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對應農曆日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7日

在電子表格中把公曆日期轉換成農曆與天干地支

這個需要VBA了.

按ALT+F11 再 插入 模組

把下面的程式碼制複製到模組中,然後 在B1中輸入:

=calendar(A1)

假設日期在A1

Option Explicit

Dim WeekName(7), MonthAdd(11), NongliData(120), TianGan(9), DiZhi(11), ShuXiang(11), DayName(30), MonName(12)

Dim curTime, curYear, curMonth, curDay, curWeekday

贊助廣告

Dim GongliStr, WeekdayStr, NongliStr, NongliDayStr

Dim i, m, n, k, isEnd, bit, TheDate, num1, num2

Dim year, month, day, grid, grid_date

Function calendar(grid)

grid_date = grid

year = Mid(grid_date, 1, 4)

num1 = InStr(grid_date, "-")

num2 = InStr(6, grid_date, "-")

贊助廣告

If (num2 - num1) = 3 Then

month = Mid(grid_date, 6, 2)

day = Mid(grid_date, 9, 2)

Else

month = Mid(grid_date, 6, 1)

day = Mid(grid_date, 8, 2)

End If

'星期名

WeekName(0) = " * "

WeekName(1) = "星期日"

WeekName(2) = "星期一"

WeekName(3) = "星期二"

WeekName(4) = "星期三"

WeekName(5) = "星期四"

WeekName(6) = "星期五"

WeekName(7) = "星期六"

'天干名稱

TianGan(0) = "甲"

TianGan(1) = "乙"

TianGan(2) = "丙"

TianGan(3) = "丁"

TianGan(4) = "戊"

TianGan(5) = "己"

TianGan(6) = "庚"

TianGan(7) = "辛"

TianGan(8) = "壬"

TianGan(9) = "癸"

'地支名稱

DiZhi(0) = "子"

DiZhi(1) = "醜"

DiZhi(2) = "寅"

DiZhi(3) = "卯"

DiZhi(4) = "辰"

DiZhi(5) = "巳"

DiZhi(6) = "午"

DiZhi(7) = "未"

DiZhi(8) = "申"

DiZhi(9) = "酉"

DiZhi(10) = &q......餘下全文>>

農曆十二個月有沒有天干地支的名稱?

干支紀年在我國古代立法中屬於陽曆,即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為一年進行紀年。每年的立春是一年的開始,稱之為“歲首”。同樣,干支紀月也是陽曆曆法,每年十二個月,以干支來表示,從立春到驚蟄為第一個月份(地支寅月),從驚蟄到清明為第二個月份(地支卯月),如此等等。 我國以月亮圍繞圓缺為週期進行紀年的立法,稱之為陰曆;月亮一圓一缺為一月,以數字來表示,每年也並非總十二個月,一般三年會多出一個潤月。

干支紀月是以二十四節氣為紀月曆法,與陰曆立法並沒有關係。干支紀月與農曆月也沒有直接對應關係,一般曆法書上所註明的農曆幾月對應干支幾月,只是大概對應,並非整個月都是,和前面的公元紀年和干支紀年的相似。

干支紀月的地支是這樣的,從立春到驚蟄為寅月,其餘月份按照地支類推。每年的第一個月份的天干需要根據當年年份的天干來決定。若遇甲或己的年份,第一個月份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第一個月份為戊寅;丙或辛之年第一個月份為庚寅,丁或壬之年第一個月份為壬寅,戊或癸之年第一個月份為甲寅。依照第一個月份之干支,其餘月份按干支推算。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紀月時對應的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構成的月干支:

由於干支紀月推算起來較為麻煩,因此除非星相先生推算生辰八字和選擇良辰吉日,很少有人使用,干支紀月也沒有普及。

怎麼查唐朝時候的天干地支日子對應農曆的日子。我說的是日期,具體到那天的

我有一本2003年出版的林道心主編的《中國古代萬年曆》,ISBN號9787202034644,是從古代一直到清朝結束的,裡面有每年的農曆與天干地支以及與公里的對照。當年是2007年從噹噹網買的。

我建議你還是買這樣一本書比較好,因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次曆法改革,而且每個政權採用的歷法都可能不同,比如當時宋朝和遼國使用的歷法就不同,看中國歷史的紀年這點很重要。當然,這個萬年曆同樣也可能存在問題,比如,其中對公曆的演變可能就未必正確,因為公曆本身也有多次改革。

天干地支紀年法怎麼算日?是按自己生日的農曆時間還是陽曆時間算的??

