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是?

土家族節日民俗較多。從節日內容看,有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娛樂及生產性節日五類。其宗教信仰有對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為崇拜物件。動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圖騰崇拜,如鷹、白虎圖騰,特別是以白虎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廟,立有白虎神位,經常祭祀。還有對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節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為中毛王節。這天一定要殺豬,做大坨肉祭祖,擺筵席招待親友及出嫁姑娘,當地流行講"牛毛大王的故事",傳說古時農民刀耕火種,所獲無幾,餓屍遍地,牛王據實稟告玉皇大帝,大帝看牛王勤儉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間傳旨,只准三日一餐,牛王到凡塵瞭解到三日一餐難以活命,於是改為一日三餐。牛王返回覆命,下帝聽了大怒,立即貶牛王為民耕田,終日食草。牛王為民出力,土家人稱其為牛毛大王。據傳牛王下凡時間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則過四月八或十八,作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飼料餵養。

贊助廣告

趕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以“趕年”最為隆重。土家人過大年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小月為臘月二十八,大月為二十九。為什麼要提前,有幾種傳說:為了抗侯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間,其先民隨胡宗憲徵矮。於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將士,除夕矮寇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關於抗倭立功符合歷史事實,《明史》有載。還有關於為了打仗而提前。過趕年節要作糯米粑,殺豬祭祖、煮酒。除夕之夜還要“守年”、“搶年”,即吃過團年飯後,手執吹火筒在房前屋後轉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獵槍上山走一趟曰“模營”,以紀念先人。雖提前一天“趕年”,大年三十晚上還照樣過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鄰”。還有各種文娛活動,“玩龍燈”、“盪鞦韆”、“踩高蹺”、“唱難戲”等等。

贊助廣告

土家族有那些傳統節日

一、過年

過年,過年是土家族最大的節日,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到正月十四、十五結束。過大年的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

『土人度歲,逢月在以二十九為歲,月小則以二十八日』,『相傳土司出兵,正值除日,全民間先期度歲,後遂以為常。』過年的方式很特別:『是日土民供已故土司某神位於堂上,陳以酒醴魚肉,而置亡祖先木主於門後。祭時將牛馬雞太藏諸洞中,老幼男女各屏息以待,謂某神在堂,不敢驚也。』土家人殺年豬後,把豬放在門角後,用蓑衣蓋上,一人持刀守候。若有人從門前經過,即拿刀追趕。趕上了就拉到家裡吃一頓肉。過年時,肉不細節,吃大塊肉,菜不分炒,吃『合菜』,吃大碗酒,年飯用大蒸籠蒸好,吃數日,團年時,關上門,抓緊吃喝,不許說話。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並徹夜守歲。正月初一還要四處拜年。

正月間最熱鬧的是跳擺手舞。『每歲正月初三至初五六,夜鳴鑼擊鼓,男女聚齊,搖擺吶喊,名曰擺手』。擺手時間:『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但大多在正月進行。由於地區家支姓氏不同,有跳三夜、五夜、七夜,也有跳十幾夜的,有的白天黑夜都跳。每個自然村有一個專供跳擺手舞的擺手堂,擺手堂裡設有土王廟,廟前是空曠的坪場,坪場中栽有杉樹,樹上掛有彩燈。擺手人圍著古杉樹轉圈跳舞,其基本動作是單擺、雙擺、迴旋擺三種,其特點是手腳順擺,擺左手出左腳,擺右手出右腳,俗稱『同邊手』。擺手幅度不大,腰膝微曲,擺手的人『男女相攜,蹁躚進退』踩著鼓點跳舞。鑼鼓掛在中央的古樹上,由一人敲打。擺手舞分為大小兩種,大擺手以地區為單位進行,時間長,規模大,內容多,套數全;小擺手則以自然村為單位進行,時間、規模均不如大擺手。大擺手不單是進行擺手活動,還有文武大表演和物資大交流,活動多種多樣,其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巨集大在其他民族中是少見的。

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過,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稱小年。除夕夜,農村人家,戶戶都要在火壟裡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紅耳赤。火壟裡燃燒的大樹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幾個月都準備好了的。城鎮人家則多燒白炭。『紅火』預示興旺。這個風俗大約是遠古時的火崇拜的遺風。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

