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姓夏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歷史上有哪些姓夏的名人?

夏姓名人

夏 育

衛國名震遐邇的勇士,據說他力舉千鈞,能生拔牛尾。

夏無且

在荊軻謀刺秦王之時的侍醫,由於"以藥囊捉荊軻",而名登《史記》的“刺客傳”。

夏賀良

(?—前5)西漢重平(今河北吳橋南)人。甘忠可****。哀帝時,任待詔,謂漢家氣運已衰,需改元易號。哀帝採其建議,以建平二年(前5)為太初元將元年,自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藉此欺騙人民,企圖挽救西漢垂危的統治。不久以“反道惑眾”罪,被殺。

夏 勤

東漢人,歷仕京宛二縣令、零陵(今屬湖南)太守、司徒等職,以才幹見稱。 夏姓

贊助廣告

夏 恭

東漢光武帝時備受人敬仰的學者。依據史籍記載夏恭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易學教授,曾經教授生徒達100餘人,可謂桃李滿天下。

夏黃公

鄞(今浙江省寧波)人,西漢隱士。曾避秦匿商山中,為“四皓”之一。

夏 瞻

晉代傑出畫家,工於人物、神像。其作品被載入《歷代名畫記》及《圖書整合》等書中。

夏 圭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傑出的畫家。早年工人物畫,後以山水畫著稱。並與馬遠同時,號稱“馬夏”。畫風灑脫,糅合李唐、范寬與米芾的畫法,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構圖多作半邊或一角之景,時稱“夏半邊”。

夏承皓

(956—1004):夏光庭(夏遠)八世孫,派名嘉靈,字承皓,又字靈石,號素葊。生於後周世宗顯德丙辰三年(公元956年)。北宋真宗太平興國初(即公元976年-983年)上平晉策,補右禁衛。宋真宗景德甲辰元年(即公元1004年)契丹內寇,公由間道發兵,夜與契丹遇於河朔,力戰虜騎,卒於陣,褒贈崇儀使。以子竦貴贈封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封魏國公。北宋仁宗天聖癸亥元年(公元1023年)奉詔招魂,御葬河南汴梁祥府縣東,敕建旌忠香火院。北宋仁宗慶曆間(公元1041-1048年)復奉敕建芙蓉祠於長慶裡(今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長慶村小白水東南)以祀。事實詳《宋史》、《江西省志》、《九江府志》、《德安縣誌》及祕書堂《夏氏宗譜》。

贊助廣告

夏竦

(985—1051):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文學家。夏承皓次子,派名文喬,字子喬,行(hang)第十。德安縣車橋鎮(原白水街鄉)長慶村人,生於北宋太宗雍熙乙酉二年(公元985年)。太宗至道丙申年(公元996年)拜進士姚鉉為師,為水賦,姚鉉認為“可教矣”;北宋真宗景德甲辰年(即公元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錄官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丹陽縣主簿;景德乙巳年舉賢良方正,擢光祿寺丞,通判台州(今浙江省天台縣),賦“國清寺”、“石樑”、“瓊臺雙闕銘”等詩詞;真宗大中祥符庚戌年為國史編修官,後與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間出知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知鄧州,又徙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遇大飢,勸令大姓出粟,得二萬斛,救活貧者四十餘萬人;北宋仁宗天聖年間知壽州(今安徽省壽縣),又徙安州(今湖北省安陸縣),再知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勒令巫覡(男巫)一千九百餘家還農,毀其淫祠;天聖五年,為樞密副使;天聖己巳年官參知政事;天聖辛未年進兵部侍郎、兵部尚書左丞;仁宗景佑年間知青州(今山東省青州),任青州時,支援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陽橋,被大多數科學家認定為中國最早出現的虹橋;後遷刑部尚書;仁宗寶元年間官戶部尚書;仁宗康定年間兼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知永興軍(今陝西省西安一帶);改判河中府;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慶曆丁亥年(公元1047年)方召為宰相,因諫官、御史認為夏竦與陳執中論議不合,不可使兩人共事,遂改樞密使,封英國公;次年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皇......餘下全文>>

歷史上有哪些姓夏的名人

唐代 中書令兼尚書令:夏 昱

宋代文學家、詩人:夏元鼎

元代教育家:夏友蘭

元代作家:夏庭芝

元代著名畫家:夏 迪

明代著名畫家:夏 昶、夏 霖、夏白眼、夏 鼎、夏仲昭

清代文學家、詩人:夏敬渠、夏 燮、

清朝出版家夏瑞芳、畫家夏之鼎、戲曲家夏倫。現代的名人

夏凡 夏川結衣 夏于喬 夏雨 夏炎 夏韶聲 夏夢

現代有哪些姓夏的名人

夏瑞芳(1871-1914):近代出版家。

夏述唐(1888-1920):河南省息縣夏寨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驅。

夏世厚(1912-1993):河南固始人,當為夏光庭(夏遠)九世孫夏竦的後裔。歷任鄂豫陝軍區分割槽副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縱隊副旅長。建國後,歷任湖北軍區分割槽司令員,湖北省農林廳廳長、副省長,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顧委委員。

