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項姓的起源是什麼?

據史料記載,項姓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的公子燕,他本是王族的後裔,因功被封於項地,並以封地的名為國名,建立了項國。公元前647年,這個小國被齊桓公所滅,從此以後,居住在項國的人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項。另據史籍《廣韻》記載,項姓雖然源於羋姓,但羋姓的先祖本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所以追本溯源,項姓的起源還是源於姬姓後人。項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項姓後來遼西國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遼西望。項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佈很廣,人口約九十六萬餘,佔全國人口的0.06%,居第一百六十三位。尤以湖南、浙江、湖北、貴州等省多此姓,這四省項姓約佔全國項姓人口的74%。項姓起源參考之一「項」源出:一:出自羋姓。一說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春秋時, 楚國公子燕, 被封於項國(在今河南省項城), 公元前647年滅亡。《左傳》謂項國被魯僖公所滅, 《公羊傳》,《穀梁傳》則雲被齊恆公所滅。子孫以原國為氏。楚霸王項羽就是項國貴族之後。家族名人項羽地望分佈:河北省樂亭,遼寧省大淩河。項姓起源參考之二:項羽故里說項姓說起鴻門宴的故事,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楚漢相爭的兩位重要人物——項羽和劉邦,而說起項羽呢?人們同樣會聯想到他和虞姬演繹出的一場悲壯的愛情故事——霸王別姬。在眾多的姓氏當中,項姓的姓源來歷是比較單一的。據史料記載,項姓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的公子燕,他本是王族的後裔,因功被封於項地,並以封地的名為國名,建立了項國。公元前647年,這個小國被齊桓公所滅,從此以後,居住在項國的人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項。另據《廣韻》記載,項姓雖然源於羋姓,但羋姓的先祖本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所以追本溯源,項姓的起源還是源於姬姓後人。我們今天向您介紹的項姓,它的發源地就在河南項城縣境內。項氏族人最初居住在中原一帶,大約在周朝末期,由於當時群雄四起,戰事連年,人口流動就成為一種必然。這時,居住在中原一帶的項氏族人,有一部分逐漸向江蘇、浙江和東南沿海一帶繁衍發展。經過兩千多年的漫長曆史,如今項氏後人已遍佈各地。在姓氏這個大家族中,項姓並不是一個大姓,但它在中國歷史上卻名聲遠播,十分顯赫,說起“西楚霸王”項羽這位歷史人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江蘇宿遷市文聯祕書長劉雲鶴:項羽小時就有遠大的志向,他不滿足於學書學劍,而是要立志學萬人敵的大本領。他24歲的時候在蘇南,也就是現在的太湖流域一帶起兵,北上抗秦,他帶領各路諸侯,摧毀了秦王朝的主力,特別是鉅鹿之戰,大傷了秦朝的元氣,也就是說,真正摧毀秦王朝的還是項羽,這就是項羽所以受到歷代人們敬仰的根本原因。但項羽畢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在楚漢戰爭中最終被劉邦擊敗,並演出了一場“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更是表達了對項羽的讚歎和惋惜之情。江蘇宿遷市文聯祕書長劉雲鶴:項羽的後人呢?我們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項氏肯定是有後人的。劉邦得天下之後,為了籠絡人心,他把這個項氏賜為劉姓,但是至今來講,宿遷仍然有姓項的。宿遷市居民:我姓項,叫項明,祖祖輩輩一直是住在宿遷的,我們宿遷這個地方,尤其是大興鎮有一個莊子,全姓項。項莊村民項繼賢:這個莊子就叫項莊,大概有50%的人全姓項,1937年的時候,我伯父在的時候,沭陽的,新沂的、泗洪的,還有其它地方的人,曾經搞過一次延續家譜的事。可以那麼說,我們是項羽的後代,但我們那個家譜全部被燒了。項姓的起源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項姓已成為江南著姓。項姓起源參考之三項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時有諸侯國項國(今河南項城東北一帶),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後來被齊桓公攻滅,項國公族......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項姓的名人

(1939年2月-),江蘇吳江人;山東大學中文系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高階經濟師。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部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等職。

江浙一帶項氏的來源是?

