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艾姓排在百家姓第幾

艾姓,中華姓氏之一,共五個名字出處,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艾姓源流有: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夏朝君主禹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2]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夏朝君主少康當政時期,屬下有個大臣名叫汝艾,亦稱女艾,在輔佐“少康中興”的大業中立有大功。

在汝艾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艾氏。通常認為,汝艾是艾氏的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艾孔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艾孔。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艾氏為“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贊助廣告

源流三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艾山,屬於以地名為氏。

艾山,是路過的一個地名,其實就是泰山東南部的艾山。

史籍《春秋·隱公六年》記載:魯隱公在公元前717年會晤齊釐公,兩國盟於艾山。

在艾山地區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艾山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艾氏、山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拓拔部中有艾斤氏部落,亦稱去斤氏。在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九至二十年(公元495年―40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的過程中,艾斤氏改為漢字單姓艾氏,逐漸與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南艾氏。

贊助廣告

源流五

源於回族,出自唐朝時期從西亞遷徙中土的西域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艾氏,主要源自伊斯蘭教《古蘭經》經名首音,多取其諧音漢字為姓氏。

回族艾氏最早在唐朝時期從西亞地區遷徙而來中土的留居者,為唐朝時期“外來八大姓”之一,至元、明時期逐漸繁衍壯大。例如,在清朝初期,有回回艾布巴克率整個家族歸附,其後裔即改為漢姓艾氏,世代相傳至今。

今回族艾氏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及江蘇等地區。

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艾耀施氏,源出阿魯特蒙古,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iyos Hala,所冠漢姓多為艾氏、施氏等。

⑵.蒙古族尼瑪察氏,亦稱倪馬查氏、專圖尼馬察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乃馬真氏族部落,以姓為氏。世居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縣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滹野(今烏蘇里江支流俄羅斯境內達鳥河流域)、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祿河(今遼河)、琿春(今吉林琿春)、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Nimaca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艾氏、楊氏、榆氏、張氏、佳氏、尼氏、倪氏、魚氏、和氏、障氏等。

源流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完顏氏,滿語為Wanggiya Hala,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以部為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時成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時期稱其為“王甲部”,世居完顏(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區)、訥圖(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流域)、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額(今遼寧清原)、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新京(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艾氏、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雍氏等。在蒙古族、錫伯族中也有完顏氏族人,乃金國滅亡後加入元籍者,與滿族完顏氏同源同祖。

⑵.滿族愛義氏,滿語......餘下全文>>

艾姓在全國姓氏中的排序

艾姓,最早起源於夏朝少康帝中興大臣汝艾,其後人以艾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為艾姓發揚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約69萬,為全國第184位姓氏,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052%;主要分佈於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約集中了艾姓總人口的41.6%。

艾姓是百家姓中嗎?姓艾的是漢人還是滿人?

艾姓一、姓氏源流 艾(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於夏后氏,禹王之後,以祖字為氏。夏朝少良當國時,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後人以祖字為姓,遂成艾姓。通常認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據《通志·氏族略》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2、出自春秋孔艾之後,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孔艾。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艾氏為“春秋大夫孔艾之後”。

3、出自複姓改為艾氏。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艾斤氏,入中原後逐漸與漢文化融合,後改為單姓艾氏,稱艾姓。

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來自經名首音。如清代,歸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後裔遂以艾為姓。回族艾姓從西亞遷徙而來中土.為唐時外來八大姓之一,信仰伊斯蘭教,分佈在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及江蘇等地。

