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傳統節日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重陽節屬於傳統節日嗎?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琺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贊助廣告

ngouoecyxh17578665712011-10-5 PM 03:11:22

重陽節是什麼時候?都有哪些風俗?

我國農曆的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每逢這天,人們都會扶老攜幼,賞菊登山,還要插茱萸(茱萸是一種芳香的藥用植物),吃花糕。

重陽節的名稱得來是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則是雙九,也就是重陽日。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傳說。

傳說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時有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名字叫費長房。他不僅能 呼風喚雨,還能遣神捉鬼。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後,很崇拜他,要拜他為師 。由於這個青年決心很大,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本領。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們全家將有一個大災難降臨 ,你要提早作好準備。”桓景聽了,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難的辦法。費長房說: “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裡面放進茱萸,纏到胳膊上,再帶 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帶全家老小到一個高坡上飲酒。這樣,就可避開大禍。” 桓景認真地照師傅的辦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清晨,桓景帶著全 家來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過了這一天。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 看,大吃一驚,家裡的牛羊雞犬都死了。他們果真避過了一場災難。從此,重 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流傳了兩千多年。

贊助廣告

中國有一首廣為流傳的古詩就描寫了重陽節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朝(618-907)大詩人王維的 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 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當時,十幾歲的王維客居在京城,不免要時時想家,尤其逢到節日,看到別 人家歡聚一堂,不禁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了。重陽節時,京城每家每戶都佩茱萸 ,而自己家中卻少了一個佩茱萸的人,這就是自己呀。

重陽節的另一個習俗就是吃重陽糕,在漢語發音中,糕與“高”同音,含步步高昇、興旺發達之意。人們用江米、黃米、小棗等原料做成蒸糕,上面還插上五色小旗,稱之為“花糕”。住在平原的百姓,重陽節無高可登,吃了花糕,以示登高。

古時重陽節還被賦予“長壽”的內容。因為人們認為重陽節的這些習俗“能令人長壽”。

現在,人們仍保持著在重陽節登高賞菊的習慣,商店也會在這天出售花糕。而且近些年,人們還取“九月九日”是“久久”的諧音,把這天定為“老人節”,這既包括了重陽節原有的內涵,也表達了人們敬老愛老、祝願老人健康長壽的意思。

重陽節之後的一個節日是什麼 5分

之後的中國傳統節日就只有春節了吧 或者年輕人喜歡的光棍節 聖誕節在春節之前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重陽節習俗

登高:九月,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常這實際上是一種野遊,為我國人民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花氣幽香,給節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來,有人在重陽節時互相贈送菊花,以表示友誼和祝願。

飲菊花酒:據說古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飲菊花酒,這種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造的。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要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起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飲用。據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確實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分吳茱萸和食茱萸兩種,春開紫色花,秋結紫黑色果實,性味酸、澀、微溫,入藥製成酒,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可治遺精、腹痛、吐瀉、便祕、消化不良等症。《齊人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可見古人有重陽喝茱萸酒之習俗。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叫“菊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重陽佳節,不能登高而吃點糕,也可聊以自慰。

騎射活動:南北朝時,皇帝規定:每年的重陽,人們必須練習騎馬射箭,並把騎馬射箭作為一種武舉應考專案,只有步射和騎射都及格了,才能參加其他專案的考試。唐代,皇帝曾規定:重陽節時,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齊集於玄武門練習騎射。

中秋節與重陽節的區別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搐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重陽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15分

重俯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是農曆的九月九日在這一天人們有什麼( )習俗

爬山

重陽是不屬於我國法定節假日的傳統節日嗎?

直接點!是!

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有沒有重陽節

有!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相關問題答案
重陽節是傳統節日嗎?
國慶節是傳統節日嗎?
哪些是傳統節日?
重陽節是法定假日嗎?
陽曆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什麼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法定假日嗎?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白族的傳統節日是?
傣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