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施的名人有那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世界上的施姓名人有哪些?

施之常

春秋時魯國人,為孔門弟子。

施世瑛

字玉華,唐朝安吉人。勇斷有才能。隋未天下動亂,世瑛率宗族鄉鄰子弟,聚糧自守,保衛安寧。後聞高祖起兵,世瑛又率眾歸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 仇

沛(今江蘇省沛縣一帶)人,西漢今文易學“施氏學”的開創者。他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專治群經的學者,曾經與諸儒雜論五經的同異於石渠閣,雄辯滔滔,一時名聲大噪,詔拜仇博士。

施 璘

藍田(今屬陝西省)人,字仲寶,五代時後周畫家。善畫生竹,為當時絕技,有十幅《竹圖》傳世。

施 全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義士。初為任殿司小校,聞岳飛被秦檜所殺,悲憤填膺,於是挺身而出,刺殺秦檜,然壯志未酬身先死。

贊助廣告

施 惠

字君美。杭州人。約元元貞初前後在世。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王世貞《曲藻》、沈德符《顧曲雜言》、沈自晉《南詞新譜》均認為系南戲《拜月亭》作者。王驥德《曲律·雜論》謂“世傳《拜月》為施君美作。”呂天成《曲品》則認為:“雲此記出施君美筆,亦無的據。”元鍾嗣成《錄鬼簿》卷下列於“方今已死名公才人,餘相知者”項內,雲“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吳山城隍廟前,以坐賈為業。公巨目美髯,好談笑。餘嘗與趙君卿、陳彥實、顏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論。詩酒之暇,唯以填詞和曲為事。有《古今砌話》,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下附[凌波曲]弔詞,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一事。清張大復《寒山堂曲譜》引注則作:“吳門醫隱施惠,字君美著。”與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記》開場[滿江紅]有:“自古錢塘物華盛,地靈人傑。昔日化魚龍之所,勢分兩浙。”則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傳奇匯考標目》別本第五稱:“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並列其所著《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戲小喬》三劇(後兩劇今未見),不知何劇。故《拜月亭》,尚難定論。另曾與範冰壺等合作《鷫鸘裘》雜劇,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詠劍》套數。

贊助廣告

施 清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文學家。康熙間召試鴻博。篤學嗜古,詩文樸厚,時稱雄才,著有《攬雲集》、《十三經同解》等。

施 琅

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晉江(今泉州市)人,清代名將。曾任水師提督,臺灣省的開拓者,因功封靖海侯。

施之常

字子恆,又稱施子,《家語》作子常,春秋末年魯國人,為孔門七十二弟子之。唐代贈“乘氏伯”,宋封臨“濮侯”。

施肩吾

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桐廬)人,唐元和十年進士,晚年隱於洪州西山(今江西省建新)修道,是西山派道教的創始人,內丹術的倡導者。又是詩人,其詩奇麗。有《西山集》十卷、《西山群仙會真記》等。

施世瑛

安吉(今屬浙江省)人,唐代大臣。隋末時聚糧自守,保境安民。後聞高祖起兵,遂率眾歸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德操:鹽官(今浙江省海寧西南)人,南宋學者,人稱持正先生。他推崇孟子而排斥佛教,提倡性理之學,指出佛教的人性理論具有片面性。

施耐庵(1296-1370)

原名耳,又名子安,錢塘(一說姑蘇)人,遷居興化(一說淮安),元末明初小說家。元至順進士。少精敏,擅文章,曾出仕錢塘,又傳他曾參加憨士誠軍。後棄官歸鄉,閒門著述,有《水滸》、《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等傳世。《水滸傳》,寫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義的事。在民間流行,影響很大。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一。

施宜生

福建省浦城(一作邵武)人,元代書法家,官至翰林學士。工書、法蘇軾,自號三住老人。

施兆昂

福建省福清人,明萬曆年間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學問淹博,工詩賦,精書畫,有《天尺樓稿》。

施閏章:安徽省宣城人,清代官吏、......餘下全文>>

姓施的名人有哪些?他們是做什麼的?