夏徵農(1904-2008):江西新建鎮坊(鎮坊今屬江西豐城)人,夏光庭(夏遠)40世孫。金陵大學肄業。歷任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部長,中共山東省委、濟南市委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部長,復旦大學黨委書記,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社聯、文聯主席,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辭海》主編。是中顧委委員。

夏雲傑(1903-1936):東北抗日聯軍高階指揮員。九一八事變後加入抗日戰爭行列,193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湯原中心縣委委員,湯原反日遊擊總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北滿(臨時)省委委員。

夏寶龍:男,漢族,1952年12月生,天津市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歷史上姓夏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夏的名人分佈

唐代 中書令兼尚書令:夏 昱

宋代文學家、詩人:夏元鼎

元代教育家:夏友蘭

元代作家:夏庭芝

元代著名畫家:夏 迪

明代著名畫家:夏 昶、夏 霖、夏白眼、夏 鼎、夏仲昭

清代文學家、詩人:夏敬渠、夏 燮、

清朝出版家夏瑞芳、畫家夏之鼎、戲曲家夏倫。現代的名人

夏凡 夏川結衣 夏于喬 夏雨 夏炎 夏韶聲 夏夢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夏姓的名人?

夏育 衛國名震遐邇的勇士,據說他力舉千鈞,能生拔牛尾。 夏無且 在荊軻謀刺秦王之時的侍醫,由於"以藥囊捉荊軻",而名登《史記》的“刺客傳”。 夏賀良 (?—前5)西漢重平(今河北吳橋南)人。甘忠可****。哀帝時,任待詔,謂漢家氣運已衰,需改元易號。哀帝採其建議,以建平二年(前5)為太初元將元年,自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藉此欺騙人民,企圖挽救西漢垂危的統治。不久以“反道惑眾”罪,被殺。 夏勤 東漢人,歷仕京宛二縣令、零陵(今屬湖南)太守、司徒等職,以才幹見稱。 夏恭 恭 東漢光武帝時備受人敬仰的學者 夏承皓 (956—1004):夏光庭(夏遠)八世孫,派名嘉靈,字承皓,又字靈石,號素葊。生於後周世宗顯德丙辰三年(公元956年)。北宋真宗太平興國初(即公元976年-983年)上平晉策,補右禁衛。宋真宗景德甲辰元年(即公元1004年)契丹內寇,公由間道發兵,夜與契丹遇於河朔,力戰虜騎,卒於陣,褒贈崇儀使。以子竦貴贈封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封魏國公。北宋仁宗天聖癸亥元年(公元1023年)奉詔招魂,御葬河南汴梁祥府縣東,敕建旌忠香火院。北宋仁宗慶曆間(公元1041-1048年)復奉敕建芙蓉祠於長慶裡(今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長慶村小白水東南)以祀。事實詳《宋史》、《江西省志》、《九江府志》、《德安縣誌》及祕書堂《夏氏宗譜》。 夏竦(985—1051):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文學家。夏承皓次子,派名文喬,字子喬,行(hang)第十。德安縣車橋鎮(原白水街鄉)長慶村人, 夏執中 宜春(今江西省宜春)人,宋代節度使,以賢揚名。據傳朝廷舉慶禮,人皆爭獻珍奇,執中獨書“一人有慶,萬壽無疆”進之。 夏原吉 湖廣湘陰(今屬湖南省)人,明朝大臣,為永樂、洪熙、宣德三朝戶部尚書,主持財政27年,支應無誤,在詳定賦役,清倉場,廣屯種,修水利等方面均有政績。 夏昶 崑山(今江蘇省崑山)人,明代著名畫家。他不僅善繪畫,而且善書能詩;其詩詞清麗,書工正楷,其畫擅長寫竹石,當時推為第一,有傳“仲昭一個竹,江南十錠金”。宋代以後,是夏姓在文學領域裡最為光輝的時期。 夏言 江西省貴溪人,明嘉靖年間作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旋首輔執政,兩度為相。 夏寅 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人,明代學者,官至浙江參政。其“君子三惜”說被傳為名言。 夏燮 安徽省當塗人,清代史學家。其不滿清政府賣國行徑,強烈抗議外敵入侵,讚賞國人反抗精神,著有《中西紀事》一書。 夏完淳 上海松江人,南明抗清義士。生而早慧,十四歲隨父加入抗清鬥爭。所著被輯為《夏完淳集》。 夏敬渠 江蘇省江陰人,清代小說家。一生好遊,足遍四方。崇信程朱理學。著有小說《野叟曝言》。 夏燮 安徽省當塗人,清代史學家。其不滿清政府賣國行徑,強烈抗議外敵入侵,讚賞國人反抗精神,著有《中西紀事》一書。 夏思痛 (1854--1924) 名壽華,湖南桃江人,同盟會員,民主革命先驅,曾在黎元洪任總統時任民國總統府高參,後被孫中山委為武嶽招撫使。 夏衍 浙江杭州人,著名劇作家。曾與魯迅等人籌建“左聯”;發起組織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建國後,致力於電影事業發展

