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叢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叢姓的古代名人

叢 鐇:(公元937~975年),許昌人(今河南許昌)。著名南北朝時期滁州刺史。 叢 蘭:(公元1456~1523年),字廷秀,號豐山;山東文登城關人。著名明朝大臣。官至明朝南京工部尚書,諡贈柱國太子少保。自幼聰敏好學。無處買書,手自抄錄,往往“夜誦達旦”。經、史、兵、醫、數等無不探討。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登進士,官戶科給事中。時中官汪直、樑芳等弄權,先後以排斥、拉攏等手段,迫叢蘭就範。叢蘭堅貞不屈。明弘治十一年上奏《清寧宮災六事疏》,提出“今日之務在惜人才、慎舉措、惜畿民、撫邊戍、警怠玩、去貪殘元惡”,揭發中官樑芳、陳喜、汪直、韋興及侍郎林鳳、太常卿崔志端等奸黨罪惡,使其被廢,叢蘭晉為兵科右給事中。中官何文鼎因直言獲罪,叢蘭又“合臺諫救”,因此觸怒皇帝而下獄,但志不稍挫。事明後,晉升通政史司右參及左參。適逢北疆有警,受命經略紫荊、倒馬各關塞軍務,精心設防,挫敗入侵者,致敵酋小王子斷右臂而逃。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晉右通政。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被派往延綏等地規劃邊務,兼糧儲、屯田、抽選軍丁之任。見邊塞弊端很多,賦高役重,民不聊生,多有棄逃他奔的。為去弊固邊,叢蘭不肯阿諛弄權的劉謹,上諫《邊塞軍務十事疏》。劉謹怒,欲加禍於叢蘭。幸而劉謹不久被誅,叢蘭晉升通政史,又選為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寧夏、陝西等三邊軍響、糧儲。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大同有警,進右都御史,總制宣化、大同和山西偏頭、寧武、雁門等關隘軍務,上奏《修設塞堡以防邊患疏》。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改命總督槽運,兼巡撫江北。叢蘭力除漕運舊弊,建立新章則,著有《漕運錄》傳世。為了救濟災民,上奏《再乞天恩給銀兩亟為拯救疏》並擷取槽糧數萬石賑濟饑民。這期間,水曹主事王鑾,因亢直觸犯上司入獄。叢蘭上疏,王鑾獲釋。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中官劉允以迎佛使烏恩藏(西藏中部僧人,號活佛),徵調船隻五百餘艘,役民數萬人,百姓苦不堪言。叢蘭急奏《取回出使內臣劉允疏》斥僧佛無益,是誤民之術,論勞民傷財不利國家安定之害。四年後,解漕務職專任巡撫。時寧王朱袁濠反,叢蘭移鎮瓜洲。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晉階資德大夫,勳正治上卿。這年冬,升南京工部尚書,時年六十四歲。明嘉靖元年獲准告老還鄉。次年病逝,葬於文城東北隅。叢蘭生在明朝中葉,時政治腐敗,內憂外患迭起。從政三十餘年,剛正不阿,勇鬥邪惡,以直言善疏、敢斥權奸而聞名。共上疏諫三百餘篇。其中一百一十篇輯為《豐山奏議》六卷。作為明王朝忠直之臣,叢蘭曾率部在河南鎮壓了白蓮教的趙景隆起義,還在廬鳳滁和等地鎮壓了劉六(劉寵)起義。 叢 磐:(公元1485~1551年),字益安,叢蘭之子;山東文登城關人。著名明朝官吏,學者。母邢氏封夫人。尚書以進士起家,為時名卿,鄉里世次家有譜,賜兆有碑銘。君出生於成化乙巳閏月十八日,年六十七,嘉靖辛亥九月二十七日而歿。歿後六十日而葬,在賜兆之次。其治命曰:必藍伯子銘我墓也。孤仲楫衰絰來告,惟我先君子與尚書同為九卿,而田獲拜於床下,及田被放東歸,君歲時遵海而南,訪於少勞山中,世講其好,不忍以衰病辭。志曰:君夙有異質,記誦開敏,才藻寯穎,聲名藉藉,從宿儒名士遊,動履語默,鹹有法度;布衣韋帶,與寒士等。尚書以禦寇功,當陰子。君曰:磐已食廩於庠矣,請以與仲弟礱。尚書曰:汝嫡長也,於令甲為宜。君固辭。後尚書以考績,又當陰子。君又固入讓其季弟。尚書知其志不可奪,嘆息而許之。後有司貢士,劉瑛為正,而君次之。憲臺以君之文優,曰叢磐可貢,君懇讓之。憲臺曰:......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姓李的名人

