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屬於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易經講是什麼呢?

易經講的是什麼。為什麼只講八卦圖。

易經,就是講八卦圖。原易經中,前象後辭。可以認為,易經就只八卦圖的註解。

易經,是用哲學來解釋天地四方,古往今來。你也可以把他說的物件看成是人本身。

易經,經過陰陽結合,一共推演出64種大的狀態,又經過各卦象結合,沒個打的卦象有6個小卦象。所以一共是384種卦象。者384種卦象,對應一切事物的執行狀態。

所以,易經就是八卦圖,是一本從哲學方面記錄事物執行狀態的書。具有很高的價值。

易經與算命。

八卦,是伏羲發明的。流傳幾百年後,夏朝,商超都對其有改動。當時的周西伯傾其畢生所學,一為避難,一為講自己的所學傳於後人,一為提醒朝廷,一為造反,便修改了其中的一些內容。後至孔子作象辭。而成為完整的著作。這也是易經書中有很多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的原因,是因為周西場位於虎穴,不敢直言。一共經歷了2500年左右,為我們今天看見的易經最終形態。又流經了2200多年才到今天。

贊助廣告

其中,無數高明人士對其註解,增加新的血液。在漢朝時,易經,分為術數合易理兩部分研究。術數,即是算命之類的。

因為易經中記錄的是各個狀態,只要能夠定位你現在的狀態當然能夠指導你的行為,所以它能夠算命,是正確的。

周易是什麼的基本經典

周易應該是中國玄學或是道家的基本經典。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贊助廣告

易經是寫的是什麼

孔子對於《易》及其卜筮態度。

其一,孔子起初只把《易》看作卜筮之書,卻並不主張卜筮,認為缺乏智謀的人才頻繁卜筮。他以前也是這樣教授弟子的。易經講的是什麼所以,當看到老師“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賀”時,作為學生的子贛(即子貢)覺得老師前後矛盾,因而才迷惑不解地詢問。孔子不僅指出他理解上的錯誤,而且耐心地開導他,指出《易》一書產生於“紂乃無道,文王作”的年代,是周文王“諱而避咎”之作,反映了文王的仁義思想(“文王仁”)和憂國憂民意識(“其慮”)。孔子是“樂其知(智)”,賞識蘊藏在《易》一書裡的文王之智才“好《易》”的。

其二,孔子“晚而好《易》”,並一度熱衷於占筮。這從“吾百佔而七十當”一語可以看得出。

年輕時不主張占卜的孔子,為什麼老了卻又熱衷於佔笟了呢?這大概與孔子50歲後,尤其是在周遊列國時所經歷的人生坎坷和挫折有關。在到處碰壁、壯志難酬的境況下,孔子一度感到力不從心、吉凶難料,因而不得已利用《易》來占卜,看看運氣如何。這其實與他以前所教導學生的“知謀遠者,卜筮之繁”也正相吻合。表明即使聖賢,在遭遇坎坷、陷人窮途末路之際,也會一時陷人迷茫而求助於占卜。

其三,一度頻繁地佔筮使孔子對《易》不時翻閱、詳加研究、反覆玩味,以至於“韋編三絕”,最終琿解了《易》的本質,從而“不安其用而樂其辭”,即不滿足於卜筮而喜歡其文辭了。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孔子形成了對《易》的全新認識。發現《易》有“古之遺言”,即文王遺教。在孔子看來,“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無道,文王作。諱而闢咎,然後《易》始興也”。這與《論語•八佾》所記載的孔子關於“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之感嘆,正相吻合。正是在“古之遺言”裡,孔子發現了《易》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即“故《易》剛者使知瞿,柔者使之剛;愚人為而不忘,x人為而去詐”。這也就是孔子所認可的《周易》之“德義”所在。

其四,孔子發現《易》所蘊含的“德義”後,就把“德義”認作《易》之本質,因而放在首要的位置。易經講的是什麼這從他一再強調“《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徳義耳也”,就可以看出來。儘管如此,孔子也並不否定卜筮,只是把卜筮放在次要的地位,即“我後其祝卜矣”。孔子將《易》的內容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即“贊”、“數”、“德”,並認為:“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X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可見,“德”在三者中域於最高的層次,是《易》的本質之體現。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均為“史巫之筮”,均未洞悉《易》之思想真髓。

