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袁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姓袁的歷史名人

袁枚:袁枚:清代著名文學家,是當時著名詩歌理論家,論詩主張性靈,反對形式主義和擬古。著有《隨園詩話》。與薛士銓、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袁崇煥:明末大將,著名軍事家。屢次取得對後金作戰的勝利,寧遠一役使努爾哈赤受傷而死;寧錦大捷,又逼皇太極大敗而歸袁山鬆:西晉吳郡太守。他性情秀遠,擅長音樂,其歌《行路難》,聽者無不落淚,與羊曇之唱樂、桓伊之輓歌,並稱"三絕"。 袁盎:楚人,是歷史上第一個揚名於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漢景帝"七國之亂"時,曾奏請斬晁錯以平眾怒,結果"七國之亂"平定後,他就被封為太常,顯赫異常。袁樞:南宋史學家。著有《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記239事,各自獨立成篇,為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著作。

贊助廣告

姓袁的名人有哪些?

袁盎:漢楚人,太常。

袁安:東漢司徒、思想家。

袁紹:東漢,諸侯;鄴侯。

袁術:東漢割據軍閥。

袁樞:南宋史學家。

袁嵩:東晉史學家、文人。

袁枚:清代詩人、文學家。素有”南袁北紀”,南有袁枚北有紀曉嵐。

袁天罡:唐代著名預言家、道士。

袁世凱:清代,中國北洋軍閥首領、中華民國第一位總統、坐過八十三天中華帝國皇帝。

袁崇煥:明薊遼督師,1630年(崇禎三年),被崇禎帝以“袁崇煥咐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磔”死。當時北京百姓恨之入骨。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詔為袁崇煥翻案,乾隆大帝還編寫了《四庫全書》。當時很多明朝史書,為了美化變態的明朝皇帝,竟然惡毒汙衊袁督師是漢奸,這些書都被乾隆大帝統統燒掉或者改掉了,只保留乾隆大帝親自修訂的《明史》。

贊助廣告

袁巨集道: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詩人。公安學派詩體在中國歷史評價很高,其兄弟在歷史文壇起到不小的作用。

袁嘉穀:清代文人,狀元出身。

袁翔甫:清代詩人,從事主持過早期上海的新聞工作。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歷史上姓袁的名人有哪些?簡單介紹一下。

袁紹,三國時期人物!袁崇煥,明末清初時期人物,他是明朝守關將軍,足智多謀,英勇善戰,鍾君愛國!無罪被誣告,最終被割肉而死!為之一痛啊!還有就是袁世凱了!還有上過百家講壇的袁騰飛,三十多歲,好像都是大學教授了,講兩宋風雲,挺有激情的!

麻煩採納,謝謝!

誰能說出歷史上的十個袁姓的名人

袁姓的歷史名人:baike.baidu.com/view/33110.htm#3

袁姓的幹古代名人錄

古代

袁盎:字絲,漢朝楚人,個性剛直,有才幹。漢文帝時名震朝廷,因數次直諫,觸犯皇帝,被調任隴西都尉,後遷徙做吳相,吳王優厚相待。他在漢武帝“七國之亂”時,曾奏請斬晁錯以平眾怒,結果七國之亂平定後,他就被封為太常,顯貴異常。是《史記》與《漢書》兩大史書都有詳盡記載的袁氏頭一位揚名史籍的袁姓傑出人物。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東漢名臣。少承家學,舉孝廉。曾任陰平長、任城令 ,馭屬下極嚴,吏人畏而愛之。明帝時,任楚郡太守、河南尹 ,政號嚴明,斷獄公平,在職10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後歷任太僕、司空、司徒。和帝時,竇太后臨朝,外戚竇憲兄弟專權操縱朝政,民怨沸騰。袁安不畏權貴,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書,彈劾竇氏種種不法行為,為竇太后忌恨。但袁安節行素高,竇太后無法加害於他。在是否出擊北匈奴的辯論中,袁安與司空任隗力主懷柔,反對勞師遠涉、徼功萬里,免冠上朝力爭達10餘次,京師肅然,名重朝廷,為時人稱道。其後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為東漢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於“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時為郎,

