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水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1.端節

端節,水族人民又稱"藉端"("借"水語"吃"的意思)吃端、過瑞,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獨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在農曆歲首(農曆九月)歡慶團聚、辭舊迎新、慶豐收而舉行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依山傍水而居的水族人民,通過辛勤的勞動,將自己的家園建設成魚米花果之鄉。他們把自己的家鄉比作“象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在水族民間流傳著許多功人的故事。傳說很早以前,水族三弟兄,被家鄉的特大洪水衝到三洞地區,為了戰勝貧窮。飢餓,決定各盡一處,用勤勞與智慧開拓新生活。到了水歷正月(農曆九月)村支那天三兄弟毅然灑淚分了手。經過一年的辛勤耕耘,取得豐碩成果,歡聚一堂同慶。後來水族人民使依初亥、雙亥、三棄(用十二地史記日)的先後順序輪流過年,從農曆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都有過年的村寨。

贊助廣告

除夕,“藉端”的各村寨,將深藏的銅鼓取出,用鼓聲宣告辭舊迎新的“藉端”開始。節週期間,戶戶都備有雞、億;魚、肉。迎接四鄉八寨來的親友和一些不相識的客人。吃新米飯,喝美酒共同分享節日的歡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到各家分享撰品,到處可見孩子們踏著腳,伸著手大聲喊著“海有啊!海有啊!”(給我啊、給我啊!)的場面。哪個兒童獲得的糖食,果品、魚乾最多,那個孩子就被認為最能幹、最健康、最幸福。姑娘們身穿四周鑲花邊的藍色大襟無領半長衣、青布長褲。系花四腰,或穿裙子,將長髮梳成一把,斜給頭上,"佩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銀飾物,與神采奕奕的小夥子們聚集在“端圾”四周,吹蘆裡、吹響、拉胡琴、敲銅鼓。皮鼓聲和銅聲交織在一起。青年男女踩著鼓點,縱情歌舞,隨鼓點快慢而變換舞步,最後鼓點密急如雨宣告結束。賽馬、鬥牛的“端坡”上,人山人海,鑼鼓聲震撼大地。當英俊的騎手策馬揚鞭登上坡頂時,歡呼聲響徹雲霄。入夜,興奮的水族人民圍坐在火塘邊,吃著象徵豐收的糯米糰,喝著糯米酒,不時地發出“秀!秀!”(乾杯!乾杯!)的歡笑聲,到處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 有些水族地區不過端節而過“邯節”,水語叫“借卯”。每年水歷十月(農曆六月)選一卯日舉行。屆時,青年男女打著花布傘,手拿花帕和扇子,到卯坡唱歌,跳舞,嬉戲,遊玩。晚間在村寨廣場聚會,吹蘆裡、吹響、去銅鼓、皮鼓、喝花燈戲。

贊助廣告

2.額節

是荔波縣德門、田早、太吉、堯古、拉交、水慶等地水族人民的年節。時間為水歷正月的酉亥民半夜沒素席祭祖,以魚為上供珍品,另外還供糯米飯、甜酒、大小南瓜等。過去還舉行賽馬、擊銅鼓等娛樂活動。方式、內容與瑞節相似。

3.懷雨

水族語音譯,是貴州水族每年夏曆三月中旬栽秧後,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的一種祈求農業豐收的祭典。

4.卯節

水族語叫“借卯”(意思是“吃卯節”)。是荔波縣和三都縣九陣地區水族人民的節日。日子要選在插秧結束之後的水歷九、十月(陰曆五、六月)的卯日。並以辛卯日為上吉日,忌丁卯屬火的四比過節那天,人們盛裝到“卯場”上唱歌,所以“卯節”也叫“歌節”。青年男女對歌,談情說愛。關於“卯節”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對仙男仙女,男的叫阿臘,女的叫阿向,他倆相愛結為夫妻,日子過得幸福美滿。並經常幫助別人,後被尖頂王趕走。他們熱戀故鄉,不忍離去。於是阿臘變成正臘坡,阿向變成了要向井,從此正臘坡森林茂密,要向井長流不息,周圍的莊稼長得特別好。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選擇了這個吉祥的日子唱歌跳舞,一代一代傳到現在。

