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與五行的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五行與四季有什麼關係

春季屬木,因為春季萬物生髮,與木行曲直相符;木生火,夏季屬火,因夏季炎熱與火行炎上相符;火生土,長夏屬土,與土性厚德相符;土生金,秋季屬金,與金行肅革相符;金生水,冬季屬水,與水行潤下相符。水又生木,冬盡春來。

四季有五行屬性?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在天代表四季,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因為土生萬物,所以流於四季,合為五行。

四季分十二月,寅卯辰屬春,寅卯為木,辰為土;巳午未屬夏,巳午為火,未為土;申酉戌屬秋,申酉為金,戌為土;亥子醜屬冬,亥子為水,醜為土。辰土為水庫,為溼土;未為木庫,為燥土;戌為火庫,為燥土;醜為金庫,為溼土。這樣土分配給季節轉換之月,至於古人為什麼這麼規定,是模仿四時的演化吧!想更深瞭解,對照一下羅盤,會發現更多天干地支八卦五行奇門的對應規律,易經本來就是千古之謎,源頭之事,更是迷中之祕了。天下很少有人說清楚的。

贊助廣告

“五音”和“四季”“五方”和“五行”的配合關係

古人將五音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

四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聲 角 徵 宮 商 羽

五方 東 南 中 西 北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古人常把五音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因此,在古書上常可見到寫某季節時連帶寫到和這個季節相配的音名和方位,如歐陽修《秋聲賦》:“商聲,主西方之音;……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就是把秋季、商音和西方相配合的。這種配合反映了古人對事物的認識。

參考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古代音律常識

四象的四象與五行

贊助廣告

《子平真詮》:“天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少陽也,金者,少陰也;土者,陰陽老少,木火金水衝氣所結也。” 道出了四象與五行的關係:水火即太陰太陽,金木即少陰少陽,土者木金水火所衝結。說明五行由四象演化而來,而這四象又是從陰陽衍生出的。於是乎,五行說雖然不見諸《周易》經文,但也是本乎陰陽。又有:“河圖之數,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故始於太陰之水,而終於衝氣之土,以氣而語其生之序也。蓋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陰陽老少,而後衝氣,故生以土。終之既有五行,則萬物又生於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質焉,故以土先之。”五行之土“土”位於四象中間,不包含在四象迴圈週期內,如何正確理解“土”的含義,是正確理解四象與五行的關鍵。《周易參同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土旺四季,羅絡始終,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宮,戊己之功。”將五行對應時間和過程,《周易參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貫穿始終”之說。將五行對應地理四方,《周易參同契》持“土主中宮”之說。在這裡,“土”是太極,是可以分出陰陽的太極。我贊同《周易參同契》的上述觀點,持“土為太極”之說。“土旺四季,羅絡始終”。正是因為有了貫穿始終的“土”,有了時間和過程的始終,一年才可以劃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劃分出“生長老死”四個階段。《周易參同契》“皆秉中宮,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們才可以區分“東南西北”四方,“東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長久存在。《周易參同契》“土旺四季”,因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復始,執行不息。中醫支援“土為太極”的說法。中醫藏象學說認為脾胃為土。人食五穀經過脾胃的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氣,即為後天之氣。傳統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脾胃之氣為後天太極,是生命所必需的。中醫有“補脾胃,養五臟”的治療法則。古代有土生萬物、土養萬物、土載萬物、土納萬物之說。這萬物自然是指可以歸類於“木火金水”四象的萬物。實質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養木火金水,土載木火金水,土納木火金水。“木火金水”的產生都來源於“土”,其繼續存在也依賴於“土”。“木火金水”的產生都來源於“土”——這個“土”是先天之“土”。“木火金水”的繼續存在也依賴於土——這個“土”是後天之“土”。將五行對應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土為陰陽——就是日月。日月分則為陰陽,合則為太極。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將來,太陽月亮的壽命到了盡頭,日月沒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沒有了——這是因為後天太極變化了。將五行對應四方,“木火金水”分別對應“東南西北”,土為中央。中央可以無限小,小到一個點;可以無限大,大到與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沒有天地就沒有四方。其實,即使簡單的只將“土”理解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髮的,沒有中央原點,根本無法劃分東南西北四方。在五行中,“土”為太極,太極分兩儀,就是陰陽(也可說是陰土,陽土),陰陽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土”不一分為二時,是“太極”。“土”一分為二時,是“陰,陽”,是“陰土”和“陽土”。“土”可四分為“木火金水”,是太極(陰陽)分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為“土”,是四象統一回歸到太極。——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實質,本質。

為什麼是五行四季而不是五行五季

金木水火土加春夏秋冬,o(∩_∩)o

四時中五行的狀態是我理解錯了還是其他?求助

木是春旺,這個沒異議吧?秋死也沒異議吧?冬相是木受水生,得生者為相,對吧?生人者休,夏木生火,如孕婦生產後,體質虛弱,是休息對吧?四季土旺,土不受木克故自旺,木不克土,是木受囚禁。所以,木五行是:春旺,冬相,夏休,四季囚,秋死。這個五行衰旺,四季五行只是一般的狀態,不是持殊狀態。五行生剋關係,也不僅憑一般狀態就能論生克的。應注說,五行的旺、相、休、囚、死也只佔五行強弱的三分之一,是得令與否問題,除此還有得地、得勢問題。春木是旺呀,但金多木亦危對吧?生克關係要講生克比的,不能光看表面的旺、相、休、囚、死。

中國古代愛用五行來描述季節,但如今只有四季,這是怎麼回事?