其五,孔子在洞悉《易》的德義本質後,雖然並不否定卜筮,但強調以德行仁義來求福求吉,而把卜筮視為最後的選擇:“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祝巫卜筮其後乎。”這與其以前對於弟子關於“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繁”的教誨,是完全一致的。可見,在這一點上,孔子學《易》之前與學《易》之後的認識,是一以貫之的。在孔子看來,沒有德行的人,神靈也不會去幫助他,所以這種人也不必占筮,誠如《論語•子路》所說:“‘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由於孔子晚年特別喜好《易》,以至達到著迷的程度,所以他留下了大量關於《易》的言論,其中的一部分一直儲存到現在。它們和其他西漢以前古書中連續記載的有關孔子的文獻一樣,並非假託,當為《論語》一類的文獻。鮮為人知的是,孔子晚年(很可能在68歲返魯之後),曾對成於他之前的幾種《易》文獻進行過系統整理和研究,併為之作序。

馬王堆......餘下全文>>

什麼是真正的周易?

目前有關周易的話題很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去年有司馬南大戰巨天中,今年又有劉大鈞先生作客鳳凰衛視,孰是孰非,年青人恐怕不易分辨。本人研究易學已二十餘年,在此發表一些看法,以備一說。 自伏羲畫卦以來,易經從創始發展到應用研究已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目前易學大致可以分為象數,義理二大派別,這兩派孰優孰劣?是應以義理為主還是應以象數為主?目前雖然尚無定論,但在官方的文化教育學術研究的機構中,海峽兩岸均以義理派為主。問題在於,象數派自漢朝京房被宦官誣殺之後,一直都沒能再理直氣壯的站起來,只是在一般民間社會和“士”這個階層半明半暗地自然流傳著。必須指出,上述這種現象是一種歷史的錯誤的現象,是中國人在易學研究中出現的一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嚴重的錯誤行為。現在是終結並糾正這個錯誤的時候到了,“必也正名乎!”真正的正直的易學之士必須窮本溯源,澄清歷史還周易以原來的真面目。 本文主要闡述論證下列幾大問題: 一、易經(周易)現在出版的版本,海峽兩岸都以朱熹的集註版為誰,而朱子的這個版實質就是孔子刪述後的版本。請注意:中國過去曾有一副對聯是稱頌孔子的話,記得很清楚是八個字:“刪述六經,垂憲萬世。”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版本都是被孔子的刪述過的內容。那末請問孔子以前或未經孔子“刪述”過的易經是什麼樣子的?其內容大概如何?這個問題以前從未有人提出過。這裡面還有一個連帶問題:“連山”“歸藏”是自然失傳的,還是被孔子“刪述”掉的?(“連山”“歸藏”就是夏商二易)這個問題極為重要,它牽涉到二個問題,一是周易的原貌,二是孔子在這個問題上的功過。還有一種可能,在春秋百家爭鳴時期,這“百家”是從哪裡來的?除了一部份的“家”是原來就存在的學科外,更多的一些新“家”,大都是從老“家”(老學科)中分化,獨立出來的新學派。這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現象。既然如此,周易也不會例外。周易也會像其它諸家一樣進行發展,分裂甚至擴張出新的學派(家)。如有名的“鬼谷子”“陰陽家”“兵家”“縱橫家”“老子”都可以說是和周易的淵源關係很深,或原本屬於周易的一部份,爾後在發展過程中擴張獨立成為新的學派。 二、誰是正統?易學分為象數和義理兩大派,這兩派到底哪一派是正統?也就是說到底哪一派才是真正的易學?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大陸只承認義理派的合法性,不承認象數派的合法地位。即使在臺灣,在正式的大學講堂上,象數派也沒有什麼真正的份額。(聽說前一段時間,臺灣大學有試講象數的情況)而若干自然科學家們(不分政治信仰)幾乎都目之為“偽科學”。如此等等,象數派要想恢復到京房前的輝煌狀態實為艱難。因此只有把若干問題闡述論證清楚並徹底地毫不留情地駁倒義理派和偽科學論,並將自然科學家們所提出的責難給予有力的有效的回答,象數派才能真正地重新站起來。“必地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現在是為周易象數學正名的時候到了。 三、我既要批駁義理派和一般的責難,又要狠狠抨擊周易象數中江湖派的欺騙行為,重新將正統的周易象數學告知民眾,使廣大民眾對周易象數學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概念。 4、闡述周易象數的基本原理(六爻八卦)和周易象數學的最重要的衍生物——八字算命的主要原理。 5、綜合評論兩岸三地(海峽兩岸,三地是: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的象數發展狀況,以及其它若干情況。 6、“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黃石老人傳給張良的那本書才是全本真本的《周易》。 ——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正統的完整的周易 “刪述六經,垂憲萬世”。這是前人頌揚孔子的一副對聯,很多人都知道。不過當我們細細品味這副對聯時,我們可以發現所謂“刪述”就......餘下全文>>

