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常的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百家姓裡面有姓常的嗎?

這個我肯定有,因為旁邊有一個老師就姓常。我也覺得好奇怪,還有姓常的。所以百度了下,是有的。

全國姓常的有多少

山東、江蘇為早期常姓發源地,此種發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於大江南北,據載,戰國時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區以及南方吳、楚等國,均有常姓。西漢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常惠,曾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十餘年後返漢,官至右將軍,封長羅侯,其後又有數人封侯,太原常姓由此顯赫。與此同時,常姓在起源地山東亦形成一大望族,遂有平原郡望。漢末三國之際,“蜀之江原(今四川省崇慶縣東)常氏多顯者。”時有名人常播、常騫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甘肅常姓繁衍茂盛,遂成望族。曹魏時,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常林,封高陽鄉侯,官拜光祿大夫,其後人多入朝為官,家族榮耀顯貴,在河內形成望族。常林四世孫常珍,攜家眷徙涼州(今屬甘肅省),後人亦多官宦,遂形成常姓的武威郡望。隋唐時期,常姓名人多出京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和陝西新豐(今臨潼東北)兩地。新豐常姓職仕朝廷者多人,甚為顯赫。時有新豐人常袞徙居閩(今福建省)地,後人遂在閩、粵一帶繁衍,故閩、粵常姓多以新豐為宗,以常袞為開基祖。宋代因避真宗名諱,恆姓被迫改為常姓,這為常姓家族注入一股新泉。此期常姓遷徙足跡自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往福建、廣東一帶,後入雲南、貴州等地。明代有山西常姓被迫遷周邊省份之人煙稀疏之地。清代常姓有入臺,定居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約佔全國漢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常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八。

贊助廣告

中國姓常的共有多少人

常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七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二百九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8%左右。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約佔全國漢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1]

歷史上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一、 姓氏源流

1、 相傳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以常為氏的古人相當多。相傳周族與商族的首領高辛氏次妃為常儀,以善佔月之晦、朔、弦、望著名

2、 出自姬姓,以邑為氏,為西州時衛康叔支庶子孫

贊助廣告

3、 另一支"常"姓出自戰國時吳國公族之後裔,也源於姬姓,即南宋羅泌《路史》所云“吳後有常氏”。

4、 出自恆姓,為避諱改姓。北宋真宗名趙恆,古時“恆”“常”義相近,故因避皇帝諱,改恆姓為常。

二、 遷徙分佈 常姓發源於今山東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戰國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於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並已散居於大江南北。漢初有一支常姓遷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時,山東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漢末至三國時,常姓有一支遷入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有常姓遷入甘肅。隋唐時,新豐(今陝西臨潼)人常袞遷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佈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並有常姓遷居福建、廣東,最後到達雲南、貴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廣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清代以後,又有部分滿族人融入常姓。從歷代繁衍遷徙情況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東、河南、陝西、河北、甘肅分佈最廣,江蘇、四川、浙江次之。

三、 郡望堂號

【堂號】 “知人堂”:唐朝常何,貞觀時為中郎將。太宗要百官上書議論國事,常何是武人,不會寫,只好請門客馬周代寫了三十多條。太宗看了很高興,表揚常何寫的好。常何不願偷功,就告訴太宗說:“我不識字,這是門客馬周代寫的。”太宗馬上封馬周為監察御史,並表揚常何知人,賜予綢緞三百匹。常姓又以“太原”為堂號。

【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臺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相當今山東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大致為今山東西部地區。

河內郡:楚漢之際置,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涉縣西南),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北,京漢鐵路(包括汲縣)以西地區。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

武威郡: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元鼎後相當今甘肅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東漢移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四、歷史名人

周族與商族的首領高辛氏次妃為常儀

常先曾被黃帝任命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這是見於史載的最早的常姓

中國最早的常姓出於河南

唐朝常何,貞觀時為中郎將

唐朝常兗,官至宰相

唐代畫家常粲 有《孔子問禮》、《山陽七賢》等圖,並立釋迦、女媧、伏羲、神農、燧人等像傳於世

秦朝常得志 京兆(今陝西省西安)人。博學善屬文,官至秦王記室。及王薨,過故宮,為五言詩,辭理悲壯,甚為時人所重。復為《兄弟論》,義理可稱

唐僖宗朝常重胤 翰林供奉

西漢有太原人常惠,武帝時隨蘇武出使匈奴

三國兩晉時期常騫治毛詩、三禮,以清尚知名

東晉時有史學家常璩三國魏溫人常林,官大司農,封高陽鄉侯,其後累世官宦;4世孫常珍北魏時任南安太守,珍子常坦,官鎮遠將軍;坦子常爽,官宣威將軍,爽子常文通,累官鎮西司馬、南天水太守;文通子常景,官車騎將軍、祕書監

