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與疾病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五行養生的五行與疾病

(1)歸屬人體組織結構中醫學運用了五行類比聯絡的方法,根據臟腑組織的效能和特點,將人體的組織結構分屬於五行系統,從而形成了以五臟(肝、心、脾、肺、腎)為中心,配合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主持五體(筋、脈、肉、皮毛、骨),開竅於五官(目、舌、口、鼻、耳),外榮於體表(爪、面、脣、毛、發)等的臟腑組織結構系統,為髒象學說的系統化奠定了基礎。此外,中醫學根據天人相應的觀點,運用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方法,將自然界的有關事物或現象也進行了歸屬,並與人體臟腑組織結構的五行屬性聯絡起來。如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聯絡,這樣就把人體與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反映了人體內外環境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關係。例如春應於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陽氣生髮,萬物滋生,人體之肝氣與之相應,故肝氣旺於春。(2)說明五臟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臟腑病變的相互影響和傳遞,謂之傳變,即本髒之病可以傳至他髒,他髒之病亦可以傳於本髒。從五行規律來說,則病理上的傳變主要體現於五行相生的母子關係及五行相剋的乘侮關係。(l)相生關係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兩種情況:母病及子,又稱母虛累子,系病變從母髒傳來,並依據相生方向傳於屬子的臟器。臨床多先見母髒病候,繼則又見子髒病候。如水不涵木證,即腎陰虧虛,不能滋養肝陰,陰不制陽,以致肝陽虛亢,臨床可見腰膝痠軟,耳鳴遺精,眩暈,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乾口燥,五心煩熱,顴紅盜汗等症。子病犯母,又稱子盜母氣,系病變從子髒傳來侵及屬母的臟器,臨床多見先有子髒病候,繼則又見母髒病候。如心肝火旺證,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見心煩失眠,或狂躁譫語,口舌生瘡,舌尖紅赤疼痛,又兼見煩躁易怒,頭痛眩暈,面紅目赤等症。(2)相剋關係傳變包括相乘傳變和相侮傳變兩種情況:相乘傳變,即相剋太過而致疾病傳變。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證或肝胃不和證,臨床多見肝氣橫逆,侵及脾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多先見肝病證候,繼則又見脾氣虛弱或胃失和降證候。如肝氣橫逆,可見煩躁易怒,胸悶脅痛,眩暈頭痛等證。橫逆犯胃則繼見噁心,噯氣,吞酸,嘔吐等症。橫逆犯脾則繼見納呆,厭食,脘腹脹滿,大便溏洩或不調等脾虛失運病證。相侮傳變,即反克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證,臨床多見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傷肺津或肺絡,一般先見胸脅疼痛,口苦,煩躁易怒,脈弦數等肝火亢盛之症,繼則又見咳嗽,甚則咳血,或痰中帶血等肺失清肅之候。由於肝病在前,肺病在後,病變由被克髒傳來,故屬相侮規律傳變。應當指出,所謂五行母子或乘侮關係之傳變,在臨床上並不是必定要發生的,此種傳變發生與否,還與髒氣虛實、病邪性質,以及護理治療等多方面因素或條件有關,一般來講,髒氣虛則傳,髒氣不虛則不傳或難以傳變,對此應靈活看待,不能機械理解。(3)說明臟腑生理功能與某些相互聯絡中醫學根據五行之特性,用以說明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洩之功能;火性溫熱而炎上,心屬火,故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故脾有消化水谷,運輸精微,營養四肢百骸的功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故肺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故腎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洩,並有藏精功能。中醫學認為五臟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著的。五臟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中心。五臟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絡、相互協調,共同完成整體的生理活動。五臟配屬五行,不僅闡明瞭五臟的某些功能特點,而且認為五臟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和相互......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中醫五行學的病理