李氏名人2006-11-17 20:54中華文明五千年,李姓文化作為姓氏文化的一員,時間最為久遠,影響最為巨大。從始祖皋陶到老子李耳,從李廣到李世民,從李白到李自成,無不書寫李氏的輝煌!“李氏,皋陶為堯大理,因官命族為理氏。商朝末年,理徵改理氏為李氏。”李氏在最近兩千多年裡,幾乎和整個民族的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不管什麼朝代,都有李氏名人為國家或者民族作出貢獻。李氏第一人——老子在中國正史記載中,老子是李姓的第一人。老子姓李名耳,在周平王時任太史,相傳是周朝御史大夫理乾的兒子。老子是中國道家思想的創始人,有〈道德經〉留世。秦王朝宰相——李斯李斯輔助秦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隨後對對文字進行整理,為統一文字作出一定貢獻。飛將軍——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是從這兩句話,便一切不用說了。愛江山亦愛美人——李隆基不管怎麼說,大唐雄威在此時最為盛世,雖然後來頹敗,也是歷史之必然。唐明皇,這個詞也是絕對響噹噹的。詩仙——李白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如果有人不知道李白,那肯定貽笑大方!夢裡不知身是客——李煜註定是錯位的一生,不是好皇帝卻是好詞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老子知多少,孟子偷著笑!小樓昨夜又東風,孔子無聊,孔明言妙。故國不堪回首,始皇哀悼,明皇推車貴妃笑!”作為中國歷史唯一一位帝王詞人,無限悲涼灑江山!江山卻看不見。中國歷史唯一一位女詞人——李清照女人能夠在歷史上在詩詞方面有如此成就的確是不簡單的。特別是宋朝,女人的地位最底,然而時代出英傑,也沒辦法。“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國藥聖——李時珍一本《本草綱目》,我國藥物學的空前鉅著。有哪個中國人不知道他的話,只有一個理由值得原諒,就是一輩子沒有生病,一生病立馬去天國了。平民闖皇宮——李自成明王朝被自己人推翻了,卻讓外族入侵了,想想歷史還真蠻可笑。成功就墮落,歷史的真理。中國正史卻沒有把他算做皇帝,實在又是一個遺憾!畢竟人家也是揮霍多年的血汗的。還有明朝的李贄,清朝的李鴻章李秀成,新中國的李四光!這些都不說了,才疏學淺,隨便了解一下而已。

贊助廣告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李的名人

政權全名存在時期創始人姓名歷代領導人成漢帝國304年——343年李雄李雄、李班、李期、李壽、李勢西涼帝國400年——421年李皓李皓、李歆、李恂大唐帝國618年——907年李淵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顯、李旦、武則天、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適、李誦、李純、李恆、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曄、李拀李吳政權619年——621年李子通李子通後唐帝國923年——936年李存勖李存勖、李嗣源、李從厚、李從珂南唐帝國937年——975年李昪李昪、李璟、李煜越南李朝1010年——1125年李佛瑪李佛瑪、李日尊、李乾德、李陽煥、李天祚、李龍翰、李旵、李佛金西夏國1038年——1227年李元昊李元昊、李諒祚、李秉常、李乾順、李仁孝、李純佑、李安全、李遵頊、李德旺、李睍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李成桂李成桂、李芳果、李芳遠、李祹、李珦、李弘暐、李瑈、李晄、李娎、李隆、李懌、李峼、李峘、李昖、李琿、李倧、李淏、李棩、李焞、李昀、李昑、李祘、李玜、李奐、李升、李熙、李坧大韓民國1948年至今李承晚李承晚、尹潽善、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煥、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新加坡共和國1965年至今李光耀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人稱“詩仙”。