艾姓的姓氏名望

秦朝以前 汝艾:祖籍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夏朝少康帝中興大臣 。 艾侯:江西省修水人,有功於商朝,武丁帝於公元前1225年前後封為侯爵 。 艾伯堅:河南省汝南縣人,漢朝末年汝南郡6孝廉之一 。 艾江:“五胡亂華”時期(304—389年)南燕牙門將 。 艾銓:南燕東平郡(今山東省東平縣)太守 。 艾僧檦:北魏肅宗熙平元年至正光6年(516-525年)間任四門博士 。 唐朝 艾朝:唐鎮軍輔國大將軍 。 艾敬直:唐御史大夫,被授予上柱國 。 艾海清(727?~?):浙江婺州金華縣人,歷任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事封清遠侯 。 艾宰:字希周,號滄洲,唐長慶元年(821年)辛丑科進士,官至治事別駕。 艾居晦:唐文宗初明經,書法家。著有《開成石經》 。 五代十國 艾穎:後唐長興2年(931年)狀元;後周顯德年間官左散騎常侍;宋建隆年間任工部侍郎 。 艾筠:歷任南唐浙西判官、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少尹 。 宋、元時期 艾預:浙江省婺州金華縣人,北宋戶部侍郎 。 艾正:先為契丹應州(今山西省應縣)節度副使;後為北宋應州觀察使 。 艾宣:南京人,著名畫家,善畫花竹禽鳥。著有《垂拱殿御扆》、《紫茄圖》 。 艾高(1009-1064):北宋五遷嶺南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御史中丞,授上柱國。 艾晟:今江蘇省儀徵市人,曾任祕書省校書郎,校正、增補了《經史證類大觀本草》 。 艾欽文: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人,名醫,被稱為“澹軒先生”,有《澹軒類稿》等著作。 艾爕(燮):字椿年,號雪坡,南宋戶部侍郎。 艾世法(1186-?):宦名宗正,曾任禮部侍郎,翰林院顯謨閣侍制兼理江西攝參軍政事,諡文德。 艾彭(1179-1239):字好古,南宋端平二年禮部正奏(尚書)。 艾可叔:字無可,號臞山,南宋御史中丞,著有《臞山集》、《文江講藝集》、《鉤玄篇》等詩文集 。 艾元英: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元朝名醫,著有《如宜方》二卷刊行於世 。 明、清時期 艾旭,曾出使琉球王國,賜名儀鳳,賜一品服還朝,改任吏部給事中。著有《艾豐文集》。 艾梓(?-1572):陝西米脂縣人,明朝一品光祿大夫。 艾維新:曾任明朝遼陽都督。 艾應兆:陝西米脂縣人,治軍甚嚴,戰功卓著。誥授定國將軍。 艾萬年(?-1635):陝西米脂縣人,誥授一品光祿大夫,升大同府總兵官,徵西前將軍 。 艾南英(1583-1646):曾任明廣東道御史,著有《古今全史》、《禹貢圖注》、《天傭子集》等 。 艾常富:字仕榮,累官至明朝禮部侍郎,勅封忠義國公。江西九江市武寧縣人。 艾能奇(1579-1649):陝西米脂縣人,明崇禎年間大將軍、延安王。 艾承業(1642-1684):陝西米脂縣人,清康熙年授階光祿大夫,食一品俸祿。 艾元徵(1624-1676):字允洽,號長人,清康熙年刑部尙書。著述主要有《易經會通》等 。 艾芳曾(1661-?):陝西米脂縣人,清康熙年刑部左侍郎。 艾質素:陝西米脂縣人,誥授武顯將軍,任鑲黃旗副都統。 艾肇昌:陝西米脂縣人,鑲黃旗副都統,誥授武顯將軍。 艾顯:字無山,金石家,所琢大小篆甚工,兼工書畫。 艾紹仕:清振威將軍。 當代 艾偉(1890-1955):原名華泳,字險舟,湖南省長沙市人,著名心理學家 。 艾青(1893-?):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國民黨軍少將。 艾懷瑜(1898-1946):抗日戰爭後南昌市第一任市長 。 艾楚南(1900-1987):陝西省米脂縣人,陝西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 艾......餘下全文>>

姓氏艾姓叫艾增培的有多少人

天下之大

這個問題完成不了

“艾”作為姓氏的話,怎麼念

“艾”作為姓氏的話,唸作:ài 第四聲。艾姓,中華姓氏之一,共五個名字出處,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艾姓的來源:

1.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夏朝君主禹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2]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夏朝君主少康當政時期,屬下有個大臣名叫汝艾,亦稱女艾,在輔佐“少康中興”的大業中立有大功。

在汝艾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艾氏。通常認為,汝艾是艾氏的得姓始祖。

2.源流二: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艾孔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艾孔。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艾氏為“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3.源流三: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艾山,屬於以地名為氏。

艾山,是路過的一個地名,其實就是泰山東南部的艾山。

史籍《春秋·隱公六年》記載:魯隱公在公元前717年會晤齊釐公,兩國盟於艾山。

在艾山地區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艾山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艾氏、山氏,世代相傳至今。

4.源流四: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拓拔部中有艾斤氏部落,亦稱去斤氏。在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九至二十年(公元495年―40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的過程中,艾斤氏改為漢字單姓艾氏,逐漸與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南艾氏。

5.源流五:

源於回族,出自唐朝時期從西亞遷徙中土的西域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艾氏,主要源自伊斯蘭教《古蘭經》經名首音,多取其諧音漢字為姓氏。

回族艾氏最早在唐朝時期從西亞地區遷徙而來中土的留居者,為唐朝時期“外來八大姓”之一,至元、明時期逐漸繁衍壯大。例如,在清朝初期,有回回艾布巴克率整個家族歸附,其後裔即改為漢姓艾氏,世代相傳至今。

今回族艾氏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及江蘇等地區。

6.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艾耀施氏,源出阿魯特蒙古,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iyos Hala,所冠漢姓多為艾氏、施氏等。

⑵.蒙古族尼瑪察氏,亦稱倪馬查氏、專圖尼馬察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乃馬真氏族部落,以姓為氏。世居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縣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滹野(今烏蘇里江支流俄羅斯境內達鳥河流域)、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祿河(今遼河)、琿春(今吉林琿春)、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Nimaca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艾氏、楊氏、榆氏、張氏、佳氏、尼氏、倪氏、魚氏、和氏、障氏等。

7.源流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完顏氏,滿語為Wanggiya Hala,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以部為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時成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時期稱其為“王甲部”,世居完顏(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區)、訥圖(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流域)、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額(今遼寧清原)、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新京(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艾氏、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餘下全文>>

百家姓中有姓“AI”的嗎?