袁紹

靈帝時闢為大將軍何進的椽屬。中平元年(184年)任中軍校尉。靈帝死,紹勸何進召董卓進京誅滅宦官。及何進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進宮,將宦官無論少長一併殺光。董卓入京後廢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與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討卓,被推為盟主,號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又聯合公孫瓚迫冀州牧讓權,自領冀州牧。後利用烏桓擊敗公孫瓚,鎮壓黑山軍和河北地區的民變隊伍,遂佔冀、青、幽、並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稱大將軍,兼督州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紹外寬而內忌,剛愎自用,拒絕謀臣沮授所建積蓄力量以圖天下之策,與北方另一較大割據勢力曹操爭戰。五年,雙方決戰於官渡,主力被曹操消滅,逃回鄴城,於七年憂鬱病卒。死後,諸子爭立,均為曹操所滅。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後漢末年的軍事家,軍閥。袁紹兄弟,“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董卓入洛陽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怕為董卓所不容,出奔南陽。之後被劉表推薦為南陽太守。之後袁術召集各路諸侯,190年攻入洛陽;在南陽時由於驕奢不修法度,成為當地百姓之患。後袁術與袁紹起衝突,而與幽州公孫瓚結盟,遭袁紹、曹操夾擊。袁術抵擋不住,率其部眾前往九江,自領揚州刺史。後來袁術獲得東漢的傳國玉璽之後,便決意稱帝,197年袁術於壽春稱帝,國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術稱帝的行為並沒有獲得各路諸侯的支援與響應,袁術不久後便受到曹操擊敗,199年吐血而死。

袁山鬆:西晉吳郡太守,博學能文,曾著《後漢書》百篇。他擅長音樂,與羊曇之唱樂、 桓伊之輓歌,並稱“三絕”。

袁巨集:東晉文學家、史學家,其文采出眾。字彥伯,小字虎。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初入仕途,謝尚引為參軍,累遷至大司馬桓溫府記室。文筆典雅,才思敏捷,深受桓溫器重,使專掌書記。桓溫北伐,袁巨集奉命作露布,倚馬疾書;頃刻間即成七紙。入為吏部郎,授東陽太守。太元初去世。袁巨集原有集20卷,已佚。今存《後漢紀》30卷。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其詩、賦、序、贊、碑、銘、疏、表等20餘篇。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風鑑,累驗不爽,曾仕於隋,為鹽官令。唐時,為火山令。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通志著錄,其有《易鏡玄要》一卷。久佚袁天罡在隋朝時曾出任......餘下全文>>

袁氏名人有哪些

袁崇煥:明薊遼督師,袁崇煥殺毛文龍,殺毛文龍是與滿清議和的條件之一,將之比作秦檜殺岳飛,實乃姓“袁”的恥辱!!!1630年(崇禎三年),被崇禎帝以“袁崇煥咐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磔”死。當時北京百姓恨之入骨。 北京滿學學會會長閻崇年則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為了統一事權,是為了抗金大業,除掉了驕橫不法,抗拒議和、跋扈一方的毛文龍,對明朝是有利的,袁崇煥殺毛文龍體現了“大智、大勇”

袁盎:漢楚人,太常。

袁安:東漢司徒、思想家。

袁紹:東漢,諸侯;鄴侯。

袁術:東漢割據軍閥。

袁樞:南宋史學家。

袁嵩:東晉史學家、文人。

袁枚:清代詩人、文學家。素有”南袁北紀”,南有袁枚北有紀曉嵐。字子才,號簡齋,乾隆年間中進士,曾做過江寧、沭陽等地的知縣,自父親去世以後,再沒有做過官。他的詩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派。著有《小蒼山房集》、《隨園詩話》等。

袁天罡:唐代著名預言家、道士。

袁世凱:清代,中國北洋軍閥首領、中華民國第一位總統、坐過八十三天中華帝國皇帝。

袁巨集道: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主帥,

袁宗道:字伯修,號玉蟠,又號石浦。明代文學家,明湖廣公安人。

袁中道: 明代文學家。字中郎,號‘石頭居士’,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

袁嘉穀:清代文人,狀元出身。

袁翔甫:清代詩人,從事主持過早期上海的新聞工作。

當代名人

袁義達 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學創始功,中國姓氏遺傳研究會副主任、研究員。 袁隆平(Yuan Longping,1930.9— ) 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於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 袁偉民 原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國足球協會榮譽主席,生於1939年7月,江蘇 蘇州人。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南京體育學院。 袁騰飛:北京海淀教師進修學校高階教師、精華學校教師,被學生譽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袁騰飛是高中歷史新課標教材(人教版)編寫者之一;曾參與北京市高考歷史命題工作。於2009年7月13日-8月11日應邀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講授《兩宋風雲》。 袁天驕;銀川著名銀川美女 袁莉:筆名袁立,內地最受歡迎的女演員。1973年7月12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92年,在報考上海戲劇學院失敗之後,袁莉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在校期間就接拍了《女人花》、《英雄無悔》、《絕對情感》等影視劇,開始嶄露頭角。1998年趙寶剛導演的電視連續劇《永不瞑目》讓袁立和陸毅兩位新人一炮而紅,隨後的《鐵齒銅牙紀曉嵐》更令袁立扮演的“杜小月”紅遍大江南北。 袁惟仁;臺灣著名音樂製作人,代表作包括《旋木》、《征服》、《夢醒了》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曾作為歌手與莫凡一同組成‘凡人二重唱’。 袁龍:陝西省西安市有名的計算機精英。完成各方面技術能力。百折不撓,退守自如!