李賀:(公元790~816年),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號詩鬼。祖籍隴西,生於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後世稱李昌谷。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廣:西漢名將,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李時珍:明代傑出醫藥學家。著有《本草綱目》,聞名於世。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國政治家。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裡克,或訛作李兌、季充等。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

李廣利:(公元前?~前88年),中山人(今河北定縣),漢武帝寵姬李夫人之兄。

李固:(公元94~147年),東漢大臣。字子堅。漢中南鄭人(今陝西漢中)。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今山東山陽)。

李膺:(公元110激168年),字元禮,漢朝潁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東漢政治家。

李傕:字稚然,東漢末軍閥;大司馬、司隸校尉、池陽侯;性詭譎殘忍。原本是董卓部下武將,後成為涼州軍的首領。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臺二十八將之......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李的名人有誰?

李姓重要歷史名人

主要人物

1.先秦思想家李耳

2.鼎助秦王統一中國的李斯

3.雄才大略的李世民

4.詩仙李白

5.詞壇女傑李清照

6.明代思想家李贄

7.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

(二)次要人物

1.戰國初期改革家李悝

2.趙國名將李牧

3.先秦水利家李冰

4.飛將軍李廣

5.東漢名臣李固

6.北魏改革家李衝

7.隋朝橋樑專家李春

8.唐代史學家李延壽

9.一代名將李靖

10.風流天子李隆基

11.驍勇善戰李光弼

12.李朔雪夜平蔡州

13.婉約大家李商隱

14.洗盡銱華留詞名的李後主

15.宋代編輯大家李仿

16.宋初聖相李沆

17.抗金名將李綱

18.抗元名將李庭芝

19.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

20.一代闖王李自成

21.清儒李光地

22.忠王李秀成

23.外交辱國、洋務坎坷的李鴻章

24.地質學家李四光

歷史上,姓從,出現哪些名人

歷史名人

從 諗:唐代高僧,居趙州觀音院。精心玄悟,乾寧中示寂,諡真際禪師,世號趙州古佛。

從 貞:明代繁昌人,官至安陸衛指揮同知,居官清儉,蕭然若寒士,管領漕運,尤愛惜士卒,童孺俱頌其美。

從 龍:明代知縣,字雲峰,安陸人。成化中以舉人知麻哈州。當時民俗皆被髮左衽,經從龍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

從 任:明代大學生,字子重,江南人。負奇氣,嗜異書,有絕技。

從所向:明代鍾祥人,官刑部主事,清廉恬退,為人仁義,有仁聲。

從姓的近現代名人

從維熙:(公元1933~今),曾用筆名碧徵、從纓;河北玉田人。著名當代作家,“荷花澱派”、“大牆文學派”代表人物。 從維熙初中畢業後於1950年入北京師範學校,期間讀了大量中外文學作品,受到孫犁和屠格涅夫作品很深的影響。同年開始發表散文、詩歌和小說。 1953年師範畢業後,從維熙任小學教員。1954年出任《北京日報》文藝編輯、記者。1957年,從維熙被劃為右派,開始了長達二十一年的苦難生活。1979年平反後回京,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家出版社總編輯等職。 從維熙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藝術上師法孫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兩本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南河春曉》,是“荷花澱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從維熙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難二十多年,對監獄生活有較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在新時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長篇小說《北國草》、《裸雪》,中篇小說集《從維熙中篇小說集》、《遺落在海灘的腳印》、《遠去的白帆》、《雪落黃河靜無聲》、《驛路折花》,短篇小說集《從維熙小說選》、《潔白的睡蓮花》。另外還有文藝論集《文學的夢》。 從維熙的作品大都是描寫1957年以來風雲變幻的政治生活,其中篇小說《大牆下的紅玉蘭》是代表作。小說選取獨特的角度,從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個監獄裡發生的故事入手,正氣凜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時期是非顛倒,鬼蜮橫行的黑暗現實。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發展緊緊地與悼念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聯絡在一起,因此,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不僅有黑暗與邪惡,更有光明與正義。整個作品具有邪不壓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這部中篇影響很大,此後評論界把揭露“四人幫”橫行時期監獄生活的小說稱為“大牆文學”,從維熙自然成了這一文學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從維熙作品題材多樣,視野開闊,取材於農村新生活的作品,格調清新雋永。他所開拓的“大牆文學”作品,筆墨震撼人心,格調冷峻沉鬱。由於生活環境的鉅變和創作題材的轉移,從維熙新時期的小說創作已經與“荷花澱派”分道揚鑣。