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彥端,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關於其籍貫,有興化說、蘇州說、杭州說。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眾說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其門人。

施洋(1889年6月13日-1923年2月15日),原名吉超,號萬里,後改名洋,字伯高,生於湖北省竹山縣麻家渡鎮楊家河村,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律師。1922年6月經許白昊、項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2月1日施洋以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的身份參加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指導工作,後指示“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爆發。2月7日下午,湖北軍閥蕭耀南開始採取武力鎮壓措施,當晚,施洋在家中被捕,後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密令下,於1923年2月15日凌晨在武昌洪山將施洋執行死刑。

施襄夏 ,1710~1771,清代圍棋國手。

施襄夏名紹暗,號定庵。浙江海寧人,生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

施琅(1621-1696),字尊候,號琢公,明末清初軍事家。原為鄭芝龍和鄭成功的部將,降清後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1683年率軍渡海統一臺灣。由於“背鄭降清”,後人對施琅頗有爭議。

施文慶(?-589) 南朝陳吳興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家本吏門。初事太子陳叔寶,拔為主書。叔寶即位,遷中書舍人,與倖臣沈客卿共掌機密。隋軍欲南下,四方州鎮相繼表聞,與客卿抑而不言。群臣共議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至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南)宜沿江佈防,竟為所阻。及隋軍攻入建康(今江蘇南京),文武啟請經略之計,又不能行。陳亡被殺。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今浙江省富陽市洞橋鎮賢德村人,施肩吾,北宋道士。自號華陽子。九江(一說湓浦)人。世稱華陽真人,著有《太白經》等著作。

施讎,我國漢代著名經學家,著《易經》十二篇,作易經《章句》二篇。

施光南(1940—1990年5月2日),為中國成立後我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稱為“時代歌手”。曾任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作品有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劇音樂《傷逝》等。

《祝酒歌》1979年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週年獻禮演出一等獎。1990年創作了第十一屆亞運會主題歌《燃燒吧,火炬》。1990年5月2日施光南去世,享年49歲。著有《施光南歌曲選》。

歷史上姓施的名人和簡介

施之常

春秋時魯國人,為孔門弟子。

秦漢以後,頭一個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是施讎。他是漢武帝獨尊儒家之後,專治群經的學者,曾經與諸儒雜論五經的同異於石渠閣,雄辯滔滔,一時名氣大噪。

施全

是一位忠義凜然的烈士。南宋的秦檜,是連自己的子孫都唾棄的大奸臣,他以毒計害死岳飛以後,當時的老百姓都悲憤填膺,施全就在此時挺身而出為國除害。他挾著尖刀,毫無畏懼地刺殺秦檜,他的壯志雖然不幸未酬,可是他的英烈事蹟,卻幾乎跟當年的荊軻刺秦王一樣,已經永垂不朽。

施琅

字尊侯,號琢公,清晉江人,生卒年不詳。初為明代鄭芝龍部將,降清後,平臺灣,滅鄭氏,封靖海侯,卒諡襄壯。

姓施的名人有哪些

施之常

春秋時魯國人,為孔門弟子。

秦漢以後,頭一個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是施讎。他是漢武帝獨尊儒家之後,專治群經的學者,曾經與諸儒雜論五經的同異於石渠閣,雄辯滔滔,一時名氣大噪。

宋代的施全,是一位忠義凜然的烈士。南宋的秦檜,是連自己的子孫都唾棄的大奸臣,他以毒計害死岳飛以後,當時的老百姓都悲憤填膺,施全就在此時挺身而出為國除害。他挾著尖刀,毫無畏懼地刺殺秦檜,他的壯志雖然不幸未酬,可是他的英烈事蹟,卻幾乎跟當年的荊軻刺秦王一樣,已經永垂不朽。

西施

春秋越國美女。生卒年不詳。越國苧蘿(今浙江諸暨縣南)人。本為浣紗女,適越王句踐為吳所敗,欲獻美女以亂其政,乃令范蠡獻西施,吳王大悅,果迷惑耿政,後為越所滅。見《漢?趙曄?吳越春秋?卷九?句踐陰謀外傳》。亦稱為西子、先施。

施琅

字尊侯,號琢公,清晉江人,生卒年不詳。初為明代鄭芝龍部將,降清後,平臺灣,滅鄭氏,封靖海侯,卒諡襄壯。

我國曆史上姓施的名人有哪些

施父。春秋時魯國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稱施父尾。其在魯桓公時任大夫之職,據說他精通音律,曾視來訪的曹國太子賞樂姿態之變化,斷言曹伯(曹國國君)將不久於人世,果驗。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後成為春秋名臣。傳到施公之重孫孝叔時,以祖名為姓,以示與別的家族不同,於是形成施父姓,後省去父字,遂為施姓。他們尊施父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姓有什麼來源?歷代名人有哪些姓施的?

