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十二生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為什麼只有十二生肖呢,為什麼不多一個或是少一個????

1、生肖的由來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裡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為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在《陔餘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參見清·趙翼《陔餘叢考》)。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 十二肖象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 。”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以上觀點見仁見智,作者不敢主觀判斷是非,但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確起源於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贊助廣告

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裡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係已經確立並流傳。 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進一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 。出土竹簡的《日書》甲種有一章標題為《盜者》,其內容為占卜盜者相貌特徵,其中記載 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 ,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已,蟲也 ,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鬚耳。申,環也,盜者圓面……”

贊助廣告

《日書》中所記十二生肖大體近似於現在流行說法。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動物談到了十一種,唯獨缺了辰龍。該書《言毒篇》說:

“辰為龍,已為蛇。辰、已之位在東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齊了,且與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完全相同,這的確算是古文獻中關於生肖的較早的最完備的記載。。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慄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這首十二屬相詩明顯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動物的順序寫成的,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為人們所十分熟悉。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明確生肖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依據生肖外來說的觀點,生肖是漢代由中東傳入中國,與佛教傳入時間差不多,我們從以上文獻中已證明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便有有關生肖的記載(《日書》、《詩經》),說明生肖的產生以及生肖與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漢以前就產生了的,因此可以肯......餘下全文>>

十二生肖為什麼叫"十二生肖"、為什麼是十二個的?

用12生肖紀年,在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開始了。《北史·宇文護法》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來歷如何呢?我國古籍中記載,我國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干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符號子 、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來紀年。在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遊牧民族則以動物來紀年。《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以後,在中原同少數民族的交往中,兩種紀年法相 互觸合形成現在12生肖。正像清代趙翼在《陔餘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 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於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另外,關於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谷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醜相配,為4爪。葉世傑在《草木子 》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 齒、虎無脾、兔無脣、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 筋、人則無不足。” 其它的說法還有種種。諸如:黃帝要選拔12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鼠 、牛、虎等12種動物;12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一些氏族的圖騰崇拜;12生肖可能是從天竺引 進的;或28個星宿分佈周天,以值12個時辰。每個星宿都以一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作某一年的代稱等等,不一而足。 儘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十二生肖為什麼是十二隻動物

南昌千言萬語裡面有挺多關於中華文化知識的

首先,大多數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那麼,十二種生肖動物究竟是如何確立的呢?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鼠、牛、虎、兔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呢?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鬆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闢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齧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酉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太陽金雞之精,故酉屬雞。亥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為什麼會有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來歷與傳說

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後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並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於計年、月、日、時。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傑作。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於東漢。清朝趙翼所著《陔餘從考》也指出這一史實。至於為什麼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誌,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誌。宋代洪巽的《暘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等對此都作了解釋。另外佛經《大集經》記有十二生肖輪流遊行的故事,但其中無虎而有獅子,因此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以虎代獅,可能與中原不產獅有關。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於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午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耿雞、戌狗、亥豬。後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於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對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還有一類似的說法。據說天地生成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開啟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屬鼠了。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於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於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於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於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於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本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餘下全文>>

十二生肖為什麼是這些動物?

漢族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的選擇並不複雜,它與漢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測的。在十二種生肖動物,大致可將其分為三類:一類是已被馴化的“六畜”,即牛、羊、馬、豬、狗、雞,它們是人類為了經濟或其它目的而馴養的,佔十二種動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國的農業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六畜興旺”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吉祥美好。春節時人們一般都會提“六畜興旺”,因此這六畜成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類是野生動物中為人們所熟知的,與人的日常、社會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動物,它們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為人們所敬畏的介入人類生活的,如虎、蛇;也有為人們所厭惡、忌諱,卻依賴人類生存的鼠類;更有人們所喜愛的,如兔、猴。第三類是中國人傳統的象徵性的吉祥物——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集許多動物的特性於一體的“人造物”,是人們想象中的“靈物”。龍代表富貴吉祥,是最具象徵色彩的吉祥動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龍的位置。

從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動物的選擇並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義,人們所選擇的動物都是出於不同的角度,並帶有一定意義。

那麼這十二種動物又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呢?前面說到,生肖產生於遠古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的氛圍之中,人們僅是用動物來借代序數符號與地支相配,為什麼選擇這十二種動物,誰先誰後,按照什麼樣的順序排列並沒有定論,由於生肖是產生於遠古的古老文化,因時間的久遠人們已將排列的初衷丟失了,今人的傳說故事等只是對它的附會,只能依賴於傳說和想象。關於生肖排列問題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解釋。