袁姓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袁盎:字絲,漢朝楚人,個性剛直,有才幹。漢文帝時名震朝廷,因數次直諫,觸犯皇帝,被調任隴西都尉,後遷徙做吳相,吳王優厚相待。他在漢武帝“七國之亂”時,曾奏請斬晁錯以平眾怒,結果七國之亂平定後,他就被封為太常,顯貴異常。是《史記》與《漢書》兩大史書都有詳盡記載的袁氏頭一位揚名史籍的袁姓傑出人物。

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於“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時為郎,靈帝時闢為大將軍何進的椽屬。中平元年(184年)任中軍校尉。靈帝死,紹勸何進召董卓進京誅滅宦官。及何進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進宮,將宦官無論少長一併殺光。董卓入京後廢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與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討卓,被推為盟主,號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又聯合公孫瓚迫冀州牧讓權,自領冀州牧。後利用烏桓擊敗公孫瓚,鎮壓黑山軍和河北地區的民變隊伍,遂佔冀、青、幽、並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稱大將軍,兼督州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紹外寬而內忌,剛愎自用,拒絕謀臣沮授所建積蓄力量以圖天下之策,與北方另一較大割據勢力曹操爭戰。五年,雙方決戰於官渡,主力被曹操消滅,逃回鄴城,於七年憂鬱病卒。死後,諸子爭立,均為曹操所滅。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叮成都)人。善風鑑,累驗不爽,曾仕於隋,為鹽官令。唐時,為火山令。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通志著錄,其有《易鏡玄要》一卷。久佚袁天罡在隋朝時曾出任鹽官令。在洛陽曾給杜淹、王圭、韋挺三人相面,預言杜淹將以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圭不出十年將官至五品;韋挺面相如虎,將出任武官。並預言三人為官後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御史入選天策學士;由太子李建成舉薦王圭當上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三人正當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宮廷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果然在這裡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預測“公等終且貴”,最後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結局後來驗證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貞觀初年,袁天罡以相術預測已是名揚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見袁天罡對其術數之精奇深奧大為稱讚,並問他:“古有君平(漢朝嚴君平,術數大師),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說嚴君平是生不逢時,臣要比他強得多!在九成宮讓他為貞觀重臣張行成、馬周等人看相,所預測後事無不準確。袁崇煥:字元素,號(或字)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將領。入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指揮寧遠之戰、寧錦之戰。但不救朝鮮,擅殺大將仍觸兵家大忌。後被崇禎帝以誅殺毛文龍、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名正法。

誰能說出歷史上的十個袁姓的名人

袁世凱,近代袁姓最著名人物之一袁盎 - 西漢大臣

袁安 - 東漢政治家,官拜司徒

袁紹 - 東漢末年軍閥

袁術 - 東漢末年軍閥

袁巨集 - 文學家、史學家

袁嵩 - 史學家

耽崇煥 - 明末抗清名將,軍事家

袁枚 - 清朝文學家

袁江 - 畫家

袁世凱 - 北洋軍閥

袁亞湘

袁隆平 - 雜交水稻之父

袁雪芬

袁守謙 - 前臺灣交通部長

袁則留 - 臺灣戰後的技術官僚之一

袁木 - 政治家

袁文才 - 中國工農紅軍早期領導人之一

袁義達 - 科學家

袁詠儀 - 香港演員

袁和平 - 香港知名電影導演

姓袁的怎麼在歷史上有那麼多的厲害人物?請問姓黎的在歷史上有幾個厲害的啊?

黎 嶷:河間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因戰功被賜爵容城縣男,加鷹揚將軍。

黎 僑:南北朝齊時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人,因戰功被封為永樂侯。

黎 幹:唐代戎州(今四川省宜賓)人,曾任諫議大夫,京兆尹。善星緯術。

黎 錞:廣安(今屬四川省)人,宋代慶曆進士,蘇軾所作《遠景樓記》中評其為:“剛而仁明,正而不阿”。

黎 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讚賞。

黎 宿:宋代東莞縣人,為人敦厚,重禮義。其割股為親人療病的事蹟,受朝廷表彰,為世人傳頌。

黎 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士,著有《臺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

黎 淳:華容(今屬湖北省)人,明朝天順年間進士第一,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黎 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尤長於詩。

黎 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間郡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

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誌》,著有《朱子語類》。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

黎公真:元代時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擁戴,時民畫其像於學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人,明代詩人,亦擅繪山水。

