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禮儀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中國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禮節之多之全可謂是冠絕天下,舉凡宇宙之大、蒼蠅之微,只要人類生活中所能碰見之事,具體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無不有一套周全完備的禮節。禮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間要“上慈下孝”,兄弟間要“兄友弟恭”,夫妻間要“相敬如賓”,朋友間要“謙恭禮讓”,鄰居間要“守望相助”,等等。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禮不可廢,禮是一種美德,少了禮節,便是道德敗壞。前幾天,鄰居的一位阿姨來串門,閒談中,她說起自己女兒忤逆不孝。我當時嚇了一跳,她的女兒我是見過的,那時她還沒有出嫁,是一個漂亮活潑的女孩,待人溫柔有禮。她是她母親最小的孩子且是唯一的女兒,與母親自然很親熱貼心。這樣的一個女孩,我倒是想象不出怎麼會對母親不孝。於是我問她女兒如何不孝,她說女兒除夕沒有上門給她拜年送紅包,只是大年初一打了一個電話,讓她心裡很不舒服。我恍然大悟,原來她老家的風俗是,嫁出的女兒理應趕在年內回門拜年。我問她,你女兒知道這些俗禮嗎,她想了想才說,她就算不懂也該問我呀。我啞然。

贊助廣告

禮節者,顧名思義,謂有禮有節。有禮即講禮貌,待人要有恭敬的態度;有節是守規矩,行事要有節度,不可過之,亦不可不及。

既要講禮貌,就應該有個樣子,不管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反正這個“貌”是必須要有的。只要表面畢恭畢敬,哪管你滿肚子的惡毒心腸。王熙鳳對老祖宗小兄弟,姑娘妯娌等可是一個個禮數周到,友善親熱,儘管潑辣,禮卻不失。且不說她如何暗施毒計害尤二姐,能在表面上做出一副親熱友愛的樣子來,這份功力已不可小覷。

小時候看電視,看到皇帝杖責臣子,臣子卻還叩頭謝恩,那時候覺得很奇怪,如今懂了。皇恩浩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皇上要把你下獄處死,你還是要謝主龍恩,何況只是打上幾板子。謝就謝吧,謝一謝恩也是應該的,畢竟只是杖擊不是上菜市口;上菜市口也要慶幸只是砍頭不是凌遲,也算是極大的恩典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廢了禮數規矩。在心裡,你儘可罵遍皇帝的祖宗十八代。

贊助廣告

中國崇尚中庸之道,禮還有個節度,規矩一套一套的,做什麼事該用什麼樣的規矩,那是絕對出不得差錯的。祭祀該殺幾頭牛幾隻羊,送禮該送幾匹布幾匹絹,這些都是有學問的,萬萬馬虎不得。

中國的禮節傳統源遠流長,且與政治密不可分。從周公制禮樂起始,禮節就已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美德,而成為一種不可逾越的行為規範,只有合乎“禮”的才是合理的,否則便是大逆不道。到了孔夫子,更是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這個“禮”,其實便是維護倫理道德、社會秩序的規範。有禮,臣子百姓便不敢犯上,天子可穩坐寶位,至於禮崩樂壞,往往起自統治者的荒淫無道,這是無可奈何,誰叫自己訂的規矩自己帶頭破壞,可也怨不得誰了。天子犯法,尚與庶民同罪,何況這種事關禮制的大問題呢。

禮節可以表示出尊卑關係,並被當作是社會秩序的基礎。據說光緒年間,外國人送給慈禧一輛汽車,慈禧只坐了一回,就再也不肯坐了,因為她覺得讓一個車伕坐在她前面是對她不敬,壞了禮數。這只是一個笑談,從中卻可照出部分中國人的心態。

中國人的禮節觀念根深蒂固,禮節甚至比身家性命都還重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祈老太爺,不是在對待侵入者時還講究禮數週全嗎?禮節,已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身可死,禮卻不可廢,這種精神,也足以標榜功德了。

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禮節,雖然他們也有一套繁縟的禮儀,但卻只用在宮廷和外交場合。中國人則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把禮節運用得爐火純青。比如說兩個人同進一個門,一個伸手說:“請。”另一個忙退後伸手說:“豈敢,還是您先請。”如此雙方推讓幾番,最後二人攜手同......餘下全文>>