項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二位,人口約六十五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1%左右。項氏分佈特點:據《項氏宗譜》記載:浙江淳安、安徽徽州(含婺源)為項羽後裔,淳安及徽州歙縣、婺源三地項氏宋、元、明、清時期有遷徙浙江、安徽、江蘇、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河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河北、北京、東北等地區。浙江某《項氏宗譜》記載為項伯(或項襄)的後裔;浙江縉雲《項氏宗譜》記載為項梁的後裔,江西某《項氏宗譜》記載為項莊後裔。另外在南北朝時期,項氏有改為周姓(項猛奴改為周文育)、有賜辛姓的。

贊助廣告

姓項的祖先是誰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發源於今山東寧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文王第五子叔武於郕(今山東寧陽東北),建立郕國。其後代以國名郕為姓,後有的去邑為成姓。 出自姬姓,發源於今河南範縣西濮城北。周武王將另一個王族叫季戴的,分封在另一個也稱為郕邑的地方,即今河南範 縣濮城一帶。季戴也在郕邑建立了郕國,其後代也以國名郕為姓,後改郕為成,形成了成姓的一支。 出自羋(miē)姓,始祖為成虎。春秋時,楚國君主若敖有公子名成虎,其孫以王父之字為姓,遂為成姓。 據《北京彔》所載,古匈奴部落屠各族亦有成氏。 出自滿族老姓漢化,改為此姓的滿族老姓包括:董鄂氏等。

姓的起源是什麼

從政治經濟學觀點看,是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後,血統、家族觀念產生,於是就有了姓氏。

項姓的始祖

季轂《項氏宗譜》記載,季轂,武王時虎賁中郎職,武王伐紂以兵會周師牧野有功。武王崩,成王以叔父季轂分封河南項城(《辭海》釋“項縣”條亦謂:“春秋時項國,後屬楚,秦置縣。治所在今河南沈丘。”)食採其地,歷數傳後子孫以邑為姓,望出東魯,郡號汝南,名載三王全紀。夫人辛氏,生四子:浚、衍、沿、淹。《明二十八年項城志》:按禹貢屬豫州之域而商因之周為項國,滅季氏蓋春秋魯僖公十七年也,戰國屬楚,贏秦改屬潁川。”

項姓的家譜

桂溪項氏祠譜,(清)項天瑞纂,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崇報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安徽歙縣桂溪項氏宗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僅存三卷)。安徽歙縣桂溪項氏族譜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項啟鈵纂,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安徽項氏宗親聯誼會。安徽桐城項氏重修宗譜十三卷,末一卷,(清)項寅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培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安徽項氏宗親聯誼會。江蘇江陰雲陽導墅橋項氏宗譜六卷,(清)項金洪等修,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志遠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浙江杭州項氏家譜不分卷,(清)項燾輯,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浙江松陽項氏宗譜三卷,(清)項承華序,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陽縣崗寺鄉崗下村。浙江義鳥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清)馮秀廷、馮朝流等纂修,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浙江義鳥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清)項田益等纂修,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另有一部僅存一冊)。浙江義烏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清)馮沛霖纂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浙江餘杭項氏宗譜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杭縣文物管理局。浙江淳安紫峰項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項惺輯,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臨海項氏宗譜二卷,(清)項元傑纂,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浙江淳安古睦青溪仙溪項氏宗譜不分卷,(民國)項錫廷輯,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臨淮永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東北師大圖書館。浙江嘉善項氏支譜不分卷,(民國)項乃斌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天津印刷局鉛字排印本。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杭州大學圖書館。浙江武義八素茭道項氏宗譜七卷,(民國)徐國紳等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浙江浦江浦陽項氏宗譜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鉛字排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白沙鄉太平村。浙江雲和項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雲和縣長田鄉(僅存一冊)。浙江義烏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民國)馮聘三纂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安徽徽州仙源東溪項氏重修族譜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項汝瑚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安徽省博物館,安徽項氏宗親聯誼會。項氏源流考,(民國)項元動纂修,民國年間油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浙江餘杭項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杭縣文物管理局。項氏宗譜六卷,(民國)項永培等纂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崇義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安徽黃山仙源東溪項氏續修宗譜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項源等修,民國二十一年(......餘下全文>>

