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是什麼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陽曆六月六是什麼節日

農曆六月六是2014-07-02 星期三

“六月六”是瑤族和一些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 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 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曆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

國際體育記者日

每年的7月2日為國際體育記者日。國際體育記者協會1995年在加拿大舉行代表大會,確定每年7月2日為“國際體育記者日”。中國體育記者協會於1978年成為國際體育記者協會的正式會員。

國際合作社日

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佈1995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聯合國國際合作社日,以紀念國際合作社聯盟建立100週年,並決定考慮將來每年都將此日定為聯合國國際合作社日。

贊助廣告

農曆六月六是什麼節日

一,洗晒節 熱在三伏。夏至節後,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進入數伏,以農曆六月初六為中心,湖南資興有一句老話叫"六月六 打個泡子 長塊肉"意思就是這一天洗晒,讓人好處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經、賞荷、看谷秀等。農曆六月初六,民間稱為“洗晒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溼,萬物極易黴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習俗。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裝置,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淨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 二,洗象日 在元明清時期,農曆六月六還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時皇帝在朝會、祭祀或出巡時,為顯示威嚴,要擺出一支由車馬象、鼓樂幡傘組成的龐大儀仗隊,每有盛大慶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員。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後,那時的屬地暹羅、撣國、安南、高麗、爪哇等都帶貴重禮物來朝賀,其中暹羅、撣國、安南每年都要帶大象進奉。暑熱天時,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嬉戲,引來百姓爭看圍觀。皇上為了大象的馴養與管理,還專門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馴象所,並從緬甸招來象奴和馴象師。平時由象奴飼養並由馴象師指導訓練。乾隆時期大象最多達三十多頭,象奴馴象師多達百人。象房當時就設在宣武門內西側城牆根一帶,據說舊址即現在的宣武門新華社大院處,至今留有”象來街”、”象房衚衕”的美名。明清時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時,都要舉行洗象儀式。清楊靜亭《都門雜詠》中記載:”六街車響似雷奔,日午齊來宣武門。鉦鼓一聲催洗象,玉河橋下水初渾。”在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馴象師打著旗敲著鼓,引著大象出宣武門,到城南牆根的護城河中讓象洗澡。這天在洗象處附近還要搭棚張彩,有監官負責監洗。當天也會臨時設有很多茶棚、小吃攤,如同趕廟會一般,車轎人馬如潮,觀者如蟻。為了觀看洗象活動,有錢的人家會提早佔據附近酒肆茶樓的好位置,以一飽眼福。大象對那時的百姓來講,終究是稀罕之物。觀象時,大象戲水之聲,觀者的驚訝讚歎之聲以及小商小販的吆喝聲,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三,晾經節 每當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宮內的全部鑾駕都要陳列出來暴晒,皇史、宮內的檔案、實錄、御製文集等,也要擺在庭院中通風晾晒。當年這一天也有“晾經節”之稱,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的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晒,以防經書潮溼、蟲蛀鼠咬。如舊京的白雲觀藏經樓裡,藏有道教經書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雲觀要舉行晾經會,屆時道士們衣冠整潔、焚香秉燭,把藏經樓裡的“道藏”統統拿出來通風翻晒。廣安門內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齋,舉辦“晾經法會”,僧侶們要禮佛、誦經,屆時開廟一天。那時看完洗象的百姓,都會湧到善果寺中觀看晾經,所以寺前也形成臨時集市,非常熱鬧。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晒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龍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櫃,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叫“晒衣節”或“晒伏”。 四,蟲王節 同其他節氣一樣,六月六這天還有許多專門的食俗。從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藥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捨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藥製作成的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制大醬。每到六月六,當天的飯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餅......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六月六是漢族的什麼節日