“AI”姓有四個,其中被百家姓收錄有兩個:

▲艾(位列百家姓第334位)

艾(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於夏后氏,禹王之後,以祖字為氏。夏朝少良當國時,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後人以祖字為姓,遂成艾姓。通常認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據《通志·氏族略》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2、出自春秋孔艾之後,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孔艾。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艾氏為“春秋大夫孔艾之後”。

3、出自複姓改為艾氏。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艾斤氏,入中原後逐漸與漢文化融合,後改為單姓艾氏,稱艾姓。

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來自經名首音。如清代,歸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後裔遂以艾為姓。回族艾姓從西亞遷徙而來中土.為唐時外來八大姓之一,信仰伊斯蘭教,分佈在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及江蘇等地。

得姓始祖:汝艾。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艾氏是夏帝少康的大臣汝艾的後代,望族出自天水、隴西、汝南。但田齊有艾子封於艾山,亦姓艾氏。艾氏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少康中興夏室之時。當時,輔佐少康中興大業的群臣之中,有一位汝艾,而艾姓中國人,便是這位汝艾的後裔,以王父字為氏,而稱為艾氏。另外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艾氏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孔艾的後代。同樣,根據《魏書·官氏志》上記載,艾氏是《晏子春秋》所載的大夫孔艾之後,望族出於隴西、河南、天水。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艾氏後人尊汝艾為艾姓的得姓始祖。

▲愛(位列百家姓第499位)

愛姓來源:

《姓氏考略》記載:“唐時,回鶻國相有愛邪勿,賜姓愛,名弘順。”愛姓來自唐代時的回鶻國。1000多年前的大唐聲威遠播,也許為了布恩樹德,曾經把回鶻國的首相愛邪勿賜姓於愛。當時,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譽,所以,愛邪勿的子孫就以愛為姓,稱愛氏。所謂回鶻國便是漢代以來就跟中國關係密切的回紇。回紇是一種族,本來是匈奴的苗裔,後來歸屬突厥,與敕勒同族。到了後魏時,這個種族為高車,或稱袁紇、烏護、烏紇;隋朝時,又稱為章紇;唐朝時,他們叛離突厥,始稱回紇,並且,由於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被大唐皇帝賜號回鶻,擁有內外蒙之地,盛極一時。至於這個種族成為中華民族之一分子,也有一段曲折的經過。原來,他們在內外蒙古稱盛了沒有多久,到了唐文宗的開成二年,國內大亂,其部屬四奔,定居於現在新疆東南部之地。宋元之際,他們為蒙古所並,號為畏吾兒,仍然居有天山南路,清代稱其地為回疆,至乾隆皇帝時,正式收入版圖。所有的回紇人也自此成為中國人。

另有兩個“AI”姓沒有被百家姓收錄:

▲藹

藹姓--歷史名人

藹霞,明朝唐縣(河南唐河)人。曾任陽谷知縣。

藹煥,晉朝人,曾任南海太守。

北齊有南海太守藹澳。

▲哀

哀姓來源:

哀姓,春秋時魯哀公後代.唐朝禮部尚書哀愉因避諱皇上賜姓”衷”.衷氏族譜視衷(哀)愉為衷姓始祖.明朝江西舉人哀世用上書嘉靖皇帝”哀”氏姓哀還是姓衷?嘉靖下旨”哀”姓改”衷”.自此”哀”氏後人均改姓”衷”.現江西萬安縣潞田鎮衷氏宗祠牌匾”衷”字”哀”體筆劃為黑色唯中間一豎筆劃為紅色,以示對先人的尊重和緬懷.

哀姓歷史名人

哀仲:漢朝秣陵(即今天的南京)人,種梨能手,所種之梨實大如升,入口消釋,時人稱“哀家梨”。

哀駘它:春秋時衛人,貌惡,魯哀公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授以國政,朞月而政教大行。

哀 巨集:漢騎都尉。

哀長吉,宋朝嘉定年間進士。曾著《雞肋集》。...餘下全文>>

姓氏艾是愛新覺羅改過來的嗎? 30分

不是,愛新覺羅是滿姓,艾只是康熙微服出行中的化名,根本扯不上關係。!求分!

相關問題答案
艾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湯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喬姓在百家姓的位置?
佘姓在百家姓的排名?
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郎姓在百家姓的資料?
鄧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肖姓在百家姓中排名?
孫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