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特色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藏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20分

一、藏族民俗節日

1、藏曆年

藏曆年的確定,是與藏曆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的,藏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曆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續用酥油和白麵炸油子餜(卡賽),油餜子的種類很多,有耳朵狀的“古過”,有長形的“那夏”,有圓形的、“布魯”等等。接近年關,每家都要準備一個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竹素琪瑪五穀鬥,鬥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蔘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並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含意。除夕前兩天屋內外進行大掃除,擺新卡墊,貼新年畫。二十九晚飯前在灶房正中牆上,用乾麵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上象徵永恆吉祥的“”字元號,表示人壽糧豐,歲歲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這天晚飯,各家要吃麵團突巴(古突)。在麵糰突巴中特意製作幾個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夾心不同的麵糰,每一種夾心都有一種說法,石子預示心腸硬,木炭預示心黑,辣椒預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夾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鬨堂大笑,以助除夕之興。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

贊助廣告

到初一這天,將青苗,油餜子、羊頭、五穀鬥等擺於佛龕茶几上,預祝新的一年人壽糧豐。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婦便從河裡揹回“吉祥水”,然後喚醒全家人,按輩排位坐定,長輩端來五穀鬥每人先抓幾粒,向天拋去,表示祭神,然後依次抓一點送進嘴裡。此後長輩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後輩回賀“扎西德勒彭鬆措”(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儀式完畢後,便吃麥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蔘果,接著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掃地,不準說不吉利的話,互不走訪做客。

初二親友之間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目的盛裝,見面互道“扎西德勒”、“節日愉快”,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曆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莊舞、弦子舞,在六絃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在城鄉演唱藏戲,跳鍋莊和絃子舞。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贊助廣告

2、沐浴節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藏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時值夏末秋初,萬里高原風和日麗,天高雲淡。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牧區,男女老少全家出動,來到河邊溪畔歡度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屆時,藏族人民攜帶帳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他們在河灘草坪樹蔭下搭起帳篷,圍上帳幕,鋪上卡墊。老年人在河邊洗頭擦身,年輕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們在水裡嘻戲打水仗,此時的婦女們也毫無顧忌地盡情沐浴,把身體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乾乾淨淨。休息時,一家人圍坐在帳篷裡,品嚐芳醇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帳篷裡時時飄出陣......餘下全文>>

藏族有什麼節日

藏族的節日,一般都有濃厚的民族和宗教特色。藏曆元月一日是藏族的新年,藏語的意思是“國王新年”。此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元月十五日,是酥油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晚,拉薩八廓街舉行酥油花燈會,滿街搭起各種花架,上面擺著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等形象,還有木偶表演。夜間郊區農人會進行對歌比賽,有時延續幾天才能結束,此是拉薩最熱鬧的節日。

藏曆四月相傳是佛月,四月十五日又是釋迦牟尼誕辰及圓寂的節日,因而這個月,藏族人都要朝佛唸經,磕長頭,禁止屠宰牲畜,積功德,並祈禱豐收。藏曆的五月十五日,是林卡節,意為世界快樂日。這一天,人們都會穿著節日的服裝,帶著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種美味食品到林卡野餐。

從七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為雪頓節。時值三大寺夏季法會之期,由於需供養參加夏季法會的僧眾以酸奶,並演出藏戲,故有“雪頓”之名。“雪”即藏語裡的“酸奶”,“頓”為觀會之意。各地專業和業餘藏戲劇團都會聚集在羅布林卡,演出各種劇目的藏戲,七月十日左右,各藏戲團到城鎮、寺院和郊區進行演出。現在雪頓節期間還同時舉行大規模的物資交往,亦為當地最大的貿易會。

此外還有藏曆八月的豐收節,藏語稱“望果”,意為巡遊田地。為慶祝豐收,當地藏民們除盡情歌舞外,還舉行賽歌、賽馬、賽牛、射箭、抱石和摔跤等活動。藏曆十月十五日,是仙女節,每年這一天,舉行各種降神活動,尤其是婦女們更為積極,認為這是她們的節日。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燈節,紀念宗喀巴成道,西藏各地寺院和俗家的屋頂上點燃了無數的油燈,以示紀念。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是驅鬼節,各寺舉行跳神活動,以布達拉宮最為盛大,驅鬼消災,以祈求來年豐順。

藏族都有哪些重大的節日?