隋煬帝時有屯用主事常駿

唐代有詩人常建,高僧常慜

南宋理宗時常挺,官參知政事(副宰相),封合沙郡公

蒙古有常德曾於蒙古憲宗九年(1259年)奉命由和林出發,西覲皇弟旭烈兀於西亞

明初名將常遇春,勇猛善射,屢立戰功,死後追科開平王

明初散曲家常倫......餘下全文>>

世上姓常的有多少人、各在什麼民族?

據統計,常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8%,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粗略一算,也有200多萬。 山東、江蘇為早期常姓發源地,此種發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於大江南北,據載,戰國時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區以及南方吳、楚等國,均有常姓。西漢有太原(今屬山西省)人常惠,曾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十餘年後返漢,官至右將軍,封長羅侯,其後又有數人封侯,太原常姓由此顯赫。與此同時,常姓在起源地山東亦形成一大望族,遂有平原郡望。漢末三國之際,“蜀之江原(今四川省崇慶縣東)常氏多顯者。”時有名人常播、常騫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甘肅常姓繁衍茂盛,遂成望族。曹魏時,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常林,封高陽鄉侯,官拜光祿大夫,其後人多入朝為官,家族榮耀顯貴,在河內形成望族。常林四世孫常珍,攜家眷徙涼州(今屬甘肅省),後人亦多官宦,遂形成常姓的武威郡望。隋唐時期,常姓名人多出京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和陝西新豐(今臨潼東北)兩地。新豐常姓職仕朝廷者多人,甚為顯赫。時有新豐人常袞徙居閩(今福建省)地,後人遂在閩、粵一帶繁衍,故閩、粵常姓多以新豐為宗,以常袞為開基祖。宋代因避真宗名諱,恆姓被迫改為常姓,這為常姓家族注入一股新泉。此期常姓遷徙足跡自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往福建、廣東一帶,後入雲南、貴州等地。明代有山西常姓被迫遷周邊省份之人煙稀疏之地。清代常姓有入臺,定居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約佔全國漢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常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八。

古代有哪些姓常的名人?

