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風水?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孝莊皇后的陵墓為何建在清東陵的風水牆外?這有什麼含義、?

昭西陵鳥瞰(徐廣源提供)在遵化清東陵,有座陵寢像一隻孤雁,被建在了陵區界牆——風水牆之外、陵區總大門大紅門的旁邊。這就是昭西陵,是孝莊文皇后的陵寢。孝莊文皇后就是清朝歷史上有名的莊妃,她是皇太極的愛妃,少年天子順治帝福臨的生母,康熙大帝玄燁的祖母,她與清初三位皇帝都有著至為密切的關係。清制,皇后陵沒有自己的獨立名稱,而是根據其夫陵名來命名的。陵名第一個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個字,第二個字根據皇后陵位於夫君陵的相對方位而定。清代陵寢都坐北朝南,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東面或西面。孝莊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與遠在盛京(今瀋陽)的昭陵為一個體系。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因為孝莊文皇后的陵寢在昭陵之西,所以稱為“昭西陵”。

贊助廣告

按照史書的說法,孝莊文皇后崩逝前曾經表示,不想驚動太宗皇帝的亡靈,同時又捨不得兒孫們,所以堅持不要奉安盛京,而要在孝陵與子孫為伴。

但人們並不肯輕信史書上的記載,認為那是“為尊者諱”,於是拿出一段“太后下嫁”的公案來解釋孝莊文皇后的陵寢之謎。

據說皇太極崩逝後,正值盛年的莊妃(此時已是太后了)或是由於孤枕難耐,或是為了保住兒子順治的皇位,屈尊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在當時,寡婦再嫁即使發生在普通百姓家,也會普遭非議,更何況發生在皇家?為此,清朝皇室便將她的陵寢摒出陵區之外,建在陵區大門外一旁,讓她千秋萬代為子孫看守陵門,充當警衛,以示懲處。

贊助廣告

太后是否下嫁,學界現在尚無定論,我們在這裡不想強說其有,也不想斷言其無。但想說明的是,即使拋開太后是否下嫁的問題,也同樣可以解開孝莊文皇后的陵寢之謎。

孝莊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仍與昭陵是一個體系,也就是說,她這個皇后依舊從屬於太宗皇帝。那麼這座陵寢為什麼不葬進清東陵陵區之內,而偏偏被擱置在大門之外呢?這也不難解釋。清東陵以順治帝福臨的孝陵為主陵。孝陵位於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區內至高無上的尊貴之位。清東陵與關外的昭陵是不同的體系,絕不能混淆。如果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內,不僅打亂了兩個體系,而且將昭西陵建在任何一處,都卑於其子的孝陵,有悖於理法。這樣將昭西陵建在陵區之外,就既明確了兩個體系的界限,又滿足了孝莊文皇后死後與子孫為伴的遺願。

昭西陵所以建在大紅門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清代謁陵制度,是從輩份最高的陵開始。孝莊文皇后的輩份高於葬於清東陵的後代帝后,晚輩謁陵時,自然要先從昭西陵開始。昭西陵老照片(徐廣源提供)

昭西陵建在謁陵人必經之處的大紅門旁邊,為世代子孫及欽點王公的謁陵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清代崇尚左方,以左為貴。昭西陵正好在大紅門左方。陵址之地要求土層厚,土質細膩無沙,顏色純正,昭西陵所在之地完全符合這一要求。以此看來,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外,大紅門左旁,是當時情況下最合情合理的選擇。

孝莊文皇后,蒙族,姓博爾濟吉特,名本布泰(也可翻譯為布木布泰)。她是蒙古科爾沁大草原貝勒寨桑的第二個女兒,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她13歲的時候,就已經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動人了。她的祖父莽古思為了加強與後金的政治聯盟,維護自己部落的利益,決定將自己的孫女本布泰嫁給皇太極。