中國的傳統禮節都是什麼?完全一點的!!~

中國傳統禮節知多少? 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十二、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 (二)在校 一、升降國旗及唱國歌、校歌時,肅立示敬。 二、師長上下課時,起立致敬。 三、向師長質疑問難,必起立。 四、路遇師長,肅立道旁致敬。 五、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 六、考試時,不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 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三)處世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搗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 四、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六、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七、於肩挑小販苦力,莫討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報;開罪於人須求解,開罪於我應加恕。 九、善人自當親近,須要久敬;惡人自當敬而遠之。 十、遇事要鎮靜,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 (四)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二、入座後不橫肱,不伸足。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後食。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十、匙有餘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餚菜,不倍於他人。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後。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於狗。 十七、碗中不留飯粒。 十八、不對人剔牙齒。 十九、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二一、宴畢,主人進巾進茶。 (五)出門 一、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二、見長者,必趨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菸,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車見長者必下,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禮。 六、夜必歸家,因事不能歸時,必先告家人。 七、車馬繁雜衝區,不招呼敬禮。 八、不立在路上久談。 九、不走馬路中間,越路須先向左右看清,不可與汽車爭路。 十、行走時,步履宜穩重,並宜張胸閉口,目向前視。 十一、遇婦女老弱,應儘先讓路讓座。 十二、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於人,須隨即稱謝。 十三、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船。 十五、在舟車上或飛機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並不得隨便涕痰。 (六)訪人 一、先立外輕輕釦門,主人讓入方入。 二、入內有他客,主人為介紹,須一一為禮,辭出時亦如之。 三、入內見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須請主人另至他所述說。 四、坐談時見有他客來,即辭出。 五、坐立必正,不傾聽,不譁笑。 六、不攜一切動物上堂。 七、主人室內之信件文書,概不取看。 八、談話應答必顧望。 九、將上堂,聲必揚。 十、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鐘表,即須辭出。 十二、飯......餘下全文>>

中國的傳統禮儀有哪些?

動作,比如—拱手,拜,稱謂,敬酒,送禮

中國的傳統禮儀要求有哪些?

中華民族有懂禮、習禮、守禮、重禮的傳統,所以被稱之為“禮儀之邦”。禮儀在古代社會規範著人的道德和行為,也是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之一。禮儀在歷史上被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揚。《周禮》、《儀禮》、《禮記》三部專門闡述禮的經典著作在中華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禮深含人類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本身的期望和寬容,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審美情趣的重視和培養,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協調。《左傳·隱公十一年》所謂:“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 那麼,什麼是禮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禮是天地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所謂“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左傳·文公十五年》)等。禮還成為文明與野蠻的界標,古人以禮分夷夏(即野蠻與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內外。禮是秩序,禮對社會秩序、上下尊卑關係有嚴格的規範。禮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設計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機構的主要藍本。 禮還是日常生活的準則,其根據仁義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儀軌包羅永珍。禮能讓人區別於動物,例如食禮中的種種規矩。禮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方式,例如其對稱謂、迎送、儀容、宴飲、書信交往等都有相應的規範。以大類劃分,它包括吉、凶、軍、兵、嘉五禮,以小類劃分,則有數十種,以至於《禮記·中庸》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說。 為何要學禮重禮呢?《禮記·曲禮》有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①。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

傳統習俗:包擴一些節日以及相關的的傳統。元宵看花燈吃湯圓,端午划船吃粽子,中秋賞月吃月餅等。

傳統建築,瓦房竹樓還有很多。

傳統文藝,古代文學,傳統戲曲,繪畫,樂器等。

傳統思想,傳統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等。

傳統禮儀是什麼?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裡的“禮”包含了傳統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係密切。這裡只就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禮儀擇要介紹。

一、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

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二、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

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三、入坐之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四、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五、拜賀慶弔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

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餘下全文>>

傳統禮儀的分類都有哪些

漢民族傳統禮儀分為“吉、凶、軍、賓、嘉”五禮

吉禮:天神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列星)、地祗祭(社、稷、五祀、五嶽、山林、川澤、四鎮、四瀆、城隍、六宗、四方百物等)、人鬼祭(先祖、帝王、先聖、先師、賢臣等)

凶禮: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

軍禮: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

賓禮:朝、宗、覲、遇、相見禮、蕃王來朝禮等

嘉禮:飲食之禮、廠冠之禮、賓射之禮、燕饗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巡守禮、即位改元禮等

中國傳統的家庭禮儀有哪些

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入坐之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拜賀慶弔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週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十分看重。傳統婚禮有六道程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的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華傳統禮儀有哪些?
水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陽曆節日有哪些?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四月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陰曆的傳統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