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姓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誰知道*解*這個姓氏的起源和來歷

解姓

一、姓氏源流

解(Xiè)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採食之地邑名為姓。西周初期,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有兒子良受封於解邑,良生活採食於解,所以稱為良解。他的子孫後代於是以良解的採食之地作為姓氏,成為解氏。

2、來源於古代地名。春秋時期周王朝的京畿分為大解和小解。居住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後來便以解為姓。

3、出自複姓改為單姓而來。南北朝時,北魏有複姓解毗氏,後改為單姓解氏。

得姓始祖:解良。據《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族譜牒記載,解氏出於姬姓,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黃帝長於姬水(今陝西省岐山縣岐水)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省鄭州),因而姓姬。黃帝子二十五人,其一子名玄囂,為正妃嫘祖所生。玄囂遷居壽丘(今山東省曲阜),生蟲喬極,蟲喬極生帝嚳。帝嚳正妃姜女原,生子棄,被稱為后稷,創立了周部落。后稷生不,不生鞠,鞠生公劉,公劉遷居豳(今陝西省旬邑)。公劉生慶節,慶節生皇僕,皇僕生差弗,差弗生毀隃,毀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亞圉,亞圉生公叔祖類,公叔祖類生古公父,遷周原(今陝西省岐山)。古公父生太伯、仲雍、季歷三子。其中,季歷生子姬昌,稱文王。文王子姬發於公元前1066年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被稱為武王。武王傳成王姬誦。成王封胞弟叔虞於唐(今山西省曲沃)稱唐侯,子燮夫遷都於晉邑(今山西省太原),改國號為晉。另一子良被封於解邑(今山西省臨晉縣西南解城)稱解良,成為解氏家族的得姓始祖。

贊助廣告

二、遷徙分佈

解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解姓出於姬姓。上古周朝時周武王有個兒子叫作唐叔虞的,是周成王的弟弟,他的兒子中有一個叫作良的受封於解地(今山西省解縣),稱為解良。解良的後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解為己姓。解姓的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山西省臨汾縣)和雁門(今天的山西省代縣),解姓在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計,解姓居全省第92位。(略)

三、歷史名人

解 揚:或作解陽,解氏始祖解良之子,與弟解獵兩人都在晉國做官,是當時很有名望的貴族,食邑於解(在今山西省運城縣),因以為氏晉國大夫。本書《鄭世家》謂其字子虎,霍人,蓋司馬遷別有所本。“執解揚”,解揚奉命出使宋國,被鄭人拘執而獻給楚國。

贊助廣告

解 獵:解氏始祖解良之子,與兄解楊兩人都在晉國做官,是當時很有名望的貴族。

解 潛:宋代鎮撫使,在紹興作官時大力發展農業,招募人來耕種荒田,收成很好,紹興的屯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因為疾病而死。

解 縉:明代翰林學士。洪武進士,擔任中書庶吉士,曾經上書萬言,鍼砭時政,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升遷為御史。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 開:明代學者,字開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闔一起隱居在山中,他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被稱做二解。

解處中:五代時期南唐畫家,江南人。擅長於畫竹,尤其喜歡畫雪中的竹子,經常冒著風雪到野外寫生。人們對他所畫的竹子評價甚高。

解楨期:明朝時期書法家,書法好,被認為天下第一。後來在朝廷做官,職務為中書舍人。

解學龍:字言卿(1582-1645),號石帆。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海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援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解學曾:字省齋(1588-16......餘下全文>>

解姓的解姓祖先

0 華胥氏 1 伏羲(女媧) 2 少典 3 黃帝(姬軒轅) 4 少昊[黃帝長子](青陽氏) 5 蟜極 6 帝嚳(姬夋,又名姬夔) 7 棄(史稱后稷) 8 不窋(kū) 9 鞠 10 公劉(姬劉) 11 慶節 12 皇僕 13 差弗 14 毀隅(姬隃) 15 公非(姬非) 16 高圉 17 亞圉 18 公叔祖類(姬類) 19 古父亶公(姬亶) 20 季歷(姬歷) 21 周文王姬昌 22 周武王姬發(周朝開國君主) 23 唐叔虞(姬叔虞)妻子:章鞏

解姓的起源和家譜

解姓出自姬姓。西周初,武王封其子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有子名良,食邑於解(山西解縣),時稱解良。其後子孫便以祖上食邑之地為姓,是為解姓。