天命十年(1625)二月初二日,13歲的本布泰帶著她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在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來到了後金的新都遼陽。皇太極親自迎接到瀋陽城外的北崗,在那裡舉行了盛大宴會,歡迎送親隊伍的到來。快到遼陽城時,大金汗努爾哈赤親率眾后妃、貝勒、大臣出城迎接。入城後,“設大宴以禮成婚”。本布泰從此成了34歲的皇太極的側福晉。

早在11年前,即萬曆四十二年(1614),莽古思就已將自己的女兒、本布泰的姑母哲哲......餘下全文>>

清東陵的風水到底有多神奇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境內,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巨集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佔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寢中,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東陵之皇陵都是風水寶地嗎?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境內,世稱“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笏朝輯,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騰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王氣蔥鬱”。在東陵的15座陵寢中,長眠著161位“帝、後、妃、皇子、公主”。那麼,是不是清東陵的每一座陵寢都是風水寶地呢?鐵的事實會告訴你:1、昭西陵:孝莊文皇后的陵寢,1687年孝莊安奉於此,1725年安葬於地宮。孝莊安奉於此地後出生的“乾隆(1711年生)”,“乾隆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歲,創造了大清盛世。2、孝陵:“順治皇帝”的陵寢,“順治”安葬於此後出生的“雍正(1678年生)和乾隆”。“雍正”在位13年,享年58歲,“雍正”一掃“康熙”積弊頹風,為“乾隆”創大清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景陵:“康熙皇帝”的陵寢,1722年“康熙”去世後安葬於此,此後出生“嘉慶皇帝”,但“嘉慶皇帝”是在“雍正”安葬在“西陵泰陵”後出生的,“嘉慶”的先天命運是由“泰陵”決定的。“嘉慶皇帝”在位25年,享年61歲,是一位平庸天子,大清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4、裕陵:“乾隆皇帝”的陵寢,1799年“乾隆”安葬於此後出生了“咸豐皇帝”,“咸豐皇帝”在位11年,享年31歲。5、定陵:“咸豐皇帝”的陵寢,1866年安葬於此後出生了“光緒”和“宣統”兩位皇帝,“光緒”在位34年,享年38歲;“宣統”在位3年,享年61歲,清朝末代皇帝。“定陵”是一個生了“亡國之君”的陵寢。6、惠陵:“同治”的陵寢,1878年“同治”安葬於此,“同治”無後代。至於“順治皇帝”是在有了“瀋陽東陵福陵”後出生的;“康熙皇帝”是在有了“皇太極的瀋陽昭陵”後出生的;“道光皇帝”是在有了“清西陵雍正泰陵”後出生的;“同治皇帝”是在有了“清西陵道光慕陵”後出生的。“順治、康熙、道光、同治”這四位皇帝的先天命運都與“清東陵”沒有任何關係。通過上述事實介紹,我們應該明白:清東陵中只有“孝陵、昭西陵”是生“明君創盛世”的風水寶地,出了“雍正、乾隆”兩位好皇帝;而“裕陵、定陵”都出斷子絕孫短命亡國皇帝。至於“惠陵”因其無後代而沒有了風水上的實證意義;“景陵”也因在“康熙”去世後“雍正”去世前並沒有出生“大清皇帝”而不能用事實實證其是否風水寶地。在這裡我們只用事實說話。不從風水理論上瞎評價每座陵寢的好壞。風水寶地的實質是“穴位是否點在了龍脈中蘊藏脈氣能量的那一個地層裡能量聚集最大的那一個點上,而不是龍脈外部形貌的山環水抱砂水有情,龍脈的外表只是‘尋龍點穴’的次要因素,‘尋龍點穴’的主要因素是龍脈的內部結構和龍脈中脈氣能量聚集的方式”。明此理,則“清東陵哪一座陵寢是風水寶地,哪一座陵寢不是風水寶地”便可一眼看穿。

清東陵比清西陵被盜墓多說明清西陵風水好

沒看出好,不就那幾百年嗎。已成歷史了。

聽說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這是事實嗎?

清東陵確實是一塊難得的"風水"貳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當年順治到這一帶行圍打獵,被這一片靈山秀水所震撼,當即傳旨"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從此昌瑞山便有了規模浩大、氣勢恢巨集的清東陵。

孝莊的陵墓為什麼在清東陵的紅牆之外?