人的一生也有個四時,春季為木,夏季為火,秋季為金,冬季為水,而土旺於四季,四季之內含有五行。”又說:“春季學道,夏季行道,秋季成道,冬季了道。”這是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重點。

少、壯、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規律。少年時期為春季屬木;男二十歲,女十八歲交夏季屬火,男四十歲,女三十八歲交秋季屬金,男六十歲,女五十八歲交冬季屬水。先生說:“兒童在人生四季裡為春季,在五行屬木,所以兒童的性貴乎自立,凡事不用人管,不使老人操心,以仁愛勤勞為主。”少年正是讀書學習,長知識,明人倫的開發階段,學會怎樣做人怎樣處事,為一生的成就打好基礎,所以春季是以“學道”為重點。

夏季屬火,正是逐漸挑起家庭生活重擔的時期,上有老人要盡孝,兄弟姊妹間要盡悌,結婚後,要處理好夫妻關係,有了子女要盡慈。在社會上要盡到自己所擔負的職責,乃是施展本領、大做一番的階段,逐漸步入人生的成熟時期。所以夏季是以“行道”為重點。

秋季屬金,從家庭中的仰事俯畜到社會上的風吹雨打,已經過了許許多多的考驗與鍛練,事業上已初具規模,人生觀早已定型,可以從數十年走過的歷程中總結出一定的經驗和教訓,並要逐漸趨向收斂,一生的高低上下,奮鬥成果,已可見分曉,所以秋季是以“成道”為重點。

冬季屬水,年逾花甲,已步入老年,到“冬藏”的時期了。應該功成身退,一切一切都要由下一代接替,萬不功再爭名逐利了。應加強心性修養,以安度晚年,了脫一切,所以冬季以“了道”為重點。

土是旺於四季的,萬物土中生,土中長,土中成,並“了”在土中。如違背上述這個人生四季的準則,五行不是逆就是克,必遭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五行體質與四季養生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五行?

傳統的中醫理論中,“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是對大自然裡事物的總結和提煉。五行的生、克、乘、侮,是宇宙萬物運動方式與規律的本始,也是人們養生保健的本始,古人們把自然界的這些現象與自身聯絡到了一起,指導人們探索自身健康的祕密。

你,屬於哪一“行”

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大體劃分為五大類,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相應,也可以劃分為五種,也就是五行體質,你屬於哪一類呢?

禾:膚色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才能,體力不強,多憂慮,做事勤勞。這種人大多能耐春夏,不能耐受秋冬,容易感受秋冬寒冷之氣的侵襲而生病。

火:面板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體型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背部肌肉豐滿。其性格多氣,輕財,缺乏信心,認識事物清楚,愛漂亮,性情急。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春夏,受秋冬寒冷之氣侵襲易生病。

土:面板黃,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全身上下都很勻稱,步履穩重,舉足輕,他們內心安定,助人為樂,不喜依附權勢,愛結交人。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全:膚色較白,體形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心胸寬廣,有遠見,組織力強,為人敦厚,做事認真。這種人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水:膚色偏黑,體形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機智,靈活,善辯,富於靈感,喜自由,多疑嫉妒,心胸比較狹窄。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五行人調養原則及飲食忌宜:

木:宜芝麻、糯米、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物,還可食用枸杞粥、桑椹粥、山藥粥、花生粥、黑芝麻糊亦適宜常食。條件許可者,可食用燕窩、銀耳、海蔘、龜肉等。對於蔥、姜、蒜、韭、辣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則應少吃。由於肝和腎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在滋養肝的同時應該注意到補腎。

火:可多食些寒性的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等。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蔥等,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忌酗酒。

五行與四季的飲食保健!

中醫理論中最基本的也最為人所知的是五行理論。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在中醫理論上五行分別配比五臟,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而五行相互之間又存在著生克乘侮,相生相剋的關係,所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相對應的用五行來配比的五臟之間也存在著這樣生克乘侮的關係。所謂肺氣盛則傷肝,肝氣盛則傷脾等等,反之則相生。不過,如果相剋的雙方,處於被克地位的一方過盛,卻會反過來乘侮對方,比如肝氣過盛也會對肺臟造成不良影響,所謂肝火犯肺是也。與五行和五臟的配比相應的還有五味、五色、五志以及相應的五聲、五時、五體、五氣等。五味是指辛入肺,酸入肝,鹹入腎,苦入心,甘入脾。五色是肺金為白,肝木為青,腎水為黑,心火為赤,脾土為黃。五志是肺對應悲,肝對應怒,腎對應恐,心對應喜,脾對應思,五聲是肺為哭,肝為呼,腎為呻,心為笑,脾為歌。五時,肺金對應秋,肝木對應春,腎水對應冬,心火對應夏,脾土對應長夏。五體肺對應皮毛,肝對應筋,腎對應骨髓,心對應脈,脾對應肉。五氣肺為燥,肝為風,腎為寒,心為熱,脾為溼。與五臟互為表裡的還有五腑大腸、膽、膀胱、小腸、胃。《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有很好的表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貳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閡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這裡就是告訴人們四季養生中日常生活起居的一些法則。

中國講五行,而且很多都是跟五有關,可是為什麼只有四季呢?

四季分木火金水,並且在每一個季節裡有一個月處於旺,這個月就屬土,也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

相關問題答案
一年四季與五行的關係?
四季與五行的關係?
五季與五行的關係?
四季月份與五行的關係?
季節與五行的關係?
十二星座與五行的關係?
手機號與五行的關係?
十二生肖與五行的關係?
數字與五行的關係?
八字與五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