參考資料:www.qiming.net/...30.htm

解姓與謝姓有啥聯絡

沒什麼關係

謝姓的起源 姓氏:謝 祖宗:申伯 分類:以國為氏 姓氏起源:   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個以賢德著稱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後的兄弟,以國舅的身份被封於謝,後來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後,子孫也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稱為謝氏。《詩經·大雅》的“崧高”中曾有這樣一段話盛讚申伯的名望(“稟稟申伯,王贊之事,子邑子謝,南國是式。”)當時周天子的都城是在洛邑,謝國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也就是現在河南省唐河縣之南,因此,謝國被稱為“周之南國”。這個地方是謝姓的最早發源地。另外,根據《舊唐書·文苑傳》上記載,謝偃的祖先孝政,本來姓直勒氏,後來改姓謝,他的子孫也稱為謝氏。 郡望:   1、陳留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陳留。相當於今河南東至民權。寧陵,西至開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縣。   2、陳 郡。秦始置郡,西漢時改為淮南國,東漢章和二年改為 陳國,治所在陳縣。獻帝時改變郡,隋開皇初廢。   3、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吳縣。西漢相當於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順帝時移至山陰。此支謝氏為陳郡謝氏分支。 堂號:   安晉堂:因謝安命名。晉朝時的謝安名望很高,朝廷屢次 請他做官他都不幹,一直到了40歲那年才當了司馬。在作官的過程中 表現了高風亮節,拜為尚書僕射加後將軍。在淝水之戰中攜其侄謝玄大敗苻堅,使晉朝轉危為安,得此堂號。 遷徙分佈   1、夏商時期謝國比較弱小,居於姜水流域(今陝西境內)。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為謝,以加強西周對南方的統治。任姓滅謝國後,國人有一部分留在當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國為姓,即謝氏。   3、西周末至春秋時期,謝氏除了大部分分佈在今河南外,還有一支遷往山東,一支遷至湖北,還有一支遷至湖南,遷至四川,後又分為三支:一支於三國時遷至蜀郡,至晉代有部分遷至陝西;一支遷至 雲南永昌,後發展為當地大姓;還有一支遷至四川彭水一帶及貴州北部。隋唐時被稱為東謝蠻、西謝蠻、南謝蠻,後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 苗族。漢代謝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會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處。其中會稽 郡的謝氏人丁興旺,已相當有名望。   4、晉代,成郡謝氏發展成為名門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陽夏謝氏,以及由此遷出的康樂謝氏。西晉末年,黃河流域戰亂頻繁,中原人大量遷往江南,陽夏人謝衡因避戰亂遷望會稽始寧東山,在此繁衍,成為謝氏最重要的一支。謝衡極其後代在東晉至南朝時期多數都很著名。

解姓姓氏源流

解 (xiè)百家姓中排在83位。解(Xiè)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

解姓淵源

以採食之地邑名為姓。西周初期,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有兒子良受封於解邑,良生活採食於解,所以稱為良解。他的子孫後代於是以良解的採食之地作為姓氏,成為解氏。

2、來源於古代地名

《姓氏急就篇·注》,曰:解.地名,在河東.因地為姓.故晉國多解氏。又,春秋時期周王朝的京畿分為大解和小解,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南,小解在今洛陽市西。居住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後來便以解為姓。

3、出自複姓改為單姓而來

南北朝時,北魏有複姓解毗氏,亦作解批,傳說為炎帝時參盧之後,後改為單姓解氏。

解姓女寶寶,有什麼帶有詩詞來歷的名字?

解寅午 解珍珠 解瑤華 解淑貞 解瑤環 解紫娟 解梓妍 解金鳳 解月憶

我想問一下人的姓的起源,為什麼我姓奈啊,好難聽啊,很少

解姓的來源有三:

1 以採食之地為姓。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有兒子良,良生活採食

於解,所以稱為良解。他的子孫後代於是以良的採食之地作為姓氏,

成為良氏。

2 來源於古代地名。春秋時期周王朝的京畿分為大解和小解。居

住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後來便以解為姓。

二 遷徙分佈

解姓的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山西臨汾縣)和雁門(今天的山

西代縣)。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平陽郡:三國時期魏國置郡,治所在平陽,即今天的山西臨汾縣

西南。

堂號:

樑都堂:晉代人魏時擔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績的時候為天下第一

。被封為樑都侯。

解姓在我老家叫hai為什麼那麼這樣叫

不都是方言啊

相關問題答案
解姓的由來?
河北解姓的由來?
官姓的由來?
譚姓的由來?
謝姓的由來?
聞姓的由來?
毛姓的由來?
百家姓張姓的由來?
肖姓的由來?
蔡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