姓時歷史名人

時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七。

時姓來源有五: 1、出自春秋時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申叔時之後,為別他族,以王父字為氏。

2、出自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為氏。

3、出自嬴姓。據《路史》所載,古有時國,滅於楚,子孫以國為氏。

4、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戰國時齊國有一著書的賢人時子,其後有以其名中之時為姓。

5、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今滿、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為楚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僕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漢時有時農,以及壽春令、鉅鹿郡(今河北鉅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鉅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為時姓鉅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得 頗為興盛。另外經陝西徙居於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以後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於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為主,舉家遠徙他鄉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為多,二省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時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時姓多名人賢士。如戰國時齊有賢人時子,漢有去官留犢的時苗,晉有跟許真君學道,並且同時得道的洪施真人時洪,唐有以孝行見稱的時惠詢等。

著名人物

時苗,漢朝

時洪,晉朝道士

時瀾,宋朝學者

時光,宋代畫家

時大彬,明廠製陶專家

時逸人,醫生

姓費的名人有哪些?

【費直】

(生卒年不詳),字長翁,東萊(郡治今萊州市)人,西漢古文易學“費氏學”的開創者,官至單父(今單縣境內)令。費直依古文古字本漢《易》,稱《古文易》。“長於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即《易傳》“解說上下經”,開幕訓詁學史上以傳附之先河。東漢時期,經學家陳元、鄭眾、馬融都學習和傳授費氏學,馬融還為費氏《古文易》作“傳”(指解釋經文的著作)並把它傳授給其高足、漢代經學集大成者鄭玄,鄭玄作《易注》。經學家荀爽也漢費氏《易》,作了《易傳》。三國時傳魏經學家王肅、玄學家王弼,王弼還作了注。費氏學大興。南北朝時期,樑代、陳代正式把鄭玄、王弼二注“列於國學”。今本《周易》與《費氏易》有很深的淵源。清代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費氏易》1卷、《費氏易林》1卷、《周易分野》1卷。另《釋文》有《費直章句》4卷,系後人偽託。

【費禕】

(? — 253)字文偉,江夏鄳縣人。三國時蜀漢名相。費禕性格寬和,劉備平定益州時,在蜀為文官。劉備死後,諸葛亮輔劉禪當國,重用費禕及蔣琬等。南征孟獲時,諸葛亮以費禕為長史隨軍。後來興師北伐中原,諸葛亮撰《出師表》,稱費禕等「皆良實,志慮忠純」。北伐期間,費禕常為使節,往來漢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楊儀弭息糾紛。諸葛亮死時,將國事付與蔣琬、費禕;其時魏延不服諸葛遺命,費禕以其反情告楊儀,並回奏後主,方證是非。後楊儀又不服待遇,口出不臣亂言,亦賴費禕密狀其詞,以正國法。後來姜維執意北伐,費禕以內治無人、國實不殷阻其事,然皆不為所聽。

【費仲】

一作費中。商代人。紂寵臣,善於阿庚逢迎,貪利,國人勿親。紂囚禁西伯昌(周文王),周臣通過仲獻美女、奇物、良馬,文王得出。

【費孝通】

(1910-2005 ) 江蘇吳江人(生於南通)。1935年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社會人類學)學位。同年起,先且在雲南大學、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系主任、副教務長。1942年加入民盟。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五屆常委,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民族學院教授等。著有《江村經濟》(英文,即《中國農民生活》)、《生育制度》、《鄉土中國》、《初訪美國》、《重訪英倫》、《鄉土人權》、《我這一年》、《大學的改造》、《兄弟民族在貴州》、《花藍瑤社會組織》、《訪美掠影》、《關於我國民族的識別問題》,譯有《人文型別》、《世界史》、《文化論》、《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等。