《周易》是什麼書

說到《周易》,有人會說,這是一部史書,是我國最早的經典著作之一,位列“五經”之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有人認為是一部哲學著作,它包含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然而,更多的人會說它是一部講陰陽八卦、宣揚迷信的占卜用書。實際上,它是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學說。

從《周易》產生以及早期應用看,《周易》是一部筮書。在早期中國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就把它們歸結為不可知的神祕力量,因而就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它支配著世界上的一切。當人們屢遭意外的天災人禍打擊後,就萌發出一種慾望,試圖藉助於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以及人類自身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基於此,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周易》就是其中成果之一,它和夏朝的《連山》、商朝的《歸藏》合稱“三易”,都是卜筮之書。

《周易》產生後很長一段時間主要用於占卜,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指南。在《春秋左傳》和《國語》中就記載了幾個運用《周易》占卜的事例。

從《易傳》對《周易》的解說看,《易傳》注重《周易》的占筮功能,反覆強調學好《周易》可以知死生之說、幽明之故、鬼神之情,可以斷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並且明確地告訴人們《周易》是使人們順從天意、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同時,在《易經》中包含了比較完整的占卜方法——大衍法。

漢以後,《周易》的性質有所變化,它一方面保留了原有占卜的性質,另一方面,也延展了新的功能。因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經過《易傳》的解釋和發揮,其哲理化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典籍。也正是這個原因,《周易》得到了漢代統治者的青睞,由原來的卜筮之書而成為官方治國安邦、修身養性的哲學之書,被稱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滲透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變成了統治者治國的理論根據。自此以後,《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歷代統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論指導作用日益顯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間術士不斷更新、完善筮法體系。一直到今天,《周易》的二重性還是十分明顯。

易經屬於什麼教

這個問題有點倒置,是易經出現得早,還是其他教出現得早?兒子屬於父母,還是父母屬於兒子?易經自古就是眾經之首,其他教都是從易經而產生。可以說其他教都屬於易經,

利己者可以困於酒食,春來秋去等著別人的供奉(這種原始和惰性,類似佛教的和尚,提倡非婚,也是人類原始的優生法,既然是沒有創造的勞動,就不應留下懶惰的種子),利用人類紀念性的祭祀,而在原始還沒有形成規模,只能是勸告他們放棄而參加勞動。至於後人宗教的形成,讓人類在磨難中有一個精神依託,在無奈中得到心理的平衡,這是後話。

利家者為家人的生活終日操持,而終日的操持,對個人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到了中年,經過了家的嘗試,出現了厭世的思想。類似道家,並不反對性的行為,為了擺脫困境蠱惑存在著悔厲/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後悔。也是兩種遁世思想的表現,不要說是以後成熟成了佛、道兩教,就是原始與現代的生激中,也不泛這樣的例,也是佛、道兩教的思想根源,與日後形成宗教大有衣缽傳人分不開。

利國者為國操勞,在災難將要來臨之際,努力地開發新區/鬼方。為了人類的和平生活,利用自己的先知與能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思想這東西,也就是神/不是形的產生,並不是那一個人的發明,而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同是殺牛的聚會,補充的是體力與人與人之間的團結,那麼,結合發揚前人的奮鬥、拼搏精神,使得這樣的聚餐或聚會起到積極的意義豈不是更好。

在敬之終吉的禮貌,到睽孤的自圓其說,就出現了一個理。不要理,又何必自圓其說?從上面的幾點,可以看出原始人類對己、家、國以及天下的認識。也就是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始版本。而要做到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也不是一句空話可以做得到的,那麼,就出現了蠱惑未知中的求知,求知的內容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需要,同時也伴隨著人類進入了無止境的探索。

無為與有為的思想分別,從而產生出思想的傳承以及推卸責任的狡辯,是原始的四大學派。

上面是我在易經六十二爻注裡還沒有公開的一段文字,儒家說易經是儒家的,但是不像,各家各教不敢明說,只是在易經中,都可以找到他們的根源。

參考資料:hi.baidu.com/%CD%AF%B9%DB%D0%A1%C8%CB

什麼是易經?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祕的著作,因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並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從其編排體例及文字內容看,是占卜用書。本條目討論寬泛的易經,即包括《易經》和《易傳》在內;在古籍裡僅提到名字的“連山”、“歸藏”(無論是否事實存在)則不予討論。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偷偷將《易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

