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三月三是什麼日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龔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裡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代漢族曲水流觴 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贊助廣告

麻煩採納,謝謝!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日子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農曆2017年三月初三日是公曆: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

農曆2017年三月初三日"查詢資訊如下:

公曆: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白羊座

農曆:雞年 三月 初三日

四柱:丁酉 癸卯 丙辰

節氣:

生誕:上巳節 踏青節

二十八宿:壁

贊助廣告

甲子納音:沙中土

距今:還有6天

陰曆三月三日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聖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1]

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傳說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百年不遇,陰曆三月三,王母娘娘的蟠桃會(神節)和清明節(鬼節)同在一天。家有富貴小孩。穿紅馬褂,黃襪子。但我認為是無稽之談罷了! 穿紅內衣、紅褲衩系紅腰帶,是中國民間講究的“趨吉避邪”的風俗習慣

苗族三月三是什麼日子

www.hq.xinhuanet.com/focus/2008qz3y3/

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起源】

要說“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 。”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字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三月三民俗】

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

漢族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

臺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採鼠麴(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志》)。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熱鬧非凡。我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壯族,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見下文"三月歌圩節")。

侗族,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見下文"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三月三其他】

三月歌圩節: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餘下全文>>

農曆3月3是什麼節日了?

如今大多數的中國人早已不再過三月三節了,那麼,農曆三月三在中國到底是一個什麼節日呢? 在大眾的觀念意識裡,月、日相同的日子總是不那麼平凡,因而許多這樣的日子都成了節日,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都是如此。這其中大多數節日有專門的名稱,也可以叫“重某”的,如重三、重五、重七、重九。而三月三雖然也有專門的名稱,但又都不足以概括這個日子豐富的內涵與節俗。“三月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佳節,對國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另有一種說法,三月三是為了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據說西王母的誕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會集於瑤池,為王母慶壽,稱為“蟠桃會”。晚清《都門雜詠》裡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西王母就是調和陰陽,致召萬靈,統括真聖,“若隱若現,運百靈而準今”的女仙。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樂,百歲蟠桃,開金碧之靈園”。他的神威,使“十方高聖同擁護,九曜仙真共策行”。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人們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三月三”古時又稱“上巳節”。在我國曆史上,上巳節是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流觴(shāng)曲水”就與這個節日有關。 據史籍考證,上巳節的淵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巫術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邊為人們舉行除災祛病的儀式,謂之“祓(fú)禊(xì)”。祓,意思是祓除病氣,使之清潔;禊,則是指修潔淨身,除去積穢。古人認為水是至潔之物,在水邊“祓禊”,洗濯(zhuó)身體,就可以祛災禳(ráng)福,確保一年平安。因農曆三月上巳日的具體日期每年都不固定,為了便於記憶和統一,從漢朝開始,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為“上巳”,巍晉時期,乾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確固定為上巳節。 在我國古籍中,上巳節“祓禊”習俗多見記載。《風俗通·祀典》:“周禮,女巫掌歲時以祓禊與浴故於水上輿潔也。”《後漢書·禮儀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為大潔。”據認為,《論語·先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yú),詠而歸”,說的就是孔子和弟子們“祓禊”時的情景。 所謂“流觴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於流波曲水邊,一人置酒於杯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於某人面前,某人即取而飲之,然後作詩,作詩不成便罰酒。流觴曲水盛於魏晉,彼時文人雅士縱情山水,清談老莊,整日飲酒作樂,因此這種把飲酒和作詩融合一體的“高雅”活動受到他們的特別青睞。古人流觴曲水,還發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事,這便是王羲之創作著名的《蘭亭集序》。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王羲之偕同當時的天下名士謝安、殷融、孫綽、阮裕、袁嶠(qiáo)之等42人,在江南水鄉紹興的會稽山之陰、蘭亭曲水之濱,共襄了一次名垂青史的曲水流觴盛會。據《嘉泰會稽志》引《天章寺碑記》記載,當時共得詩37首,王羲之酒酣意暢......餘下全文>>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日子啊?

清明節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每年清明節的時間約為四月五日前後,清明也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閥和掃墓的日子。

相關問題答案
陰曆九月九是什麼日子?
陰曆二月二是什麼日子?
陰曆六月六是什麼日子?
三月九是什麼日子?
農曆二月二是什麼日子?
陰曆二十五是什麼日子?
農曆四月四是什麼日子?
陰曆四月十七什麼日子?
農曆六月六是什麼日子?
農曆十月十是什麼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