子平五行與病理 與 子平病源生死訣(一)五行十干表徵一、木:肝、膽、頭、項、關節、筋脈、眼、神經、肢體、毛髮甲:頭、膽。乙:肝、項。寅:臂、肢、膽、筋、脈、發、毛、風門穴卯:肝、胸、目、手、爪、筋二、火:小腸、心、肩、血液、經血、臉部、牙齒、舌頭、腹部、神經、血管、血壓丙:肩、小腸丁:心、血液巳:面、牙齒、心胞絡、三焦、咽喉午:心腹、小腸、目、舌、神氣三、土:脾、胃、肋脅、腹、背、胸、肺、肚、皮肉、腫塊戊:胃、肋脅(天干);背、肺(地支)辰:背、胸、項、肩、面板己:脾、腹醜:肚、腹、脾、肌、肉未:脾、胸、胃、腹、口、脣、齒戌:命門、胸、筋、臀、腿、膝、足四、金:肺、大腸、肝、臍、股、聲咳、氣管、鼻、面板、痔瘡、呼吸系統、骨骼、牙齒庚:腸、臍辛:肺、股申:聲咳、肺、大腸、筋骨、經絡、音聲酉:肺、鼻、皮毛、聲五、水:腎、膀胱、脛、足、頭、會陰、尿道、陰氣、腰、耳、子宮、疝氣、生殖系統、血液、汗壬:膀胱、脛癸:腎、足、精子:會陰、耳、腰、液、溺亥:腎、頭、陰囊、髓、精六、古訣: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是大腸心屬肺,壬系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甲頭乙項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屬腹。庚是臍輪辛屬股,壬脛癸足一身由。子屬膀胱水道耳,醜為胞肚及脾鄉。寅膽發脈並兩手,卯本十指內肝方。辰土為皮肩胸類,巳面齒嚥下尻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樑。申金大腸經絡肺,酉中精血小腸藏。戌土命門腿還足,亥水為頭及腎囊。午頭巳未兩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卯酉雙肋寅戌腿,醜亥屬腳子為陰。幹首坤腹坎耳儔,震足巽股艮手留。兌口離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中求。(二)各類疾病一、木1、甲木遇火多,多犯神經之疾。2、日干為甲木,流年與日柱天剋地衝,多有傷頭之災。3、甲乙居前見庚辛,忌為頭面。幹上有甲或乙,又有庚或辛,庚辛克甲乙,頭面有傷,破相。4、甲乙無根、怕逢申酉、殺合逢此、雙目定瞽。5、木被金傷,筋骨腰肋疼痛。6、木太旺而病乃懸樑自縊,虎啖蛇吸。7、木太弱或死絕,多有頭暈、目眩、氣血不調、兩鬢消疏而發稀、神經痛的現象,如果嚴重的話,多有肝膽疾病、腿足損傷等。8、水木相生而太旺,應多注意胃虛、噁心、口臭、咯氣,並有食慾減退、身體衰弱、脈沉弱、腹部軟弱無力、顏面缺乏血色等疾病。9、水木相勝,傷脾胃。10、金水多而木腐朽,且甲木極弱,又無火疏通,易患膽結石、禿頭之病。11、土多木折,命局燥土過多,木氣極弱者,頭髮分叉或斷裂。12、甲膽乙肝,甲乙木又代表毛髮及交感神經。水泛木浮,甲木極弱,易患脾溼之病。嚴重者往往導致面板萎縮,輕者禿頭無發。13、火多木焚,木氣弱者,不是肝虛就是目赤,眼經常發紅。14、八字木為喜用,而遭強金克衝損傷,大多數有交感神經方面的障礙,否則有肝膽之病,並防車禍外傷。15、甲申、乙酉,小兒肝經風病。二、土1、戊己忌寅卯,休囚而生大疾。幹有戊或己,見地支有寅卯,主家中有人患四肢風病、癱瘓之疾,或有臥病在床之人。日干為戊或己,防自身病。2、一殺三財雙火主目疾(己日)。3、己日月戌、火神無氣、多水多金、眼昏目閉。4、火土相生而太旺,常覺症狀有胃部脹滿、食量雖不異常但稍進食即感飽滿或重壓、咯氣、噁心等。5、土虛木旺之鄉,定傷脾胃。6、火土爍蒸,則發禿眼盲。7、土虛木盛必傷殘。8、土多疾呆9、土太弱或死絕,時有面黃、減食、肢體怠惰、喜臥嗜睡、多思足慮、不喜動作的現象,並常有浮腫、腳氣、口臭、齒痛的毛病。如果嚴重一點的話,有患消化系統、面板病的可能。10、四柱或歲運遇兩辰衝戌或兩戌衝辰者,易患胃病、脾溼病、花柳病。11、四柱或歲運遇兩醜衝未,兩未衝丑時,易患脾疾......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關於中醫五行乘侮在鑑別疾病輕重的應用