一年之中最鮮亮最激動人心的活動,是從子時交庚時的『除夕』緊接新正開門的『出天行』祈福開始的。接財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癘疫都在這一時刻進行。頓時,鞭炮聲起,山鳴谷應。節日期間,土家人要吃象徵吉祥如意,富富有餘(魚)的『紅曲魚』和大鍋燴菜(或稱合菜)。正月初舉行古老的『擺手舞』會。『擺手舞』又稱『舍日巴』,土家族男女青年身著絢麗多彩的『西蘭卡普』(錦被),打著繡龍鳳的吉祥彩旗,抬上木鼓、在二胡、嗩吶、牛角等樂器的伴秦下起舞,常伴有詩歌,舞姿古樸,曲雅,優美,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七十多個動作,形象鮮明,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參加者達萬人之多,場面盛大。此外,耍龍燈,耍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為歡樂的土家人帶來無限情趣。

長陽土家人特別重親緣,重友誼,春節時期正是聯絡感情的大好時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長輩,長輩對晚輩特別是幼輩分別給『打發』,俗稱『壓歲錢』,故俗諺有『大人愛種田,伢們愛過年』之說。趁時,人們走親訪友,相互拜賀,俗話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說。

在眾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餘下全文>>

土家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土家族傳統節日表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文化,土家族傳統節日可以說是土家文化的載體和象徵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的傳統與現代融合,有的卻漸以遠去。偶爾溫習,又讓這片早已城市化的土地變得溫情藝術起來,讓我們這些已身處城市的土家兒女和我們遠道來的客人們感到更加親切親近……

■歲時:正月初一早晨,開門對東方作揖祝聖;歸者跪拜尊長,日拜年。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謂親厚。過上九日謂遲年。婦女於夜間迎紫姑神,謂"請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樹枝,於宅外燒之,謂"燒"。兒童大聲呼逐,謂"趕毛九"。是夜,張燈結綵,演戲,玩花燈,舞龍燈,獅子燈,蚌殼燈,通宵達旦,城鄉皆然,叫"鬧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會。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於此時婚配。

■三月三日,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節"。清明插柳葉於門,謂之清,取一年閤家清吉之兆。又以絲棉五色紙製為彩幡,掛於祖墳頂,親族為死者祭掃墳墓,叫"插青"或"掛青",意為掛念親人。

■四月初八"浴佛節"。此日,農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鄉間古老勞動節。

■立夏日農家飲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節,凡附近寺觀,必印送張真人影象,至節日必懸掛堂中,小兒輩則以雄黃塗額,以"邪毒"。是日則食棕子飲菖蒲,系艾蒿懸於門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於澧水、水賽龍舟。端午節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晒衣服,謂之"覃後哂,傳說這天是明初土家首領覃后王殉難忌日,為土家族一大民族節日。

■七月七夕,婦女結綵綢對月穿織,陳瓜果於道以祀牛郎織女。

■七月中元,謂之過月半。

■中秋節,土家族不興賞月,漢人稱之"守月花",吃月餅則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對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著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園裡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子"。

■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

■十月朔日,剪紙為衣,具酒饌奠於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謂寒婆婆打柴。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曖;若此日晴,則蠆褚殉桑,"二月初二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初二落,果木結成索"等俗言同類。

■十一月十九日,為太陽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極恭敬。

■冬至節,白族稱祭祖節。

■臘月初八,釀糯米酒,曰"臘八糟"。

■臘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爐神。

■臘月二十四,謂"過小年"。

■臘月二十七日,為打年粑節。

■臘月二十八日,為家神洗塵淨身。

■臘月二十九日夜,臘月三十凌晨,過早年。

■臘月三十碗上,除夕,謂過年,守歲,給/要壓歲錢。

土家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

(1)趕年:土家有過趕年的習俗,即比漢族提前一天,月小臘月二十八,月大臘月二十九,吃團年飯,到臘月三十同樣除夕守歲,因此有土家過兩個年的說法。

(2)二月初二:土地菩薩生日,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戶戶住屋的當頭,都有一座土地廟,也叫當坊土地,有“不怕客人來得遠,也服當坊土地管”的說法。這一天,人們對天氣晴雨十分關注,農諺有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碗蕎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傘,一斗蕎子打一碗”。