一是民間傳說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漢族民間故事說: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託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大象也來參賽,被老鼠鑽進鼻子,給趕跑了,其餘的動物,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卻竄到牛背上,豬也跟著起鬨 ,於是老鼠排第一,豬排最後。虎和龍不服,被封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後面。兔子又不服,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了倒數第二。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後形成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傳說故事雖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 ,但它卻體現了人們希望對十二生肖的選擇做出解釋的願望。

二是中國古代學者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時近夜半之際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鼠咬天開”,所以子屬鼠。天開之後,接著要闢地,“地俯於醜”,牛耕田,該是闢地之物,所以以醜屬牛。寅時是人出生之時,有生必有死,置人於死地莫過於猛虎,寅,又有敬畏之義,所以寅屬虎。 卯時,為日出之象,太陽本應離卦,離卦象火,內中所含陰爻,為太陽即月亮之精玉 兔,這樣,卯便屬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時正值群龍行雨的時節。辰自然就屬了龍。已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時,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魚兒得水一般。另外,已時為上午,這時候蛇正歸洞,因此,已屬蛇。午,下午之時,陽氣達到極端,陰氣正在萌生。馬這種動物,馳騁奔跑,四蹄騰空,但又不時踏地。騰空為陽,踏地為陰,馬在陰陽之間躍進, 所以成了午的屬相。羊,午後吃草為最佳時辰,容易上膘,此時為未時,故未屬羊。未之後申時,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時辰,並且猴子喜歡在此時伸臂跳躍,故而猴配申。酉為月亮出 現之時,月亮屬水,應著坎卦。坎卦,其上下陰爻,而中間的陽爻代表太陽金烏之精。因 此,酉屬雞。夜幕降臨,是為戌時。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與之......餘下全文>>

十二生肖中為什麼沒有屬驢的?

沒有屬驢的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編輯本段]十二生肖的寓意 我們國家的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六道輪迴,體現了我們祖先對我們中國人全部的期望及要求。 第一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勞。兩者一定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勞,就變成了小聰明,光是勤勞,不動腦筋,就變成了愚蠢。所以兩者一定要結合,這是我們祖先對中國人的第一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第二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兩者一定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謂的大膽心細。如果勇猛離開了謹慎,就變成了鹵莽,而一味的謹慎就變成了膽怯。這一組也很重要,所以放在第二位。 第三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見,所以剛柔並濟是我們歷代的祖訓。 第四組是馬和羊。馬代表一往無前,直奔目標,羊代表和順。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直奔目標,不顧周圍,必然會和周圍不斷磕碰,最後不見得能達到目標。但是一個人如果光顧著和周圍和順,之後他連方向都沒有了,目標也失去了。所以一往無前的秉性一定要與和順緊緊結合在一起。 第五組是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恆定。靈活和恆定一定要緊緊結合起來。如果你光靈活,沒有恆定,再好的政策最後也得不到收穫。但如果說你光是恆定,一潭死水、一塊鐵板,那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了。只有它們之間非常圓融的結合,一方面具有穩定性,保持整體的和諧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斷變通地前進。 最後是狗和豬。狗是代表忠誠,豬是代表隨和。一個人如果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他人。而反過來,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所以無論是對一個民族國家的忠誠、對團隊的忠誠,還是對自己理想的忠誠,一定要與隨和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容易真正保持內心深處的忠誠。這就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堅持的外圓內方,君子和而不同。 中國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肖,有的人屬豬,有的人屬狗,這意義何在?實際上,我們的祖先期望我們要圓融,不能偏頗,要求我們懂得到對應面切入。比如屬豬的人能夠在他的隨和本性中,也去追求忠誠;而屬狗的人則在忠誠的本性中,去做到隨和。 [編輯本段]十二生肖的特性與缺點 鼠:吸引力,社交能力,影響力,智力,儉省,魅力,緊張,權力慾,贅言,狡計,貪得,干預 牛:正直,創新,有目的,勤勉,穩定,善言,固執,冷漠,偏見,緩慢,報復 虎:熱誠,好運,勇敢,慈善,魅力,權威,衝動,吹噓,易怒,放縱,不服從,飄蕩 兔:機智,謹慎,技巧,長壽,德行,野心,祕密,業餘,過於拘謹,憂鬱,自炫,複雜 龍:力量,熱心,成功,膽量,健康,多情,僵直,迷惑,不信任,自誇,不滿多言 蛇:直覺,睿智,吸引力,機敏,謹慎,同情,掩飾,貪得,奢侈,傲慢,懶惰,孤芳自賞 馬:說服力,時尚,自治力,靈敏,受人歡迎,成就,自私,急促,狂妄,急躁,反抗,自負 羊:發明,奇想,敏感,有禮,毅力,品味,依附,悲觀,缺乏遠見,不實際,遲緩,擔憂 猴:即興,領導力,機智,聰慧,穩定,忠心,狡詐,自信,用計,愚蠢,饒舌,投機 雞:彈性,保守,熱心,漂亮,坦誠,幽默,傲慢,自炫,誇耀,盲目崇拜,放蕩 狗:持久,責任,英雄氣息,聰穎,可敬,道德感,不安,嘲諷,批評,不善,社交,自以為是,圓滑 豬:審慎,逸樂,勇敢,文化,真摯,誠實,輕信,重物質,憤怒,猶豫,愚頑