藏族的節日,一般都有濃厚的民族和宗教特色。藏曆元月一日是藏族的新年,藏語的意思是國王新年。此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元月十五日,是酥油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晚,拉薩八廓街舉行酥油花燈會,滿街搭起各種花架,上面擺著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等形象,還有木偶表演。夜間郊區農人會進行對歌比賽,有時延續幾天才能結束,此是拉薩最熱鬧的節日。  藏曆四月相傳是佛月,四月十五日又是釋迦牟尼誕辰及圓寂的節日,因而這個月,藏族人都要朝佛唸經,磕長頭,禁止屠宰牲畜,積功德,並祈禱豐收。藏曆的五月十五日,是林卡節,意為世界快樂日。這一天,人們都會穿著節日的服裝,帶著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種美味食品到林卡野餐。  從七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為雪頓節。時值三大寺夏季法會之期,由於需供養參加夏季法會的僧眾以酸奶,並演出藏戲,故有雪頓之名。雪即藏語裡的酸奶,頓為觀會之意。各地專業和業餘藏戲劇團都會聚集在羅布林卡,演出各種劇目的藏戲,七月十日左右,各藏戲團到城鎮、寺院和郊區進行演出。現在雪頓節期間還同時舉行大規模的物資交往,亦為當地最大的貿易會。  此外還有藏曆八月的豐收節,藏語稱望果,意為巡遊田地。為慶祝豐收,當地藏民們除盡情歌舞外,還舉行賽歌、賽馬、賽牛、射箭、抱石和摔跤等活動。藏曆十月十五日,是仙女節,每年這一天,舉行各種降神活動,尤其是婦女們更為積極,認為這是她們的節日。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燈節,紀念宗喀巴成道,西藏各地寺院和俗家的屋頂上點燃了無數的油燈,以示紀念。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是驅鬼節,各寺舉行跳神活動,以布達拉宮最為盛大,驅鬼消災,以祈求來年豐順。

藏族有什麼節日

zhidao.baidu.com/question/21327138.html?si=3

藏族的節日有?

正月

藏曆年------傳統節日,藏曆正月初一,節期三五天,藏語稱"洛賽"節.

祈願大法會(傳大召)------正月初三,初四至十五日舉行,紀念釋迦牟尼,藏語稱"莫朗欽茂".

擺花節------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青海,甘肅兩地的藏民居聚地稱為"酥油花燈節".

二月

送魔節------二月初七日,將化裝成魔鬼模樣的人趕至大夏河對岸,七天內不準返回.

亮寶會------二月初八日,晒大佛像,展示各種寶物.

"充曲"------二月下旬,也稱小祈願法會或傳小召,展示唐嘎佛像和三大寺的珍貴寶物.

三月

世輪金剛節------三月十五日,紀念藏曆第一個繞回的第一天(火兔年----公元1027年).

四月

薩葛達瓦節------藏曆四月十五日在龍王潭畔舉行,是紀念釋迦牟尼誕生,成佛,圓寂和文成公主進藏的日子.拉卜愣地區僧俗男女不吃,不喝,不說話一天兩夜,曾"娘奈"節.

浴佛節------四月八日舉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區的轉山會,祭神祈福拜佛.

五月

"桑吉曼拉"節------五月初五日,傳說這一天藥聖要撒下聖水靈藥,上山採藥遊山.

逛林卡(又稱"贊朗結桑")------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日,傳說為世界神靈降臨之日,十五日這天達到高潮,設帳野餐,盡情歌舞,觀賞自然風光.

"智達得欽"節------五月初十日,蓮花大師的降生日,山南協扎和洛扎卡曲等地舉行慶祝活動,每年舉行一小慶,十二年為一大慶.

六月

"丹伊得欽"(又稱朝山節)------六月四日,是釋迦牟尼口授"四大真經"之日,朝佛,誦經,點燈.

七月

雪頓節------每年藏曆七月一日舉行,節期四五天,雪頓意為"酸奶宴",又叫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所以又稱"藏戲節".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在藏曆七月六日到十二日舉行.