(3)清明節:上墳掛青,節日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豬腦殼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

(4)牛王節:四月十八日這天,傳說是牛王菩薩生日,耕牛要放假休息一日,並給牛喂好料,如黃豆等,打掃牛欄,人們還要殺雞、宰豬,祭祖先。

(5)端午節:有頭、二、三端陽之分。即初五、十五、二十五,以頭端午最為隆重,這天一般都要推豆腐包粽子,接出嫁的女兒女婿回家“過端午”。所謂“有心拜年,端午不遲”,說明這個節日的重要。過端午節,各家都要採集艾蒿、菖蒲、風藤等懸於門首,用這些草藤燒水洗澡,可以去風溼,治皰瘡。因而有“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納千祥”的聯語。喝雄黃酒,給小孩身上抹雄黃,以及繞井宅撒雄黃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民俗事項,因為雄黃有防蚊蟲蛇蠍的功能。

(6)六月六:晒龍袍,也叫吃新節或嘗新節。土家人在這天將家裡的被子衣服拿出來晒。另外,這天也叫嘗新節,瓜果穀物有的開始成熟,可以吃了,叫做嘗新,要用包穀酒敬神。

(7)月半節:節日時要燒紙錢,所謂月半紙,祭祖先,據說月半前後,死了的祖宗都回來,因而也有人形容月半為鬼節,所謂年小月半大。

鶴峰土家族又把月半節當作女兒節,到了農曆七月十二、十三這兩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兒回家團聚,參加祭祀祖先的活動。也因為這天出門的女子多,到聚居區鄉鎮“趕場”,觀看遊藝活動的姑娘和年輕媳婦多,故又被稱叫作“女兒會”。一般在這天都穿戴打扮格外漂亮,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談情說愛,為青年人的盛會,而且已不僅僅限於某一個少數民族的男女參加。

(8)重陽節:有大重陽小重陽之分。大重陽十九,小重陽初九,上山拾菌子,即所謂撿重陽菌。

(9)洗神:舊時土家族除信奉白 虎神外,還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殺豬宰羊,男女老少著本民族服裝參加“洗神”,擺三牲祭品,由老師(即男巫)手執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驅邪。然後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長的一根竹竿,畫上紅綠顏色,打通竹節,灌上桐油,塞上布條點燃)左右盤旋,跳民族舞蹈。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傳統節日有八個,下面按照公曆日期排列(說明:公曆日期按照2010年。因傳統節日習慣上按農曆計算,所以公曆日期每年會有差異)。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13日)。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14日)。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28日)。

4. 清明節——農曆二月廿一(公曆4月5日)。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16日)。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16日)。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22日)。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16日)。

土家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http://www.china.org.cn/ch-shaoshu/index45.htm

www.jnynn.com/...ID=140

土家族的生活習慣,民族風俗

我這裡講下張家界土家族。喜歡吃辣,房屋依山而建,男耕女織,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土家人信奉白虎神,秋收時跳茅古斯舞以表示祭神和祈禱婦女懷孕罰另外還有哭嫁的習俗。

如果想知道權威的可以去百度百科裡查詢官方的。

土家族的節日風俗 作文 400字 小學水平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講土家族過節的風俗習慣。

土家族是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貴州。然而我很榮幸的當上這個家族中的一員。

土家族是跟著漢族一起過春節的,但是過年的風俗卻大不相同。比如說:⒈過年的時候要打餈粑,餈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當上家常便飯,而漢族卻是大魚大肉(這就是富與貧之間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在吃完團圓飯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陰間的新的一年裡開開心心,而漢族卻只是簡簡單單的守歲;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臉水倒掉。因為洗臉水相當去金銀財寶,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孫孫在這一年就會大不幸,而漢族卻要在大年初揣徹徹底底的打掃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須把欠的債還清。俗話說得好嘛“新年有新氣象”(這條和漢族差不多)。

參考資料:其他地方

相關問題答案
土家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漢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白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苗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藏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羌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壯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侗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瑤族傳統節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