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是農曆還是公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農曆指的是陰曆還是陽曆

當然是陰曆了。陰曆又稱太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俗稱農曆、殷歷、古歷、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曆。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農曆是指的陰曆還是陽曆的

陰曆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陰曆和農曆哪個快?什麼是農曆,公曆?

農曆是陰曆親,農曆是中國的季節,公曆是世界公認的季度

贊助廣告

公曆是否俗稱陰曆還是陽曆?

公曆俗稱陽曆,農曆俗稱陰曆

正月是農曆還是陰曆是陽曆還是公曆

“正月”這種說法一般是用於農曆、陰曆。農曆就是陰曆。

公曆就是陽曆,公曆是說法一般是“元月”。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你好。

陽曆也叫公曆,來源於西方。比如算星座時、就是按照陽曆(公曆)計算的。

陰曆也叫農曆,來源於我們中國。

比如我們俗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清明節、七夕、春節、就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節(2.14)和聖誕節、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都是按照公曆來計算的。

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陽曆是國際通用的,而農曆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贊助廣告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釘)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可能比較繁多,如果想真的瞭解。希望你耐心的閱讀。謝謝。

謝謝採納呢。

日曆過得快的是農曆還是陽曆或者是陰曆

日曆裡的陽曆要比陰曆快,農曆指的是陰曆

請採納答案,支援我一下。

陽曆是什麼?和農曆一樣嗎?

公曆和農曆不一樣.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陽曆)兩種. 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比迴歸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這樣,4年就要相差23小時15分4秒(5小時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這一天加在2月裡,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閏年.但這樣一來,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時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應少增加3天.為了便於計算,就作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

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曆)兩種. 我國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使用農曆.農曆一年中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但13個月中有一個月稱為閏月,如閏七月,閏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內.因為12個朔望月為354.3672天(29.5306×12),與迴歸年相差11天,過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過3年後就加一個閏月來消除這種誤差,這樣這一年就有13個月.我國南北朝時代,天文學家祖沖之發現,如果在19年中插入7個閏月,就和19個迴歸年幾乎相等,這就是19年7閏.這個發現要比古希臘人早160多年.

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為主要依據的叫“陽曆”,以月亮圓缺為主要依據的叫“陰曆”,兩者兼備的叫“陰陽曆

請採納答案,支援我一下。

一年四季是按農曆還是陽曆來區分的?

一般都是按節氣來分,立春就是春 夏秋冬類推

還有幾種分法

對四季的劃分,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天文劃分法 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為此,天文劃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為四季的開始。即: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

2.氣象劃分法 在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劃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為春季開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為夏季開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為冬季開始。

4.農曆劃分法 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曆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叫春節。

上述幾種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與我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按照上述劃分方法,3月份已屬春季,這時的長江以南地區的確是桃紅柳綠,春意正濃;而黑龍江的北部卻是寒風凜冽,冰天雪地,毫無春意;海南島的人們則已穿單衣過夏天了。為使四季劃分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節奏相吻合,氣象部門採取了候溫劃分四季法。

5.候溫劃分法

這種劃互法是以候(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當候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時為冬季開始,候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從10℃升到22℃是春季,從22℃降到10℃是秋季

相關問題答案
農曆是指號還是初幾?
星座是生日還是陽曆?
五行是科學還是迷信?
月亮水瓶是聰明還是笨?
豬是男肖還是女肖?
生肖是指年還是月日時?
木與土是相生還是相剋?
冬至是節日還是節氣?
土與木是相生還是相剋?
星座是真的還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