為什麼中國會有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隻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曆法上。 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應用,到後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但是,在十二生肖中,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獨佔鰲頭,領袖群倫呢?這裡有一個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召集眾生肖開排名大會,豬鼠牛馬羊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家一齊趕著赴會,牛大哥憨厚,早早啟程 結果一馬當先佔了首位,本來冠軍非它莫屬,可是機靈的老鼠在關鍵時刻,看準時機,悄悄躍上牛背,站在牛頭上,結果排名時牛大哥就只有讓位於鼠老弟了,屈居第二。當然,這只是傳說,近年來,流行另一種較合理可信的說法,我們知道,動物的足趾有單雙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數目前後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唯獨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後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時,按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列,鼠足因為奇偶同體,無法安排,所以因異得福名列前茅。接下來是牛,足有四趾,屬偶數,虎足有五趾,屬奇數,免足有四趾,偶數,龍足有五趾, 奇數,蛇呢,因為無足無趾,實同偶數,馬足有一趾,奇數,羊足有四趾,偶數,猴足有五趾,奇數,雞足有四趾,偶數,狗足有五趾,奇數,豬足有四趾,偶數。這種按足趾奇偶數來分的說法,終於為鼠老弟伸張了正義,洗刷了蒙受多年的“佔位”之冤,使鼠能揚眉吐氣,來年再展風采。 這個故事的另外一章講述的是貓鼠為何成仇人。當時,貓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眾大會前,它們一起睡並約好誰先醒就叫醒誰。豈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靜悄悄地獨自赴會,不理會貓。等貓醒來趕赴大會時,佛陀已經將十二年號分配好了。貓和鼠便從此結下深仇。 當然傳說歸傳說,中國生肖源於古人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紀年,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以動物紀年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如《事物紀原》載:“黃帝立子醜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命獸屬之。”1997年考古人員在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中發掘了一批記有《日書》的竹簡,記載了秦國先擇吉凶日子以便行事的內容,其中有十二生肖的詳述,但同今天的生肖獸的種類有些不同。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一文中據《陶齋·卷四·新莽嘉量銘文》認為,十二生肖始見於東漢,但非創於王充,亦不始於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巳,火也,其禽蛇也。”《言毒篇》:“辰為龍,巳為蛇,”《四諱篇》注:“子之禽鼠,卯之獸兔,”可見十二生肖在戰國後期已流行。《唐書》:“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代趙翼《陔餘叢考》:“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說到十二生肖的由來,要從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說起。早在六千年前,我國古代人民就通過對天象的觀察而發現太陽和月亮一年要會合十二次,每次會合的位置不同,所以古人 將太陽執行一圈的軌道分為十二等份,即十二宮,以“子醜寅卯”等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周而復始,並以“甲乙丙丁”等與“子醜寅卯”等相配使用,用以紀年、紀日。這便是“天干地支”的由來。天干地支在古代被人們用在很多地方,人們用天干和地支的組合來計年,由於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是六十,所以天干地支計年每六十年一個輪迴,稱為六十花甲子。地支也被古人用來計方位,子為正北,卯為正東,午為正南,酉為正西。當二十八宿中的虛日鼠執行到正北即子位時,其他11個方位上的星宿分別為醜位上是牛金牛,寅位上是尾火虎,卯位上是房日兔,辰位上......餘下全文>>

十二生肖裡為什麼只有龍 沒見過

有真實的龍存在,只不過現在已經滅絕了或者很難見到,就像恐龍一樣,你還不是沒見著。日本有龍的標本。

tieba.baidu.com/f?kz=252022634

為什麼十二生肖裡只有龍是虛構的?