姓項的有多少人

項姓一、姓氏來源項(Xiàng)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周朝有項國,其地在今河南項城一帶。項國是周朝的同姓(姬姓)諸侯國,公元前647年被楚國所滅,項國國君的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項氏。2、出自羋姓,為楚國王族後裔。春秋時期,楚國公子燕受封於項城(今河南省項城縣),建立了項國。後來,項國被齊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項”命姓,稱項姓。二、遷徙分佈在眾多的姓氏當中,項姓的姓源來歷是比較單一的。據史料記載,項姓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的公子燕,他本是王族的後裔,因功被封於項地,並以封地的名為國名,建立了項國。公元前647年,這個小國被齊桓公所滅,從此以後,居住在項國的人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項。另據《廣韻》記載,項姓雖然源於羋姓,但羋姓的先祖本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所以追本溯源,項姓的起源還是源於姬姓後人。項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項姓後來遼西國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遼西望。項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六十三位。

來的姓氏來源

河南人寫的中華姓氏起源,雖然對所有姓氏有些牽強,但例項比其他的要多,很有參考價值: 據初步統計,在《中華姓氏大辭典》所列11969個姓氏中,有4925個未註明姓氏來源,有2224個系少數民族姓氏,二者合計7149個,佔11969的59.7%,下餘4820個為漢族姓氏。筆者根據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對這4820個姓氏逐一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為: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個,佔4820的38%。但是,僅有姓氏數量,尚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每個姓氏擁有人口數大不相同。為了進一步弄清河南在中華姓氏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筆者又根據該書提供的姓氏擁有人口資料,對我國最常見的漢族姓氏逐一進行了考證。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佔漢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說13億人中有11.7億人姓這120個姓。在這120大姓中,全源於河南的姓氏有52個,即李、張、陳、黃、周、林、何、宋、鄭、謝、馮、於、袁、鄧、許、傅、蘇、蔣、葉、閻、潘、戴、夏、範、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湯、尹、武、賴、樊、蘭、殷、陶、翟、安、倪、嚴、牛、溫、蘆、俞、葛,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姓氏有45個,即王、劉、趙、吳、徐、孫、胡、朱、高、郭、羅、樑、韓、唐、董、蕭、程、沈、呂、盧、蔡、丁、魏、薛、杜、鍾、姜、熊、陸、白、毛、邱、秦、顧、侯、孟、龍、黎、常、賀、龔、文、施、洪、季;兩項合計,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大姓的80.8%,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9%。如果減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於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會有所下降,但起源於河南的姓氏總數是1834個,減去97個,還有1737個,加上這些姓氏,起源於河南的姓氏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率仍在80%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河南是姓氏資源第一大省,海內外華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為何在中華姓氏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概括地說,河南是華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自然也是華人姓氏的搖籃。如果進一步分析,把中華姓氏史與河南歷史加以對照,就不難發現,無論是姓氏的萌芽、產生,還是普及、定型,無不與河南息息相關。 河洛,是黃河與洛水的簡稱,也指黃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區。據《史記》等文獻記載,“河洛”這一地域概念,一般是指狹義的中原地區,即今河南,或中原地區最核心的部位。文化,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果說中原文化是中原先民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那麼,河洛文化便是這“總和”中最精彩的篇章。河洛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廣及諸多領域。本文僅就其與中華姓氏起源的密切關係予以概括論述。 一、河南是姓氏肇始時期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 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而河南正是此期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因1921年發現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正是母權社會繁榮階段的代表。該文化陶瓷上的鳥、魚、蛙及人首蟲身等圖象,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標誌。姓的起源與先民們的圖騰崇拜有關,有些姓氏是由圖騰轉化而成。傳說太昊與其妹女媧所處的時代,即是中國圖騰制的標本時代。那麼,他們所居住的河南淮陽,也當是產生圖騰和姓氏較多的地方。氏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從氏族、部落中的少數家族形成的“氏族貴族”中產生的,而此期中原地區(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正如《史記•封禪書》中所云“黃帝時萬諸侯”。中原地區這成千上萬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淵藪。 二、河南是華人祖先炎、黃二帝和太昊的活動中心 筆者對當今120大姓從血緣關係上進行追根溯源後,發現它們分別屬於三個族系,即黃帝族、炎帝族、東夷族,出自四位祖先,......餘下全文>>

項姓是屬於那個民族?

主題還是漢族,。。。。。。。。。。。。。。少數民族並不多,。。

相關問題答案
項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