八月

望果節------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在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歷時一到三天,節日一過,便開始秋收.

九月

降神節------九月二十二日舉行,人們朝佛,行善,誦經.

十月

仙女節------藏語稱"擺拉旦珍",十月十五日舉行,有多種宗教活動.

燃燈節------藏語稱"葛登阿曲",十月二十五日舉行,這天是宗喀巴圓寂日,晚上各地俗家和寺院都在屋頂上點燈,寺院內舉行宗教儀式.

十二月

驅鬼節------藏語稱之為"古突",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舉行,這一天各地寺廟舉行盛大的跳神活動,家家戶戶打掃衛生,驅鬼銷災,迎接新年.

除以上正規節日以外,藏曆稱每月得初八,十五,三十這三天為"聶當傑鬆",人們多有轉經禮佛....餘下全文>>

關於藏族的節日習俗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中國藏族“雪頓節

每年藏曆6月29日是藏族“雪頓節”,一般為期5天。“雪頓”是藏語“吃酸奶子”之意,後來這個節日活動逐漸演變為以藏戲會演為主,又稱“藏戲節”。它形成於公元17世紀中葉。過去是西藏三大領主尋歡作樂的日子,民主改革後,廣大藏族人民在“雪頓節”除了會演藏戲,還觀賞其他專業文藝團體和業餘文藝宣傳隊的演出。

中國藏族“望果節”

“望果節”是中國藏族人民預祝農業豐收的傳統節日。

藏族有哪些節日

1、藏曆新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

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開始了藏曆年。藏曆年是一種節日習俗,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2、轉山會(農曆四月八日)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

3、林卡節(藏曆五月一日左右)

藏語稱“孜木林吉桑”,意為“世界歡樂日”。也有人稱之為“郊宴”。是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娛樂日。

4、沐浴節(藏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

5、雪頓節 ,{燃燈節}

藏語稱“葛登阿曲”,藏曆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燈節。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在這天圓寂。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頂均要點亮無數盞燈,轉經隊仁川流不息,信徒們紛紛反手持的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爐,祈祝神佛為自己帶來好運,來年風調雨順。

藏族的文化節日美食服裝風情特色

藏曆年

藏曆年的確定,是與藏曆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的,藏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曆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續用酥油和白麵炸油子餜(卡賽),油餜子的種類很多,有耳朵狀的“古過”,有長形的“那夏”,有圓形的、“布魯”等等。接近年關,每家都要準備一個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竹素琪瑪五穀鬥,鬥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蔘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並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含意。除夕前兩天屋內外進行大掃除,擺新卡墊,貼新年畫。二十九晚飯前在灶房正中牆上,用乾麵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上象徵永恆吉祥的“”字元號,表示人壽糧豐,歲歲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這天晚飯,各家要吃麵團突巴(古突)。在麵糰突巴中特意製作幾個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夾心不同的麵糰,每一種夾心都有一種說法,石子預示心腸硬,木炭預示心黑,辣椒預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夾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鬨堂大笑,以助除夕之興。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

到初一這天,將青苗,油餜子、羊頭、五穀鬥等擺於佛龕茶几上,預祝新的一年人壽糧豐。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婦便從河裡揹回“吉祥水”,然後喚醒全家人,按輩排位坐定,長輩端來五穀鬥每人先抓幾粒,向天拋去,表示祭神,然後依次抓一點送進嘴裡。此後長輩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後輩回賀“扎西德勒彭鬆措”(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儀式完畢後,便吃麥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蔘果,接著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掃地,不準說不吉利的話,互不走訪做客。

初二親友之間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目的盛裝,見面互道“扎西德勒”、“節日愉快”,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曆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莊舞、弦子舞,在六絃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在城鄉演唱藏戲,跳鍋莊和絃子舞。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藏族的節日習俗是什麼?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相關問題答案
藏族特色節日?
傣族特色節日?
高山族的特色節日?
土家族重要的特色節日?
苗族有哪些特色節日?
土家族的特色節日?
傣族的特色節日?
蒙古族的特色節日?
藏族人的節日?
藏族傳統節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