孝莊於康熙二十六年75歲高壽時去世,她為大清王朝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受後代子孫們的尊敬和愛戴。令人不解的是孝莊死後並未與皇太極合葬於瀋陽的昭陵,也沒進清皇陵,而是葬於清東陵的風水牆外,這幾乎成為千古之謎。

野史裡說,因為孝莊皇后下嫁給多爾盯,已不是皇太極的皇后了,所以她沒有資格入葬昭陵,也無顏與皇太極合葬。這種說法應該是沒什麼根據的,因為清廷官書從來沒有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的記載,康熙帝以後各帝始終承認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

未與皇太極合葬,史料有這樣一段記載。孝莊皇后生前就為自己葬地之事早有考慮,她曾囑咐康熙皇帝:“我身後之事特囑你: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順祖母,孝莊皇后死後,康熙帝遵照遺囑,將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東陵附近。這個理由我比較信服。

至於為什麼孝莊又被葬在了清東陵大紅門東側風水牆外,而不是在皇陵內呢?

史料分析真正的原因是:

第一:順治的孝陵處於陵區內至高無上的位置,而孝莊則是順治的生母,將她

葬在陵區內任何地方,位置都低於孝陵,這就與她的輩分不相稱。

第二:孝莊雖葬在遵化清東陵,但與遠在瀋陽的皇太極的昭陵仍是一個體系。

孝莊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與清東陵是兩個不同體系,不能混只能葬在東陵區外,以示區分。

第三:在清代,無論皇帝、王公謁陵,都先從最高輩分的墓主人的陵寢開始。孝莊皇后在清東陵所有內葬人中輩分最高,所以謁陵時,每次都必先從孝莊皇后的昭西陵開始。大紅門是陵區的正門。是謁陵人的必經之處。將昭陵建在大紅門旁邊,也為謁陵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避免了繞道往返之勞。

第四:清代,以左方為尊貴之位,皇帝謁陵,出入宮門、殿門、陵寢門皆走左右門。把昭陵建在大紅門左側,處於尊貴之處,也正反映了她的後代兒孫們對她的尊崇敬仰之意。大紅門左側地勢高而平坦、土厚質純,而大紅門右側,低窪多石,又濱臨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從地理環境上看,也應該將昭西陵建在大紅門左側。從以上幾點看,將孝莊皇后葬在東陵陵區外,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原因後作出的最佳選擇。

孝莊為什麼會埋在風水牆之外

清東陵以她兒子清世祖順治帝的孝陵為主陵,不論她葬哪個位置地位都比順治低,不合規矩

清東陵有多少文物???

慈禧死後,葬於清定東陵。將其一生巧取豪奪的奇珍異寶,聚集棺中。按“內務府簿冊”載,殮入棺中的珠寶玉器無論在數量和種類上都極為驚人,幾乎是一個“珠寶玉器大全”。

這些珍品,均系天然材料雕成,單是選料就極為難得,更不用說構思之匠心獨運,雕琢之巧奪天工了。這一棺奇珍異寶的價值,據當時人估計,不算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私人的奉獻,僅皇家隨葬品入賬者,就值五千萬兩白銀!至於這些珍寶的藝術價值,那就更是無法估量,可謂價值連城。慈禧太后這一具棺槨,其珍寶之多,貴重之巨,堪稱世界之最了。

瀋陽東陵對面的住宅風水好不好? 10分

墳場周圍的房子都不好。

清東陵與清西陵為何要分開而建?

