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有什麼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漢族特點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漢族在全國分佈的特點是東密西疏,據2005年的統計,漢族人口為118295萬人,佔總人口的90.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漢族佔總人口比重91.59%。

汗族形成歷史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佈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型別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遠古傳說,還描述了漢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在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見母系氏族制)的階段;關於黃帝的傳說,則標誌著由母系氏族部落轉化為父系氏族部落(見父系氏族制),並已進入部落聯盟階段。傳說在黃帝之後相繼以禪讓方式為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被認為是黃帝的子孫   公元前21世紀,中原地區的原始公社制時代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階級社會已經出現在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從公元前21世紀以後,相繼出現了夏(約公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幾個王朝。首先在黃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濟之間以及淮河支流汝、潁上游;繼而發展至淮河、泗水、長江、漢水的廣大地區。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 以與蠻、夷、戎、 狄相區別。但是,這時華夷之辨尚不甚嚴。   春秋(前770~前476)時,華夷貴賤尊卑的觀念已很強烈,當時區分華夏與蠻夷的標準,族類與文化都被重視,文化尤為首要因素。華夷因禮俗、服飾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僅與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而且是兩個最強大的華夏諸侯。七雄合縱、連橫、兼併、爭戰,但族體相同,形成諸夏統一趨勢;於是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佈區域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隨後漢朝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此時漢族人口分佈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從西晉末年起,五胡亂華,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而從西晉到隋代的建立這一段期間,漢族進入中亞和雲南。到明,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族.自明朝起漢族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贊助廣告

語言文字

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有許多不同的劃分方法,參見漢語方言詞條)。近幾年來不少學者認為廣西的平話、山西的晉語應與其他七大方言並列。對漢語......餘下全文>>

漢人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8大特徵:

八大特點:

1, 頭髮:直而質地較粗,橫切面呈圓形。

2, 髮色:黑。

3, 膚色:黃或黃褐。

4, 眼形:杏仁眼,兩眼分開較遠,即常說的“鳳眼”。眼臉較厚,具有蒙古褶(單眼皮)。

贊助廣告

5, 眼色:黑褐色。

6, 鼻形:鼻根較低扁。

7, 臉形:顴骨較突,面形扁平。

8, 體毛:體毛和鬍鬚較少。

四次特點:

1, 體形:肩寬,軀幹長,四肢較短。

2, 體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3, 牙齒:常有箕形門齒。

4, 蒙古斑:即所謂的“胎記”,在嬰兒期至5歲時常出現。

從這12點特徵來看,現代中國人的體質特點。不僅可以追溯到殷商之際,而且可以至新石器時代,甚至一直到北京人的遠古時期。

作為漢族的特徵,除了是蒙古人種的特徵外,還摻雜一定比例的馬來人種特性。

而漢族與蒙古族、朝鮮族、藏族、馬來各族等不同的是文化特徵。

1、理性至上,謀定後動,反對盲動,反對匹夫之勇,崇尚智力。

2、對宗教敬而遠之,只求不為害,多拜好於少拜,並不篤信。

3、中庸,反對極端。甚至太好的事情,也不多人相信。

4、守成,反對冒險。經驗告訴我們,守成雖然慢一些,但是損失也小。結果還是好的。

5、和平。農業生產需要安寧,反對侵略。

6、豁達。夢想天下大同,人人相安無事,得失自有天意。

漢族有什麼 身體特徵?

八大特點:

1, 頭髮:直而質地較粗,橫切面呈圓形。

2, 髮色:黑。

3, 膚色:黃或黃褐。

4, 眼形:杏仁眼,兩眼分開較遠,即常說的“鳳眼”。眼臉較厚,具有蒙古褶(單眼皮)。

5, 眼色:黑褐色。

6, 鼻形:鼻根較低扁。

7, 臉形:顴骨較突,面形扁平。

8, 體毛:體毛和鬍鬚較少。

四次特點:

1, 體形:肩寬,軀幹長,四肢較短。

2, 體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3, 牙齒:常有箕形門齒。

4, 蒙古斑:即所謂的“胎記”,在嬰兒期至5歲時常出現。

從這12點特徵來看,現代中國人的體質特點。不僅可以追溯到殷商之際,而且可以至新石器時代,甚至一直到北京人的遠古時期。

漢族服裝有什麼特點

漢族服裝,就是漢服。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繫帶。主要有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等幾種型別。根據用途分為常服和禮服。常服重實用比較簡單 隨意,禮服則是大方華麗。幾千年的服飾體系是非常完整的,基本上什麼特色都會有。

漢族的特色風情是什麼

漢族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很多特色風情。有的已經失傳,有的已經為他民族吸收為大家共有。現在還在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民間同樣流行的主要有:

1、過春節。農曆初一,所有人無論在家的,遠在千山萬水的都要趕回家,與家人團聚。

2、貼春聯。每家每戶都要或者自己寫,或買回寫有祝福家人平安,吉祥、發達、興隆內容的春聯。祝福來年好運。

3、吃湯圓。節前,老人們就要自己用糯米做湯圓粉子,用好吃的花生黑桃等乾果磨細做芯子,大年初一早晨大家必須吃湯圓。表示家人團圓。

4、春節老人給小孩壓歲錢。小孩子起床後,要來到老人們面前給老人拜年,老人們給後輩壓歲錢。表示辟邪驅鬼。古代年據說是一種鬼,歲與年通。壓歲就是驅鬼。

5、修建家族祠堂祭祖。提供家族後人祭奠祖先用。

6、端午節吃粽子。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端午節要吃粽子。同時並將粽子撒入江中祭奠屈原。

