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拱月亮?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太陽六合月亮 拱木星是什麼意思

“合”是一個天文學的術語,指的是兩個天體黃經相同,可以近似的理解為兩個天體相近最近的時刻。太陽合月就是太陽和黃經相同,說白了就是“朔”,每個朔望月29.5306天出現一次。

“拱”不是一個天文學的術語(它的基本意思是呈弧形),當然也有“眾星拱月”這種成語,在這之中,“拱”作為“環繞理解”。顯然,按照這個意向,太陽只有一顆,是沒法“拱”木星的。

從這種文字裡,看起來像是某些星佔的言辭,就是把話說的神祕詭異讓一般人聽不懂。不過單就這兩個概念來說,始作俑者的天文和文學功底都不出色。在我一個有點文青氣息的天愛面前就露餡了不是?

贊助廣告

有關太陽和月亮的介紹

太陽

太陽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目前在赫-羅圖上度過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個質量為1989.1億億億噸(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直徑139.2萬km(約為地球直徑的109倍)的熱氣體(嚴格說是等離子體)球。其平均密度為水的1.4倍,但這一平均密度隱含著很寬的密度範圍,從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層。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絕對星等為4.8,他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800度。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7,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週(平均週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週。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贊助廣告

太陽基本物理引數

半徑: 696295 千米.

質量: 1.989×1030 千克

溫度: 5800 ℃ (表面)

1560萬℃ (核心)

總輻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離: 1億5千萬 千米

年齡: 約50億年

對於人類來說,光輝的太陽無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態萬千的生命現象,當然也不會孕育出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太陽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它帶來了日夜和季節的輪迴,左右著地球冷暖的變化,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能源。

在人類歷史上,太陽一直是許多人頂禮膜拜的物件。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則是宙斯(萬神之王)的兒子。

太陽,這個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麼物質所組成,它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太陽只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裡,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只是因為它離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只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 氦約佔27%, 其它元素佔2%。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攝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餘下全文>>

太陽和月亮是什麼關係?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所以月亮是太陽系中一行星的衛星。地球帶著月亮一起圍繞著太陽旋轉!

世上有三種事情隱藏不了:太陽、月亮和真相。這句話出自哪裡?

佛經裡面,佛陀說的:“Three things cannot be long hidden: 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truth”

蒐集關於太陽和月亮的相關資料

太陽(Sun)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目前在赫-羅圖上度過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個質量為1989.1億億億噸(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直徑139.2萬km(約為地球直徑的109倍)的熱氣體(嚴格說是等離子體)球。其平均密度為水的1.4倍,但這一平均密度隱含著很寬的密度範圍,從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層。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絕對星等為4.8,他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800度。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8,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週(平均週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週。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太陽基本物理引數 半徑: 696295 千米. 質量: 1.989×1030 千克 溫度: 5800 ℃ (表面) 1560萬℃ (核心) 總輻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離: 1億5千萬 千米 年齡: 約50億年 對於人類來說,光輝的太陽無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態萬千的生命現象,當然也不會孕育出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太陽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它帶來了日夜和季節的輪迴,左右著地球冷暖的變化,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能源。 在人類歷史上,太陽一直是許多人頂禮膜拜的物件。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則是宙斯(萬神之王)的兒子。 太陽,這個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麼物質所組成,它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太陽只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裡,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只是因為它離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只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 氦約佔27%, 其它元素佔2%。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攝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陽的核心區域雖然很小,半徑只是太陽半徑的1/4,但卻是太陽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餘下全文>>

太陽和月亮的區別?