陰曆1989年為:

1989年1月1日-1989年2月5日 農曆戊辰年(龍年)

1989年2月6日-1989年12月31日 農曆己巳年(蛇年) 中國農曆即天干地支紀年,60年為一甲子周而迴圈。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即六十甲子。 ( 天干和地支的兩字結合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60年排序: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不知解釋清楚了嗎?

關於農曆日期和干支紀日的轉換公式問題

1、推算日辰干支必須首先熟記每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及立春的日子時辰、以及每年的小月、閏月

2、以每年正月初一天干地支為準,天干不變,用逢雙(月)衝、逢單(月)對的辦法來定每月初一的干支。“衝”是指推算時與日辰地支的六沖,“對”是指與日辰地支相同的地支。意即:天干不變,在所推月份都是大月的情況下,凡逢雙月均以衝正月初一的地支來定雙月初一的地支,凡逢單月均以與正月初一相同的地支來定單月初一的地支。因推算時是以30天為一個週期來定日辰干支的,故凡逢所推月份前面有小月,則需在所推月份的初一上加上前面小月少去的天數,有幾個小月就要加幾天,加1就是初二的干支,加2就是初三的干支,加3就是初四的干支,依此類推,須知初一是什麼干支,只需從所推出的日辰干支倒推至初一即可。

3、遇上有閏月的年份,閏月本身及閏月以後的雙月作單月推,單月作雙月推。所以,有閏月的年份須著重記憶,否則會出現推算錯誤。

農曆日期換算,沒有簡單的計算公式,公曆可以用公式計算。

干支歷就是農曆嗎?

不是的 !!農曆中雖然包含了干支歷,但兩者並不能完全重合,而且目前對干支歷也沒有統一的標準規定,往往把農曆大年初一想當然地當成干支的歲首,對干支月的標註也很模糊,對閏月對應的干支等同於非閏月的干支,實際上這些作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農曆是陰陽曆,它的年是合太陽的迴歸年,而月是合月亮的朔望月,而干支歷是隱含(標註)在農曆中的純太陽曆,具有比西曆更加明確合理的太陽曆特徵。

麻煩採納,謝謝!

天干地支到底是按陽曆算還是陰曆算

天干地支其海是陽曆的另一種記錄方法,和陰曆無關。陰曆是殷商曆法,天干地支是傳說中的夏曆。你會發現星座的分界線和干支紀月的節氣完全對應,星座有十二個,地支也是十二個,都是表述太陽和地球的關係。而陰曆表示月亮和地球的關係,與陽曆和天干地支都不同。

天干地支日期怎麼算

你的問題,題目和內容有點不符啊。

按內容回答:月亮繞地球一週為陰曆一個月,是29天半,知道正月初一,往後算八個半月,很簡單的。這應該與天干地支無關。

贈送內容:陰曆與陽曆,每19年重合一次,每19年,陰曆閏7個月,正月,冬月和臘月不設閏月。每19年必有一年的立春是除夕或春節這一天。

如果按題目回答,天干地支的日期怎麼算,就是滾動迴圈的,沒別的……

月份是按24節氣算的,24節氣分為12節氣和12中氣(立春是節氣,雨水是中氣,驚蟄是節氣,春分時中氣,以此類推。),其中12節氣是一個月的開始。

年月日時都是滾動輪迴,年60年一輪迴,月份5年一輪迴,日子60天一輪迴,時辰5天一輪迴。

天干地支紀年法,是陰陽合曆,年份按照春節算(陰曆計年),月份按24節氣計算(陽曆計月),日子和時辰都是輪迴往復。用這個紀年法很合理,幾百年才會出現年月日時完全重合的情況。

贈送內容:

用此方法推算古代事件的具體事件,先找到史書記載的年月日期,按照公元換算得出的,另外,不同時期,紀年的方式也不同,比如三國時期,年和月是按陰曆計算,日和時則是天干地支計算。舉個例子:《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可是史書。)記載劉備病重駕崩的部分。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遣將軍陳曶音笏。討元,元軍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縛,生致成都,斬之。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劉備的年號是“章武”,夏四月癸巳,劉備在永安行宮駕崩,享年63歲。

夏四月說明當時是以君主年號紀年,夏四月說明是按照陰曆計算月份。

癸巳說明日子是按天干地支計算的。

後來史學家們確定劉備駕崩的確切日期的內容是: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情惡化,從成都招來丞相諸葛亮,以後事、劉禪、江山託之。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故於白帝城,享年63歲。

說明當時的夏四月癸巳日是農曆四月二十四,也就是公元223年6月10日

相關問題答案
天干地支對應農曆日期?
五行與天干地支對應?
八卦與天干地支對應圖?
天干地支對應的數字?
天干地支對應月份?
天干地支對應五行?
天干地支對應的月份?
天干地支對應數字?
天干地支對應生肖?
天干地支對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