及節期長短不定。 過新年一般以家族或村寨為單位,具體時間節前臨時約定。屆時各家各戶要邀朋喚友,共度新年。近者捎口信,遠者送去“結繩”或木刻作“請柬”。節日前一天,要準備好酒肉飯食和“拉達爾”。“拉達爾”是掛有新麻布毯的竹竿。麻布毯按家中人口數量懸掛,有幾口人就掛幾幅,只可多不能少。他們認為,多了預示人畜興旺,少了不吉利。 獨龍族的新年既是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祭祀性的節日。因此,節日當天,很重要的一項活動便是剽牛祭祀“格蒙神”及其他各種神靈。“格蒙”是獨龍族神話傳說中人類的祖先,他創造了人類。獨龍人認為,剽牛向他祈禱,他就能禳災卻病,保護人類,能讓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通常為期二天或四、五天。年節期間最隆重的祭祀活動是“剽牛祭天”。剽牛時先由年節主持者將牛拴在木樁上,然後由年輕女子在牛背上披蓋麻布毯,給牛角掛珠鏈,擺好祭品,點燃松明和松樹毛(松葉),最後由一名父母雙全的青年男子,用鋒利的竹矛將牛刺死,然後就地將牛肉切割,當即用大鍋煮食。節日期間所有的獨龍人都要以家族為單位,互相問候,共同祝賀。

贊助廣告

為什麼獨龍族只有一個節日,當中有什麼故事?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獨龍年   獨龍族人叫“卡雀哇”。是獨龍族一年裡唯一的節日。他們以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除夕,三十日為新年之首。在每年的冬月或臘月,獨龍族要過唯一的傳統節日,獨龍族語叫“卡雀哇”,是獨龍族的年節。節日的長短主要看食物的準備情況而定,一般是兩三天或四五天。節日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選擇好吉日,就開始過年。   相傳很久以前,獨龍江畔生活著兄弟二人。他們自幼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為家,以弩射獵,苦度光陰。一天,兄弟倆身背長刀,手執硬弩,來到擔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獵。這天天空烏雲密佈,禽獸不出巢穴。待到午後,才見到一隻瘦小的岩羊。兄弟二人,分頭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攆進了一個群峰競秀,危巖兀立的高山深谷。   當夜幕籠罩山巒時,弟弟到事先約好的地方等候。可是,等呀等,一彎月亮掛上了高黎貢山的山尖,也不見哥哥的蹤影,弟弟帶著一顆焦慮的心,鑽進深山峽谷,去找自己唯一的親人。不知翻過多少個山頭,穿過多少條急流深澗,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個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這天,哥哥突然回來了。兄弟倆見面,悲喜交集,哥哥悲切地對弟弟說:“我的好弟弟,不是哥哥忍心把你丟下,自從我們弟兄失散,我被一個惡魔困在龍潭虎穴。惡魔見你尋找哥哥心切,自今天開始,讓我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回來與你見面。”哥哥接著說,“我們相會的這一天就是歲尾年首,就把它稱作過年吧。”弟弟為了慶賀弟兄散失後的團聚,特地為哥哥準備了用各種珍禽異獸做成的菜餚和用各種穀物做成的米飯。吃罷晚飯,弟弟為能與哥哥相會激動萬分,敲起鍩鑼,燃起火把,請出山寨裡的父老兄弟,把這個喜訊告訴大家,讓哥哥和鄉親們一起歡歌樂舞。從此,兄弟相會這一日就成為獨龍族人的獨龍年。   節日裡,每個氏族和部落都要集體獵取野物;殺豬羊,獵物分給各家各戶。部落主婦則將年食分送給每個家庭。他們稱為“分食”。過去,在除夕就餐時必須等部落的每一個成員到齊,缺少一人,則不開鍋。歲首清晨,曙光初照,山寨裡就響起了鍩鑼。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早餐過後,人們隨著鍩鑼的敲響,不約而同地來到山寨的曠地,用古樸的習俗,歡慶新年。人們不分年歲、性別、家庭,大家手牽著手,跳起本民族的傳統舞蹈。長老們用編制精巧的獨龍藤器,盛著可口的菜餚,以傳統的方式給每個人分食。一時間,歌唱聲、歡呼聲、舞步聲交織在一起。

贊助廣告

各個民族都有哪些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餘下全文>>

什麼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太多了,我就舉一些吧!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彝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庫族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 農曆五月......餘下全文>>