我認為不是虛構的哦

龍是存在的,也或者是存在在另一個空間。

世上真的有龍

1934年營口墜龍初探

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神祕生物未死之前,當地的居民曾經兩次見到它,並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

在《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里處。

肖素芹老人:當年9歲,她爸爸是給地主趕馬車的,當時很多人都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於是趕到那裡。爸爸就把她放在馬背上,扶著她看。她所看見的“龍”方頭方腦,眼睛很大,還一眨一眨的,而身體為灰白色,彎曲著蜷伏在地上,尾巴捲起來,腹部處有兩個爪子伸著,而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覺這條 “龍”有氣無力,眼半睜半閉,再加上眼睛有些發紅,很多人都說是天氣太熱的緣故,於是在龍的上面搭了個棚子為它避暑,還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澆,讓它得以“解暑”。後來,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雨,這條“龍”就不見了。

當時,老百姓認為天降巨龍是吉祥之物,人們有的用葦蓆給怪獸塔涼棚,有的挑水往怪獸身上澆,為的是避免怪物身體發乾。據說,人們都非常積極,即便是平日裡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去挑水、澆水。而在寺廟裡許多百姓、僧侶每天都要為其作法、超度,此舉一直持續到又一次的數日暴雨過後,這隻怪物神祕地消失了為止。

然而,連續二十多天大雨後,這個怪物第二次又奇異地出現了,這次出現是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此時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難聞的屍骸。

據楊義順老人回憶:在發現“龍”骨之前,曾聽大人們說蘆葦蕩裡總有噼裡啪啦的響聲,而且還有“嗚……”像牛一樣的叫喚聲,聽起來很沉悶,還能聽到掙扎的聲響,後來就沒有動靜了。當時,營口地區已經連續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進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後,隨著北風吹過,空腥臊味很大,看管葦塘的一名盧姓工人順著怪味尋找,發現大片大片蘆葦倒伏,撥開後進去一看,嚇了一大跳:裡面赫然躺著一個已經死去的龐大動物!該工人嚇得轉身就跑,回到家裡大病了一場。百姓們聽說之後,結伴前去觀看,並且報告給了當時的政府。當時西海關附近的一家防疫醫院人員穿著白大褂,給已經生蛆的動物屍體噴射了消毒水。“龍”骨被抬出來後,有人用4個船錨繫上繩子將骸骨圍成一圈,供大家參觀。

孫正仁:光骨頭不是原來的龍型,畫的那個、描得那個不是那個型,就是挺長的,挺大的頭,兩個大角一米多長,不止一米三、四尺,長兩根。趴在地上,身上彎彎曲曲的,能有十幾米這麼長。

原營口市著名正骨醫生馬子臣(曾親眼見過“龍”骨)的兒子馬國祥記得父親曾對他說過,骸骨被發現時,肉還沒有完全腐爛,看上去特別像“龍”。

記者翻閱1934年8月12日《盛京時報》時驚奇地發現,此“龍”竟然有“爪”,而且還用“爪”挖了一個近17米長,6米多寬的土坑,說明“龍”後曾經掙扎過。

相關記載:“……該龍體氣參天,頭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餘,附於脊骨兩側為肋骨,每根約五六寸長,尾部為立板形白骨尾,全體共二十八段,每段約尺餘,全體共三丈餘,原龍處,有被爪挖之寬二丈長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該龍骨尚存有筋條,至皮肉已不可見矣。”

這些特徵也進一步驗證了是龍的看法。

據幾位老人講,當年有關方面曾邀遍老漁民辨認,但沒一個人認識怪物屍......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只有十二生肖?
為什麼會有十二生肖?
為什麼人有十二生肖?
為什麼只有十二個星座?
貓為什麼沒進十二生肖?
貓為什麼不是十二生肖?
狗怕什麼動物十二生肖?
龍怕什麼動物十二生肖?
雞怕什麼動物十二生肖?
為什麼有十二生肖?