漢族的六月六一. 洗晒節 熱在三伏。夏至節後,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進入數伏,以農曆六月初六為中心,湖南資興有一句老話叫" 六月六 打個泡子 長塊肉 "意思就是這一天洗晒,讓人好處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經、賞荷、看谷秀等。農曆六月初六,民間稱為“ 洗晒節 ”。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溼,萬物極易黴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習俗。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裝置,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淨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 二. 洗象日 在元明清時期,農曆六月六還是法定的“ 洗象日 ”。那時皇帝在朝會、祭祀或出巡時,為顯示威嚴,要擺出一支由車馬象、鼓樂幡傘組成的龐大儀仗隊,每有盛大慶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員。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後,那時的屬地暹羅、撣國、安南、高麗、爪哇等都帶貴重禮物來朝賀,其中暹羅、撣國、安南每年都要帶大象進奉。暑熱天時,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嬉戲,引來百姓爭看圍觀。皇上為了大象的馴養與管理,還專門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馴象所,並從緬甸招來象奴和馴象師。平時由象奴飼養並由馴象師指導訓練。乾隆時期大象最多達三十多頭,象奴馴象師多達百人。象房當時就設在宣武門內西側城牆根一帶,據說舊址即現在的宣武門新華社大院處,至今留有”象來街”、”象房衚衕”的美名。明清時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時,都要舉行洗象儀式。清楊靜亭《都門雜詠》中記載:”六街車響似雷奔,日午齊來宣武門。鉦鼓一聲催洗象,玉河橋下水初渾。”在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馴象師打著旗敲著鼓,引著大象出宣武門,到城南牆根的護城河中讓象洗澡。這天在洗象處附近還要搭棚張彩,有監官負責監洗。當天也會臨時設有很多茶棚、小吃攤,如同趕廟會一般,車轎人馬如潮,觀者如蟻。為了觀看洗象活動,有錢的人家會提早佔據附近酒肆茶樓的好位置,以一飽眼福。大象對那時的百姓來講,終究是稀罕之物。觀象時,大象戲水之聲,觀者的驚訝讚歎之聲以及小商小販的吆喝聲,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三. 晾經節 每當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宮內的全部鑾駕都要陳列出來暴晒,皇史、宮內的檔案、實錄、御製文集等,也要擺在庭院中通風晾晒。當年這一天也有“ 晾經節 ”之稱,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的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晒,以防經書潮溼、蟲蛀鼠咬。如舊京的白雲觀藏經樓裡,藏有道教經書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雲觀要舉行晾經會,屆時道士們衣冠整潔、焚香秉燭,把藏經樓裡的“道藏”統統拿出來通風翻晒。廣安門內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齋,舉辦“晾經法會”,僧侶們要禮佛、誦經,屆時開廟一天。那時看完洗象的百姓,都會湧到善果寺中觀看晾經,所以寺前也形成臨時集市,非常熱鬧。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晒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龍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櫃,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叫“晒衣節”或“晒伏”。四. 蟲王節 同其他節氣一樣,六月六這天還有許多專門的食俗。從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藥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捨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藥製作成的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制大醬。每到......餘下全文>>

6月6日是什麼節日

2010年6月6日是芒種節、全國愛眼日。

芒種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稱“芒種”。

1996年,國家衛生部、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中國殘聯等12個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愛眼日活動列為國家節日之一,並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亥年的6月6日,將迎來第15個“全國愛眼日”,各地已在安排舉辦義診諮詢活動,同時宣傳愛眼日的意義。

六月六是什麼節日

六月六 ,燙炒麵不是甚麼節日

東方尚英

( 回答 )

六六順

好日子

六月六號是什麼節日

今天是公曆2012年6月6日,星期三,農曆2012年04月(閏)17日,歲次為:壬辰年、生肖屬龍、丙午月、戊戍日。 節日(或節氣)為:愛眼日

求採納

貴州農曆的六月六什麼節日

六月六是漢族和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 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主要有回孃家(上墳)、晒蟲蟲等,民俗有云:六月六,請姑姑。

貴州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曆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

六月初六是什麼節日?