清朝自1644年入關到1911年滅亡,歷時267年。它的滅亡,不僅是清朝的滅亡,也是中國二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滅亡。在清朝入關後,先後有10人當了皇帝。除了末皇帝傅儀外,其餘9人均按帝制葬禮,歸葬於東陵、西陵兩處。而傅儀死後多年,其骨灰也葬於清西陵。清東、西兩陵,成為封建社會最後的二處陵址。

東陵位於河北遵化縣馬蘭峪西部昌端山主峰南麓,距北京100餘公里。是一座規模十分巨集大、體系比較完整的古代陵墓建築群。整個陵區共有清帝陵5座:即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豐)、慧陵(同治);後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陵1座。這15座陵墓群,埋葬著清5帝、14後、136個嬪妃。近代著名的皇后慈禧太后也葬在這裡。

西陵在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也是一座規模巨集大、富麗堂皇的古代陵墓建築群。整個陵區共有清帝陵四座,即泰陵(雍正)、昌陵(嘉慶)、慕陵(道光)、崇陵(光緒);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子園陵7座。這14座陵墓群,共葬了76人。

清王朝的帝陵陵址選擇在這二處是有原因的,特別是東陵的陵址,與政治風水極有關聯。所謂政治風水,就是假借風水外衣為其政治需要而服務。這在封建社會,是統治者所慣用的。入關後的順治帝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然而野史與傳說的雜亂,卻給東陵陵址的選定,披上了層令人恍惚的紗衣。其中一說是順治自己看中的:順治帝“嘗校獵遵化,至後為孝陵之地,停轡四顧,曰‘此山王氣蔥鬱非常,可為朕壽宮’。因自取佩玠(即指環)擲之,諭侍臣曰:‘玠落處定為穴,即可因以起工’。後有善青鳥者(風水先生——筆者注)視之,相驚以為吉壤也。”(徐珂《清稗類鈔·方技類》)一說是明朝亡國之君崇禎帝選中的,由於李自成殺進北京,崇禎帝未及為自己壽宮動工,就吊死在景山。明朝亡國之君未能如願享用的“萬年吉地”,於是就被清王朝開國之主佔用了。還有一說是欽天監杜如預、楊巨集量等“勘測過孝陵”。產生多種說法的原因,是與滿族入關統治漢族有關的。清統治者入關後,在攻克揚州時,多爾袞曾致書史可法勸降,信中聲言:“國家之撫定燕京,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朝也。”清入關奪的不是大明天下,而是幫助明滅李自成的。反映到墓葬問題上,就出現了明崇禎帝選的陵址,傳給清世祖順治紶“佳話”,這對於贏得漢人之心,在政治上是需要的。

出於這個政治目的,順治的孝陵乃至清朝以後的歷代陵寢,大體都吸納了明朝帝陵陵制。首先,關於墓葬的風水,完全遵循了關內漢族堪輿術的一套理論。如孝陵為順治自己選陵址一說;如乾隆帝在《哀明陵十三韻》中所稱:“英雄具眼自非常,豈待王廖陳其藝。”(王,指山東王賢;廖,指江西廖均卿,均為當時著名風水大師。)清帝選陵址,也是件宮內大事,乾隆帝自認為也學會了堪輿術,不需要聽任漢族堪輿家的點撥了。

其次,清東、西兩陵的地面建築,其大體格局,也同明陵相仿。以孝陵為例:石碑坊、神道、大紅門、聖德神功碑、石象生、石橋、碑亭、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及寶城寶頂等均備。只有聖德神功碑,自道光帝的慕陵開始,以後的四帝陵均沒設定。

第三,清入關前遵行的是火化。據《東華錄》記載,乾隆帝在追述滿清墓葬制式時曾說:“本朝肇跡關東,以師兵為營衛,遷涉無常,遇父母之喪,棄之不忍,攜之不能,故用火化,以便隨身捧持,聊以隨其不忍相離之願,非得已也。”土葬是滿族入關後才從順治帝開始的。順治帝雖然葬在孝陵,據載也是火化後才土葬的。他6歲登基,在位18年,24歲突然死去,成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據《大清會典事例》所載,順治十七年(1660),深得順治帝寵愛的董鄂妃紅顏......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清東陵風水解析?
清東陵風水先生是誰?
清東陵風水視訊?
清東陵風水?
清東陵風水圖?
清西陵風水圖?
清孝陵風水?
清西陵風水?
清東陵誰看的風水?
套房大門東南風水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