一、姓氏源流

施(Shī)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惠公子尾生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載,春秋時魯惠公(姬姓,黃帝之後)子尾生,字施父,其後代以祖字為姓,世代相傳,稱為施氏。

2、出自夏時施國,為夏時施國公族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夏時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帶),國亡以後,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姓施。

3、出自子姓,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據《左傳》所載,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為衛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稱邽)氏、錡氏、飢氏、樊氏和終葵氏等。施氏為制旗幟的工匠,其後代相傳姓施,稱為施氏。

4、出自方姓,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難時改姓施。據《姓氏詞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殺後,其同族外逃,懼怕株連改此姓。“施”字拆開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雲南白族以海螺為圖騰的氏族,漢姓為施;明、清時雲南土司有施姓;世居瀋陽之滿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納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施父。春秋時魯國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稱施父尾。其在魯桓公時任大夫之職,據說他精通音律,曾視來訪的曹國太子賞樂姿態之變化,斷言曹伯(曹國國君)將不久於人世,果驗。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後成為春秋名臣。傳到施公之重孫孝叔時,以祖名為姓,以示與別的家族不同,於是形成施父姓,後省去父字,遂為施姓。他們尊施父為施姓的得姓始祖。

古代有無姓施的名人 30分

施 仇:西漢“施氏伐”的開創者。

施 璘:五代時後周畫家。

施 清:清代文學家。

施 琅:清代名將。

施肩吾:唐代進士,詩人。

施德操:南宋學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施宜生:元代書法家。

施姓氏的由來

施姓起源

源出有五:   1、出自上古夏時施國,為夏時施國公族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夏時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帶),國亡以後,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姓施。   施氏最早為夏代諸侯。《夏記》載:“夏諸侯有施氏,國亡,其後以國為氏”。另一說為殷代遺民。《左傳》載:“分康叔以大路、少白、緒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封畛土略……”然而,後世均無其後裔承傳。   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惠公子尾生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載,春秋時魯惠公(姬姓,黃帝之後)子尾生,字施父,其後代以祖字為姓,世代相傳,稱為施氏。   這是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認的施姓發源地,則是3000年前的魯國。   主要依據是《姓纂》上面的記載。   《姓纂》是這樣說的:“魯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孫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孫也,因氏焉,漢有博士讎。”由此可見,施姓是周代的諸侯魯惠公的後裔,魯惠公的兒子名叫施父,是魯國的大夫,傳到惠公的五世孫之時,乾脆以祖名為姓,以示與其他家族的不同。

施姓始祖

施父。春秋時魯國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稱施父尾。其在魯桓公時任大夫之職,據說他精通音律,曾視來訪的曹國太子賞樂姿態之變化,斷言曹伯(曹國國君)將不久於人世,果驗。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後成為春秋名臣。傳到施公之重孫孝叔時,以祖名為姓,以示與別的家族不同,於是形成施父姓,後省去父字,遂為施姓。他們尊施父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姓祖先

1 軒轅黃帝→2元囂→3蟲喬極→4帝嚳→5棄→6※璽→7叔均→8不※→9鞠陶→10公劉→11慶節→12皇僕→13差弗→14毀阝俞→15公非→16高圉 →17亞圉→18公叔祖類→19古公dan父→20季歷→21文王昌→22周公旦→23伯禽→24煬公熙→25魏公※→26獻公具→27武公※→28孝公稱→29惠公弗湟→30施父→31施伯   3、出自子姓,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據《左傳》所載,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為衛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稱邽)氏、錡氏、飢氏、樊氏和終葵氏等。施氏為制旗幟的工匠,其後代相傳姓施,稱為施氏。   4、出自方姓,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難時改姓施。據《姓氏詞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殺後,其同族外逃,懼怕株連改此姓。“施”字拆開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雲南白族以海螺為圖騰的氏族,漢姓為施;明、清時雲南土司有施姓;世居瀋陽之滿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骸、納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古人施粥的例子,要名要姓,最好是名人