古代姓夏的名人都有誰?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夏姓名人146名,重要人物有:

夏朝國王有:夏禹、夏啟、夏太康、夏仲康、夏 相、夏少康、夏 杼、夏 槐、夏 洩、夏不降、夏 扃、夏 廑、夏孔甲、夏皋、夏 發、夏 桀(共十六位)。

歷代宰相有:秦代夏說、宋代夏竦、明代夏言、夏原吉。

春秋時陳國大夫:夏區夫

魏國猛士夏育;

秦國負責秦始皇的保健,以藥囊提荊軻的夏無且。

拯救搖搖欲墜的漢朝的夏賀良,著名學者夏恭,

漢武帝時陽城內史夏寬,零陵太守夏勤。

南朝時有夏赤松。

宋“四大家”之一的畫家夏圭。

晉代傑出畫家:夏 瞻

唐代 中書令兼尚書令:夏 昱

宋代文學家、詩人:夏元鼎

元代教育家:夏友蘭

元代作家:夏庭芝

元代著名畫家:夏 迪

明代著名畫家:夏 昶、夏 霖、夏白眼、夏 鼎、夏仲昭

清代文學家、詩人:夏敬渠、夏 燮、

清朝出版家夏瑞芳、畫家夏之鼎、戲曲家夏倫。

當代夏姓名人

近代著名文學家:夏丐尊

近代物理學家、教育家:夏元瑮.

近代著名中國詩人:夏敬觀。

蘇州彈詞藝人、藝術家:夏荷生,(其唱調稱“夏調”。因說唱《描金風》著名,稱"王”)。

著名京劇演員.戲劇活動家:夏月潤.

(民國)國民軍陸軍上將:夏 威。

國民軍中將有:夏楚中、夏鬥寅、夏麟書、夏首勳.

臺灣陸軍二級上將、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國民黨第十四屆候補中央委員:夏甸。

中共革命先烈:夏明翰。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夏道行(數學家)、夏堅白 (已故、大地測量學家、天文測量學家)、夏建白 (半導體物理專家)、夏培肅 (計算機專家、女)、夏鹹柱(動物病毒學專家)、夏家輝(臨床細胞遺傳學家)、夏鼐 ( 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

中共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原中共湖北省委書記: 夏文化。

中共中央紀檢委原副書記:夏贊忠。

中共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保密局)主任(局長): 夏 勇。

。。。。

“夏”姓有哪些名人?

夏氏名人

夏姓名人輩出,早在先秦時的衛國,有一位名震遐爾的勇士夏育,傳說他力舉千鈞,能生拔牛尾。在荊軻刺秦王時,有過一位名叫夏無且的侍醫,由於他“以藥囊提荊軻”,而名登《史記》的“刺客傳”。秦以後,夏姓歷代都有有所作為並且地位顯赫的人物。比如,東漢的護羌校尉、北地太守夏育。三國魏有徵西將軍、都督夏侯玄,大將軍夏侯敦,徵西將軍夏侯淵。宋代出了兩位夏姓宰相:夏竦、夏昌朝。明代有歷永樂、洪熙、宣德三朝戶部尚書的夏原吉。清代有小說家夏敬渠。近代有詩人夏敬觀,史學家、文學家夏曾佑。現代有著名文學家夏丐尊,著名文學家夏徵農,還有兩位無產階級革命烈士夏明翰和夏曦。

夏(Xià)夏姓源於姒姓,是大禹的後裔。西周初年,大禹的後裔東樓公被封於杞(今河南省杞縣)建立了杞國,其後凡是沒有被封的大禹的後裔基本都姓夏;杞國到杞簡公時被楚國所滅,杞簡公的弟弟佗逃亡到魯國,佗的後世子孫也以夏作為自己的姓氏。夏姓還有一支源於媯姓,春秋時期,陳宣公杵臼的小兒子子西,字叫子夏,後來,子夏的孫子就以祖父的字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他的後代也就姓夏了。漢代有夏姓名人夏馥。夏統,晉朝人,自小貧困,但孝敬老人。

三國為什麼有那麼多姓夏候的名人

劉邦手下有個大將叫,夏侯嬰,到三國時候,姓夏侯的多當然正常

相關問題答案
最有名姓夏的名人?
姓夏的名人最有名明星?
姓夏的名人有哪些?
有關姓秦的名人?
歷史上姓夏的名人?
有關姓樑的名人?
姓夏的名人?
有關姓葛的名人故事?
古代姓夏的名人?
姓夏的名字獨特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