黎民懷:從化(今屬廣東省)人,明代著名詩畫家,擅長詩、書、畫,時稱“三絕”。

黎庶昌:貴州省遵義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歷任駐英、法、德、日四國參贊,又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園叢稿》,編有《續古文辭類纂》。

黎元洪:湖北省黃陂人,歷任湖北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北洋軍閥政府總統等職。

黎錦暉:湖南省湘潭人,現代著名音樂家,首創了兒童歌舞和兒童歌舞表演曲這兩種嶄新藝術形式,曾創辦“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主要作品有兒童音樂《好朋友來了》、《老虎叫門》等。

黎錦熙:語言文字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字劭西(1890-1978)。長沙府湘潭人。1911年湖南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任《長沙日報》總編輯、省第一師範教員等。1920年起,任北京女子師大、湖南大學等校教授,講授國語文法,對語言文字科學深有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任北京師大中文系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等職。著有《新著國語文法》、《中華新韻》、《國語新文字論》等。

古代亳州的名人有哪些

華佗-華佗,字元化,出生在東漢未年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毫縣)的一個普通士族家庭,約生於漢衝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華氏家族本是一個望族,其後裔中有一支定居於譙縣以北十餘里處一個風景秀麗的小華莊。至華佗時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對華佗寄託了很大的期望。從其名、字來看,名“佗”,乃負載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華佗自幼刻苦攻讀,習誦《尚書》、《詩經》、《周易》、《禮記》、《春秋》等古籍,逐漸具有了較高的文化素養。

在華佗成長的過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外,盛產藥材的家鄉也給他以不少的影響。譙縣出產多種藥材,如“毫芍”、“毫菊”,早已聞名天下。再加水陸交通較為發達,所以譙縣自古就是一個藥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毫縣的通衢大街上,中藥材貨棧比比皆是。幼年的華佗在攻讀經史的同時,也留心醫藥,當地父老傳說他曾在泥臺店一帶讀書養性,學醫識藥。

在封建社會裡,讀書人大多以出仕做官為榮。而華佗則不然,他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終身以醫為業,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時期,正值東漢桓帝、靈帝之際,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綱不正,政出私門,賣官鬻爵,賄賂公行。對百姓敲骨吸髓,瘋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難之中,華佗目睹官場之腐敗和蒼生之苦難,決心棄絕仕途,以醫濟世。當時朝廷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對華佗的品行、學識很為賞識,太尉黃琬要徵辟他為官,華佗謝絕了,沛相也薦舉華佗為孝廉,對此他也婉言謝絕了。這充分表明了華佗志向的堅定和品德的高尚。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當時我國醫學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相繼問世,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鍼灸、藥物等診治手段已基本確立和廣泛運用;而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的倉公,東漢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榮利富貴、終生以醫濟世的動人事蹟,所有這些不僅為華佗精研醫學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在華佗多年的醫療實踐中,他非常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症施治。一日,有軍吏二人,俱身熱頭痛,症狀相同,但華佗的處方,卻大不一樣,一用發汗藥,一用瀉下藥,二人頗感奇怪,但服藥後均告痊癒。原來華倫診視後,已知一為表證,用發汗法可解;一為裡熱證,非瀉下難於為治。又有督郵頓某,就醫後自覺病已痊癒,但華佗經切脈卻告誡說:“君疾雖愈,但元氣未復,當靜養以待完全康復,切忌房事,不然,將有性命之慮。”其時,頓妻聞知夫病已經痊癒,便從百里外趕來看望。當夜,頓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後果病發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臥床,華佗前往探視,徐說:“自昨天請醫針刺胃管後,便咳嗽不止,心煩而不得安臥。”華佗診察後,說:“誤矣,針刺未及胃管,誤中肝臟,若日後飲食漸少,五日後恐不測。”後果如所言而亡。某郡守患疑難症,百醫無效,其子來請華佗,陳述病情,苦求救治。華佗來到病人居室,問訊中言語輕慢,態度狂傲,索酬甚巨,卻不予治療而去,還留書謾罵。郡守原已強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殺,蹤跡全無。憤怒之下,吐黑血數升,沉痾頓愈。原來這是華佗使用的一種心理療法,利用喜、怒、優、思等情志活動調理機體,以愈其疾。

華佗對民間治療經驗十分重視,常吸取後加以提煉,以治療一些常見病。當時黃疸病流傳較廣,他花了三年時間對茵陳蒿的藥效作了反覆試驗,決定用春三月的茵陳蒿嫩葉施治,救治了許多病人。民間因此而流傳一首歌謠:“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華佗還以溫湯熱敷,治療蠍子螫痛,用青苔煉膏,治療馬蜂螫......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姓袁的名人?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杜的名人?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陳的名人?
古代姓華的名人?
古代姓霍的名人?
古代姓傅的名人?
古代姓向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