獨龍族分佈卡雀哇節日禁忌

獨龍族有代表性的節慶活動要數與其氏族制度密切相關的古老的“卡雀哇”節祭祀。獨龍江孔當以上的獨龍族有過“卡雀哇”節的習俗,孔當以下的獨龍族據筆者調查從來沒有過“卡雀哇”節的習慣。

卡雀哇節是獨龍族新年,沒有固定日子,由各村寨長老在一年最後一月擇吉日,一般在每年農曆臘月底或次年正月初舉行,節期最短3天,最長9天。

第一天各家在各自的家庭中備辦酒肉膳食等用品,年輕人聚集起來到各家輪流跳舞祝賀。

第二天早上前往本氏族的固定祭場進行祭獻,以求來年安康順利。祭場一般都設在村寨背後樹木茂盛而又比較平坦的地方,在此每個家庭都壘起一堆石頭為祭神壇,間或也有架起松樹枝木架代替的。整個氏族在當地有多少個家族,就有多少個石堆祭神壇,石堆一路橫隊的排展開來,基本上在同一條直線上。各個家族都前往本家族的祭壇前獻祭,將供品擺在石堆壘成的祭臺上,唸誦祭辭,以祈禱來年豐登安康。屆時還舉行射弩弓、跳舞活動。然後,將各家族帶來的祭獻物集中在一起聚餐共食。

這種定期的祭祀活動具有明顯的增強氏族內部凝聚力和認同感的社會功能。

1991年,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根據獨龍族人民意願,把每年公曆1月10日定為獨龍族卡雀哇節。各村寨卡雀哇節節期前後相續,居住於獨龍江上游村落最先揭開序幕,上游經中游至下游,各村寨依序進入節期,整個獨龍江流域的卡雀哇慶典前後持續一月。

節前家家戶戶用“結繩”方式向親朋好友發出邀請。節慶內容包括祭山神、射面獸、木刻傳信、跳鍋莊、火塘燒松葉求吉祥、喝木羅酒、剽牛等。

第一天家家掛起彩色披毯,清晨人們在木屋前掛上旗幡,燃起松枝,敲鑼歡慶卡雀哇。入夜,在各自家中備辦酒肉膳食等用品,舉家喝酒卜卦,祈祝來年豐收,年輕人聚集起來到各家輪流跳舞祝賀。

第二天祭山神,用蕎麵捏出山神及各種野獸祭祀。早上前往本氏族固定祭場祭獻,以求來年安康順利。祭場一般設在村寨背後樹木茂盛而平坦的地方,在此每個家庭壘起石頭為祭神壇。整個氏族在當地有多少家族,就有多少個石堆祭神壇,石堆一路橫隊的排展開來,基本上在同一直線上。各家族前往本家族祭壇前獻祭,將供品擺在石堆壘成的祭臺上,唸誦祭辭,以祈禱來年豐登安康,屆時還舉行射弩弓、跳舞活動。然後將各家族帶來的祭獻物集中在一起聚餐共食。

第三天舉行隆重的“剽生祭天”儀式,以祈禱人畜興旺和農業豐收,剽牛祭天是節日高潮。婦女為祭牛披上獨龍毯,角上掛以彩色串珠,把牛拴在祭柱上後,全部人圍牛跳舞。剽牛手手持梭標或竹矛,走入祭場摟肩搭臂喝一碗同心酒,便邊跳舞邊剽牛,廣場上人圍成圓圈,敲起鑼,揮刀舞弓,歡歌歡舞。牛剽倒後,行過祭,卜過牛舌,人們分割牛肉,凡參聚的大人小孩都可分一份牛肉,當場煮食,對歌共飲以示祝賀,揹著牛頭跳粗樸的牛頭舞,剽牛宴達到高潮。跳完燃篝火,邊吃肉邊喝酒唱歌,通宵方散。有的村寨還用蕎麵做成各種動物模型,用長竿飄掛各種麻布旗幡,奉祭上天。如今剽牛習俗已廢,代之而起的是獨特的民族歌舞活動,主要是跳“牛鍋舞”。