5.蘇寧喜節

水族民間節日。時間在農曆十二月丑日。節日那天,全寨的小孩提著特製的小竹的,結隊挨家挨戶去要象徵長壽幸福的糯米飯、雞蛋......餘下全文>>

水族人民過年風俗

水族的節日習俗根據“水書”記載,水族曆法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和春復秋冬四季。陰曆的九月為其歲首,陰曆的八月為其歲尾。根據水歷,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端”節和“卯”節。“端”節水語叫“藉端”,是水族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逢水歷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上旬(陰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亥日,就是水族端的節日。但各地所過的亥日不一樣。如三都水族自治縣的內外套以第一個亥日為節日,水龍地區過第二個亥日;恆豐,三洞地區過第三四個亥日。節日前,各村寨普遍響起過端節的銅鼓聲,家家戶戶把傢俱收拾得整齊乾淨。 節日期間,男女老幼穿著盛裝,走親訪友,互相祝賀。青年們唱歌跳舞尋求配偶。他們聚集在“端坡”上舉行賽馬大會,鄰近各族也趕來參加,坡頭上人山人海,形成民族和民族之間團結的盛會,端節的來源,傳說在遠古時代有兄弟數人,分家後各居一方,平時很少見面,到了穀子黃時,兄弟們彼此走訪,共慶豐收,亥日是他們分家的日子,以後這個節日就世代相傳下來。這就是說:“端節”是水族祈求豐收的一個盛“卯”節水族語叫“借卯”,逢每年的水歷十月(陰曆六月)擇一個卯日舉行。這個節反三都九阡的一部分村寨和獨山縣的水慶、永康、水利、莪蒲等地的水族才過。節日那天,人們要穿盛裝上“卯坡”,盡情地唱歌預祝豐收和祭祀祖先。晚上擊銅鼓、皮鼓娛樂。

水族的風俗習慣

水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和荔波、都勻、獨山以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凱里、黎平、榕江、從江等縣,少數散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部。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   水族的居住地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都柳江和龍江上游。森林密佈,山水如畫,適於農林業的發展,是貴州高原的魚米花果之鄉。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來形容自己的家鄉。   水族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九阡酒”是水族傳統佳釀。 水族有自己的歷法,水歷與夏曆基本一致,但以夏曆八月為歲末,九月為歲首。 水族婚俗留有較濃的傳統色彩,講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節日及趕集時的對歌活動交遊相戀。即使自由戀愛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則不合禮俗,要受歧視。青年男女相愛後,先託人告訴雙方家長。若家長表示願意,男方才請媒人去女方家送禮定親,並擇定吉日,派人抬著豬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親時,再抬大豬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乾一杯酒,以喝醉來表現主人的盛情。接親與送親常男女雙方的家人不參加,除少數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數是盛裝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開一條縫的紅傘步行在前,接親的伴郎、伴娘及抬著嫁妝的長隊緊隨其後。一般是於中午出孃家門,傍晚六七點鐘進夫家門,吉時不到不得進門。新郎家的親人在新娘進門前外出迴避,新娘進屋後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與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門去孃家住。婚期之後,新郎再去請新娘回來,開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門就長達一兩個月時間,謂之“坐家”,實際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殘存餘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諱打雷變天,因此婚期在秋冬舉行。  水族姑娘出嫁後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水族有什麼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在幾月幾日

端節

端節,水族人民又稱"藉端"("借"水語"吃"的意思)吃端、過瑞,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獨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在農曆歲首(農曆九月)歡慶團聚、辭舊迎新、慶豐收而舉行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額節

是荔波縣德門、田早、太吉、堯古、拉交、水慶等地水族人民的年節。時間為水歷正月的酉亥民半夜沒素席祭祖,以魚為上供珍品,另外還供糯米飯、甜酒、大小南瓜等。過去還舉行賽馬、擊銅鼓等娛樂活動。方式、內容與瑞節相似。

懷雨

水族語音譯,是貴州水族每年夏曆三月中旬栽秧後,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的一種祈求農業豐收的祭典。

卯節

水族語叫“借卯”(意思是“吃卯節”)。是荔波縣和三都縣九陣地區水族人民的節日。日子要選在插秧結束之後的水歷九、十月(陰曆五、六月)的卯日。

蘇寧喜節

水族民間節日。時間在農曆十二月丑日。

我要了解貴州水族的全部習俗

水族習俗

民間有尊老習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輩兒女要特意縫製自制白布長衫和白布頭帕敬獻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長壽。人死實行土葬。死者系婦女,要由孃家驗看後才能人殮合棺。停樞期間設堂開祭,請男女歌手唱歌跳舞。

水族婚俗

婚姻為一夫一妻制,過去父母包辦,現多自由戀愛成親。

水族節慶

水族除與周圍漢族同樣歡度傳統節日外,本民族主要節日有三月三祭龍節(又叫祭天節)、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節等。節慶期間,喜跳銅鼓舞和蘆笙舞,做五色飯宴客,男女喜飲白酒、甜酒。

水族端節的民間風俗

水族有自已的歷法,每農曆九月初一為歲首、八月為歲尾。他們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和節日,端節——世界上最長的節日。相當於漢族同胞的春節。每逢農曆8月的第一個“亥”日開始至10月的“亥”日結束,從頭至尾長達49天,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長的節日。臨近端節,水鄉山寨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到大年除節夕,家家戶戶打掃衛生,漿洗衣被,殺豬宰鴨,磨豆腐,開塘捉魚等,一片繁忙,好不熱鬧。除夕之夜,各家各戶除了忌葷吃素,還要進行莊重神祕的祭祖儀式。第二天午餐過後,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邀約親朋好友爬端坡,觀看端坡賽馬和玩龍舞獅,一時間,端坡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跑馬之前要舉行一個簡便的祭典,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主祭。祭典完畢,宣佈賽馬活動開始。此時,馬道兩側擠滿了觀看的人群,百十匹快馬一躍而出,吶喊助威聲不絕於耳。賽馬結束後,應邀親朋好友回家用水族人民特有佳餚魚包韭菜招待客人,這天晚上,各家飲酒通宵達旦,村村起舞,處處銅鼓聲聲。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餘下全文>>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貴州有哪些風俗、傳統節日?