關於其作者,《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由於成書很早,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有人認為,占卜之書的性質並不能掩蓋《易經》作為一部偉大著作的價值。占卜起源於人類解釋世界的渴望,哲學的萌芽從原始宗教中生髮出來,《易經》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證。中國哲學中陰陽相生相剋、對立統一的基礎理論,便是根植於《易經》。後人從《易經》中發展出了複雜的哲學系統,儒家和道教的學說均明顯受到《易經》的影響。今人更是從《易經》中解讀出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根據《周禮》的記載,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經》只是其中之一,另兩部《連山》、《歸藏》均已失傳。

《易》被其後的諸多研究者所推崇,許多易學研究者都是當時公認的淵博學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注重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東漢王弼、北宋程頤,後者如西漢京房、北宋邵雍。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新增進去的。

現在流傳下來的《周易》有兩部分組成:

《易經》: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內容包括卦畫、卦詞、爻題、爻辭。形象地說,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畫如同每章的序號;卦辭如同每章的題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個小節,爻題如同每節的序號;爻辭如同每節的內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為首的兩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條爻辭。

《易傳》:有十篇,又稱“十翼”,是對《易經》的註釋。《十翼》包括:一、彖上傳(《周易》每卦有“象辭”,《彖傳》就是解釋“彖辭”的話),二、彖下傳,三、象上傳(又稱“大象”),四、象下傳(又稱“小象”),五、繫辭上傳,六、繫辭下傳,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八、序卦傳,九、說卦傳,十、雜卦傳。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認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歐陽修首先提出疑問,朱熹則深信不疑,現在已證明非孔子所作。呂紹綱先生說道:“《易傳》已經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離開《易傳》研究《周易》,像漢人那樣另搞一套,是一條絕路,沒辦法走通。”

《易經》包含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用陽爻“—”(一個長橫)和陰爻“--”(兩個短橫)三個一組相疊構成八卦,六個一組相疊構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別象徵天、地、水、火、風、雷、山、澤,以及這八種事物內涵的特質,並藉由以上特質可以取類比像萬事萬物。

《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絕非隨意排列,而是象徵了事物的發展過程,每卦的卦畫也富有深意。首兩卦乾和坤各象徵天地,又不僅止於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狀態中純陽和純陰的性質。接著陰陽相蕩,化生萬物,接下來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時混沌的狀態......

至第六十三卦為既濟,其卦畫是陰爻與陽爻均勻分佈,並且陽爻居於奇數位(陽位),陰爻居於偶數位(陰位),意思是陰陽已發展至完全調和的平衡態,似乎世界歸於靜止了。但《易經》令人歎服......餘下全文>>

易經是屬於什麼家的經典?

屬於“四書五經”之一,是儒家經典《周易》:也稱《易》、《易經》,列儒家經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祕,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應是筮官,經多人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以前的人們對自然與人聖變幻規律的認識模式,從沒有超越陰陽八卦的思維框架。相傳龍馬馱“河圖”出現在黃河,上古聖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記》又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說伏羲重卦,有說神農),並作爻辭(或謂周公);後至春秋,又有孔聖作“十翼”之說,世稱“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應的卦名、卦辭、爻名、爻辭等組成。《傳》一共七種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合稱“十翼”,意指“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

什麼是易經,易經分為幾大類。

易經簡稱《周易》,相傳是由中華上古時期伏羲所編制。其中有正經、象傳、系詞組成。它涵蓋了天地人以及世間所有的事物。從功用方面說,它既有深邃的哲學思想,這種思想成為後來中華文化的以他為中心的文化的全面展開做好了全面的鋪墊,使得中華文化從此發展光大起來。可以說,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發源文化。它又有占卜的功效,他的占卜功能是指導歷代決策人物的行動的很好的決策工具,在歷史上它曾起到了主導乾坤的作用,它的占卜準確程度和對未來的預知的功能,是至今所有的科學所無法替代和所能夠解釋得了的。《周易》只有一部。《奇門遁甲》:創始於軒轅黃帝,由風后演繹成文,後有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們皆善用奇門遁甲治國安邦,併為封建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成為名垂青史的佳話。

《奇門遁甲》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經過長期觀察,反覆驗證,概括了天文、地理、術數、民俗、經濟、兵法等各方面的知識,是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磁場作用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時對人體生物鐘運動線曲影響,以及趨吉避凶的最佳方法。奇門遁甲星值運轉時,每個門只有一個星當值。出現兩個時,有一個是代表“中”的。