獨龍族的風俗文化

獨龍族過去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信鬼。認為風、雨、電、雷、高山、大水、巨石、怪樹皆有鬼。鬼會降禍於人,因此人們為了祈福免災,便不惜花費大量牲畜糧食來祭鬼。獨龍族祭鬼由巫師進行,巫師有兩種,一種稱為“納木薩”,主持祭祀、打卦,另一種稱為“奪木薩”,專門從事驅鬼,“納木薩”的地位較高。獨龍族唯一的節日是過年,時在農曆臘月,沒有固定的日期,節日的長短視食物的多少而定,該節日名稱為“卡雀哇”節。獨龍族的傳統節日——獨龍年獨龍族人叫“卡雀哇”。是獨龍族一年裡唯一的節日。他們以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除夕,三十日為新年之首。相傳很久以前,獨龍江畔生活著兄弟二人。他們自幼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為家,以弩射獵,苦度光陰。一天,兄弟倆身背長刀,手執硬弩,來到擔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獵。這天天空烏雲密佈,禽獸不出巢穴。待到午後,才見到一隻瘦小的岩羊。兄弟二人,分頭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攆進了一個群峰競秀,危巖兀立的高山深谷。當夜幕籠罩山巒時,弟弟到事先約好的地方等候。可是,等呀等,一彎月亮掛上了高黎貢山的山尖,也不見哥哥的蹤影,弟弟帶著一顆焦慮的心,鑽進深山峽谷,去找自己唯一的親人。不知翻過多少個山頭,穿過多少條急流深澗,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個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這天,哥哥突然回來了。兄弟倆見面,悲喜交集,哥哥悲切地對弟弟說:“我的好弟弟,不是哥哥忍心把你丟下,自從我們弟兄失散,我被一個惡魔困在龍潭虎穴。惡魔見你尋找哥哥心切,自今天開始,讓我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回來與你見面。”哥哥接著說,“我們相會的這一天就是歲尾年首,就把它稱作過年吧。”弟弟為了慶賀弟兄散失後的團聚,特地為哥哥準備了用各種珍禽異獸做成的菜餚和用各種穀物做成的米飯。吃罷晚飯,弟弟為能與哥哥相會激動萬分,敲起鍩鑼,燃起火把,請出山寨裡的父老兄弟,把這個喜訊告訴大家,讓哥哥和鄉親們一起歡歌樂舞。從此,兄弟相會這一日就成為獨龍族人的獨龍年。節日裡,每個氏族和部落都要集體獵取野物;殺豬羊,獵物分給各家各戶。部落主婦則將年食分送給每個家庭。他們稱為“分食”。過去,在除夕就餐時必須等部落的每一個成員到齊,缺少一人,則不開鍋。歲首清晨,曙光初照,山寨裡就響起了鍩鑼。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早餐過後,人們隨著鍩鑼的敲響,不約而同地來到山寨的曠地,用古樸的習俗,歡慶新年。人們不分年歲、性別、家庭,大家手牽著手,跳起本民族的傳統舞蹈。長老們用編制精巧的獨龍藤器,盛著可口的菜餚,以傳統的方式給每個人分食。一時間,歌唱聲、歡呼聲、舞步聲交織在一起。 無論飲酒、吃飯和吃肉,獨龍族家庭內部都由主婦分食。客人來臨也平均分給一份。入夜後男子在火塘邊喝酒念祝詞,然後將酒碗拋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為吉兆。獨龍族非常好客,如遇獵獲野獸或某家殺豬宰牛,便形成一種遠親近鄰共聚盛餐的宴會。此外,獨龍族還有招待素不相識過路人的習俗,對過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來到家中都熱情款待。認為有飯不給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他們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傳統習尚,視偷盜為最可恥的行徑。在獨龍族進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動時,遊客不能參觀祭祀活動。木刻“請柬”在每年的冬月或臘月,獨龍族要過唯一的傳統節日,獨龍族語叫“卡雀哇”,是獨龍族的年節。節日的長短主要看食物的準備情況而定,一般是兩三天或四五天。節日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選擇好吉日,就開始過年。獨龍族居住在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雪山之間的獨龍江流域,是中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選定過年的吉日後,各家都邀請親友一起來過年。他們在特製的木條上刻上缺口,這就是“請柬”,派人送往邀請的村寨......餘下全文>>

什麼族有什麼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 族 主要節日 時 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白族 】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布郎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哈尼族 】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薩克族 】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 】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火把節 農曆六月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德昂族 】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侗族 】 蘆笙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鄂倫春族 】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高山族 】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傈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隆德節 藏曆四月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廟會 農曆四月

【景頗族 】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柯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達斡爾族 】 春節(阿涅) 農曆正月初一

【傣族】 潑水節 傣歷六月六日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苗族】 龍船節 農曆五月二十四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初六