農曆六月初六,在漢族民間被稱為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同樣,這一天也是入伏第一天,是徐州地區比較有名的“伏羊節”的開始。天貺意為賜贈,天貺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巨集大的天貺殿。天貺節的漢族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餘。江蘇東臺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攙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認為吃了用麥粉和糖油做的麵食,對增強體質有益。有詩云:“早市離家二里遙,攜籃趕上大雲橋。今朝不吃麻花粥,荷葉包來茯苓糕。”這類糕點為人喜歡,其原因是它鬆軟、清口、甜淡適宜,而又價廉潔。不過如今的糕點市場已經是奶油蛋糕的天下,要尋覓賣茯苓蛋糕的店攤已經很難尋見了。

六月六節的節日習俗

“六月六”是漢族和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曆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每年農曆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戶戶都要宰牛宰豬,殺雞包粽子祭祀祖宗。爾後,閤家歡飲。隆重地歡慶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襲下來的傳統節日。

節日習俗

六月初六日,晉南地區稱為“回孃家節”。

傳說春秋戰國時,晉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一年晉國遭災,狐

偃外出放糧,說好六月初六日回家過壽。女婿決定乘狐偃祝壽之機,刺殺丈人,以報父仇。女兒探知此事,趕回孃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歸來,看到了民間疾苦,後悔未聽親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錯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還當眾承認了自己以前的錯誤。後每於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將女兒、女婿接回家中團聚。傳到民間百姓效仿、相沿成俗。溯其原因,晉南盛產小麥,六月六日前後,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閒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就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六姑娘回孃家,要用新產的小麥麵粉,蒸一個大月形的角子饃,意喻自家又獲得了豐收。丈母孃招待姑爺,要做七、八樣飯菜。主食有涼粉、涼麵、蒸饃、烙餅等等。在安邑、解州一帶,招待姑爺以吃“胡餅”為榮,傳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由於西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被東床擇婿時,裸體睡覺,口裡大嚼的就是“胡餅”,故相沿成俗。這種“胡餅”用南瓜絲絲和精麵粉做成,鬆軟可口,非常好吃。萬榮一帶要吃煎餅、配以椒葉、呈五色,取意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暗喻女兒的精明強幹。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這一天,孃家還要給親家送饃,饃內夾以碎肉,蒸熟後必須呈開口形狀,稱為“張口饅頭”,象徵著早為婆家生兒育女。這種特殊的民俗,其源蓋出於遠古時期的原始崇拜,屬於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遺俗。

六月初六日,晉北地區習慣稱為“蟲王節”。季節上正是農作物害蟲繁衍的時期。“小民以食為天,無螟塍自然康樂;百姓望天如歲,有蟊賊幸年驅除”。這個時期也是農家盼望雨水的季節,俗語稱“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而下雨又能有效地抑制蟲害的泛濫。是日,農家要進行集會,宰牲、設供、焚香、敬紙,(蟲子)(蟲方)廟裡祭蟲王,龍王廟裡祭雹神,祈求保佑莊稼豐收。正如一副聯語所言:“生蝗滅跡三農泰,旱魃無聞四野安”。如今,宰牲設供已不再進行了,但民間卻習慣在這一天舉辦開園活動。凡有菜園之處,都要邀朋飲酒。六月六,晉西北人習慣郊遊,稱為“踏青”。

六月初六日,民間亦稱“晒衣節”或“晒書節”。是日,要將自家儲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類統統拿到太陽底下曝晒,據說這樣可以一年之內不生蛆,不返潮。農家這一天還盛行作曲。說是用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別酸,味道特別醇美。讀書人這一天除晒書外,還講究給先生送禮,或是烙餅饃、做菜盒請先生吃飯。而做先生的講究給學生反饋一枚桃,或面桃、或鮮桃,含桃李滿天下之意。佛教與道教界還把六月初六日稱為“天貺節”。傳說宋代此日曾有天書降臨。後來,寺觀望的僧道要在這一天翻晒經卷,據說可得靈氣,讀起來悟解要深。

六月初六日,民間亦稱“牛羊節”,這天,東家要設宴延請牧工。

六月初六日,在許多地方也演化成了廟會。

鄉寧縣六月六日,要祭祀河神,抬“城隍出巡”。靈邱縣六月六日要為南嶽府君慶賀聖誕。據《縣誌》載:“士民祭祀唯謹,四方商賈畢至,邑之人終歲口用所需,以及男婚女嫁釵裙衣帕之錦,皆於此日置買。市易三日畢,居民各歸農業。商賈亦行,歲以為常。”一九八四年廟會期間,趕會者達六十六萬人次之多。大同人六月裡趕......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六月一是什麼節日?
五六月份有什麼節日?
六月份有什麼節日?
六月都有什麼節日?
陽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布依四月八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二月二是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四月八是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