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請問姓氏胡字的由來??

胡姓目前在全國排列第13位,在常州地區排列第30位。先秦時期,漢族通稱長城以北的遊牧民族為“胡人”,後來人們常把胡姓稱為“胡人”後代,其實這並不準確,胡姓中確有來自胡人的,但更多的胡姓乃出自媯和姬姓:一是相傳為舜的後裔陳國開國國君胡公瞞(媯姓)的後代;二是周(姬姓)封宗室為鬍子國,後人以胡為姓。據現有史料記載,常州最早的胡姓,是南北朝時樑朝胡穎,於梁武帝蕭衍天監初年任蘭陵令,距今已達1500年。第一位常州籍金榜題名的胡姓,是宋景德二年(1005)高中進士的胡晏。古今常州胡姓多書畫家,宋代胡宿、胡世將、胡交修、胡宗愈四代人均是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常州地區與胡姓有關的地名、史蹟有43處。

贊助廣告

胡姓來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據說,那時有一個以白頭翁為圖騰的部落,便是胡姓的先民。有確切記載的是西周、春秋的鬍子國。鬍子國有兩個:一為歸姓,位於今天的安徽阜陽,後被楚國所滅;一為姬姓,位於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後。

胡姓與陳姓有著不解之緣,稱陳姓先祖胡公滿為先祖。胡公滿又叫媯滿,舜帝之後,是周武王姬發的乘龍快婿,被分封在陳國(河南淮陽),為陳姓之祖。但陳姓有五個分支,號稱“媯 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經過若干年的變遷,胡姓便獨立為一個大姓了。

以白頭翁鳥為部落圖騰的胡姓部落後來被別的吞併了。據推斷,胡姓是“東夷族中鳥夷的一支”。胡姓的最早祖先叫胡曹,有記載說:“胡之得姓,莫古於胡曹。”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春秋時出現的胡姓諸侯國,是胡部落名稱的延續,這就和以白頭翁為圖騰的胡部落聯絡了起來。

贊助廣告

胡姓的來歷

胡姓是一箇中國人的姓氏,《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中國大陸人口中排名第13。

根據《通志·氏族略》所總結,胡姓來源可以歸納為:攻諡為姓、以國為姓、改姓為胡。

胡公滿本姓媯,名滿,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諡號。胡公滿之後裔有以諡號為姓,即為胡姓。媯姓有五個分支,號稱“媯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

春秋時期,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境內曾經建立過兩個胡國。一個為歸姓胡國,另一個為姬姓胡國。兩個胡國後裔有以國號為姓。

由他姓改從胡姓,是胡姓的又一來源。如有唐朝末年有李姓皇室後裔被胡三公拯救於危機之中,其後改為胡姓。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胡骨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改為“胡”氏。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複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複姓所傳日漸減少。

胡姓的祖先原本是姓什麼

滿意答案李洋歷史話題達人|6183個滿意答案2010-06-031.以諡為姓 胡公滿本姓媯,名滿,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諡號。公當為爵位,而媯是舜所得之姓。據說殷革夏命,分封舜的後裔於陳,西周 仍舊承認這一事實。陳國王室為媯姓,胡公滿之後裔有不為國軍而不能姓媯者,則以諡號為胡,即為胡姓。 2.以國為姓 春秋時期,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境內曾經建立過兩個鬍子國。一個為媯姓鬍子國,另一個為歸姓鬍子國。異姓兩個鬍子國,依據姓氏形成的一半規則,其中應有以國為姓的。可是胡氏的各種家譜、族譜中幾乎沒有以鬍子國的國君為本家族的祖先的記載。 3.改姓為胡 由他姓改從胡姓,是胡姓的又一重要來源。傳說東漢的重臣胡廣本姓黃或王,他的親身父母因為貧困而不能養育他,於是將他置於翁中,投入河裡。至於翁中的嬰兒沿河順流而下,有一胡姓長者聽到嬰兒的哭聲,撈起浮翁,將孩子養育成人,這位黃姓的子孫便改從了胡姓。李唐皇家的後裔為胡三公拯救與危機之中,其後發達,遂為明經胡氏。隨著少數民族的漢化,貴姓胡氏者甚多。最初見於史籍記載的北魏之紇骨氏取華夏之姓,為胡氏。

胡姓的發源地在哪?

胡(Hú)姓是一箇中國人的姓氏,以胡姓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排名第13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在周代,《史記》、《左傳》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後人媯滿,封媯滿為諸侯,封國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稱為胡公,胡姓始祖,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後代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姚姓的第三十三代孫,媯滿被周武王的封為陳侯。此後,媯滿因封於陳而稱陳胡公,所建方國亦稱陳國,子孫後來有以胡為姓氏,胡姓,即成為漢族人胡姓的由來。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舜姚姓後裔,黃帝子孫。

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鬍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稜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併了鬍子國。另一個胡國是歸姓,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鬍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複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複姓,得姓於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複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複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複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一胡母複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黃帝后裔的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為數不少。漢代以後,特別是五胡亂華之時,進入中原的外族,紛紛改姓胡氏,為漢族胡氏衝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後來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胡姓起源於哪裡

胡這一姓起源於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國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得姓始祖為舜帝后裔陳國首任君主胡公滿

胡姓起源

一、姓氏源流

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

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鬍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併了鬍子國。另一個胡國是歸姓,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在安徽阜陽縣。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鬍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複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複姓,得姓於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複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複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複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一胡母複姓傳之琺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還有兩個來源,其一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胡骨氏」(為魏獻帝之兄的姓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胡」氏。另外,據《周書.李遠傳》所載,敕勒有胡姓。

二、遷徙分佈

至於胡氏的源地,當然是周初的封地陳國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併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

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臺灣。臺灣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臺南、臺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山東胡氏來歷

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讀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起源於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國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得姓始祖為舜帝后裔陳國首任君主胡公滿。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湖北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0.4%。

山東胡氏:源於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母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闢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周慎靚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其後封其弟田嬰於毋仰(即母鄉、古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田嬰後成為齊國的相國,遂“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後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繁衍發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後裔族人在戰國後期至秦、漢朝時期分衍為三個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時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朝時期有胡母生、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晉朝以後,胡母氏漸漸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氏,因此複姓胡母氏所傳日漸減少,這是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

還有個來源:

遷徙傳播

胡氏的起源地,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國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併成為當時的胡氏望族。

漢朝時期,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

相關問題答案
胡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關於胡姓的來源?
胡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胡氏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