趕秋節 農曆九月

【仫佬族】 依飯節 農曆十月

後生節 農曆正月或七月

【納西族】 正月農具會 農曆正月二十日

三月龍王廟會 農曆三月十五日

七月騾馬會 農曆七月十五日

【怒族】 鮮花節 農曆三月十五日

【普米族】 大過年 農曆正月初七

大十五節 農曆十二月十五日

嘗新節 農曆九月

轉山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

【土家族】 過趕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

祈禳節 農曆正月初三

牛王會 農曆八月初八

擂臺會 農曆二月初二

【土族】 火神節 農曆正月二十九日

端陽 農曆五月初五

【佤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播種節 農曆三月十五日

新米節 農曆七、八月

【維吾爾族】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餘下全文>>

各民族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節日

編輯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蒙古族年節,雖然與漢族春節時間一致,並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五更餃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在農牧區,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點篝火,以示閤家團圓,辭舊迎新。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迎新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在整個白月(正月)裡,在草原上常會看到穿著節日盛裝的牧民帶著酒香和歌聲,和著馬蹄或汽車摩托車的伴奏,結伴走親訪友的熱鬧情景。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讚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或放電影等活動。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區普遍進行的祭祀活動。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亦作“鄂博”、“腦包”等,漢語的意思為“高堆子”。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過去內蒙各盟旗、蘇木和寺廟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還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還有各自的名稱。

敖包一般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築,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樹枝,上掛各色經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穀,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數量不一。一般多為單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列構成敖包群的,中間的主體敖包比兩側(或周圍)的要大些。

過去,祭敖包活動多在農曆五至七月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進行。屆時,本蘇木、本旗甚至附近旗縣的群眾都紛紛扶老攜幼,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趕來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新增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還常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布魯等傳統體育活動。

朝鮮族

編輯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特有節日有什麼

彝族火把節

活動內容: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時間: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插花節

活動內容:插花、對歌

時間:農曆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活動內容:歌舞、鮮豔服飾

時間:農曆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活動內容:跳虎笙、虎舞

時間: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白族大理三月街

活動內容: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時間: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繞三靈

活動內容:祭祀、栽秧

時間:農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活動內容:祭祀、栽秧、對歌

時間: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活動內容;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時間: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活動內容:廟會、對歌

時間:農曆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活動內容:梨園裡野餐

時間: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活動內容:祭祀、歌舞、洞經音樂各村寨不同

傣族潑水節

活動內容:賽龍舟、潑水、歌舞

時間: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活動內容:祭祀、歌舞

時間: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活動內容:琰佛塔、歌舞

時間: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活動內容:串寨、放高升、歌舞

時間: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阿瑪突

活動內容:祭祀、歌舞、擺街宴

時間:農曆二月屬龍日

哈尼族“苦扎扎”(六月年節)

活動內容:打鞦韆、摔交、歌舞

時間: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活動內容:歌舞、摔交

時間: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活動內容:捉螞蚱來食用

時間: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活動內容:鞦韆、歌舞

時間: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活動內容: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時間: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苗愛拿節

活動內容:篝火、歌舞

時間:五月上旬

苗族花山節

活動內容:爬花杆、蘆笙、歌舞

時間:農曆正月

僳僳族澡堂會

活動內容:溫泉沐浴、賽歌

時間”農曆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活動內容: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活動內容: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時間;農曆二月初八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活動內容: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時間:農曆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活動內容:祭祀、對歌、鬥牛

時間: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活動內容: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時間: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活動內容: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活動內容: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時間: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活動內容: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活動內容:象腳鼓舞、對歌

時間: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活動內容:篝火、歌舞

時間: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活動內容:祭祀、歌舞

時間:立夏日

佤族拉木鼓節

活動內容:祭祀、歌舞

時間: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岡永節

活動內容:祭祀、歌舞

時間: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活動內容:祭祀、剽牛、歌舞

時間: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目腦縱歌

活動內容:祭祀、歌舞

時間:農曆正月

怒族年節

活動內容:敬祖、祭土、歌舞

時間: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活動內容:採集鮮花、歌舞

時間: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會街

活動內容: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時間: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大年......餘下全文>>

民族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獨龍族有什麼節日?
保安族有什麼節日?
傣族有什麼節日?
俄羅斯族有什麼節日?
藏族有什麼節日?
布依族有什麼節日?
雲南彝族有什麼節日?
鄂溫克族有什麼節日?
什麼民族有什麼節日?
壯族有什麼節日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