【費丹旭】

(清),字子苕,號曉樓,晚號偶翁,又號環渚生,烏程人。工寫照,如鏡取影,尤精補景仕女,瀟灑自然,清代畫家。

【費子賢】

明初人。從朱元璋渡江,數有功。取武康、安吉,築城御張士誠兵進攻。曾以三千人擊退張氏八萬之眾,以功進指揮同知。取福建、攻元都、定西陲皆有功。官至大都督府僉事,世襲指揮使。

【費震】

明朝鄱陽人。洪武初以賢良徵為吉水 知州。寬惠得民,升為漢中知府。歲遇災荒,盜賊四起。費震發倉粟10餘萬鬥貸民,到秋收時還倉,盜賊聞知,皆來歸正。

【費貞娥】

明朝末年人,是莊烈帝的宮女,李自成攻陷北京後,費貞娥投井自殺,但被賊兵救出。她說,我是長公主,不得無禮。賊兵便帶她去見李自成,因為當時她只有16歲,長的美麗,李自成便賜給他的大將羅虎,貞娥暗藏刀刺死羅虎,然後自殺,立下了烈女的典範。

【費茂公】

字謹與。清朝長白山東巴海人。崇順治間從攻山東、江南,取 勞山,拔蘇州。自入關以來,大小百餘戰,身受創傷無完膚,而 銳氣不俯.....餘下全文>>

從古到今姓全的名人

全哲洙 全哲洙,1952年2月生,朝鮮族,吉林龍井人。1969年12月加入中共。延邊大學畢業。1968年10月參加工作。歷任吉林省延吉市八道公社黨支部副書記;延邊大學數學系學生、校學生會主席;共青團汪清縣委常委兼蛤螞塘公社團委書記;團延邊州委常委;團延邊州委副書記、書記;團省委副書記、1985年1月任團省委書記;1986年11月任延邊州委副書記兼延吉市委書記;吉林省政府副祕書長兼延邊州委副書記;延邊州委副書記、州長;1993年1月任吉林省副省長。2002.4任吉林省委副書記,副省長。2002年8月任吉林省委

全樹仁 全樹仁,遼寧新民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撫順露天煤礦黨委組織部副部長,中共撫順市委組織部處長,撫順鋼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撫順市市長,中共撫順市委書記,遼寧省省長,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書記。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之前的上面的兄弟說得很明白,現在的也就這兩位高官

從古至今姓紀的名人有哪些??

紀 瞻:(公元253~324年),字思遠,丹陽秣陵人(今江蘇南京)。著名晉朝大臣。

紀 昌:(生卒年待考),著名戰國時期神箭手。

紀 信:(生卒年待考),四川南充關文鎮扶龍村人,著名秦末漢初將領。

紀少瑜:(生卒年待考),著名南朝文士。

紀君祥:(生卒年待考),又名紀天祥,大都人(今北京)。著名元朝戲曲作家。

紀映淮:(生卒年待考),女,小字阿男,上元人。著名清朝詩人。

紀 昭:(生卒年待考),字懋園,號悟軒,直隸獻縣人(今河北河間)。著名清朝大臣。

紀 昀:(公元1724~1805年),字曉嵐,一字春帆,號雲石,紀昭之弟,直隸獻縣人(今河北河間)。著名清朝學者、文學家。

紀玉良:(公元1917~2002年),原名紀雲峰,曾用名紀應甫,祖籍北京。著名當代京劇老生演員。

紀登奎:(公元1923~1988年),山西武鄉人。原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紀亭榭:(公元1914~今),黑龍江東寧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紀惟正:(生卒年待考),著名國民革命軍海軍少將,臺灣省海軍第二撫六戰隊戰隊長。

紀 政:(公元1944~今),女,臺灣新竹人。著名臺灣運動員。

相關問題答案
姓叢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