7、農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八,表示事物種類很多,慶祝豐收。

8、撰寫族譜記載家族史。為了辨別,區別後人備份,記載家族的優秀人物教育後人。很多有文化傳統的家族都要一代一代的編寫族譜。

9、婚宴上新人喝交杯酒。交杯酒又叫合巹(讀jīn),表示喝了酒就算正式結婚的意思。

10、老人壽宴上吃壽桃,長壽麵。表示祝福老人長壽的意思。

等。

漢族的民俗是什麼? 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為漢族。

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訂,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現為國際通用語文之一。漢族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食俗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主食 米食和麵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型別,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穀類、薯類作物作為雜糧也都成為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漢族主食的製作方法豐富多采,米麵製品,各不少於數百種。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為主,大米制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麵、餈飯、湯圓、粽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麵食為主,饅頭、包子、麵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為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麵、西北、華北抻面、四川擔擔麵、江蘇過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菜餚 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餚的眾多不同型別,是因為受到多方面的條件影響。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製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餚型別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間口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為有特色的地區性的菜餚型別,最後發展成為較有代表性的菜系。匯成漢族飲食文化的洋洋大觀。

飲料 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除酒和茶兩種主要飲料,某些水果等製品也成為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人們的飲料。

節日食品 節日食品是豐富多采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比較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舊時代的宮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慶典等儀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代漢族的多數地區,這種現象早已結束,只在少數偏遠地區或某些特定場合,還殘存著一些象徵性的活動。

二是供人們在節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製品。這是節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另外,漢族許多地區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捲,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寒食節的冷食,農曆二月二日吃豬頭、咬蠶豆、嘗新節吃新谷,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桃、壽糕等,都......餘下全文>>

漢族的特點是什麼

漢族的特點:

1、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也是數個現代國家的主要族群,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

2、漢族在全國分佈的特點是東密西疏,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5個少數民族,約佔全國人口8%。

漢族是外族對華夏族的稱呼。稱謂始於漢代,並沿用至今。漢族是經過長期歷史發展。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民族遷徙和融合,使漢族不斷得以發展興旺,逐漸成為人口最多、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民族。

漢族的特色是什麼?

漢族服飾

漢民族有自己悠久華美的服飾,即漢服。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之一,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延續到甲申之難(1644年)。。在經歷滿清兩百多年的統治後,今日的漢族逐漸忘記了自己曾經擁有的華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古老民族。今天人們看到的“唐裝”和旗袍、長衫馬褂都不是漢族的民族服飾,而是滿族的民族服飾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來越多的漢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麗服飾,這場民間自發興起的復興漢民族服飾的運動,通常被稱為“漢服運動”。

漢族有什麼特色風俗?

漢族,現有人口10.4億多。漢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松遼平原及黃河、長江、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農業發達地區,並散居於全國各地。在中華族的大家庭中,漢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

漢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漢字經過3000年的演變,發展成現在的通用簡化漢字。漢族的語言通稱漢語,屬漢藏語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的語言之一。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

歷史上漢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後來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中國,又有一些人開始信仰這些宗教。

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由於分佈地區廣大,其傳統住房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樣式。居住在華北平原的漢族,其傳統住住房多為磚木結構的平房,院落多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居住在東北的漢族,其傳統住房與華北基本相似,區別在牆壁和屋頂,那裡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實,主要是為了保暖;居住在陝北的漢族,則根據黃土高原土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為住房,窯洞不僅冬暖夏涼,而且不佔耕地面積;居住在南方的漢族,其傳統住房以木建房為主,講究飛簷重閣和律卯結構。由於南方各地習俗和自然條件不同,在住房建築佈局上也有差異。如丘陵山地的樓房依山而建,江浙水鄉則注重前街後河,福建的土樓龐大而美觀,蘇州的樓閣小巧而秀麗。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座北朝南,注重室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米、稻米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米為主食的,習慣將大米做成米飯、粥或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面做成饅頭、麵條、花捲、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任,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皖、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的服飾比較複雜,從古到今,變化很大。古代服裝有裙裝、袍服、襦褲服等。到近現代,漢族服飾開始改變,古代服裝幾乎被完全淘汰,代之而起的是:男子穿簡化了的長衫和馬褂,頭戴呢帽、皮帽、毛線帽,也有的穿西式禮服、戴呢帽;女子最初穿簡化了的上衣下裙,以後流行穿改良的旗袍,也有的以連衣裙作禮服。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穿中山裝,城鄉男女則穿對襟和大襟式的衣服。50年代,城市男女多穿藍幹部服,男女服裝的區別只在於領口不同和衣袋的多少,進入80年代以後各地流行起西服、夾克、風衣、運動衫、呢大衣、羽絨服等,特別是女青年的服裝更是款式新穎多樣,追逐著服裝時尚的新潮流。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人口眾多,習俗各異。如今男女婚嫁大都已移風易俗,採用簡單而又熱鬧的婚禮。但在有些漢族地區的農村,傳統的民俗至今仍然儲存著。

據史料記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漢族有什麼特點?
苗族有什麼特點?
蒙古族有什麼特點?
回族有什麼特點?
傣族有什麼特點?
雙子座性格有什麼特點?
做白羊座有什麼特點?
水命的人有什麼特點?
男金牛座有什麼特點?
獅子男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