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是農曆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夏曆是農曆嗎

我國依次出現過夏曆、商曆和周曆,三種曆法的不同主要區別每年開頭的月建不同,夏曆以建寅之月為首,商曆以建醜之月為首,周鄲以建子之月為首,因現行的陰曆,是夏朝採用的正月建寅的太陰曆,故又名“夏曆”。

夏曆,跟農曆、陰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是以月亮的一個圓缺週期紀年的歷法。因為中國的古代人把月亮叫做 “太陰” ,所以這種曆法就叫做 “陰曆” 。現在的人早就不記得什麼是陰曆了。

陰曆在使用中很不準確,跟地球的 “恆星年” 不合拍兒,平均每年會發生 11 天左右的誤差。

贊助廣告

為了調整這個誤差,就在每十九年裡面加進去七個 “閏月” 。這就是 “十九年七閏” 、“三年兩頭閏” 說法的來源。因為在中國古代,曆法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就把這種調整後的歷法叫做 “農曆” 。

農曆的出現,大約在殷商時期,誰是發明者,已不可考。所以 夏曆的說法不正確。

每一年的 “冬至” 這一天,皇帝要在午門釋出第二年的歷法,所以老百姓把農曆又叫做 “皇曆” 。

現在的一些人,總是說 “黃曆” ,是絕對錯誤的說法。

一句話:以地球自轉紀日、以月亮公轉紀月、以地球公轉紀年的歷法,叫做 “ 農曆” 。所以農曆是一種 “陰陽曆” 。

贊助廣告

由於農曆的誤差大,不能準確指導人們的活動,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憲法規定從1912年起,改用公曆紀年。把公曆 1 月 1 日叫做 “元旦” 了。改農曆的正月初一元旦為 “春節” 。新中國延續了這種曆法。

因為公曆是從西方引進的,所以又叫做 “西曆” 。

一些人把公曆又叫做 “新曆” ,把農曆叫做 “老歷” 、“舊曆” 。

又因為公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作為基本依據的歷法,所以又叫做 “陽曆” 。

農曆,除了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以外,基本上沒有使用價值了。

農曆指的是陰曆還是陽曆

當然是陰曆了。陰曆又稱太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俗稱農曆、殷歷、古歷、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曆。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農曆,陰曆,陽曆,夏曆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夏曆=農曆,是陰陽合曆。不是陰曆,俗稱為陰曆是不科學的。

陰曆和陽曆是曆法種類,夏曆和農曆是曆法名稱。

陰曆有伊斯蘭教歷等

陽曆有公曆、伊朗歷等

夏曆或稱農曆是陰陽合曆,陰陽合曆也是曆法種類,除了我們用的農曆之外,希伯來曆也是陰陽合曆,還有廠歷也是。

稱呼公曆為陽曆其實也不甚科學,因為陽曆有很多種,單寫一個陽曆,還是可能鬧誤會的(比如面對外國人)口語中的陽曆或許是“洋歷”訛化之後出現的,因為現在我們使用的公曆是西方傳過來的,早年間西方傳來的東西都加上一個“洋”字,洋布、洋火、洋油之類的詞彙。然後因為“洋歷”正好是陽曆的一種,加上後者可能更文明些,就採用了陽曆的寫法了。

總之農曆等於夏曆但不是陰曆。

陽曆有很多種,但是在我國境內一般特指公曆(正式名稱是:格里高利曆)

農曆還叫夏曆的原因是什麼?

陰曆和農曆是啥意思?

現在陰曆與農曆都是指的同一個。

農曆是中國漢族傳統曆法,又有夏曆、漢歷、華歷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曆多有記載,但農曆最早產生於何時無從考究。農曆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1912年中國官方開始採用公曆,而農曆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一直廣泛流傳於民間。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均以農曆計算,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農曆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七夕節等。

今年是夏曆多少年?

黃帝紀元4705年,夏曆豬年.

農曆是陽曆還是陰曆?

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定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5163.html

我國現行的農曆曆法是夏曆嗎?夏曆和周曆相差多少?

現在中國保留使用的“夏曆”之稱為“農曆”,嚴格地說很不科學。〈辭海〉農曆條即指出:“農曆指我國現行的夏曆。……把夏曆稱為“農曆”是不盡恰當的”。

中華曆法誕生於中國古代長期精確的天象觀測,肯怕遠在古人尚無農業之前,就已經有了家世相傳的“疇人”,已在勤勞於天象觀測崗位了。據司馬遷〈史 記〉記述,遠在黃帝時代,就已經開始抽出部份人來“勤勞心力耳目”是其證。

中華曆法古人雖有“六歷”之分,其實六歷基於同一歷理:開始是靠肉眼觀象授時;到了公元前六世紀頃,就有了成文的古四分曆歷理了。六歷之間不同處主要是“月建”不同,夏正建寅,也即是以寅月為正月。周曆建子,以子月為歲始。……

二樓主介紹的資料說,古六歷是“漢朝學術研究的反映”,據我所知古六歷應當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家使用了不同“月建”曆法的名目。如《魯歷》,因孔子而出了名,其實魯是小國,魯歷的實施範圍也很小。如帖子〈亥有二首六身〉,說的是晉國絳縣老人以日計壽的故事。這個故事裡記了兩個日期,一句是“魯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晉悼公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用的是魯歷,相當於公元前543年2月7日。另一名是絳縣老人報的:老人生於26660日之前的“正月甲子朔日”,這位老者是晉人,參加的是晉人舉行的宴會,一算即知,若也用魯歷二月癸未之前的26660日當是魯文公十一年的三月朔日,而非“正月”,若稱為“正月”,老人用的必為“夏曆”,可見其時晉國用的是夏曆。此日折算為儒略曆為公元前616年2月10日。

什麼是農曆,什麼是陰曆?

農曆,又稱夏曆、陰曆、舊曆,是東亞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但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迴歸年,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週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因為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稱為夏曆。   夏曆有個輔助部分——節氣。節氣如果也算曆法的話,就是完全的太陽曆。節氣和地球在繞太陽運動的軌道的位置有關,和月球無關。節氣是從立春開始的,一個太陽年是兩個立春之間的時間,約365.2422天。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   夏曆的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二個月普通月份加一個閏月,總共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計算決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閏年全年383~384天。由於每平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採用設定閏年(即暢二個普通月份加上一個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 農曆

量的接近365.2422日。由於1迴歸年為12.368個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定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裡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俗稱農曆、殷歷、古歷、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曆。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相關問題答案
夏曆是農曆嗎?
陰曆是農曆嗎?
陰曆是農曆嗎什麼星座?
新曆是農曆嗎?
陽曆是農曆嗎還是陰曆?
公曆是農曆嗎?
陰曆是農曆的意思嗎?
舊曆是農曆嗎?
公曆是農曆還是新曆?
陰曆是農曆還是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