太陽會發光月亮不會發光。人類能登陸月球而不能登陸太陽。月亮是冷的,太陽是熱的。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月食在晚上,日食在白天。月亮上有嫦娥的傳說,關於太陽有後裔射太陽的傳說,(嫦娥和後裔是夫妻。) 還有很多。

太陽和月亮是怎麼來的

要了解太陽的起源,就必須瞭解地球的起源,因為地球和太陽的起源是分不開的。歷史上第一個科學的解釋地球和太陽系起源問題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兩位著名學者。康德是德國哲學家;拉普拉斯是法國的一位數學家,他們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個龐大的旋轉著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由氣體和固體微粒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星雲體中的大部分物質聚整合質量很大的原始太陽。與此同時,環繞在原始太陽周圍的稀疏物質微粒旋轉的加快,便向原始太陽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漸增大,在物質微粒間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漸漸形成團快,大團快再吸引小團快就形成了行星。行星周圍的物質按同樣的過程形成了衛星。這就是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

星雲說認為地球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以某種巧合或偶然中產生的,而是自然界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從唯物主義觀點,就物質的運動去說明天體的演化,星雲假說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讚揚康德的“星雲說”,指出“康德關於目前所有的天體都從旋轉的星雲團產生的學說,是從哥白尼以來天文學取得的最大進步。認為自然界在時間上沒有任何歷史的觀念,第一次被動搖了。”然而,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個星雲說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它認為整個太陽系包括太陽本身在內,是由同一個星雲主要是通過萬有引力作用而逐漸形成的這個根本論點,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

關於地球和太陽系起源還有許多假說,如碰撞說、潮汐說、大爆炸宇宙說等等。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這些假說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質疑,星雲說又躍居統治地位。國內外的許多天文學家對地球和太陽系的起源不僅進行了一般理論上的定性分析,還定量地、較詳細論述了行星的形成過程,他們都認為地球和太陽系的起源是原始星雲演化的結果。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戴文賽認為,在50億年之前,宇宙中有一個比太陽大幾倍的大星雲。這個大星雲一方面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逐漸收縮,另外在星雲內部出現許多湍渦流。於是大星雲逐漸碎裂為許多小星雲,其中之一就是太陽系前身,稱之為“原始星雲”,也叫“太陽星雲”。由於原始星雲是在湍渦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開始就不停地旋轉。

原始星雲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繼續收縮,同時旋轉加快,形狀變得越來越扁,逐漸在赤道面上形成一個“星雲盤”。組成星雲盤的物質可分為“土物質”、“水物質”、“氣物質”。這些物質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又不斷收縮和聚集,形成許多“星子”。星子又不斷吸積、吞併,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陽,在原始太陽周圍形成了“行星胎”。原始太陽和行星胎進一步演化,而形成太陽和九大行星,進而形成整個太陽系。我們居住的地球,就是九大行星之一。這就是現代星雲說。

月球的形成並無一致定論,最著名的學說有:

· 擄獲說(Capture Model)

月球被地球引力所捕獲,不過這顯然不大可能,因為容許被地球捕獲成衛星的機會率是多麼的低,太近會相撞,太遠又捉不到.

· 撞擊說(Collisonal Ejection Model / Giant Impact Model)

科學家從月球和地球類似的化學成份, 質疑地球曾在早期受某一物體撞擊,而使大量物質飛離地球,一部份物質會被吸回地球,另一些殘骸則被丟擲地球以外,自行吸積(accretion),吸積即受引力影響而互相聚在一起,大家要留意月球吸積必須要在較遠的地方,否則它會受到地球潮汐力(tidal force)的影響,碎片不能吸積成月球,或在形成後被潮汐力扯碎,碎片必須在大約離母星2.5個母星半徑之外增積成月球,此距離叫洛希極限(Roche Limit)。

最近,俄羅斯科學家利用計算機對遠古時期的大量遺蹟進......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太陽拱月亮?
太陽合月亮?
做夢夢到太陽和月亮?
夢見天上有太陽和月亮?
孕婦夢見太陽和月亮?
太陽和月亮和上升星座?
怎樣算太陽和月亮星座?
夢到太陽和月亮?
太陽和月亮星座?
夢見太陽和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