(1)相乘,倍克也;相侮,反克也。木旺乘土,是相乘;木虛土侮,是相剋。通俗的從五行本身來說,就是木克土。如今,木旺了,就刀槍洋炮加倍克土;木虛了,土就要拿起鐮刀錘子造反。這就是相乘比相侮重。

(2)主色和客色都是生理正常的現象。勝者,克也。

主色:五臟的本色。客色:應時之色。

主色勝客色,其病為逆;客色勝主色,其病為順。

如長夏季客色為黃,其人面青為主色,主色勝客色,但肝虛易遭反侮,故病逆;夏季客色為赤,其人面白,客色勝主色,肺氣虛,逢陽熱相助易愈,故其病為順。

主色和客色都是常色,是生理正常的現象,區別於病色。

你舉的例子是病色的概念。

病色相應為正病正色,是病色相應,屬於疾病發展的正常現象;若反見他色,則是病色交錯。病色交錯中,相生為順,相剋為逆。在順證中,色生病為吉中之順,病生色為吉中小逆;在逆證中,色克病為凶中之逆,病克色為凶中之順。肝病在秋天見白色是凶中之逆,在長夏見黃色是凶中之順。這兩色都不是好現象。長夏比秋天略好。“肝本色青 相對肝而言 白色和黃色都是客色嗎?”不能這樣講,這裡的色都是病色,即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沒有肝病,秋天見白色,長夏見黃色即是客色;有肝病,即病色。

(3)五行學說認為,按相剋規律傳變時,相乘傳變病情較重,而相侮傳變病情較輕。《難經經釋》說“所不勝,克我者也。髒氣本已相制,而邪氣攜其力而來,殘削必甚,故為賊邪。”這個有點同第一點。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脾有病,即有邪氣侵入,而肝木克脾土,脾病及肝,逆勢而為之,自然邪氣從脾入肝會相對困難很多,因而相對肝病傳脾較輕。

如果你覺得好,手打了一個小時不容易;如果還有疑問,可以討論。

中醫的五行是?能治啥病

五行:木、火、土、金、水。可以根據其相應的歸屬髒俯而辯病,如:木(肝病),火(心病),土(脾病),金(肺病),水(腎病)

五行五臟

在中醫裡,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係,注意這裡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並不限於具體的解剖上的五臟。

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

火-溫熱、升騰、明亮

土-生化、承載、受納

金-清潔、清肅、收斂

水-寒涼、滋潤、向下執行

五臟對應五行有些什麼說法嗎?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係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絡。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係。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鬱;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係。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係。總之,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絡的統一性。

2.說明臟腑間的病理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3.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用

從本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髒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髒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髒,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係。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係來判斷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2)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於瀉肝木。

根據相剋關係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適用於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鍼灸和精神療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剋制作用來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緣故。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常常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五行與疾病圖片?
五行與疾病的圖片?
中醫五行與五臟?
五福臨門五行與疾病?
五行與疾病的關係?
中醫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中醫五行方點陣圖?
中醫五行與健康?
中醫五行與五臟對應?
中醫五行與六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