歷史名人常 惠,西漢太原人,武帝時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0餘年始放還,後代替蘇武為典屬國,通曉西域情事,昭帝拜為光祿大夫,封長羅侯,官至右將軍。常惠之後又有數人封侯,太原常氏由此顯赫。班固所作的《漢書》也曾特別為他列傳。他為漢朝與西域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 大貢獻。 常璩:東晉時史學家,曾在成漢任散騎常待等職,入晉後居建康(今江蘇省南京),所著《華陽國志》記述了遠古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期間的巴蜀史事。 常播:江原(今四川省崇慶縣東)人,漢末三國時名士,以孝著稱。常騫:漢末三國時江原人,學識淵博,為人清尚,名噪一時。 常林,三國時魏國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官至大司農,封高陽鄉侯,其後累世官宦。其後代歷魏晉南北朝,有多人入朝為官。 常璩:蜀郡江原人,東晉史學家。曾任成漢散騎常侍等職,入晉後居建康(今江蘇省南京)。著有《華陽國志》、《漢之書》等。 常善:北周高陽(今屬河北省)人,累有戰功,封永陽郡公,歷任刺史,政績卓然。 常景:北魏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封濮陽縣子,官終儀同三司。有才思,雅好文章,曾撰門下詔書凡四十卷,著述凡數百篇。 常爽:字仕明,北魏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不受禮命,後為宣威將軍,徙避涼州。少已深研五經百家,曾授門徒七百餘人。著有《六經略注》等。 常何: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是隋末唐初的一個重要人物。唐代貞觀時任中郎將,曾將賢臣馬周推薦於太宗。 常建: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詩人,開元中進士第。大雨中,為盱眙尉。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淪於一尉,士論悲之。作品多五言,題材多山林、寺觀。後人輯其作為《常建集》。 常粲、唐代畫家。與常重胤父子二人均為長安人,道釋人物為二人擅長所在,善為上古衣冠。鹹通中路巖鎮蜀,頗加禮遇。有《孔子問禮》、《山陽七賢》等圖,並立釋迦、女媧、伏羲、神農、燧人等像傳於世。 常倫:字明卿(1492-1525),號樓居子,其先曲沃人,後徙居山西省沁水,明代散曲家。官至大理寺評事。作品有《常評事集》、《寫情集》等。 常得志:京兆(今陝西省西安)人。博學善屬文,官至秦王記室。及王薨,過故宮,為五言詩,辭理悲壯,甚為時人所重。復為《兄弟論》,義理可稱。 常重胤:唐僖宗朝為翰林供奉。其父常粲,善畫人物、故實畫。重胤師範其父,亦善寫貌,其人物畫尤得其父傳神之法。唐末政治失軌,亂事四起,常重胤亦避難入蜀。當僖宗皇帝幸蜀,迴鑾之日,蜀民奏請重胤留寫御容於成都大聖慈寺。內外官屬,鹹謂其為南朝道釋人物畫之聖手張僧繇之後身。常重胤亦嘗寫文武臣僚真像於壁,毫髮不失,極得神采。又於寶曆寺畫請塔天王像,亦極為佳妙。貫休贊之曰:“貧道觀畫多矣,如吾子所畫,前無來人,後無繼者。”益州名畫錄列為妙品。唐張彥遠於宣宗朝所著之歷代名畫記,於論畫六法一篇中,申論謝赫人物畫之六法論,並標示人物畫須神氣與形似並重,形似為表現神氣之要素,須形神兼顧方能逼肖。其論說對唐代人物畫之影響頗鉅。常重胤之人物畫,今雖不存,僅見於著錄,然由著錄之記載,亦可想見其畫形似、神采兼備之貌。 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懷遠人,漢族,明代名將。臂長善射,勇力絕人。元末從劉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歷官總管府先鋒、都督、統軍大元帥、中翼大元帥。攻寧國,中流矢,裹創再戰。升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二十三年大敗陳友諒於康郎山,轉戰三日,縱火焚漢舟,湖水皆赤。次年進平章政事,率軍包圍武昌,逼降陳理。從攻張士誠,以奇兵出其後。論功封鄂國公。吳元年(1367年)與徐達興師北伐,為副將,兼太......餘下全文>>

中國現代書法家姓常的都有誰

請自行查閱

wenku.baidu.com/...xZaxz_

姓常的明星有哪些??????

常石磊、常寬

中國有姓常的開國元勳嗎?

常玉清 1955年少將

常乾坤 1955年中將

常仲連 1952年任空軍13師師長,1956年任防空軍3師師長。1958年任瀋陽軍區空軍高炮指揮部司令員,首創高射炮機動作戰法,在汕頭地區指揮部隊先後擊落敵機9架,擊傷38架。

常樹人 1951年任海軍後勤部副部長,1956年入於海軍軍事學院學習,1958年畢業後任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兼後勤部參謀長。1962年任海軍後勤部副部長。

中國開國將軍姓常的有那幾位

1、常乾坤(開國中將)

常乾坤(1904-1973),山西省垣曲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建立者之一。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常玉清(開國少將)

常玉清(1905—1991)河南省商城縣人,開國少將,江蘇省軍區原副司令員。

3、常勇(開國少將)

常勇,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伍。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文書、營政治教導員、副科長、股長、團政治處副主任、直屬隊黨總支書記、軍分割槽後勤處政治委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團副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副主任、師政治部主任,建國後,歷任師副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商丘步兵學校政治委員、靶場政治委員、基地黨委第一書記、西北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副政治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政治委員,國防科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國防科工委顧問兼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4、常仲連(開國少將)

常仲連(1914~2010),男,河南省孟縣(今孟州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空軍原副司令員,瀋陽空軍高炮指揮部原司令員,副兵團職離休幹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八一獎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5、常樹人(開國少將)

常樹人(1915—1984),山東省泰安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部副部長,1956年入海軍學院高階速成班學習,任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兼海軍後勤部參謀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授大校軍銜。

1964年晉升為少將。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相關問題答案
有姓常的嗎?
有姓花的嗎?
有姓班的嗎?
百家姓有姓華的嗎?
有姓柯的嗎?
百家姓有姓藍的嗎?
有姓卓的嗎?
有姓雨的嗎?
有姓閻的嗎?
有姓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