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改變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7日

血型可以改變嗎

是有可能改變的.

從胎兒孕育之日起,人的血型就確定了,而且從出生到生命終結,血型一般是不會改變的。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的血型也可能發生改變。那麼,這種改變是暫時的還是長久的,改變血型的原因、條件和環境是什麼?應該如何對待這種改變?

這些都是既古老、又新鮮的問題。——編者

我們所說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紅細胞所含有的抗原來分型的。

1920年,奧地利病理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如果按血液中紅細胞所含抗原物質來劃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輸血而頻頻發生的血液凝集導致病人死亡的悲劇。具體的區分是,以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抗原與血清中的抗體來定型。

贊助廣告

1921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向全球推廣使用A、B、O、AB四種血型———ABO血型分類。蘭德斯坦納獲得193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並被譽為“血型之父”。

隨著研究一步步深入,人們發現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分類。人類現在的血型分類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種血型系統。

今天,在生活和醫療中應用最廣的當然要數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兩者與輸血和妊娠密切相關,後者與器官、骨髓和幹細胞移植密切相聯。

幹細胞移植後血型改變

一個人的血型是與生俱來的,而且是終生不會改變的。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個人的血型卻可以發生改變。

贊助廣告

第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移植了骨髓幹細胞後的變型。人如果患了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移植他人的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患者(受者)的血型就可能改變。

原因是,受者與供者ABO血型不合也可以移植。移植骨髓後,患者自身的造血幹細胞功能逐漸退化以致完全喪失功能,就由移植進的供者的幹細胞擔當起了造血功能,於是患者的血型慢慢變為供者的血型。

如果受者的造血功能被移植進的供者的骨髓幹細胞完全或大部分替代,那麼這種血型的改變就是長期的,甚至是永久的,除非受者自身的造血功能得到恢復,並在造血中占主導地位。

血型短期或不徹底改變

還有一類血型改變是臨時的或不徹底的改變,從本質上看,還不算是血型改變。

臨時改變血型原因有多種,如嬰幼兒發育還未成熟、患病尤其是患癌症、輸血、服藥以及接受放射性治療等,都可以短期內改變或表面上改變一個人的血型。

比如一個腫瘤患者,如果他接受放射療法,大劑量的放射線輻射可能會導致基因突變和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產生變化,從而造成血型改變。腫瘤本身的原因也可以造成紅細胞抗原的變化,在檢測時表面上也好像產生了血型改變。但這種血型改變僅屬表現型的改變,不是基因型的變異。

這類血型改變是短暫和不徹底的,病情得到控制後血型可能再次變回原來的血型。

單純改變血液的血型

除了上述原因,迄今還沒有看到有其他方式改變人的血型。研究人員嘗試改變一個人血型的方法,但迄今仍然沒有突破。

但現在有一種不是改變人的血型而是改變血液血型的方法,例如,把抽出的B型血改變成O型血。

我們已經知道,紅細胞表面抗原決定血型,這些抗原其實是多種糖鏈結構。其中O型血的結構成分最簡單,B型血比O型血多了一個半乳糖,而其他血型又多了一個到幾個糖鏈。

把幾種血型的基本結構比喻為樹,它們的不同之處就像一棵樹上長出了不同的枝椏,只要把這些枝椏剪掉,就能轉變成O型血。比如,B型血比O型血只是在紅細胞表面最外端多了一個半乳糖,利用一種酶就可以把這個枝椏剪掉,使B型血轉變成O型血 ....餘下全文>>

人的血型會改變嗎?

所謂血型改變,也就是在兩次以上的血型檢測中出現不同結果,這裡麵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一次檢測結果有誤或模糊不定;另一種情況是確實有血型抗原的改變。  1、ABO血型的分子基礎:A抗原、B抗原和H抗原  血型的判定取決於紅細胞表面所攜帶的抗原,比如A型紅細胞攜帶A抗原,B型紅細胞攜帶B抗原,AB型紅細胞攜帶兩種抗原,O型紅細胞上兩種抗原皆無。  A抗原和B抗原來自紅細胞表面的同一種糖鏈結構,也是它們的生成底物,稱為H抗原(屬於另外一個與ABO緊密相關的Hh血型系統,如孟買型)。A抗原和B抗原的不同僅在於其末端的糖基不同,A基因編碼的N-乙醯氨基半乳糖轉移酶在H抗原上添加了一個N-乙醯氨基半乳糖,形成A抗原;B基因編碼的半乳糖轉移酶在H抗原上添加了一個半乳糖,形成B抗原。  ABO血型是遺傳決定的,但也存在獲得性改變,但這種改變非常罕見,而且是不規則的,通常是由於感染或腫瘤所致。  臨床上有一些“獲得性B”的病人,他們本來是A型,但在其紅細胞上也發現了某種B抗原。其來源可能是細菌中類似B抗原的糖脂類物質,也可能是來自細菌的去乙醯基酶將部分A抗原上的N-乙醯氨基半乳糖脫乙醯化成為半乳糖,也就是“變成”了B抗原。反過來,在體外用醋酸酐使“獲得性B型紅細胞”乙醯化,也可以使其恢復為正常A型紅細胞。在體外可以用合適的外切糖苷酶移去A抗原與B抗原末段的糖基,使其變成H抗原,也就是使A型和B型紅細胞變成了O型紅細胞。  一般來說,可以認為獲得性B只是病理狀態下的一種暫時現象;目前尚未見“獲得性A”的報道。  3、白血病會導致ABO血型的改變  1962年英國曾報道一例白血病病人,他的紅細胞有26%是AB型,12%是A型,42%是B型,20%是O型。由於當時無相關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只能推測他在遺傳上是AB型。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造血系統的惡性變產生在遺傳與功能上呈異質性的血細胞,其紅細胞膜上的A抗原和B抗原可顯著減少,原因可能是白血病相關的原癌基因的變異影響到ABO基因所致。有時,ABH抗原的改變也會先於發病之前,而成為白血病的一種預兆。  4、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引起的ABO血型改變  某些造血系統疾病的患者需要做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樣,患者原有的造血系統就被“替換”。造血幹細胞移植需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相匹配,而ABO血型是可以不合的。在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受者的血型就會向造血幹細胞供體的血型轉變,血型轉變還可以作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的標誌之一。

人怎樣改變自己的血型?

好像現在不能夠做到吧。要換的話,我估計要把自己的血液抽乾,再注入別的血型的血液。

求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血型改變的原因是什麼?
血型改變的原因?
血型輸血配不上的原因?
癌症血型改變?
血型檢查的原理?
隱形血型是什麼原因?
血型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天蠍男變幼稚的原因?
為什麼我的血型會變?
眉毛變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