2月

都勻劍江旅遊歡樂節

活動地點:市區

活動內容:大型水陸燈展、系列文體活動、龍獅爭霸賽、布依族婚禮表演等

主辦單位:都勻市委、市政府

荔波梅花節

活動地點:洞塘鄉

活動內容:賞萬畝野生梅花

主辦單位:省旅遊局、州委、州政府

龍裡草原苗胞正月跳月

活動地點:草原鄉幸福村、塘堡村

活動內容:苗族同胞跳月、苗族民俗展示

主辦單位:草原鄉政府、縣旅遊局

3月

獨山鬱金香報春、百合花消夏納涼森林公園節

活動地點:翠泉森林公園

活動內容:賞花、休閒度假

主辦單位:縣委、縣政府

貴定“金海雪山”旅遊文化節

活動地點:盤江音寨

活動內容:開幕式及賞花等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省旅遊局、州政府

貴定春茶祭祖開採儀式活動

活動地點:雲霧鎮

活動內容:開幕式及採茶、鬥牛等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省旅遊局、州政府

福泉全國山地自行車冠亞軍比賽

活動地點:城廂鎮

活動內容:男子和女子越野賽、男子和女子個人計時賽

主辦單位: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管理中心

福泉“金谷春雪”梨花節

活動地點:城廂鎮

活動內容:賞花

主辦單位:福泉市政府

長順杜鵑湖·白雲山旅遊文化節

活動地點:杜鵑湖、白雲山

活動內容:遊杜鵑花海、訪白雲古剎

主辦單位:縣委、縣政府 4月

都勻第五屆茶文化節

活動地點:市區、擺忙鄉供銷社茶園

活動內容:遊茶山、系列文體活動、開幕式、文藝演出、攝影展、毛尖茶展示、布依族婚禮表演

主辦單位:市委、市政府

5月

獨山首屆“高原草場牧歌”生態風情旅遊節

活動地點:高原草場牧歌生態旅遊區

活動內容:鬥牛、跑馬、草原休閒、紐西蘭草場體驗、品優質牛奶

主辦單位:縣委、縣政府

龍裡十里刺梨溝賞花節

活動地點:谷腳鎮茶香村

活動內容:賞刺梨花、品農家樂、體驗農家生活

主辦單位:谷腳鎮政府、縣旅遊局

6月

貴定洛北河漂流節

活動地點:洛北河

活動內容:舉行漂流大賽

主辦單位:縣委、縣政府

7月

平塘六月六歌節

活動地點:掌布鄉

活動內容:山歌大賽、手工藝術展示、木葉吹奏、鬥雞大賽等

主辦單位:掌布鄉政府

惠水六月六民族風情節

活動地點:九龍村

活動內容:民族歌舞表演、摔跤、鬥鳥

主辦單位:九龍村委會

平塘咕嚕跳月

活動地點:新塘鄉

活動內容:山歌大賽、手工藝術展示、木葉吹奏、鬥雞大賽等

主辦單位:新塘鄉政府

獨山神祕紫林山徒步探險生態旅遊節

活動地點:紫林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活動內容:徒步探險原始森林、露營主辦單位:縣委、縣政府

貴定盤江冰脆酥李節

活動地點:盤江音寨

活動內容:開幕式及品嚐酥李等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省旅遊局、州政府

福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6·24傳統民族文化活動節

活動地點:馬場坪、陸坪鎮

活動內容:民族民間文化活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遺產展示、各種體育活 動賽事

主辦單位:馬場坪辦事處、陸坪鎮政府

三都水族卯節

活動地點:九阡地區

活動內容:祭祖、對歌求偶、銅鼓舞

8月

獨山“軍歌嘹亮”軍旅體驗文化節

活動地點:深河橋抗日文化園

活動內容:軍旅夏令營、野戰拓展、軍歌賽等

主辦單位:省國教辦、團省委 惠水交秋民族鬥牛節

活動地點:四公里(九龍景區老路口)

活動內容:鬥牛

主辦單位:縣文體廣播電視局

長順潮井拜水喀斯特鄉村旅遊節

活動地點:威遠鎮

活動內容:觀潮、農業體驗、鄉村遊

主辦單位:縣委、縣政府

9月

平塘地質奇觀旅遊節

活動地點:平塘縣

活動內容:龍舟大賽、民族風情表演等

主辦單位:縣委、縣政府

9月、10月

三都水族端節

活動地點:水東、馬聯、......餘下全文>>

中國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5分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

相關問題答案
水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漢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回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布依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壯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白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彝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怒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哈尼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朝鮮族有什麼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