蒲松齡寫聊齋的時候 施粥換故事

姓郭的名人有哪些 20分

郭氏是大姓,人口排名全國第十幾左右。

現代:郭達、郭冬臨、郭富城、郭躍、郭晉安、郭德綱、郭美美、郭晶晶、郭敬明、郭蘭英。

古代: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官拜汾陽王)

郭威(後周開國皇帝)

郭沫若(著名詩人)

郭淮(三國名將)

郭汜(三國名將,董卓部將)

郭嘉(曹操謀士)

郭隗 (燕國謀士)

郭子興(元末農民起義領袖)

郭守敬(元代科學家)

郭槐(宋代大太監)

郭 隗:戰國時代燕國大臣,為燕昭王招賢納士出計獻策,為燕國的興起作出了貢獻。

郭 伋:東漢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初為漁陽都尉,王莽時,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陽人,西晉時的玄學名士。

郭 璞: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人,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博學多才。代表作為《遊仙詩》,著有《江賦》等著作。並註釋《爾雅》、《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等典籍,為後世註疏家所推重。

郭 威: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人,五代時期後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時的一系列改革為趙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郭 象:西晉學者、玄學大師,所撰《莊子注》對後世影響很大。

郭 嘉:三國時魏曹操謀士。多謀善戰,屢建謀功,尤以官渡之戰顯名。

郭 沔: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時音樂家、琴家、浙派創始者。作《瀟湘水雲》、《泛滄浪》、《飛鳴吟》等曲。

郭 標:廣東省中山人,近現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亞華僑領袖。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人,唐代軍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亂,維護國家統一中功績卓著。

郭忠恕: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宋著名畫家、文字學家。著有《佩 》三卷、《汗簡》等。

郭若虛:宋代太原(今屬山西省)人,著名書畫評論家,所著《圖畫見聞志》集中體現了他在繪畫上的主張及見解。

郭守敬:順德邢臺(今河北省邢臺)人,元朝著名文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主持編制了《授時歷》,施行達360年,為我國曆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

郭子興:元代定遠(今屬安徽省)人,為元末起義軍中江淮地區首領,後被朱元璋追封為滁陽王。

郭子儀:唐朝名將,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亂,德宗時被尊為尚父,亦稱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學家,為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他主持編制了《授時歷》,施行達360年,為我國曆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

郭嘉:三國時,魏曹操之謀士。多謀善戰,屢建謀功,尤以官渡之戰顯名。死時年僅38歲。

郭璞:東晉訓詁學家。博學多才,好古文奇字,註釋《爾雅》 、《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等為後世註疏家所推重。

郭解:西漢遊俠。折節以儉,以德報怨。

郭縱:戰國時,大工商業者。因經營鐵冶煉鑄造業而成為鉅富。

郭威:後周皇帝。

郭子興:元代定遠(今屬安徽省)人,為元末起義軍中江淮地區首領,後被朱元璋追封為滁陽王。

郭亮生:清代常寧(今屬湖南省)人。自幼研習岐黃醫術,醫術精湛,著有《豆麻心經》一書。

郭嵩燾:清代湖南湘陰人,為中國第一位駐英大使,曾任廣東巡撫、兵部侍郎等職。

郭沫若:四川省樂山人,現代史上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著有《女神》、《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等許多著作。

郭永懷:山東省榮城人,著名的空氣力學家,我國導彈、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軍事學家。曾任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1955年授中將銜,是位集詩人、學者與書法家於一身的將軍,是國內外公認的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權威。郭化若原來文化水平很低,只上過5年學,全靠自學考入......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施的名人有那些?
姓氏張的名人有那些?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姓甘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現代姓翟的名人有哪些?
姓湯的名人有哪些?
姓單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