易經是什麼意思

直到現在,人們對【易】中最重要的一個字,缺少認識。這個字就是“易”。易的意思是“換”。古代“易子而教”。現在說的“貿易”。易的意思就是換。易經就是“交換法”。一些人把易的意思當作”變化”。把易經當作卜卦的書,應是研究方向的錯誤。如果易經是卜卦用的,那麼就不應該叫做易經,而叫做卜經或算經。在上古時代,交換比較簡單,以物易物。也用不著交換法或商業法。所以我們必須研究“易”的是什麼東西。當時最重要的交換,就是孩子——也就是婚姻。因為交換孩子是部落結盟的最主要的手段。我們知道古代結盟需要“易質”。也交換人質。我把兒子給你,你把兒子給我。咱們的關係就密切了。古代各部落之間必須有一個重要的“易”,就是婚姻,就是交換孩子。A部落的孩子給B部落當女婿。B部落的孩子給C部落當女婿。如果這樣看,八卦就很容易解釋。八卦就是各部落互相之間換孩子的規則。也就是8個部落,結成一個聯盟,互相換孩子(婚配)。但是換要有一個規則,以使保持適當的親屬關係,不能造成近親婚配。八卦的特點就是正好在8個部落之間婚配,不會產生共祖(外祖)現象。這也正好符合現在的婚姻法。這裡說的上古時代的婚配,據目前對原始婚配的研究,應該是同輩混合婚。也就是A部落的所有同一輩的男孩子,都送到B部落,和B部落的同一輩的女孩婚配。這一輩分內部自願混交。近代發現的原始部落中,一般都有“長屋”,也就是年輕一輩住的地方。他們男女住在一起,實行自願混交。當然他們的孩子算是下一輩。不能和他們住在一個長屋裡。這個下一輩不知道父親是誰,他們都有一種父母標誌,比如AB。只有按八卦的辦法,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沒有共祖(外祖)的可能。也就是符合現在的婚姻法。這是數學規律。四家和六家都不行。至少需要8家。當然,如果部落聯盟增加到更多的部落,就可以把八卦圖擴大,就是現在的六十四卦。八卦和陰陽魚的畫法,也說明了這一用途。陰陽就是兩性,互相交和的形狀就是交配,圓形就是聯盟,各自中間有一魚眼,就是我孩子給你,你的孩子給我。八卦代表八個部落。按卦相把孩子送給卦相相對的一方。上古母系時代,對婚配的規則,極為重視。比後來的父系社會要重視的的多。因為父系時代實際上是一夫多妻時代。主婦,也就是大老婆,不是主要生育者。孩子大多是小老婆生的。小老婆可以從各種地方找來,主要靠戰爭中搶來或買來。不用交換。易經也就沒用了。易經也有占卜之用。所謂卜,就是小棍子,一端有一個記號,放在筒子裡,大家抽籤。這是部落聯盟分配任務的辦法。艱苦或危險任務,必須抽籤。大家知道青紅幫都實行這種規則。那個部落抽到了死籤,就當敢死隊。卜和前仆後繼的僕,也就是僕告的僕,有關聯。僕的意思是拿著拼命籤的人。僕告也就是讓大家知道什麼人要拼命了。但是有時候可能成功地完成任務而不死,於是人們就把事情記下來,看看有什麼因素讓人死,或讓人不死。就有點算命、看相,看風水的意思了。這也就是最古老的歷史紀錄。所謂算命,也不是憑空想象,一定有先例——歷史紀錄。所以歷史記載,也正是算命的依據。我們看看古代小說,比如紅樓夢,說的是清朝的事情,比較晚近,但是仍然留著這種部落家族聯盟的影子。比如賈王薛史四大家族,就是聯盟。他們的聯盟就是用互相婚嫁來維持。這種聯盟關係可以非常緊密。據歷史學家說,賈家(曹家)虧空,欠朝廷銀兩很多,本該治罪,靠其他幾家湊錢補交,才逃脫被治大罪。但是他們是四家而非八家,所以必然造成共祖(外祖)現象。比如寶玉和寶釵結婚,他們共外祖。寶玉和黛玉結婚,他的祖是她的外祖。八卦制度可能在母系時代盛行。那時候各部落交往最主要的,就是基因和文化的交流。所謂基因交流,就......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周易屬於什麼?
白居易屬於什麼生肖?
屬鼠五行屬於什麼命?
五行中八筆字屬於什麼?
帆在五行中是屬於什麼?
己屬於什麼生肖?
中介屬於什麼五行?
鳳屬於什麼生肖?
皮具五行屬於什麼?
狼屬於什麼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